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窦漪房忙问道:“姪儿,姪儿可在其中?”
“没有瞧见姪儿姑娘,但是听说皇后娘娘也被陛下传召了。”
窦漪房连忙拄着拐杖,一旁的窦长君扶住她,两人直奔宣室殿。
刚一走进去便听见了刘武倔强的声音:“我刘武敢以自己的性命立誓,此生若得薄姪绝不负她,若为此誓唔唔唔………”
今夜本该负责守值的薄仞一个箭步上去,居然伸出他蒲扇大的手捂住了刘武的嘴,没让他说完后面的誓言。
再看轵侯和丞相薄庠早就跪倒在地上:“薄家不过是臣子,怎可让梁王殿下发此毒誓,臣等有罪!”
作壁上观的刘启瞧了好一出大戏,甚至还拉着本要起身和父兄一起谢罪的皇后,非让她坐自己身旁看戏。
见轵侯几人跪下谢罪才有些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刚要说话就看见了母后和舅舅。
屋子内的几人忙向太后行礼,窦漪房趁机问道:“武儿究竟干什么了,竟然大晚上还惊动了皇帝?”
“嗐,武儿能做什么,不过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要朕说,武儿既然愿意为了薄姪立誓,朕也可以做个见证。他们两个郎才女貌,若真成一对,岂非是……”
“不可!武儿和姪儿绝对不可!”
窦漪房斩钉截铁的话不仅打断了刘启的赐婚,更打断了刘武的心心念念。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窦漪房,怎么也想不到一向爱他护他的母后竟然会成为他追求爱情的障碍。
“母后,为什么啊?!”
“没有为什么,哀家说不行就不行。武儿你还小,感情的事情你还不了解。你听母后一句劝,明日就跟你舅舅回去,梁地美女不知凡几,你若真喜欢姪儿这样,便让你舅舅去寻好不好?”
“不好!母后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姪儿是独一无二的,谁可以替代她,谁能替代她?”
母子两个竟然在宣室殿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争吵。
刘启揽着阿巧悄悄往后退了一步,将场子交给母后和刘武发挥,自己拿了块糕点和皇后分着吃了起来。
“陛下,真的不用去劝劝吗?”
薄巧慧保持人设,充满担忧地看着战场中心,话只说了一句就被刘启塞了半块糕:
“咱们何必去凑这趟浑水,随他们吵去。”
薄巧慧听出了他声音里隐隐约约的愉悦,偷偷偏过头去看他,只见刘启刀削般的侧脸上,红润的嘴角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上升状态。
刘启心里的确有种隐秘的畅快。窦漪房的偏心竟然有生之年能扎她一个回旋镖,刘启心里简直引以为憾。
看啊,这就是被你的爱意娇养长大的儿子,如今不还是为了一个女子和你争执不下。他甚至因此对薄家的好感都更上一层楼。
“我就要娶姪儿!”
“那你问过人家的意见吗?人家愿意嫁给你,从此背井离乡,一个人和你去没有亲朋好友的异地吗?”窦漪房真是要被这孩子气死,手里握着拐杖恨不得把他腿打断向,省得以后到处乱跑。
“那又如何,我可以请陛下赐婚!”
刘武口不择言,当着薄家人的面说着要让皇兄下旨强嫁给他。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刘武的滔滔不绝,也打来了众人注视的目光。
“这就是你的爱吗?别人拒绝也要死缠烂打,威逼利诱?母后明明从没教过你这些。”
刘武看向跪在地上的轵侯一家,还有坐在皇兄身边有些担忧他的皇后,心里只觉得委屈。
窦长君见他们的争吵终于停了,这才走过去拍拍刘武的肩膀:“武儿啊,不是母后和舅舅不帮你,只是你偷偷跑出去,若那位姪儿姑娘对你有意,想必你也不会沦落到在此发誓了。”
“既然人家已经拒绝了,你也不该再继续死缠烂打,失了风度。”
窦长君的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却自带一种使人听着心情瞬间平顺的节奏,原本像个战头鸡似的刘武也垂下了脑袋。
“感情,也可以慢慢培养嘛。”
眼见好不容易要将梁王哄好,刘启却将剩下的最后一口糕点咽进去,连忙说了这话给刘武重新燃起希望。
薄巧慧默默嚼着嘴里的糕点,宽大的衣摆遮住了她手中的动作。
刘启的腰瞬间酸痛起来,他瞥了眼阿巧,见她面色异常,感受着腰间紧握他软肉的柔荑,刘启面无表情:“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第233章 薄巧慧45
事已至此,刘武环顾四周,明白他今天是娶不成薄姪了。
男人掀起衣袍跪倒在地:“皇兄说得是,感情勉强不来,但是总有一天我会让姪儿心甘情愿嫁给我。”
说完他冲刘启行了一礼,接着又朝向窦漪房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母后不要再生气了,儿子明日一早就跟着舅舅出长安回封地。”
刘武的果断并没有换回窦漪房的心安,她知道自己儿子的为人。这些日子他对姪儿的执念越来越深,他不会就这样轻言放弃。那这个孩子会为了姪儿,做出什么事呢?她不敢想,也不愿去想。
“武儿……”
“儿臣有些累了,儿臣告退。”刘武起身,又向众人行了一礼,漠然走出宣室殿。
轵侯也察觉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若说他们家拒绝那还有许多合理缘由,但窦太后如此急切的拒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过薄家人可不想掺和进这些事,反正今天已经将态度摆在了陛下面前,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他们便紧跟着告辞离开。
室内一时只剩下一对姐弟和一对夫妻。薄巧慧看向那对姐弟,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黑色笑话。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似乎也是弟弟喜欢姐姐,姐姐另嫁他人的剧本。
这还真是,巧合的让人害怕。
“母后还不回去歇息吗?”
刘启走过来将她扶住,“明日一早武儿就要走,到时候母后不去送送?”
“送什么,这孩子就会气我,你看看他今日闹得这些事,唉……”
窦漪房说这话时却没注意到刘启眼中的讽刺,只听见了他更加温和的声音:“弟弟还小呢,何况明日舅舅也要走,就算不送武儿,好歹也要去送送舅舅,他今天才刚来。”
窦漪房这才有些抱歉地看着窦长君:“唉,辛苦你千里迢迢将武儿带回去,等回了封地你记得多多开导他,最好今年就让他完婚。兴许等武儿娶了王妃、姪儿嫁了人就好了。”
窦长君不愿她的脸上布满忧虑,所以即便他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乐观,却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只愿窦漪房能一展欢颜。
巧慧默默在旁观看,只觉得人果然十分奇怪。自己经历过爱恨,明白爱恨的恐怖,却对别人的爱恨如此轻率。
不论是催促刘武返回封地企图用距离隔开刘武的感情也好,还是寄希望于让他们各自成婚也罢,窦漪房的手段都粗糙的让薄巧慧忍不住怀疑她是故意想撮合两人。
若说之前刘武还只是朦胧好感和得不到在骚动,那方才的刘武便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做为爱勇敢冲锋的战士了。
刘启淡淡地注视着窦太后渐行渐远的背影,低哑的嗓音将巧慧从思绪中唤醒:“阿巧,你说母后为何不愿刘武娶薄姪?”
“臣妾也不知道,不过这也是件好事。太后亲自出言拒绝,想来梁王这样孝顺的人一定能够想明白。他的真心,姪儿实在是无福消受啊。”
薄巧慧刻意将“太后亲自出言拒绝”这句话略微加重语气,刘启果然会意。
“呵,母后开了金口,这的确是件再也想不到的好事。武儿如今,必然有许多感想吧。”
刘启抱着阿巧,一股难言的畅快在心中逐渐发酵。
第二日,刘启亲自带着人给梁王送行随行人员中,多了位他点名要的薄姪。
虽然薄姪躲去了人群后面,但刘武还是一眼在人海里找到了她,心里对皇兄一阵感激。
刘启上前一步,低声在他耳边说道:“武儿啊,不要怪哥哥不成全你,有的事情或许放弃才对大家都好。母后她,她不管怎么说都是你我的母亲。”
刘武垂着眼睑,似乎并没有将皇帝的话听进去,可他紧握的双手却出卖了自己:“皇兄不必多言,武儿明白。”
一旁被告知必须要将妹妹带来的巧慧冷眼旁观,她知道刘启想干什么,他远比所有人以为的更适合这个皇位。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只是皇后的妹妹。
薄巧慧丝毫不怀疑若是将薄姪嫁给刘武对他的统治能更有利,他一定会立刻将薄姪嫁过去。
正巧窦漪房此时到了,她不舍地握住刘武的肩膀,没有注意他复杂的眼神,仍旧和从一样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等回去了记得常给母后写信。在封地要多听舅舅的建议,少让他操心。”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刘武踏上马车,最后一次回头看向人群中的薄姪,眼里闪过一丝志在必得,随即便头也不回地坐着马车出了长安。
“没有瞧见姪儿姑娘,但是听说皇后娘娘也被陛下传召了。”
窦漪房连忙拄着拐杖,一旁的窦长君扶住她,两人直奔宣室殿。
刚一走进去便听见了刘武倔强的声音:“我刘武敢以自己的性命立誓,此生若得薄姪绝不负她,若为此誓唔唔唔………”
今夜本该负责守值的薄仞一个箭步上去,居然伸出他蒲扇大的手捂住了刘武的嘴,没让他说完后面的誓言。
再看轵侯和丞相薄庠早就跪倒在地上:“薄家不过是臣子,怎可让梁王殿下发此毒誓,臣等有罪!”
作壁上观的刘启瞧了好一出大戏,甚至还拉着本要起身和父兄一起谢罪的皇后,非让她坐自己身旁看戏。
见轵侯几人跪下谢罪才有些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刚要说话就看见了母后和舅舅。
屋子内的几人忙向太后行礼,窦漪房趁机问道:“武儿究竟干什么了,竟然大晚上还惊动了皇帝?”
“嗐,武儿能做什么,不过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若要朕说,武儿既然愿意为了薄姪立誓,朕也可以做个见证。他们两个郎才女貌,若真成一对,岂非是……”
“不可!武儿和姪儿绝对不可!”
窦漪房斩钉截铁的话不仅打断了刘启的赐婚,更打断了刘武的心心念念。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窦漪房,怎么也想不到一向爱他护他的母后竟然会成为他追求爱情的障碍。
“母后,为什么啊?!”
“没有为什么,哀家说不行就不行。武儿你还小,感情的事情你还不了解。你听母后一句劝,明日就跟你舅舅回去,梁地美女不知凡几,你若真喜欢姪儿这样,便让你舅舅去寻好不好?”
“不好!母后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姪儿是独一无二的,谁可以替代她,谁能替代她?”
母子两个竟然在宣室殿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争吵。
刘启揽着阿巧悄悄往后退了一步,将场子交给母后和刘武发挥,自己拿了块糕点和皇后分着吃了起来。
“陛下,真的不用去劝劝吗?”
薄巧慧保持人设,充满担忧地看着战场中心,话只说了一句就被刘启塞了半块糕:
“咱们何必去凑这趟浑水,随他们吵去。”
薄巧慧听出了他声音里隐隐约约的愉悦,偷偷偏过头去看他,只见刘启刀削般的侧脸上,红润的嘴角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上升状态。
刘启心里的确有种隐秘的畅快。窦漪房的偏心竟然有生之年能扎她一个回旋镖,刘启心里简直引以为憾。
看啊,这就是被你的爱意娇养长大的儿子,如今不还是为了一个女子和你争执不下。他甚至因此对薄家的好感都更上一层楼。
“我就要娶姪儿!”
“那你问过人家的意见吗?人家愿意嫁给你,从此背井离乡,一个人和你去没有亲朋好友的异地吗?”窦漪房真是要被这孩子气死,手里握着拐杖恨不得把他腿打断向,省得以后到处乱跑。
“那又如何,我可以请陛下赐婚!”
刘武口不择言,当着薄家人的面说着要让皇兄下旨强嫁给他。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了刘武的滔滔不绝,也打来了众人注视的目光。
“这就是你的爱吗?别人拒绝也要死缠烂打,威逼利诱?母后明明从没教过你这些。”
刘武看向跪在地上的轵侯一家,还有坐在皇兄身边有些担忧他的皇后,心里只觉得委屈。
窦长君见他们的争吵终于停了,这才走过去拍拍刘武的肩膀:“武儿啊,不是母后和舅舅不帮你,只是你偷偷跑出去,若那位姪儿姑娘对你有意,想必你也不会沦落到在此发誓了。”
“既然人家已经拒绝了,你也不该再继续死缠烂打,失了风度。”
窦长君的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却自带一种使人听着心情瞬间平顺的节奏,原本像个战头鸡似的刘武也垂下了脑袋。
“感情,也可以慢慢培养嘛。”
眼见好不容易要将梁王哄好,刘启却将剩下的最后一口糕点咽进去,连忙说了这话给刘武重新燃起希望。
薄巧慧默默嚼着嘴里的糕点,宽大的衣摆遮住了她手中的动作。
刘启的腰瞬间酸痛起来,他瞥了眼阿巧,见她面色异常,感受着腰间紧握他软肉的柔荑,刘启面无表情:“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第233章 薄巧慧45
事已至此,刘武环顾四周,明白他今天是娶不成薄姪了。
男人掀起衣袍跪倒在地:“皇兄说得是,感情勉强不来,但是总有一天我会让姪儿心甘情愿嫁给我。”
说完他冲刘启行了一礼,接着又朝向窦漪房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母后不要再生气了,儿子明日一早就跟着舅舅出长安回封地。”
刘武的果断并没有换回窦漪房的心安,她知道自己儿子的为人。这些日子他对姪儿的执念越来越深,他不会就这样轻言放弃。那这个孩子会为了姪儿,做出什么事呢?她不敢想,也不愿去想。
“武儿……”
“儿臣有些累了,儿臣告退。”刘武起身,又向众人行了一礼,漠然走出宣室殿。
轵侯也察觉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若说他们家拒绝那还有许多合理缘由,但窦太后如此急切的拒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过薄家人可不想掺和进这些事,反正今天已经将态度摆在了陛下面前,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他们便紧跟着告辞离开。
室内一时只剩下一对姐弟和一对夫妻。薄巧慧看向那对姐弟,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黑色笑话。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似乎也是弟弟喜欢姐姐,姐姐另嫁他人的剧本。
这还真是,巧合的让人害怕。
“母后还不回去歇息吗?”
刘启走过来将她扶住,“明日一早武儿就要走,到时候母后不去送送?”
“送什么,这孩子就会气我,你看看他今日闹得这些事,唉……”
窦漪房说这话时却没注意到刘启眼中的讽刺,只听见了他更加温和的声音:“弟弟还小呢,何况明日舅舅也要走,就算不送武儿,好歹也要去送送舅舅,他今天才刚来。”
窦漪房这才有些抱歉地看着窦长君:“唉,辛苦你千里迢迢将武儿带回去,等回了封地你记得多多开导他,最好今年就让他完婚。兴许等武儿娶了王妃、姪儿嫁了人就好了。”
窦长君不愿她的脸上布满忧虑,所以即便他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乐观,却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只愿窦漪房能一展欢颜。
巧慧默默在旁观看,只觉得人果然十分奇怪。自己经历过爱恨,明白爱恨的恐怖,却对别人的爱恨如此轻率。
不论是催促刘武返回封地企图用距离隔开刘武的感情也好,还是寄希望于让他们各自成婚也罢,窦漪房的手段都粗糙的让薄巧慧忍不住怀疑她是故意想撮合两人。
若说之前刘武还只是朦胧好感和得不到在骚动,那方才的刘武便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做为爱勇敢冲锋的战士了。
刘启淡淡地注视着窦太后渐行渐远的背影,低哑的嗓音将巧慧从思绪中唤醒:“阿巧,你说母后为何不愿刘武娶薄姪?”
“臣妾也不知道,不过这也是件好事。太后亲自出言拒绝,想来梁王这样孝顺的人一定能够想明白。他的真心,姪儿实在是无福消受啊。”
薄巧慧刻意将“太后亲自出言拒绝”这句话略微加重语气,刘启果然会意。
“呵,母后开了金口,这的确是件再也想不到的好事。武儿如今,必然有许多感想吧。”
刘启抱着阿巧,一股难言的畅快在心中逐渐发酵。
第二日,刘启亲自带着人给梁王送行随行人员中,多了位他点名要的薄姪。
虽然薄姪躲去了人群后面,但刘武还是一眼在人海里找到了她,心里对皇兄一阵感激。
刘启上前一步,低声在他耳边说道:“武儿啊,不要怪哥哥不成全你,有的事情或许放弃才对大家都好。母后她,她不管怎么说都是你我的母亲。”
刘武垂着眼睑,似乎并没有将皇帝的话听进去,可他紧握的双手却出卖了自己:“皇兄不必多言,武儿明白。”
一旁被告知必须要将妹妹带来的巧慧冷眼旁观,她知道刘启想干什么,他远比所有人以为的更适合这个皇位。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只是皇后的妹妹。
薄巧慧丝毫不怀疑若是将薄姪嫁给刘武对他的统治能更有利,他一定会立刻将薄姪嫁过去。
正巧窦漪房此时到了,她不舍地握住刘武的肩膀,没有注意他复杂的眼神,仍旧和从一样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等回去了记得常给母后写信。在封地要多听舅舅的建议,少让他操心。”
“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刘武踏上马车,最后一次回头看向人群中的薄姪,眼里闪过一丝志在必得,随即便头也不回地坐着马车出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