第244章
赵合德的胸膛一阵剧烈起伏,任谁都能感受到她激动的情绪。刘骜见状,心情反而诡异的平静不少,甚至还有心情玩笑:
“朕这个皇帝,不是一直当得都像个笑话吗?”
“陛下?!”
“好了好了,不生气,朕的合德可比那些老匹夫重要多了,千万别为他们气坏了身子。再说,朕都没生气呢,你放心,朕立刻下旨将你哥哥放出来好不好?”
合德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宫人传报,箫育和大司马大将军一行人往宣室殿来了。
合德连忙起身想要避开,却被刘骜反手握住:“他们只怕就是为了我们的事来的,合德难道要弃朕而去,让朕独自面对他们吗?”
这话说得可怜,合德却明白他这是想气气外头那位大司马大将军。虽然皇帝这是拿她当工具人,但合德却暗自笑了。
后妃也好、皇后也罢,论理都是不应该出现在宣室殿的。只不过是合德受宠,所以这种事只要她低调些,没有那些闲得蛋疼的人去指责,大家便都心照不宣。
可现在皇帝却让她留下一起面对大司马大将军,还有那位箫育箫大人,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任何事情,只要开了口子,就别想再杜绝。
“合德会保护陛下的。”
十八岁的合德仰起脸,似乎误会了刘骜话的意思,真觉得他这个皇帝会受委屈,一副要誓死守护他的坚定表情。
就像是家里的猫猫说要养你一样。
刘骜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若不是场合不对,他恨不得将合德抱进怀里好好揉搓一通。
“那朕就全仰赖合德了。”
刘骜温柔似水的目光正被进殿的箫育捕捉,他太明白这个眼神意味着什么,不禁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去,饶是深爱着皇太后的他,也被对方倾国的容颜晃了一瞬的心神。
回过神来,他看了眼身前的大司马大将军,再看了眼面前的皇帝和那位赵昭仪,想到近来朝上的风波,竟升起一丝犹疑。
他原以为皇帝这次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向皇太后赌气,或许也有被美色所迷的缘故,可方才看,皇上待这位赵昭仪竟是真心,但现在事情又牵涉到前朝……
两人向皇上行了礼,合德自坐于一边纹丝不动。
因着皇帝出其不意地带着赵昭仪,第一次见到这位传闻中的宠妃,王音也怔愣了一下。
但他性情刚烈,虽然刚才被赵合德的容貌迷惑,却反而更令他认定对方是祸国之女,因此声音格外冷硬:
“陛下,前朝议事怎可容后宫妇人再此?陛下此举是乱了纲常伦理,还请陛下不要被妖妇所惑,清君侧、正视听。”
箫育一听就暗道不好,就算话没问题,王音也不该就这么直白地说。皇上本就对王氏不满,他们这次来是为了让皇上赦免刘辅、另立新后,王音先说这种话,就算原本能成的事,只怕也不成了。
“哦?大司马原来是寻朕决议前朝之事啊?这可真是稀奇了,前朝不一向是大司马说了算吗?还能轮到朕来管?”
刘骜坐在位置上连表情都没变,合德坐在他的身侧也像是没有听见王音的话,竟还有心情拿了块点心吃了起来。
然而王音却不能没有反应,他连忙行礼,嘴上说着:“臣惶恐。”表情看起来却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皇帝年轻不懂如何处理朝政,只知道沉迷后宫。为了大汉江山,他自然该帮着皇帝侄子打理这些政事。
刘骜自然也看出了他脸上的不以为意,嘴上仍挂着玩世不恭的笑容,眼底却像淬了毒的冰凌:“是吗?那大司马是觉得朕有资格决议前朝事了?”
“皇上乃大汉天子,坐拥四海,自然有资格,只是身为臣子,同样也有职责指出陛下的不足。”
“既然如此,来人传朕的旨意,立刻将广博侯无罪释放。”
刘骜只当没听见后半句,一叠声说完,根本不给王音反驳的机会,直接将趁着王音哔哔赖赖的时候写好的旨意印了皇印,赵合德立刻双手捧起递给一旁的舍人,两人配合相当默契,直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音想拦,合德适时开口:“大司马大将军这是要让陛下收回成命,让陛下做言而无信的君王吗?”
说着示意两人看向皇帝手中的玉玺:“诏书已下,大司马是觉得这也能随意撤回吗?”
的确,若是口谕,未曾履行尚能追回,可诏书不同。帝王朝令夕改,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下箫育也不能置身事外了,他上前拦住了王音,显然不赞同对方继续闹下去。
接着又提醒到:“广博侯不过小错,大司马略施小惩也就罢了,可别忘了正事。”
被他一提醒,王音也反应过来,当即道:“陛下要偏私赵氏,微臣只能听从。但微臣希望陛下不要寒了前朝忠义老臣的心,刘辅大人身为谏大夫,劝谏陛下本就是其职责所在,现下却被陛下以言论下狱,怎能服众?”
唉……
这一下,赵合德和箫育出奇的心有灵犀了一把,都对这位大司马大将军挺无语的。
这可真是牛逼,他们王家原来从上到下,真的都是把皇帝当自家亲戚来着哦。
“陛下,大司马的意思是,刘大夫出言不逊固然不当,但他这些辅政勤恳,有功无过,此番罪不至死啊。”
“皇上处置他,是为了树立威信,刘辅已被打入掖庭密狱,臣子们也已经心存惊惧,此时陛下若能宽恕刘辅,上可宽慰太后母子亲情,下可开与臣子纳谏之情,请陛下三思。”
刘骜对箫育还是很尊敬的,因此听他说话便不会带着偏见,箫育说话又总是不急不缓、徐徐道来,不似王家这群顽石腐木,说话又臭又硬,故而他还能听进去一两分。
可此事的关键问题是,这次事件让刘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感。
若说之前王凤以大半朝臣逼自己低头只是让他愤怒难堪,那像刘辅这种忠义耿直的大臣竟听令于皇太后,就令他心生慌恐了。
一个朝堂九成都听王氏,和全都听王氏,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358章 赵合德19
只不过因为王家先前这几个领权的,说到底都是他的亲舅舅。而王氏又没有适龄的女孩能够送进宫诞下另一位包含王家的皇子。
所以这些后戚不论多猖狂,多让刘骜生气,他都不会担心。
毕竟宦官也好、后戚也罢,他们的权利实质都依附于皇权。
就好像历史上汉哀帝刘欣即位,王氏立刻便被刘欣的外祖傅氏和母族丁氏打压下去宦官也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西汉未必行得通,但一朝天子一朝宦官却基本准确。
那为什么今天的刘骜却如此生气呢?
以刘骜前世那也不算优秀的政治嗅觉,他那时候的确更多的是一种赌气,拿刘辅泄愤占了多数。
但这次,有了合德暗戳戳漏的几滴灵泉再加上她更加暗戳戳的挑拨,刘骜眼前的迷瘴忽然被驱散了。
他可以容忍王氏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因为他随时可以再培养一个“王氏”来抑制对方,就像朝堂上近来冒头的赵氏。
但他不能容忍王氏和那些自诩清流名门的世家门阀同流合污。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要造反。
玛德你们后戚就是劳资推上来跟那群世家打擂台的,你们在干什么?哥俩好?
那朕走?
因此箫育的话虽然很有道理,可刘骜还是有些犹豫。说来说去,刘辅放与不放,都无所谓。但这份功劳,他是一点都不想让王家沾上。
想到这儿,他甚至有点怨念地瞟了眼箫育。既然要劝,箫大人何不自己上奏,再不然也选几个跟刘辅似的老迂腐也行呀,怎么偏就把王音也带上了。
其实箫育也有苦衷,他接到太后的信,一路上早就想好,要联合朝中刚正不阿的正义之士联名上书,然后再单独劝谏陛下。
谁知这次有了赵克在其中掺和,也拖了王莽下水,反倒让王音也不肯将此事全权交给他了。
刘骜仔细想了许久,忽然听得一旁的合德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询问道:“陛下,那个王莽呢?是不是也得一起放了呀?”
听见这话,他的眼睛忽地一亮,脸上露出了促狭的笑容:“哈哈哈,昭仪提醒朕了。”
“舅舅,您确定要朕放了刘辅?”
见皇帝忽然称呼王音舅舅,箫育便知此事有诈。王音同样觉得不对劲,可王莽是在他走后被抓,此时他还在宫里,自然不能得知。
思虑再三,他还是点了点头。
“可朕方才才舅舅将王莽也下狱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什么?您为何要将王莽下狱,他不是已经被贬职了吗?”
“朕这都是敬佩舅舅执法严明,赵大人状告王侍郎一事,朕分明罚得是王侍郎,可舅舅却将赵大人下狱,这不就是在说朕理事不明嘛。”
“所以朕干脆将他们都关起来好好审审,肯定能审出来究竟是谁的问题。”
“朕这个皇帝,不是一直当得都像个笑话吗?”
“陛下?!”
“好了好了,不生气,朕的合德可比那些老匹夫重要多了,千万别为他们气坏了身子。再说,朕都没生气呢,你放心,朕立刻下旨将你哥哥放出来好不好?”
合德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宫人传报,箫育和大司马大将军一行人往宣室殿来了。
合德连忙起身想要避开,却被刘骜反手握住:“他们只怕就是为了我们的事来的,合德难道要弃朕而去,让朕独自面对他们吗?”
这话说得可怜,合德却明白他这是想气气外头那位大司马大将军。虽然皇帝这是拿她当工具人,但合德却暗自笑了。
后妃也好、皇后也罢,论理都是不应该出现在宣室殿的。只不过是合德受宠,所以这种事只要她低调些,没有那些闲得蛋疼的人去指责,大家便都心照不宣。
可现在皇帝却让她留下一起面对大司马大将军,还有那位箫育箫大人,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任何事情,只要开了口子,就别想再杜绝。
“合德会保护陛下的。”
十八岁的合德仰起脸,似乎误会了刘骜话的意思,真觉得他这个皇帝会受委屈,一副要誓死守护他的坚定表情。
就像是家里的猫猫说要养你一样。
刘骜又是好笑又是感动,若不是场合不对,他恨不得将合德抱进怀里好好揉搓一通。
“那朕就全仰赖合德了。”
刘骜温柔似水的目光正被进殿的箫育捕捉,他太明白这个眼神意味着什么,不禁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去,饶是深爱着皇太后的他,也被对方倾国的容颜晃了一瞬的心神。
回过神来,他看了眼身前的大司马大将军,再看了眼面前的皇帝和那位赵昭仪,想到近来朝上的风波,竟升起一丝犹疑。
他原以为皇帝这次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向皇太后赌气,或许也有被美色所迷的缘故,可方才看,皇上待这位赵昭仪竟是真心,但现在事情又牵涉到前朝……
两人向皇上行了礼,合德自坐于一边纹丝不动。
因着皇帝出其不意地带着赵昭仪,第一次见到这位传闻中的宠妃,王音也怔愣了一下。
但他性情刚烈,虽然刚才被赵合德的容貌迷惑,却反而更令他认定对方是祸国之女,因此声音格外冷硬:
“陛下,前朝议事怎可容后宫妇人再此?陛下此举是乱了纲常伦理,还请陛下不要被妖妇所惑,清君侧、正视听。”
箫育一听就暗道不好,就算话没问题,王音也不该就这么直白地说。皇上本就对王氏不满,他们这次来是为了让皇上赦免刘辅、另立新后,王音先说这种话,就算原本能成的事,只怕也不成了。
“哦?大司马原来是寻朕决议前朝之事啊?这可真是稀奇了,前朝不一向是大司马说了算吗?还能轮到朕来管?”
刘骜坐在位置上连表情都没变,合德坐在他的身侧也像是没有听见王音的话,竟还有心情拿了块点心吃了起来。
然而王音却不能没有反应,他连忙行礼,嘴上说着:“臣惶恐。”表情看起来却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皇帝年轻不懂如何处理朝政,只知道沉迷后宫。为了大汉江山,他自然该帮着皇帝侄子打理这些政事。
刘骜自然也看出了他脸上的不以为意,嘴上仍挂着玩世不恭的笑容,眼底却像淬了毒的冰凌:“是吗?那大司马是觉得朕有资格决议前朝事了?”
“皇上乃大汉天子,坐拥四海,自然有资格,只是身为臣子,同样也有职责指出陛下的不足。”
“既然如此,来人传朕的旨意,立刻将广博侯无罪释放。”
刘骜只当没听见后半句,一叠声说完,根本不给王音反驳的机会,直接将趁着王音哔哔赖赖的时候写好的旨意印了皇印,赵合德立刻双手捧起递给一旁的舍人,两人配合相当默契,直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音想拦,合德适时开口:“大司马大将军这是要让陛下收回成命,让陛下做言而无信的君王吗?”
说着示意两人看向皇帝手中的玉玺:“诏书已下,大司马是觉得这也能随意撤回吗?”
的确,若是口谕,未曾履行尚能追回,可诏书不同。帝王朝令夕改,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下箫育也不能置身事外了,他上前拦住了王音,显然不赞同对方继续闹下去。
接着又提醒到:“广博侯不过小错,大司马略施小惩也就罢了,可别忘了正事。”
被他一提醒,王音也反应过来,当即道:“陛下要偏私赵氏,微臣只能听从。但微臣希望陛下不要寒了前朝忠义老臣的心,刘辅大人身为谏大夫,劝谏陛下本就是其职责所在,现下却被陛下以言论下狱,怎能服众?”
唉……
这一下,赵合德和箫育出奇的心有灵犀了一把,都对这位大司马大将军挺无语的。
这可真是牛逼,他们王家原来从上到下,真的都是把皇帝当自家亲戚来着哦。
“陛下,大司马的意思是,刘大夫出言不逊固然不当,但他这些辅政勤恳,有功无过,此番罪不至死啊。”
“皇上处置他,是为了树立威信,刘辅已被打入掖庭密狱,臣子们也已经心存惊惧,此时陛下若能宽恕刘辅,上可宽慰太后母子亲情,下可开与臣子纳谏之情,请陛下三思。”
刘骜对箫育还是很尊敬的,因此听他说话便不会带着偏见,箫育说话又总是不急不缓、徐徐道来,不似王家这群顽石腐木,说话又臭又硬,故而他还能听进去一两分。
可此事的关键问题是,这次事件让刘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感。
若说之前王凤以大半朝臣逼自己低头只是让他愤怒难堪,那像刘辅这种忠义耿直的大臣竟听令于皇太后,就令他心生慌恐了。
一个朝堂九成都听王氏,和全都听王氏,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358章 赵合德19
只不过因为王家先前这几个领权的,说到底都是他的亲舅舅。而王氏又没有适龄的女孩能够送进宫诞下另一位包含王家的皇子。
所以这些后戚不论多猖狂,多让刘骜生气,他都不会担心。
毕竟宦官也好、后戚也罢,他们的权利实质都依附于皇权。
就好像历史上汉哀帝刘欣即位,王氏立刻便被刘欣的外祖傅氏和母族丁氏打压下去宦官也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西汉未必行得通,但一朝天子一朝宦官却基本准确。
那为什么今天的刘骜却如此生气呢?
以刘骜前世那也不算优秀的政治嗅觉,他那时候的确更多的是一种赌气,拿刘辅泄愤占了多数。
但这次,有了合德暗戳戳漏的几滴灵泉再加上她更加暗戳戳的挑拨,刘骜眼前的迷瘴忽然被驱散了。
他可以容忍王氏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因为他随时可以再培养一个“王氏”来抑制对方,就像朝堂上近来冒头的赵氏。
但他不能容忍王氏和那些自诩清流名门的世家门阀同流合污。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要造反。
玛德你们后戚就是劳资推上来跟那群世家打擂台的,你们在干什么?哥俩好?
那朕走?
因此箫育的话虽然很有道理,可刘骜还是有些犹豫。说来说去,刘辅放与不放,都无所谓。但这份功劳,他是一点都不想让王家沾上。
想到这儿,他甚至有点怨念地瞟了眼箫育。既然要劝,箫大人何不自己上奏,再不然也选几个跟刘辅似的老迂腐也行呀,怎么偏就把王音也带上了。
其实箫育也有苦衷,他接到太后的信,一路上早就想好,要联合朝中刚正不阿的正义之士联名上书,然后再单独劝谏陛下。
谁知这次有了赵克在其中掺和,也拖了王莽下水,反倒让王音也不肯将此事全权交给他了。
刘骜仔细想了许久,忽然听得一旁的合德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询问道:“陛下,那个王莽呢?是不是也得一起放了呀?”
听见这话,他的眼睛忽地一亮,脸上露出了促狭的笑容:“哈哈哈,昭仪提醒朕了。”
“舅舅,您确定要朕放了刘辅?”
见皇帝忽然称呼王音舅舅,箫育便知此事有诈。王音同样觉得不对劲,可王莽是在他走后被抓,此时他还在宫里,自然不能得知。
思虑再三,他还是点了点头。
“可朕方才才舅舅将王莽也下狱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什么?您为何要将王莽下狱,他不是已经被贬职了吗?”
“朕这都是敬佩舅舅执法严明,赵大人状告王侍郎一事,朕分明罚得是王侍郎,可舅舅却将赵大人下狱,这不就是在说朕理事不明嘛。”
“所以朕干脆将他们都关起来好好审审,肯定能审出来究竟是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