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先去看看昨天咱们救下来的那对母女再说。”巧慧说完,刘启已经牵着他跑了出去,行动间脖子上的龙形玉饰露了出来,落在了有心人眼中。
他们穿过这条街,去了另一条街上的水粉铺子。
女掌柜姓商,一见他们俩就笑了:“难得见小东家和同龄人玩得来,可见这位小郎君也不一般。”
“这是我朋友启儿,我们是来探望昨天四哥送来的那对母女。”
“莫大娘女儿刚醒,估计这会儿正守着呢,你们进去吧。”
商掌柜只来得及说上两句,顾客就上门了。巧慧熟门熟路带着刘启去了后院,莫大娘果然在客房里陪着女儿,见他们进来忙站起身鞠了一躬:“昨天多谢两位小义士出手相助,我们母女感激不尽。”
“莫大娘太客气了,不过举手之劳。”
巧慧和刘启都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但莫离是个有恩当报的个性,王姪在她的教导下更是对他们很是感激。
“比起这个,莫大娘想好今后该如何了吗?”巧慧指了指王姪包了一圈又一圈的额头询问道:“那男人只是被赶跑了,焉知今日不会回来,长安只有这么大,难保他不会再找到你们。”
莫离将女儿揽在怀里深吸一口气:“我知道此言实在有些得寸进尺,但我也实在没有法子,若您家愿意,还请给这孩子一个落脚的地方。”
“她很能干,做饭、浆洗、砍柴、缝补她都能行,只要,只要给她一口饭吃就可以了。”
说完她将女儿抱下床,两人就要跪下来给巧慧磕头。
薄巧慧忙退拉着刘启推开,男孩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不知道阿巧为什么要躲开别人的跪拜。
“莫大娘快起来,我小辈受不起这一拜。”
巧慧忙上前将她扶起来,一旁的刘启有样学样也跟着将王姪扶起来。
“我家一向没有使唤奴仆的习惯,何况看她的样子便知道大娘是细心教养过的,如何能轻易送人磋磨呢?”
见莫离因她的拒绝有些着急,巧慧又笑道:“不满大娘说,我家这些铺子不缺干杂活的伙计,倒是一直很缺一个值得信任的账房,尤其是这间花间集,因我当日只录了女工,如今生意红火却一直没寻到合适的账房,每日只能让商掌柜受累。”
莫离自然明白巧慧这意思,她也自信自己有这个本事。可若不把那个男人除掉,自己带着女儿,难保他日后不会天天找麻烦。
虽说汉代和离没那么困难,带了孩子的寡妇反而更受欢迎。可她身份特殊,日后焉知不会成了把柄受人辖制。
想到这儿,她坚定了杀死那个男人的心,正要拒绝对方好意,却见商掌柜带了两个捕快走了进来。
“谁是王莫氏?”
“……我就是。”
莫离有些紧张地抱住孩子,不知为何会有捕快寻她,心里已经开始紧张是不是有人认出了她的样貌。
其中一个面善些的走了过来,叹了口气说道:“莫娘子节哀顺变,你丈夫昨儿晚上大约喝了酒没看清路,滑倒后被石头撞破了脑袋,今天被上山砍柴的樵夫发现时已经……”
“什么,他死了!”
室内一瞬间响起三道声音,莫离立刻收拢了表情,刘启与巧慧互相对视也默契地低下头。
唯有王姪看着娘亲和那边的哥哥姐姐,迷茫的大眼睛和同样迷茫的捕快对上了双眼。
“真是太遗憾了。”
巧慧见刘启要笑出声,忙上前一步踩了他一脚:
“嗷唔——”
刘启死死捏住巧慧的手,再抬头已经是眼泪花花:“是啊,呜太遗憾了……”
“那,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去把你丈夫尸体认领一下。”
两个捕快只觉得这里的气氛古里古怪,让人摸不着头脑,忙拉上莫离离开。
等大人们走了,巧慧扬手就要拍在他手背上,被刘启灵活躲开。
“你手劲儿也太大了!”
“你踩得也很用力啊!”
王姪忙要劝架,却被巧慧和刘启按住肩膀:“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
说完,巧慧率先伸手掐了把他的肩膀,转身跑出房间,刘启也忙追了出去,只留王姪一个人呆呆地看着大开的房门,嘴里后知后觉说着:
“可是……你们也不算大人吧?”
刘启追到街外,眼看就要抓住巧慧了,突然一双大手在他身后摁住了他。
刘启一回头,便看见道路两边不知何时围了一群官兵。大街上的民众早就被隔开,此刻都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不远处他的仪仗就停在那里。
“参见太子殿下。”
“你怎么知道的?”
为首的官员并未回答,只是恭敬道:“微臣奉旨请太子回宫。”
“我不回去。”刘启慌乱地回头,想要找到人群中的阿巧。
“太子殿下,皇后娘娘因为担心您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您难道忍心让皇后憔悴下去吗?”
“母后不是还有姐姐吗?再不让还有慎夫人的儿子,少我一个又怎样呢?”
刘启终于看见了人群里正被她大哥按住脑袋的阿巧,忙甩下这句,转身去人群里将阿巧扶了起来。
“你原来是太子啊。”
巧慧看了看大街上跪了满地的人,忙拉了下他小声道:“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刘启也小声回她:“我跟他们说我不回去,我要和你在一起。”
第196章 薄巧慧8
“可是你母亲一定很想你,你难道一点也不想她吗?”
薄巧慧很清楚,这部剧中的刘启因为和窦漪房的误会越来越多,关系也越发僵硬,甚至到最后子不知母,母不知子,相互怨怼。
但刘启内心始终是向往母爱的,不然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主动向窦漪房低头,哪怕那件事与他无关。
果然,听见阿巧询问,刘启还是低下了头:“想的,但是母后,真的还会想我吗?”
“当然会了,刚才那位大人不也说了,皇后娘娘想你想得都好几天没吃饭了,你还是快回去吧。”
“那你和我一起走吧。”
刘启牵起阿巧的手,想要把她也带回未央宫,却发现女孩站在原地冲他摇头:“启儿,我有自己的家,如果我和你走了,父亲和哥哥就会像想你的皇后娘娘一样,每天都会想我的。”
“可是我见不到你,也会每天都想你啊。”
天真的孩子并不懂什么风花雪月,没有开窍的刘启此时只是发自肺腑地,希望能带走他第一个,也是最好的朋友。
刘启见阿巧面露难色,忽然有了主意:“你和你的家人都住到我家去不就好了?”
“这怎么行呢,你一天天都在想什么啊?!”
薄巧慧戳了戳男孩的额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可看见启儿低落的模样还是败下阵来:“算了算了,真是拿你没办法。”
说着向他招手,小声耳语一阵,男孩听了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点头同意了。
仪仗缓缓向未央宫走去,轿中的刘启不住回头,看着人群里被薄仞高高举起的阿巧,女孩不住地向他挥着手,直到再也看不见。
刘启转过身子,从袖中拿出了那根素白的发带,第一次经历分别的男孩还是没忍住落下了眼泪。
……
“殿下怎么又把窗户打开了?”
这些天皇后娘娘总是很忙碌,难免对一双儿女有些疏忽。好在还有雪鸢日日都去巡查一遍,生怕有下人不尽心。
馆陶公主还好,只是太子殿下自回来后总喜欢将窗子打开,让她头疼不已,生怕太子受了风染上风寒。
“屋里焖得很,若不开着窗,我就更看不尽这些书了。”
刘启说着,小心翼翼瞟了眼雪鸢,被对方敏锐地察觉到了:“怎么了殿下?”
“雪鸢姑姑,我,我能养只鸟在宫里吗?”
“当然可以,奴婢记得之前国舅就给皇后娘娘送过一只鹦鹉,您若喜欢可以和国舅说一声。”
刘启却摇了摇头,有些紧张地绞着袖口:“我不是为了玩儿的,而且我已经有想要养的小鸟了,她叫丹素。”
说着从脖子上取出一只骨哨轻轻一吹,无声的频率传上云霄,不一会儿便飞来一只赤腹鹰落在窗棱上。
雪鸢眼神一凌,等看见那只禽鸟飞到刘启肩膀上动作亲昵娴熟后更是充满疑惑:“这只小鹰是谁送给殿下的?竟然驯得这样好。”
“没有人驯,这只鹰是我从宫外抱回来养的,骨哨是托周师傅找人做的。”
刘启这话不假,这只赤腹鹰的确是薄巧慧为他准备的,他回宫当晚便由巧慧的霜黛带着才刚学会飞的幼鸟找上门来,交给了刘启喂养。
这只幼鸟曾被巧慧喂过系统出品的特殊鸟食本就能通人性,是以刘启养了几天便已经将她喂熟了,这两天他们凭借两只鸟儿已经通了两回信了。
骨哨也是巧慧建议刘启去向周亚夫寻求帮助,果然这位周将军对太子养了只小鹰的事情并不反对,甚至有些欣赏,特意托了军中熟人做了这枚骨哨,刘启很是喜欢,干脆将龙纹玉戴在了腰上,脖子上只挂骨哨。
他们穿过这条街,去了另一条街上的水粉铺子。
女掌柜姓商,一见他们俩就笑了:“难得见小东家和同龄人玩得来,可见这位小郎君也不一般。”
“这是我朋友启儿,我们是来探望昨天四哥送来的那对母女。”
“莫大娘女儿刚醒,估计这会儿正守着呢,你们进去吧。”
商掌柜只来得及说上两句,顾客就上门了。巧慧熟门熟路带着刘启去了后院,莫大娘果然在客房里陪着女儿,见他们进来忙站起身鞠了一躬:“昨天多谢两位小义士出手相助,我们母女感激不尽。”
“莫大娘太客气了,不过举手之劳。”
巧慧和刘启都没将此事放在心上,但莫离是个有恩当报的个性,王姪在她的教导下更是对他们很是感激。
“比起这个,莫大娘想好今后该如何了吗?”巧慧指了指王姪包了一圈又一圈的额头询问道:“那男人只是被赶跑了,焉知今日不会回来,长安只有这么大,难保他不会再找到你们。”
莫离将女儿揽在怀里深吸一口气:“我知道此言实在有些得寸进尺,但我也实在没有法子,若您家愿意,还请给这孩子一个落脚的地方。”
“她很能干,做饭、浆洗、砍柴、缝补她都能行,只要,只要给她一口饭吃就可以了。”
说完她将女儿抱下床,两人就要跪下来给巧慧磕头。
薄巧慧忙退拉着刘启推开,男孩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不知道阿巧为什么要躲开别人的跪拜。
“莫大娘快起来,我小辈受不起这一拜。”
巧慧忙上前将她扶起来,一旁的刘启有样学样也跟着将王姪扶起来。
“我家一向没有使唤奴仆的习惯,何况看她的样子便知道大娘是细心教养过的,如何能轻易送人磋磨呢?”
见莫离因她的拒绝有些着急,巧慧又笑道:“不满大娘说,我家这些铺子不缺干杂活的伙计,倒是一直很缺一个值得信任的账房,尤其是这间花间集,因我当日只录了女工,如今生意红火却一直没寻到合适的账房,每日只能让商掌柜受累。”
莫离自然明白巧慧这意思,她也自信自己有这个本事。可若不把那个男人除掉,自己带着女儿,难保他日后不会天天找麻烦。
虽说汉代和离没那么困难,带了孩子的寡妇反而更受欢迎。可她身份特殊,日后焉知不会成了把柄受人辖制。
想到这儿,她坚定了杀死那个男人的心,正要拒绝对方好意,却见商掌柜带了两个捕快走了进来。
“谁是王莫氏?”
“……我就是。”
莫离有些紧张地抱住孩子,不知为何会有捕快寻她,心里已经开始紧张是不是有人认出了她的样貌。
其中一个面善些的走了过来,叹了口气说道:“莫娘子节哀顺变,你丈夫昨儿晚上大约喝了酒没看清路,滑倒后被石头撞破了脑袋,今天被上山砍柴的樵夫发现时已经……”
“什么,他死了!”
室内一瞬间响起三道声音,莫离立刻收拢了表情,刘启与巧慧互相对视也默契地低下头。
唯有王姪看着娘亲和那边的哥哥姐姐,迷茫的大眼睛和同样迷茫的捕快对上了双眼。
“真是太遗憾了。”
巧慧见刘启要笑出声,忙上前一步踩了他一脚:
“嗷唔——”
刘启死死捏住巧慧的手,再抬头已经是眼泪花花:“是啊,呜太遗憾了……”
“那,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去把你丈夫尸体认领一下。”
两个捕快只觉得这里的气氛古里古怪,让人摸不着头脑,忙拉上莫离离开。
等大人们走了,巧慧扬手就要拍在他手背上,被刘启灵活躲开。
“你手劲儿也太大了!”
“你踩得也很用力啊!”
王姪忙要劝架,却被巧慧和刘启按住肩膀:“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
说完,巧慧率先伸手掐了把他的肩膀,转身跑出房间,刘启也忙追了出去,只留王姪一个人呆呆地看着大开的房门,嘴里后知后觉说着:
“可是……你们也不算大人吧?”
刘启追到街外,眼看就要抓住巧慧了,突然一双大手在他身后摁住了他。
刘启一回头,便看见道路两边不知何时围了一群官兵。大街上的民众早就被隔开,此刻都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不远处他的仪仗就停在那里。
“参见太子殿下。”
“你怎么知道的?”
为首的官员并未回答,只是恭敬道:“微臣奉旨请太子回宫。”
“我不回去。”刘启慌乱地回头,想要找到人群中的阿巧。
“太子殿下,皇后娘娘因为担心您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您难道忍心让皇后憔悴下去吗?”
“母后不是还有姐姐吗?再不让还有慎夫人的儿子,少我一个又怎样呢?”
刘启终于看见了人群里正被她大哥按住脑袋的阿巧,忙甩下这句,转身去人群里将阿巧扶了起来。
“你原来是太子啊。”
巧慧看了看大街上跪了满地的人,忙拉了下他小声道:“你们刚才在说什么?”
刘启也小声回她:“我跟他们说我不回去,我要和你在一起。”
第196章 薄巧慧8
“可是你母亲一定很想你,你难道一点也不想她吗?”
薄巧慧很清楚,这部剧中的刘启因为和窦漪房的误会越来越多,关系也越发僵硬,甚至到最后子不知母,母不知子,相互怨怼。
但刘启内心始终是向往母爱的,不然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主动向窦漪房低头,哪怕那件事与他无关。
果然,听见阿巧询问,刘启还是低下了头:“想的,但是母后,真的还会想我吗?”
“当然会了,刚才那位大人不也说了,皇后娘娘想你想得都好几天没吃饭了,你还是快回去吧。”
“那你和我一起走吧。”
刘启牵起阿巧的手,想要把她也带回未央宫,却发现女孩站在原地冲他摇头:“启儿,我有自己的家,如果我和你走了,父亲和哥哥就会像想你的皇后娘娘一样,每天都会想我的。”
“可是我见不到你,也会每天都想你啊。”
天真的孩子并不懂什么风花雪月,没有开窍的刘启此时只是发自肺腑地,希望能带走他第一个,也是最好的朋友。
刘启见阿巧面露难色,忽然有了主意:“你和你的家人都住到我家去不就好了?”
“这怎么行呢,你一天天都在想什么啊?!”
薄巧慧戳了戳男孩的额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可看见启儿低落的模样还是败下阵来:“算了算了,真是拿你没办法。”
说着向他招手,小声耳语一阵,男孩听了虽然有些不情不愿,但还是点头同意了。
仪仗缓缓向未央宫走去,轿中的刘启不住回头,看着人群里被薄仞高高举起的阿巧,女孩不住地向他挥着手,直到再也看不见。
刘启转过身子,从袖中拿出了那根素白的发带,第一次经历分别的男孩还是没忍住落下了眼泪。
……
“殿下怎么又把窗户打开了?”
这些天皇后娘娘总是很忙碌,难免对一双儿女有些疏忽。好在还有雪鸢日日都去巡查一遍,生怕有下人不尽心。
馆陶公主还好,只是太子殿下自回来后总喜欢将窗子打开,让她头疼不已,生怕太子受了风染上风寒。
“屋里焖得很,若不开着窗,我就更看不尽这些书了。”
刘启说着,小心翼翼瞟了眼雪鸢,被对方敏锐地察觉到了:“怎么了殿下?”
“雪鸢姑姑,我,我能养只鸟在宫里吗?”
“当然可以,奴婢记得之前国舅就给皇后娘娘送过一只鹦鹉,您若喜欢可以和国舅说一声。”
刘启却摇了摇头,有些紧张地绞着袖口:“我不是为了玩儿的,而且我已经有想要养的小鸟了,她叫丹素。”
说着从脖子上取出一只骨哨轻轻一吹,无声的频率传上云霄,不一会儿便飞来一只赤腹鹰落在窗棱上。
雪鸢眼神一凌,等看见那只禽鸟飞到刘启肩膀上动作亲昵娴熟后更是充满疑惑:“这只小鹰是谁送给殿下的?竟然驯得这样好。”
“没有人驯,这只鹰是我从宫外抱回来养的,骨哨是托周师傅找人做的。”
刘启这话不假,这只赤腹鹰的确是薄巧慧为他准备的,他回宫当晚便由巧慧的霜黛带着才刚学会飞的幼鸟找上门来,交给了刘启喂养。
这只幼鸟曾被巧慧喂过系统出品的特殊鸟食本就能通人性,是以刘启养了几天便已经将她喂熟了,这两天他们凭借两只鸟儿已经通了两回信了。
骨哨也是巧慧建议刘启去向周亚夫寻求帮助,果然这位周将军对太子养了只小鹰的事情并不反对,甚至有些欣赏,特意托了军中熟人做了这枚骨哨,刘启很是喜欢,干脆将龙纹玉戴在了腰上,脖子上只挂骨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