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如何?”
“胶西王似乎有了悔意,您送去的信件他说还要斟酌。”
“匹夫不足与谋!”
吴王怒不可遏,两眼圆睁怒道:“他们难道忘了昔日其父与长兄身占大义却被那群小人谋夺皇位的耻辱了吗?”
应高连忙劝道:“大王小声些,那些人都是只知道贪图眼前享受之人,看不到未来的危险。”
“如今皇帝优待,又没有明着削藩,便连天下也夸耀他的政策惠及诸侯,此时不谋得大事的时机,您不如还是从长计议。”
“不可,我为此事已经谋划了数十年,人命有尽,若再忍下去,我便真成了案上鱼肉任人宰杀。”
吴王咬牙切齿道:“何况皇帝擅谋人心,这才短短三年,天下局势渐变,若不趁着他羽翼未丰,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替贤儿报仇雪恨。”
应高有些无奈,他跟着刘濞做事多年还能不知道他的野心,说什么是为了给儿子报仇,不过是想以此为借口好显得自己师出有名。
可当年这事人家窦太后都把太子扔你脚边由着你杀了,你自己没动手那此事自然是翻篇了,如今再想拿这当借口可站不住脚。
应高心里想着,嘴上委婉地劝谏道:“臣素知大王是慈父,即便贤世子已……您仍旧放不下他。但当日窦太后与您在朝堂上对峙,您怜惜皇帝年幼并未取他性命,如今陛下他已有人君之势,只怕外人虽怜惜您的遭遇,却不会因此协助您。”
“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刘濞缓缓坐了下来,他并不是一个不能隐忍的人。可他隐忍是为了做成千秋大业,而不是真的当一辈子缩头忘八。
刘启和他去了的长子一般大,自己已经渐渐老去,而刘启却正在壮年。他从前一直拥有无尽的勇气埋头向前,是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但眼下,刘启手腕之圆滑已经让他心里生出了自己也不愿相信的事实。
他或许,真的只能放弃,继续老老实实做他的吴王。
“你先出去吧,让我再想想。”
刘濞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心,应高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寂静晦暗的室内,他只觉得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惜就在他为自己究竟造不造反而苦苦纠结时,命运的齿轮却以一个谁也没有预料的节奏开始转动。
与他国土接壤的楚国竟然在短短的一个月后,反了。
至于咱们这位楚王造反的原因也很是荒谬,刘戊得了刘启送的这四位美人很是喜爱,几乎到了夜夜笙歌的地步,并且越玩越花,四位花季少女当真如鲜花一般,只拥有了短短一个月的花期便香消玉殒。
而在之前,他弄死了第一个少女时,他的国相张尚就曾经劝诫过,毕竟是陛下所赐,若都死了,难以向陛下交代。
楚王当时不以为意,毕竟有四个,谁知道只过了一个月竟真如张尚所言,都病逝了。
刘戊这时才开始慌张起来。
他是知道这些女子大约身份不一般,即便不是细作,也是他们向皇帝证明自己并无反心的吉祥物,如今一连死了四个,还只过了一个月!
刘戊身边有个很是宠爱的佞臣趁机劝他造反,反正横竖人死不能复生,就算向皇帝解释不是故意的,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相信?就算相信了,他难道不会趁机罚您?既然开了这个口子,焉知他会不会罚第二次?
楚王哪里是个肯受委屈的主,再加上自己也心虚,竟然听信了这个佞臣的话,将前来劝谏的国相张尚、太傅越夷吾当场诛杀。
这下真是不反也得反了,刘戊当即振臂一呼,反了!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他行事如此匆匆,居然还真有兵马配合他行动。
此时离他不远的刘濞被这个天降好消息给砸懵了,他向应高问了好几遍,确定消息属实当即朗声大笑:“此天意也!”
随后他又迫不及待询问道:“刘戊举兵是以什么名义?”
应高犹豫片刻,还是说了出来:“是诛薄庠,清君侧。”
“诛薄庠,清君侧?薄庠此人素有仁名,如何会选他?”
“楚王言,薄庠是以陛下仁心挑起汉室争端,至使父子失和、兄弟相残,名为推恩实是谋利,与黄老之学相背,凡此种种,列了十二大罪。”
“好,好啊!真是没想到刘戊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真是太好了!”
刘濞简直喜不自胜,绕着桌子走了三圈,连忙对应高道:“去将诸位将军请来共商大计。”
应高心里觉得不妥,但看行事,若吴王当真要举兵,此刻的确是最好的行事了。便只好应诺离去。
第239章 薄巧慧51
远在长安的巧慧接到了来自梁国边境的消息时,不由感慨历史的惯性。即便这一次诸王反叛的顺序有了改变,但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只不过这一次放在火上烤的,变成了薄家。
巧慧轻抚绕梁,悠然的乐声中还透着股自然逍遥的豁达,让火急火燎的薄姪心里都如被浇上了一汪清凉的泉水。
“阿姊似乎成竹在胸?”
薄姪一身深红曲裾跪坐在巧慧面前,眼中的火焰却比她的衣裳更加灼人。
“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巧慧连眼睛也没睁开,抚琴的手修长白皙,就如她这个人一般,若空谷幽兰,既神秘又空灵。
薄姪却只注意到她染着凤仙花的指甲,指尖透着一抹淡淡的红光,为这双手平添一份妖冶。
薄姪也平静了下来,她端起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那姐姐可知,四哥向周将军献计:”
“绕至叛军背后一路走蓝田、出武关,直到雒阳,对梁王的求助置之不理。现如今,周将军已经派兵到了昌邑城,始终固守不出,梁王的兵马却正面迎敌,苦战已久。”
“朝中对四哥的议论声越来越多,就连二哥也遭到了许多非议。而且,而且……大哥对那些恶意中伤的流言似乎有默认的倾向。”
薄巧慧终于睁开了眼睛,她手中动作一转,柔和的乐声竟变得肃杀起来。
“我还知道不出三月,周将军便会凯旋而归。我更知道届时梁王心里必定会对薄家生出嫌隙,而陛下一定会论功行赏。”
“梁王、薄家,都只会在此战后迅速壮大。”
唯有你,将沦为梁王的战利品,来一出天子赐婚,英雄配美人的天赐姻缘。”
“阿姊……”
薄姪两眼圆睁,此刻面容之狰狞,犹如罗刹覆面:“我不愿!”
“自从那个梁王自说自话的说喜欢我要娶我,母亲和太后便整日愁眉不展,为我寻了一个又一个郎君。”
“可她们寻来的要不就是有我决不能忍受的缺弊,要不就突然有了婚配。其中缘由阿姊必定比我清楚。后来,就连父兄也不得不出面,亲自在陛下面前陈情,但是没用,我知道,没用。”
女孩说到这默默握紧了拳头,她知道自己这话或许大逆不道,但她也不知道此刻是哪里来的力量,竟然对眼前这位没有血缘的至亲说了出来:
“一开始,我心里也曾有过动摇,为他的皮囊和才华,我甚至有想过妥协。可是一日一日,我看着我的周身,他甚至不需要出现便能将我玩弄于鼓掌。就因为他喜欢,即便没有嫁给他,我也不属于我。”
她已经泪流满面,她还无知无觉:“阿姊,我害怕,我怕的日夜都睡不着觉。可是害怕过后,我又愤怒,又憎恨。我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恨不得……”
“……阿姊,我不想嫁人了。”
巧慧两手一收,殿内瞬间寂静无声。薄姪甚至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生怕这座华丽的宫殿里回响起自己大逆不道的心声。
“你怕了?”薄巧慧没有刻意压低嗓音,她甚至笑了笑:“我薄家到了如今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之可能,我也不想回头。”
“姪儿,你若不愿,又该如何脱身?”
她的声音还是不急不缓,甚至可以称为温和,温和……又不容置疑:“你自小在薄家长大,受得亦是薄家的教育。家族从不阻止任何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前提是,你的选择必须顺应家族的需要。”
“就像兄长们和我这样,你明白吗?”
“所以,阿姊是希望我嫁给他吗?”
她执拗地看着巧慧,也不知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阿姊在你们相遇的第一天就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薄家也是。正因如此,陛下才更愿意梁王娶你。”
巧慧伸出手臂,轻轻扫过薄姪的眼尾:“他在算计,我在算计,薄家和梁王也未必没有算计。那你呢?你是要继续为鱼肉,还是做刀俎?”
“我只愿为人。”薄姪眼中的火焰终于喷涌而出,“鱼肉我不做,刀俎也是。”
“阿姊,我想做人,只愿做人。”
“你将苦痛终身,至死方休。”
巧慧丹唇亲启,似说了句不详的谶语。薄姪没有听清,她只是向巧慧深深行了一礼,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
“胶西王似乎有了悔意,您送去的信件他说还要斟酌。”
“匹夫不足与谋!”
吴王怒不可遏,两眼圆睁怒道:“他们难道忘了昔日其父与长兄身占大义却被那群小人谋夺皇位的耻辱了吗?”
应高连忙劝道:“大王小声些,那些人都是只知道贪图眼前享受之人,看不到未来的危险。”
“如今皇帝优待,又没有明着削藩,便连天下也夸耀他的政策惠及诸侯,此时不谋得大事的时机,您不如还是从长计议。”
“不可,我为此事已经谋划了数十年,人命有尽,若再忍下去,我便真成了案上鱼肉任人宰杀。”
吴王咬牙切齿道:“何况皇帝擅谋人心,这才短短三年,天下局势渐变,若不趁着他羽翼未丰,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替贤儿报仇雪恨。”
应高有些无奈,他跟着刘濞做事多年还能不知道他的野心,说什么是为了给儿子报仇,不过是想以此为借口好显得自己师出有名。
可当年这事人家窦太后都把太子扔你脚边由着你杀了,你自己没动手那此事自然是翻篇了,如今再想拿这当借口可站不住脚。
应高心里想着,嘴上委婉地劝谏道:“臣素知大王是慈父,即便贤世子已……您仍旧放不下他。但当日窦太后与您在朝堂上对峙,您怜惜皇帝年幼并未取他性命,如今陛下他已有人君之势,只怕外人虽怜惜您的遭遇,却不会因此协助您。”
“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刘濞缓缓坐了下来,他并不是一个不能隐忍的人。可他隐忍是为了做成千秋大业,而不是真的当一辈子缩头忘八。
刘启和他去了的长子一般大,自己已经渐渐老去,而刘启却正在壮年。他从前一直拥有无尽的勇气埋头向前,是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但眼下,刘启手腕之圆滑已经让他心里生出了自己也不愿相信的事实。
他或许,真的只能放弃,继续老老实实做他的吴王。
“你先出去吧,让我再想想。”
刘濞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心,应高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寂静晦暗的室内,他只觉得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惜就在他为自己究竟造不造反而苦苦纠结时,命运的齿轮却以一个谁也没有预料的节奏开始转动。
与他国土接壤的楚国竟然在短短的一个月后,反了。
至于咱们这位楚王造反的原因也很是荒谬,刘戊得了刘启送的这四位美人很是喜爱,几乎到了夜夜笙歌的地步,并且越玩越花,四位花季少女当真如鲜花一般,只拥有了短短一个月的花期便香消玉殒。
而在之前,他弄死了第一个少女时,他的国相张尚就曾经劝诫过,毕竟是陛下所赐,若都死了,难以向陛下交代。
楚王当时不以为意,毕竟有四个,谁知道只过了一个月竟真如张尚所言,都病逝了。
刘戊这时才开始慌张起来。
他是知道这些女子大约身份不一般,即便不是细作,也是他们向皇帝证明自己并无反心的吉祥物,如今一连死了四个,还只过了一个月!
刘戊身边有个很是宠爱的佞臣趁机劝他造反,反正横竖人死不能复生,就算向皇帝解释不是故意的,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相信?就算相信了,他难道不会趁机罚您?既然开了这个口子,焉知他会不会罚第二次?
楚王哪里是个肯受委屈的主,再加上自己也心虚,竟然听信了这个佞臣的话,将前来劝谏的国相张尚、太傅越夷吾当场诛杀。
这下真是不反也得反了,刘戊当即振臂一呼,反了!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他行事如此匆匆,居然还真有兵马配合他行动。
此时离他不远的刘濞被这个天降好消息给砸懵了,他向应高问了好几遍,确定消息属实当即朗声大笑:“此天意也!”
随后他又迫不及待询问道:“刘戊举兵是以什么名义?”
应高犹豫片刻,还是说了出来:“是诛薄庠,清君侧。”
“诛薄庠,清君侧?薄庠此人素有仁名,如何会选他?”
“楚王言,薄庠是以陛下仁心挑起汉室争端,至使父子失和、兄弟相残,名为推恩实是谋利,与黄老之学相背,凡此种种,列了十二大罪。”
“好,好啊!真是没想到刘戊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真是太好了!”
刘濞简直喜不自胜,绕着桌子走了三圈,连忙对应高道:“去将诸位将军请来共商大计。”
应高心里觉得不妥,但看行事,若吴王当真要举兵,此刻的确是最好的行事了。便只好应诺离去。
第239章 薄巧慧51
远在长安的巧慧接到了来自梁国边境的消息时,不由感慨历史的惯性。即便这一次诸王反叛的顺序有了改变,但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只不过这一次放在火上烤的,变成了薄家。
巧慧轻抚绕梁,悠然的乐声中还透着股自然逍遥的豁达,让火急火燎的薄姪心里都如被浇上了一汪清凉的泉水。
“阿姊似乎成竹在胸?”
薄姪一身深红曲裾跪坐在巧慧面前,眼中的火焰却比她的衣裳更加灼人。
“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巧慧连眼睛也没睁开,抚琴的手修长白皙,就如她这个人一般,若空谷幽兰,既神秘又空灵。
薄姪却只注意到她染着凤仙花的指甲,指尖透着一抹淡淡的红光,为这双手平添一份妖冶。
薄姪也平静了下来,她端起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那姐姐可知,四哥向周将军献计:”
“绕至叛军背后一路走蓝田、出武关,直到雒阳,对梁王的求助置之不理。现如今,周将军已经派兵到了昌邑城,始终固守不出,梁王的兵马却正面迎敌,苦战已久。”
“朝中对四哥的议论声越来越多,就连二哥也遭到了许多非议。而且,而且……大哥对那些恶意中伤的流言似乎有默认的倾向。”
薄巧慧终于睁开了眼睛,她手中动作一转,柔和的乐声竟变得肃杀起来。
“我还知道不出三月,周将军便会凯旋而归。我更知道届时梁王心里必定会对薄家生出嫌隙,而陛下一定会论功行赏。”
“梁王、薄家,都只会在此战后迅速壮大。”
唯有你,将沦为梁王的战利品,来一出天子赐婚,英雄配美人的天赐姻缘。”
“阿姊……”
薄姪两眼圆睁,此刻面容之狰狞,犹如罗刹覆面:“我不愿!”
“自从那个梁王自说自话的说喜欢我要娶我,母亲和太后便整日愁眉不展,为我寻了一个又一个郎君。”
“可她们寻来的要不就是有我决不能忍受的缺弊,要不就突然有了婚配。其中缘由阿姊必定比我清楚。后来,就连父兄也不得不出面,亲自在陛下面前陈情,但是没用,我知道,没用。”
女孩说到这默默握紧了拳头,她知道自己这话或许大逆不道,但她也不知道此刻是哪里来的力量,竟然对眼前这位没有血缘的至亲说了出来:
“一开始,我心里也曾有过动摇,为他的皮囊和才华,我甚至有想过妥协。可是一日一日,我看着我的周身,他甚至不需要出现便能将我玩弄于鼓掌。就因为他喜欢,即便没有嫁给他,我也不属于我。”
她已经泪流满面,她还无知无觉:“阿姊,我害怕,我怕的日夜都睡不着觉。可是害怕过后,我又愤怒,又憎恨。我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恨不得……”
“……阿姊,我不想嫁人了。”
巧慧两手一收,殿内瞬间寂静无声。薄姪甚至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生怕这座华丽的宫殿里回响起自己大逆不道的心声。
“你怕了?”薄巧慧没有刻意压低嗓音,她甚至笑了笑:“我薄家到了如今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之可能,我也不想回头。”
“姪儿,你若不愿,又该如何脱身?”
她的声音还是不急不缓,甚至可以称为温和,温和……又不容置疑:“你自小在薄家长大,受得亦是薄家的教育。家族从不阻止任何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前提是,你的选择必须顺应家族的需要。”
“就像兄长们和我这样,你明白吗?”
“所以,阿姊是希望我嫁给他吗?”
她执拗地看着巧慧,也不知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回答。
“阿姊在你们相遇的第一天就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薄家也是。正因如此,陛下才更愿意梁王娶你。”
巧慧伸出手臂,轻轻扫过薄姪的眼尾:“他在算计,我在算计,薄家和梁王也未必没有算计。那你呢?你是要继续为鱼肉,还是做刀俎?”
“我只愿为人。”薄姪眼中的火焰终于喷涌而出,“鱼肉我不做,刀俎也是。”
“阿姊,我想做人,只愿做人。”
“你将苦痛终身,至死方休。”
巧慧丹唇亲启,似说了句不详的谶语。薄姪没有听清,她只是向巧慧深深行了一礼,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