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可恶啊,山神庙今天歇业!]
  评论区一片欢乐沙雕。
  对绝大多数平凡人而言,那不过是天边一道奇异的风景线,生活依然平静安稳。他们不知道,那看似玩笑的“高个子”,此刻正拼尽全力,在战场上守护着这份平安。
  山上,结界内的修行者们,无论是大佬还是年轻人,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那风云变幻的核心区域。
  瑾玉的气息变得如此陌生而恐怖,完全颠覆了他们心目中温和神明的形象,各种探测法器疯狂运转,记录着这难得一见的能量数据,众人用灵识飞快地交流着震惊的信息。
  “怎么又叫岫山君了?”
  “也能解释,灵应云岫佑世元君是神名,岫山君是封神之前的名号。”
  “岫是玉,山是山体,君是尊称,这种名字结构,流行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那边又比较盛行鬼神之说。”
  “……证据呢?”
  “等着吧,没挖出来呢。”
  “……”
  信息量太大,众人脑子都有点不够用了。
  子默脸色苍白,但眼睛却亮得惊人,他盯着那片翻滚着妖异光芒的云海,喃喃自语,“‘雷填填兮雨冥冥’…山鬼?”他的声音不大,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什么山鬼?”他师父皱眉问。
  子默深吸一口气,“你们不觉得,这情景,太像了吗?想象一下,远古的巫祭时代,祭祀台下跪满了虔诚又恐惧的百姓。风声、雨声、闪电交织,山神在雷霆中显现真身,接着风雨骤歇,霞光破云而出……”
  “这不就是喜怒随心的山鬼吗!”
  他描述的画面感极强,众人听着,看着远方那翻腾的云海和亦正亦邪的能量波动,竟觉得无比契合。
  “……先记录吧。”
  狂暴的冲击里,众人的感官十分迟钝,感觉过了许久,又好似一瞬,天空重现清明,阳光洒落,宛如一场幻梦。
  一道素影从云端翩然落下,轻盈地落回山神庙院中。
  正是瑾玉。
  她神色平静,似乎只是出门散了趟步,唯一不同的是,她手中托着那只碗,碗底,静静地躺着三百六十粒金灿灿的米粒。
  众人呼啦一下围了上去,紧张又期待地看着她。
  瑾玉将碗往前一递,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和,“幸不辱命。”
  “娘娘,那幽兜君……”老道声音发紧。
  “未曾灭杀,”瑾玉的回答让众人心头一沉,但下一句又让他们狂喜,“他就在这碗米之下。”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瑾玉伸出纤指,拈起碗中一粒金光璀璨的米粒,对着空地屈指一弹。
  米粒化作一道金光射出,落地膨胀扭曲,化作一个被无数金色丝线捆缚得结结实实的黑袍男人,正是幽兜君。
  此刻他气息萎靡,眼神复杂地看着瑾玉。
  “此孽障戾气深重,然其核心怨念,乃是求生。灭之易,消其怨难。今以‘五谷之精’为凭,定下契约。”
  她看向幽兜君,或许该称呼为游铎,“一粒米,一件事。需你以自身之力,行善赎罪,化解戾气。”
  她又转向激动的人群:“持米粒者,可在契约约束范围内,要求他完成一事。事毕,米粒自消其一。注意,命他所行之事,不得违背道德律法,不得伤及无辜。”
  “妙啊!”鹤发老者抚掌大笑,“娘娘慈悲!此法既能化解其怨戾,又能使其力量为正途所用,造福苍生!大善!”
  众人也是喜形于色,看向那碗米粒的眼神,像看着稀世珍宝。这哪里是米?这是三百六十次的无条件高端战力。
  不少人的目光,再次齐刷刷地投向子默。
  这小子,从猜测根脚,到联想天庭报备,再到刚才的《山鬼》之说……虽然过程作死,但这份直觉和联想力,简直神了。
  他的师父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力道之大差点把他拍趴下,“好小子!真有你的!回去后,为师定当倾囊相授!宗门资源,也向你倾斜!重点培养!就这么定了!”
  子默被拍得龇牙咧嘴,听着师父的话,想到以后水深火热的“重点培养”生涯,顿时发出一声哀嚎,“师父!不要啊——!”
  就在这时,被禁锢在米粒之上的游铎挣扎起来,嘶哑道:“我…愿留在你身边赎罪,不愿与这些人类打交道。”
  瑾玉闻言,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越过他,看向远方城镇的万家灯火,“你亏欠的,不是我。”
  她将镇压着幽兜君的瓷碗,递给了为首的老道。
  “此碗,便由诸位道友共同保管,商议分配使用吧。如何约束、引导,使其力量真正用于消弭戾气、弥补过错,是你们的责任了。”
  游铎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却碍于碗中米粒的约束,无法发作,只能冷哼一声,化作一道黑烟,主动钻回了碗里,眼不见心不烦。
  老道则双手微颤,郑重无比地接过瓷碗,其他大佬也围拢过来,看着碗中的米粒,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一场惊心动魄的围剿,一场颠覆认知的收服,就此尘埃落定。
  众人兴奋的心情还未完全平复,瑾玉却仿佛完全置身事外。
  她仰起头,目光越过喧嚣的人群,越过层叠的山峦,遥遥望向天边。激战后的天空恢复了湛蓝高远,几缕白云悠然飘荡。
  一阵带着明显寒意的秋风吹过,卷起几片金黄的银杏叶。瑾玉伸出手,一片边缘带着霜色的叶子恰好落在她掌心。
  她低头看了看叶片边缘那细微的白霜,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平淡道:
  “啊,即将霜降。”
  “该吃柿子了。”
  【作者有话说】
  ▌山神娘娘远眺群山:
  “别总窝着啦。趁天高云淡,学学古人登高望远,采几枝野菊插瓶,疏散郁气,会心旷神怡哦。”
  第104章 柿子救荒三宝
  ◎“您在拆庙!拆您自己的山神庙啊!”◎
  霜降的阳光是上好的蜜糖,把云岫村口那棵老柿子树浇了个透亮。
  满树橙红灯笼沉甸甸坠着枝条,风一过,便晃悠悠点着头,甜香能顺着风飘出几里地去。
  瑾玉站在树下仰头望着,脸上有些孩子气的馋意,“啊呀,这柿子可真招人。”
  她话音还没落到地上,身边正编竹筐的赵二姐就撂下手里的篾片站了起来,“瑾玉姑娘想吃?等着,我这就给你摘几个最红最软的!”
  她嗓门亮,这一声吆喝,把附近几户人家都惊动了。
  山老头磕磕旱烟,“确实,是时候了。”他扭头朝隔壁吆喝,“老孙,别刷你那视频了,搭把手,摘柿子去!”
  “来了来了!”老孙头跑出来,手里拎着个长长的竹竿网兜。
  一时间,树下热闹起来。
  男男女女放下手里的活计,扛梯子的扛梯子,拿筐的拿筐,搬竹竿的搬竹竿,说说笑笑的。
  梯子稳稳架在粗壮的树干上,身手利索的年轻人三两下爬上去,踩在高高的枝杈间,伸手就能碰到那些最饱满的柿子。
  树下的人也没闲着,山老头和老孙头配合着,竹竿网兜伸向稍低些的枝头,精准地套住柿子,手腕一拧,果子便稳稳落入网兜。
  赵二姐她们则负责在树下用大箩筐接着,细心码放。
  瑾玉被围在中间,有些不好意思地拢了拢鬓发,“我就是随口一说,倒劳动大家了。”
  “您说的哪里话,”赵二姐麻利将一个最大最红的柿子用手帕擦了擦,递到瑾玉面前,“尝尝,保管甜掉牙。咱们这棵老柿子树,可是咱们村的宝贝疙瘩,多少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结的果子一年比一年好。”
  她看着满树红彤彤的果实,脸上掠过一丝追忆,“说起来,这树…当年抗战那会儿…”
  她的话音戛然而止,旁边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没接话茬。
  瑾玉心中一动,那点讳莫如深被她捕捉到了。
  她没追问,只是接来柿子。
  柿子熟透发软,指尖微一用力,薄皮破裂,橙红的果肉在阳光下几乎透明,散发着浓郁的蜜糖香。
  她低头轻抿一口,甜糯的果肉瞬间滑入口中,满口都是秋日的丰腴滋味。
  “嗯,好甜。”她弯起眉眼,真心实意地赞叹。
  满载而归。
  瑾玉提着满满一篮熟透的软柿和一筐硬邦邦的青柿子回到山神庙,心里琢磨着该怎么炮制柿子最佳。
  “无论怎么想,还是耐存放又美味的柿饼最是应景呢。唔,做柿饼要木模子,我放在哪里来着……?”
  瑾玉在库房里翻箱倒柜,犄角旮旯都摸遍了,愣是没找见那方木模子的踪影。
  “怪了,模具都收在这里的……”她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放满杂物的木架,记忆像是蒙了层雾,那木模的形状在脑海里模糊不清,存放的位置更是飘忽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