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可李斯的法,便是先生的法吗?”言尽于此,五五放下茶杯,“他李斯也算不得什么聪明人。”最后能被赵高胡亥干掉,也是偏科选手了。
韩非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师兄不是聪明人,也不由惊奇。
“儒家枝干何其多,墨家还有秦墨,楚墨和齐墨之争,难道法家内就意见相同吗?”
“千年以后,也许世人会忘记韩王之名,却还会记得郑国修建的渠,那么,先生又给世人留下什么呢?”
“人这一生,不过是生前身后名罢了。”
韩非怅然的看着窗外,久久不语。
第52章
“将军,看来我们之间的打赌,是我赢了。”五五将一份诏令放到李牧面前,可明明是赢家的她,此刻看起来却嘘唏不已。
“赵王弃你,是他眼盲心瞎,赵国将亡矣。”
李牧一动不动,许久,才缓缓翻开面前的诏令,“......武安君李牧,今目无尊上,屡次违背王意......后心怀怨恨,有通敌叛国之嫌,今罢免其大将军之职,带回国都......”
他缓缓吐出两个字,“蠢货。”千般愤恨,万般无奈,他终究是人臣,这赵国是赵王的,任他再如何试图力挽狂澜,对阵军前,也抵不过敌人的三言两句,就被刀剑加身。
前些天,五五出现在他面前,说“将军,我是来救你的。”时候,他不信。
后来他们打赌,赵王想要他死的时候,他还是不愿相信。
而如今,赵王却要他束手就缚,回邯郸受死。
“哈哈哈哈。”李牧仰天大笑,满是悲凉。
我欲救国,可是这偌大的赵国,早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赵王要他死,这赵国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除非他真的犯上作乱,谋国篡位。
可如此这般,他不就真的如诏令所说的那般了嘛。倘若真的如此,他为什么要费尽心血的针对秦国拟定作战计划,以至于沦落到这个下场。
李牧看了看她,“你想要做什么?”
“如果我要你死,那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看着赵王动手就可以。”
五五并不为此高兴,她轻声道:“秦国早盼将军久亦。”她知道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结局,可就算如此,看见忠臣不得善终,名将被猜忌杀害的场景,依然难受。
倒是宁愿自己输了。
李牧摇摇头,“赵王对我无情,可我却不能对不起赵国。”
五五道:“自然不是让将军对付赵国。”而后道:“将军常年与匈奴对战,熟谙匈奴之事,秦国想请将军入秦正是为了匈奴。”
李牧眼神微动。
“将军对匈奴想来十分了解,若是中原沉迷内战,忽视外敌,只怕无需多少年,匈奴大军就可剑指中原。”
李牧点头,“没想到秦国早就防着了,这个族群野心勃勃,又常年与马群为伴,生存环境的恶劣让他们性格坚韧,善战且崇尚武力。若是出现一头狼,后果难以想象。”
“终有一日,他们会来到这片土地,所以秦国需要将军。”如果说七国之中还有谁了解最擅长对付这个战斗民族的,那么也就是眼前这位了,这就是为什么五五要救他的。
秦国当然不缺他李牧,要知道眼下的秦国不但有历史上的大秦开国组合,还汇聚诸子百家的人才,不久的将来还会拥有大汉开国集团。
可他们都不会比李牧更擅长对付匈奴,而在统一之后,对付匈奴也就势在必行了。
五五救他,是不忍见名将含冤而死,也想要为秦国再谋一位大将。
“从此,七国纷争与将军无关。”五五淡淡道:“这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内战早就该结束了。”
“将军征战多年,该比谁都清楚战争的危害,百姓的痛苦。”
“只有统一,才能结束这一切,让这片土地得以修生养息。”
“周朝诸侯并起之后,世人也快忘记,这片土地,曾经都是同胞,各诸侯国的百姓,也都是同属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曾经是夏,后来是商,也名为周,将来也会是秦!”
她看向李牧,“七国之中,各国君王安于现状,唯有秦国,锐意进取,一直渴望统一天下。”
“倘若错过秦国统一,也许华夏大地就真的四分五裂了。”
没有秦灭六国,刘邦也只会是沛县小吏,更不会有大丈夫当如是的野心和豪情万丈。
没有始皇帝大一统,各国也许会保持现状,也许会被取代,可是也都会如项羽韩信一般向往裂土封侯。
就如同西方一般……
这是命运的一战,也将决定华夏往后两千多年的格局。
她看向李牧,倘若他决意和赵国共存亡,妨碍秦国统一,那么他就是她的敌人。
当然,这甚至不需要她做什么,她只要什么都不管就可以等来他死亡的消息。
“将军,时代向前走,*社会也该变一变了。”
五五等了很久,久到她以为不会有回复的时候,李牧才缓缓开口:“好。”
五五欣然一笑,“将军的家属秦国已经派人暗中送走,将军放心。”
闻言李牧忍不住看了看她,五五道:“防止赵王对将军的家人动手嘛。”
“放心,不是为了威胁将军。毕竟,如果您不同意,接下来就是被押到邯郸,不需要威胁了。”
实话总是扎心的,李牧摇头苦笑。
也罢,从此他就安心想着如何对付匈奴就好了。
这里的伤心往事,不必再提。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
韩非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师兄不是聪明人,也不由惊奇。
“儒家枝干何其多,墨家还有秦墨,楚墨和齐墨之争,难道法家内就意见相同吗?”
“千年以后,也许世人会忘记韩王之名,却还会记得郑国修建的渠,那么,先生又给世人留下什么呢?”
“人这一生,不过是生前身后名罢了。”
韩非怅然的看着窗外,久久不语。
第52章
“将军,看来我们之间的打赌,是我赢了。”五五将一份诏令放到李牧面前,可明明是赢家的她,此刻看起来却嘘唏不已。
“赵王弃你,是他眼盲心瞎,赵国将亡矣。”
李牧一动不动,许久,才缓缓翻开面前的诏令,“......武安君李牧,今目无尊上,屡次违背王意......后心怀怨恨,有通敌叛国之嫌,今罢免其大将军之职,带回国都......”
他缓缓吐出两个字,“蠢货。”千般愤恨,万般无奈,他终究是人臣,这赵国是赵王的,任他再如何试图力挽狂澜,对阵军前,也抵不过敌人的三言两句,就被刀剑加身。
前些天,五五出现在他面前,说“将军,我是来救你的。”时候,他不信。
后来他们打赌,赵王想要他死的时候,他还是不愿相信。
而如今,赵王却要他束手就缚,回邯郸受死。
“哈哈哈哈。”李牧仰天大笑,满是悲凉。
我欲救国,可是这偌大的赵国,早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赵王要他死,这赵国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除非他真的犯上作乱,谋国篡位。
可如此这般,他不就真的如诏令所说的那般了嘛。倘若真的如此,他为什么要费尽心血的针对秦国拟定作战计划,以至于沦落到这个下场。
李牧看了看她,“你想要做什么?”
“如果我要你死,那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看着赵王动手就可以。”
五五并不为此高兴,她轻声道:“秦国早盼将军久亦。”她知道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结局,可就算如此,看见忠臣不得善终,名将被猜忌杀害的场景,依然难受。
倒是宁愿自己输了。
李牧摇摇头,“赵王对我无情,可我却不能对不起赵国。”
五五道:“自然不是让将军对付赵国。”而后道:“将军常年与匈奴对战,熟谙匈奴之事,秦国想请将军入秦正是为了匈奴。”
李牧眼神微动。
“将军对匈奴想来十分了解,若是中原沉迷内战,忽视外敌,只怕无需多少年,匈奴大军就可剑指中原。”
李牧点头,“没想到秦国早就防着了,这个族群野心勃勃,又常年与马群为伴,生存环境的恶劣让他们性格坚韧,善战且崇尚武力。若是出现一头狼,后果难以想象。”
“终有一日,他们会来到这片土地,所以秦国需要将军。”如果说七国之中还有谁了解最擅长对付这个战斗民族的,那么也就是眼前这位了,这就是为什么五五要救他的。
秦国当然不缺他李牧,要知道眼下的秦国不但有历史上的大秦开国组合,还汇聚诸子百家的人才,不久的将来还会拥有大汉开国集团。
可他们都不会比李牧更擅长对付匈奴,而在统一之后,对付匈奴也就势在必行了。
五五救他,是不忍见名将含冤而死,也想要为秦国再谋一位大将。
“从此,七国纷争与将军无关。”五五淡淡道:“这一场持续几百年的内战早就该结束了。”
“将军征战多年,该比谁都清楚战争的危害,百姓的痛苦。”
“只有统一,才能结束这一切,让这片土地得以修生养息。”
“周朝诸侯并起之后,世人也快忘记,这片土地,曾经都是同胞,各诸侯国的百姓,也都是同属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曾经是夏,后来是商,也名为周,将来也会是秦!”
她看向李牧,“七国之中,各国君王安于现状,唯有秦国,锐意进取,一直渴望统一天下。”
“倘若错过秦国统一,也许华夏大地就真的四分五裂了。”
没有秦灭六国,刘邦也只会是沛县小吏,更不会有大丈夫当如是的野心和豪情万丈。
没有始皇帝大一统,各国也许会保持现状,也许会被取代,可是也都会如项羽韩信一般向往裂土封侯。
就如同西方一般……
这是命运的一战,也将决定华夏往后两千多年的格局。
她看向李牧,倘若他决意和赵国共存亡,妨碍秦国统一,那么他就是她的敌人。
当然,这甚至不需要她做什么,她只要什么都不管就可以等来他死亡的消息。
“将军,时代向前走,*社会也该变一变了。”
五五等了很久,久到她以为不会有回复的时候,李牧才缓缓开口:“好。”
五五欣然一笑,“将军的家属秦国已经派人暗中送走,将军放心。”
闻言李牧忍不住看了看她,五五道:“防止赵王对将军的家人动手嘛。”
“放心,不是为了威胁将军。毕竟,如果您不同意,接下来就是被押到邯郸,不需要威胁了。”
实话总是扎心的,李牧摇头苦笑。
也罢,从此他就安心想着如何对付匈奴就好了。
这里的伤心往事,不必再提。
小贴士:找看好看得小说,就来海棠书屋呀~www.海棠书屋.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