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虽然用词稚嫩,但核心意思清晰无比:材料(草席、土、密实芦苇网)、工艺(层层压实、内设缓冲网)、实施(重点险工、依靠老河工经验)。结合木苔上午的朱批内容(物料采购、民夫征集、技术支持、抚恤),瞬间填补了操作层面的细节。
阁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工部尚书图海眼神越来越亮,他主理工部多年,河道工程也是本分,立刻敏锐捕捉到小皇帝这“粽子埽工配苇网”的点子虽然名字古怪,但其原理与加固河堤薄弱环节的传统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那“密网陷水”的比喻,暗合了加强结构韧性、分散水势冲击的关键!他越琢磨越心惊,忍不住脱口而出:“皇上此法……此法精妙!苇网固埽,可增其韧性与稳固!选险工施为,正是要害!”他激动地都忘了自称“臣”。
户部尚书巴哈纳也反应过来了,钱粮是保障,立马跟上:“皇上英明!太后朱批已命户部筹措物料,只是这芦苇网子需大量密实上品芦苇,恐需专向产地大量采购,麻绳用量也将剧增……”
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皇上年幼,思虑却深远。此‘特议组’正合其宜!由臣等分头督办,方可令这草席土包的‘粽子’,裹得又快又好!”
“正是此理!”顺崽见大家接受度良好,还夸他点子好,简直心花怒放,成就感爆棚,“特议组即刻开始议事!图海尚书,你让匠作司快点画大大的图来给朕看!还有,老河工的经验最宝贵,不可怠慢!巴哈纳尚书,钱粮要够!不够再想办法!”他终于体会到了“指挥若定”的感觉,小手一挥,发出了第一个真正具有实质意义、关乎国计民生的指令。
一场围绕如何高效“裹防洪粽子”的务虚会谈,迅速变成了以材料、技术、资源调配为核心的实干会议。睿亲王掌控全局,协调各方;工部专攻工程细节,落实埽工与苇网结合的技术标准;户部全力保障钱粮物料到位;议政大臣们补充执行层面的协调与监督。
木苔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嘴角挂着欣慰的笑意。小皇帝顺崽站在椅子边上,努力踮着脚听臣子们讨论那些他听不太懂又觉得好像很重要的细节(比如苇网经纬密度多少合适、柳条桩的排距……),小脸上一会儿好奇一会儿茫然,但那份专注和“这事很重要”的认真劲儿却清晰可见。
第一份由他这只误入深宫、自带搜索金手指的熊猫小皇帝主导的“基建工程”,终于在一个午后,于慈宁宫西暖阁,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被稚嫩却充满希望的声音种了下去。接下来,就看它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长成怎样一副足以抵挡洪水的坚韧模样了。
第54章
慈宁宫西暖阁关于“裹防洪粽子”的议事,在睿亲王多尔衮雷厉风行的掌控下迅速推进。
“……工部匠作司会同河工老把式,十日内必须核定标准:苇网编织密实度、草席尺寸规格、土料配比及压实工序!”多尔衮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容置疑,目光扫过工部尚书图海,“图海大人,此为根基,不容半分差池!延误一日,提头来见!”图海浑身一凛,躬身道:“臣领旨!必当全力以赴!”
多尔衮转向户部尚书巴哈纳:“巴哈纳大人,山东济宁州、河南开封府两处大型芦苇荡,务必派得力干吏持本王手令坐镇督办,价格公允,严防奸商囤积、哄抬!麻绳、秫秸、柳条,五日内至少凑齐预计总量的三分之一!后续源源不断!钱不够?”他冷哼一声,“查!本王倒要看看,赈灾的银子都烂在哪个仓库底了!该动就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巴哈纳额头冒汗,连声应是,心里盘算着该拿哪个撞枪口的皇商“祭旗”以迅速筹措第一批银两。
关键在人选。
多尔衮的指尖重重敲在铺开的《黄河河道总图》上,目光锐利如鹰隼:“河道总督杨方兴,老成持重,于河南河道情势了然,坐镇开封统筹全局,居中调度粮秣物料、民夫分配!”他点了河南总领人选。
他的手指挪向山东段一个醒目的标记点——曹县决口旧址。“此处,前年虽经抢堵,根基未稳!今春水势已显异动!此是重中之重!”多尔衮的眼神扫过几位面有豫色的议政大臣,“必须派一个既能做事,又足够狠,敢得罪人的人去!且此人必须懂河工,至少懂几分!”现场一时沉默,这差事,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极可能就是替罪羊,尤其汛期将近,压力山大。
“臣……臣或可……”一位吏部侍郎试探着想毛遂自荐点稳妥之处。
“本王举荐一人!”多尔衮的声音斩断犹豫,目光直接投向角落一个一直沉默肃立的年轻官员——翰林院编修刘藻。此人清瘦,目光却沉稳内敛,因一篇治理河患的策论深得当朝几位大儒赏识,虽品阶不高,却是有名的不畏权贵、较真务实。“刘藻!”
刘藻猝然被点名,急忙出列:“王爷。”
“你的那篇《论河患疏浚并重说》,本王看过,切中时弊!纸上谈兵终是虚妄。你可敢去那曹县险工,做这第一线的‘督河御史’?给你临机专断之权,三品以下河道文武官吏,若有懈怠推诿、中饱私囊者,你可先斩后奏!但,”多尔衮语气陡然凌厉,“若因你延误、轻慢、不懂装懂而误了工程,本王亲自送你九族上路!”
这任命,风险与权力都大得惊人!连木苔在帘后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小顺崽虽然听不懂“先斩后奏”后面的狠话,但感觉气氛骤然紧张,小手不自觉抓住了木苔的衣袖。
刘藻面色白了白,随即涌上一股决然。他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颤,却字字清晰:“臣,刘藻,领旨!必不负皇上、太后、王爷重托!以曹县大堤为家,以河工之命为重!堤在人在,堤溃人亡!”这不仅是承诺,更是立下了军令状!一个七品编修,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也背负了泰山压顶的责任。
顺崽听着这份狠厉与决绝,小心脏咚咚直跳。他拉了拉木苔的袖子,小声问:“皇额娘……那个人……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他看着地图上那个标记点,似乎想象到了滔天洪水的可怕。“会……会死吗?”他的熊猫直觉让他对这个被“推出去”的官员本能地感到担忧。
木苔轻轻握住他冰凉的小手,低语安抚:“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刘藻有才华,也有胆魄,这是他的机会。”她看着刘藻,眼中有着一丝敬佩和怜悯,“有王爷在后面撑着,他会尽力。顺崽不怕,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尽力提供支持。”
郑亲王济尔哈朗这时开口:“十四弟举荐甚是!不过,仅刘大人一人身兼文武、临机专断,且职卑年轻,恐地方官吏阳奉阴违者不少。不如遣一员宗室干将为‘巡河钦使’,有身份震慑宵小,同时也能襄助刘大人,并作为王爷耳目?”他建议道。
济尔哈朗老成持重,考虑得更周全。
多尔衮略一思忖,点头:“好!着贝子硕塞为巡河钦使,统领护河标营,兼查地方吏治,协理物料民夫!刘藻主事,硕塞坐镇弹压支持!”硕塞是肃亲王豪格之子(皇太极之孙),年纪轻但有勇力,为人也算方正,身份贵重可镇场面。此二人搭档,一个懂行肯干,一个能压阵协调,算是最优解。
至此,黄河防汛的人事骨架初步搭建。河南、山东、直隶分段督办,关键险工曹县由刘藻主事、硕塞护持。一道道带着睿亲王滚烫印信、措辞严厉如同催命符的谕旨立刻发往各地。
木苔看着那份刚刚出炉、墨迹未干的官员派遣名单,心中沉沉。这名单,是用权力和重压临时搭建的堤坝。她心中默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顺崽第一次动用“金手指”参与国策,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干预”是否能带来好结果的试金石!
就在这时,苏茉儿上前轻声在木苔耳边通禀:“启禀太后、皇上,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之女孟古青格格、多罗贝勒绰尔济之女阿拉坦琪琪格格已在侧殿候见。”
沉闷严肃的议事气氛被瞬间打破。顺崽眼睛一下子亮了,几乎忘掉了刚才的沉重,带着点兴奋和好奇看向木苔。
木苔收敛心神,轻声道:“先让她们在侧殿稍作休息,待我和皇帝处理完政事。”
“喏。”苏茉儿应了一声,轻手轻脚地去外面传达消息。
不一会,多尔衮等人商议的也差不多了,知晓太后待会要找见科尔沁来的贵女,便纷纷告辞。
待到他们离开后,木苔这才对苏茉儿说道:“宣她们进来吧。”她特意看了看还有些懵懂的顺崽,轻轻握了握他的手,意在提醒他注意仪态。
殿门缓缓开启。
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位草原明珠。
前面一位,约莫十一二岁光景,身形已略显少女的娉婷,正是孟古青。她穿着一身簇新的、符合宗室身份的香色旗装,梳着精致的两把头,上面簪着珊瑚珠花和点翠小凤钗,华丽耀眼。然而,与这身精心装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那张如带露玫瑰般娇艳却绷得紧紧的小脸。
阁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工部尚书图海眼神越来越亮,他主理工部多年,河道工程也是本分,立刻敏锐捕捉到小皇帝这“粽子埽工配苇网”的点子虽然名字古怪,但其原理与加固河堤薄弱环节的传统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那“密网陷水”的比喻,暗合了加强结构韧性、分散水势冲击的关键!他越琢磨越心惊,忍不住脱口而出:“皇上此法……此法精妙!苇网固埽,可增其韧性与稳固!选险工施为,正是要害!”他激动地都忘了自称“臣”。
户部尚书巴哈纳也反应过来了,钱粮是保障,立马跟上:“皇上英明!太后朱批已命户部筹措物料,只是这芦苇网子需大量密实上品芦苇,恐需专向产地大量采购,麻绳用量也将剧增……”
多尔衮眼中精光一闪,缓缓点头:“皇上年幼,思虑却深远。此‘特议组’正合其宜!由臣等分头督办,方可令这草席土包的‘粽子’,裹得又快又好!”
“正是此理!”顺崽见大家接受度良好,还夸他点子好,简直心花怒放,成就感爆棚,“特议组即刻开始议事!图海尚书,你让匠作司快点画大大的图来给朕看!还有,老河工的经验最宝贵,不可怠慢!巴哈纳尚书,钱粮要够!不够再想办法!”他终于体会到了“指挥若定”的感觉,小手一挥,发出了第一个真正具有实质意义、关乎国计民生的指令。
一场围绕如何高效“裹防洪粽子”的务虚会谈,迅速变成了以材料、技术、资源调配为核心的实干会议。睿亲王掌控全局,协调各方;工部专攻工程细节,落实埽工与苇网结合的技术标准;户部全力保障钱粮物料到位;议政大臣们补充执行层面的协调与监督。
木苔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嘴角挂着欣慰的笑意。小皇帝顺崽站在椅子边上,努力踮着脚听臣子们讨论那些他听不太懂又觉得好像很重要的细节(比如苇网经纬密度多少合适、柳条桩的排距……),小脸上一会儿好奇一会儿茫然,但那份专注和“这事很重要”的认真劲儿却清晰可见。
第一份由他这只误入深宫、自带搜索金手指的熊猫小皇帝主导的“基建工程”,终于在一个午后,于慈宁宫西暖阁,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被稚嫩却充满希望的声音种了下去。接下来,就看它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长成怎样一副足以抵挡洪水的坚韧模样了。
第54章
慈宁宫西暖阁关于“裹防洪粽子”的议事,在睿亲王多尔衮雷厉风行的掌控下迅速推进。
“……工部匠作司会同河工老把式,十日内必须核定标准:苇网编织密实度、草席尺寸规格、土料配比及压实工序!”多尔衮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容置疑,目光扫过工部尚书图海,“图海大人,此为根基,不容半分差池!延误一日,提头来见!”图海浑身一凛,躬身道:“臣领旨!必当全力以赴!”
多尔衮转向户部尚书巴哈纳:“巴哈纳大人,山东济宁州、河南开封府两处大型芦苇荡,务必派得力干吏持本王手令坐镇督办,价格公允,严防奸商囤积、哄抬!麻绳、秫秸、柳条,五日内至少凑齐预计总量的三分之一!后续源源不断!钱不够?”他冷哼一声,“查!本王倒要看看,赈灾的银子都烂在哪个仓库底了!该动就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巴哈纳额头冒汗,连声应是,心里盘算着该拿哪个撞枪口的皇商“祭旗”以迅速筹措第一批银两。
关键在人选。
多尔衮的指尖重重敲在铺开的《黄河河道总图》上,目光锐利如鹰隼:“河道总督杨方兴,老成持重,于河南河道情势了然,坐镇开封统筹全局,居中调度粮秣物料、民夫分配!”他点了河南总领人选。
他的手指挪向山东段一个醒目的标记点——曹县决口旧址。“此处,前年虽经抢堵,根基未稳!今春水势已显异动!此是重中之重!”多尔衮的眼神扫过几位面有豫色的议政大臣,“必须派一个既能做事,又足够狠,敢得罪人的人去!且此人必须懂河工,至少懂几分!”现场一时沉默,这差事,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极可能就是替罪羊,尤其汛期将近,压力山大。
“臣……臣或可……”一位吏部侍郎试探着想毛遂自荐点稳妥之处。
“本王举荐一人!”多尔衮的声音斩断犹豫,目光直接投向角落一个一直沉默肃立的年轻官员——翰林院编修刘藻。此人清瘦,目光却沉稳内敛,因一篇治理河患的策论深得当朝几位大儒赏识,虽品阶不高,却是有名的不畏权贵、较真务实。“刘藻!”
刘藻猝然被点名,急忙出列:“王爷。”
“你的那篇《论河患疏浚并重说》,本王看过,切中时弊!纸上谈兵终是虚妄。你可敢去那曹县险工,做这第一线的‘督河御史’?给你临机专断之权,三品以下河道文武官吏,若有懈怠推诿、中饱私囊者,你可先斩后奏!但,”多尔衮语气陡然凌厉,“若因你延误、轻慢、不懂装懂而误了工程,本王亲自送你九族上路!”
这任命,风险与权力都大得惊人!连木苔在帘后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小顺崽虽然听不懂“先斩后奏”后面的狠话,但感觉气氛骤然紧张,小手不自觉抓住了木苔的衣袖。
刘藻面色白了白,随即涌上一股决然。他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颤,却字字清晰:“臣,刘藻,领旨!必不负皇上、太后、王爷重托!以曹县大堤为家,以河工之命为重!堤在人在,堤溃人亡!”这不仅是承诺,更是立下了军令状!一个七品编修,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拥有了极大的权力,也背负了泰山压顶的责任。
顺崽听着这份狠厉与决绝,小心脏咚咚直跳。他拉了拉木苔的袖子,小声问:“皇额娘……那个人……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他看着地图上那个标记点,似乎想象到了滔天洪水的可怕。“会……会死吗?”他的熊猫直觉让他对这个被“推出去”的官员本能地感到担忧。
木苔轻轻握住他冰凉的小手,低语安抚:“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刘藻有才华,也有胆魄,这是他的机会。”她看着刘藻,眼中有着一丝敬佩和怜悯,“有王爷在后面撑着,他会尽力。顺崽不怕,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尽力提供支持。”
郑亲王济尔哈朗这时开口:“十四弟举荐甚是!不过,仅刘大人一人身兼文武、临机专断,且职卑年轻,恐地方官吏阳奉阴违者不少。不如遣一员宗室干将为‘巡河钦使’,有身份震慑宵小,同时也能襄助刘大人,并作为王爷耳目?”他建议道。
济尔哈朗老成持重,考虑得更周全。
多尔衮略一思忖,点头:“好!着贝子硕塞为巡河钦使,统领护河标营,兼查地方吏治,协理物料民夫!刘藻主事,硕塞坐镇弹压支持!”硕塞是肃亲王豪格之子(皇太极之孙),年纪轻但有勇力,为人也算方正,身份贵重可镇场面。此二人搭档,一个懂行肯干,一个能压阵协调,算是最优解。
至此,黄河防汛的人事骨架初步搭建。河南、山东、直隶分段督办,关键险工曹县由刘藻主事、硕塞护持。一道道带着睿亲王滚烫印信、措辞严厉如同催命符的谕旨立刻发往各地。
木苔看着那份刚刚出炉、墨迹未干的官员派遣名单,心中沉沉。这名单,是用权力和重压临时搭建的堤坝。她心中默念: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顺崽第一次动用“金手指”参与国策,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干预”是否能带来好结果的试金石!
就在这时,苏茉儿上前轻声在木苔耳边通禀:“启禀太后、皇上,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之女孟古青格格、多罗贝勒绰尔济之女阿拉坦琪琪格格已在侧殿候见。”
沉闷严肃的议事气氛被瞬间打破。顺崽眼睛一下子亮了,几乎忘掉了刚才的沉重,带着点兴奋和好奇看向木苔。
木苔收敛心神,轻声道:“先让她们在侧殿稍作休息,待我和皇帝处理完政事。”
“喏。”苏茉儿应了一声,轻手轻脚地去外面传达消息。
不一会,多尔衮等人商议的也差不多了,知晓太后待会要找见科尔沁来的贵女,便纷纷告辞。
待到他们离开后,木苔这才对苏茉儿说道:“宣她们进来吧。”她特意看了看还有些懵懂的顺崽,轻轻握了握他的手,意在提醒他注意仪态。
殿门缓缓开启。
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位草原明珠。
前面一位,约莫十一二岁光景,身形已略显少女的娉婷,正是孟古青。她穿着一身簇新的、符合宗室身份的香色旗装,梳着精致的两把头,上面簪着珊瑚珠花和点翠小凤钗,华丽耀眼。然而,与这身精心装扮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那张如带露玫瑰般娇艳却绷得紧紧的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