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瑾玉絮絮叨叨着,合上锅盖,朴素粗粮在蒸汽的蒸腾下,慢慢散发出各自质朴的甜香,与芝麻的浓香交织在一起,把整个厨房烘得暖意融融。
就在这时,瑾玉握着石杵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目光好似穿透了厨房的门扉,望见了墙院外的景象。
片刻,她放下石杵,洗净手,穿过前院,推开了庙门。
门外薄雾微散,晨光勾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
是庄妍。
她裹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外套,双手插在口袋里,脚尖无意识地碾着地上的小石子,神色犹豫踌躇着。
“来了怎么不敲门?”瑾玉倚着门框,声音蕴着晨起的清润,笑意盈盈。
庄妍被这突然的开门惊了一下,抬眼看到瑾玉的笑脸,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太早了,怕您还在睡。”
瑾玉摇摇头,侧身让开门口,“傻姑娘,第一次见面,我们不就是在这个时辰相见的吗?”
庄妍微微一怔,随即恍然,脸上也浮现出回忆的浅笑,“是啊……居然过了大半年了。”
瑾玉引她到灶膛边的小板凳坐下,那里最是暖和,这才掩上厨房的门,阻隔了外面的寒气。
厨房的暖意和食物香气立刻包裹了庄妍,跳跃的火光映着她年轻却略显苍白的脸,眼下淡淡的青影清晰可见。
瑾玉没有多问,只是拿起火钳,往灶膛里添了几根干柴,让火烧得更旺些,暖意更盛。
“不过许久没见你这么早来了。”她一边用铁钩拨弄着灶膛里的火炭,一边闲聊般说道,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庄妍抱着膝盖,下巴轻轻抵在膝盖上,目光望着那跳跃的火焰,沉默了片刻。
在瑾玉面前,她早已褪去了最初的疏离客气,变得像只可以袒露柔软肚皮的小猫,也知晓眼前这位老板心细如发,已看穿自己的异常。
“嗯,”她坦然点头,声音很轻,透露着疲惫,“和第一次来一样,失眠睡不着。”
“我…要考博了,下周初试。心里…有点没底。”庄妍无意识扣着指甲。
瑾玉“嗯”了一声,没有追问“为什么紧张”“准备得如何”这类问题,只是静静听着,如同庙宇里聆听众生祈愿的神像,沉默却包容。
这份无声的倾听,恰恰是庄妍此刻最需要的。
她拿起一根细柴,帮忙添进灶膛,火苗轻轻摇晃了一下。
“我必须考上,”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必须留在这里。”
说完这句话,她停顿了很久,久到灶膛里的柴火又是“噼啪”一声,惊得她回了神。
“呼——”
庄妍长出一口气,那双总是沉静的眸子,此刻望向瑾玉时,竟流露出一种近乎幼兽般脆弱又可怜的光,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将那些无法言说的沉重,浓缩成几个字:
“我,没有妈妈。生在很穷很偏的山里,我原来的名字……叫瓦女。”
说罢,她怕瑾玉不懂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的轻贱与凉薄,可她已无了再多言的心力,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继续。
然而,一只温暖柔软的手,轻轻落在了她的发顶。
瑾玉的气息偶尔是香火味,偶尔是食物香,但永远都是温温热热的。暖香的温度带着温柔的力度,抚摸着女孩柔软的发丝。
神明当然知道。
生女谓之“弄瓦”,生男谓之“弄璋”。一个握瓦片,一个捧玉器,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妍。”
瑾玉开口,没有一字谈到弄璋弄瓦,“这个字很好,美丽而坚韧,更适合你。”
简单一句肯定,却愣是让庄妍噌的低下头,用力眨了眨眼,才能将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湿意逼退。
“哎呀呀,光顾着闲聊了,还是填饱肚子最当紧。”瑾玉收回手,假装没看见那道泪眼朦胧的脆弱,转身走向灶台。
芝麻糊的底料已经舂得细腻如粉。
瑾玉取过一只小铜锅,舀了几大勺乌黑油亮的芝麻粉进去,注入滚沸的开水,又用长柄小木勺快速搅拌。
黑褐色的芝麻糊在沸水中化开,浓稠、醇厚,如同一匹上好的墨缎,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暖香。
她另取过一只碗,将蒸得软糯喷香的粗粮小心夹出码放,又从一个小陶罐里夹出几根腌得脆生生的酱黄瓜,碧绿的颜色点缀在深褐与金黄之间。
“来,趁热。”
食物的热气扑面而来,一如初次见面的那碗荠菜鲜肉馄饨。
庄妍抿唇笑笑,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浓稠的芝麻糊,小心地吹了吹,送入口中。
糊糊细腻顺滑得不可思议,恰到好处的甜意在舌尖化开,是天然食材的甜味,没有半分腻人。*
她又拿起一块蒸得裂开了口、露出金黄内瓤的红薯。手指轻轻一掰,热气腾腾,软糯香甜的薯肉入口即化,南瓜的甜则更含蓄绵长,板栗粉糯香甜,山药清淡软糯。
而脆爽微咸的酱瓜便负责适时解甜腻,提供咸鲜口味。
一口芝麻糊,一口粗粮,一口酱瓜,简单的食物组合,却在寒冷的清晨,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堤坝,将所有的焦虑与不安暂时隔绝在外。
庄妍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
灶膛的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紧绷的肩颈线条渐渐松弛下来,那因为失眠和压力而沉重如铅的脑袋,也轻松了许多。
一种被稳稳托住的安全感,让她几乎要喟叹出声。
吃完最后一口南瓜,庄妍满足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眼睛也亮了些许。
“谢谢您,”她放下空碗,露出道轻松许多的笑容,“老规矩,芝麻糊和粗粮,帮我打包一份吧,我当明天的早餐。”她习惯了从这里带走温暖,作为支撑她前行的力量。
“不急。”瑾玉转身走向另一个案板,那里早已备好了糯米粉、粳米粉、红曲粉、豆沙馅和一些干果碎,“今天,给你做点特别的。”
庄妍好奇看着。
只见瑾玉取出米粉筛子,舀出粳米粉和糯米粉,细细地筛入一个宽口的木盆中。
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碗,倒入少许清水,加入蜂蜜和少量碾碎的红曲米粉,调成淡淡的粉红色。
她用小刷子蘸取这粉红色的蜜水,均匀且快速地洒在筛好的米粉上。
细密的水珠润湿了米粉表层后,她双手插入米粉中,开始快速地搓揉,让每一粒米粉都均匀地沾上粉红色的水汽,又不至于结块。
很快,原本雪白的米粉,变成了蓬松湿润的粉红色糕粉。
庄妍看得目不转睛,心下喟叹:无论何时,老板制作美食的流程,都让人百看不厌啊。
那边,瑾玉翻找出一个特制的木模具——长条状,中间有一道凸起的隔档,像一座小小的拱桥。
她先在模具底部薄薄铺了一层未染色的白糕粉,然后用小勺舀起染好的粉红色糕粉,小心地填满模具两边的凹陷处,中间那道象征“胜利”的凸起隔档便清晰地显露出来。
最后,在最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白糖和几粒炒香的松子仁点缀,盖上另一块配套的木板,轻轻压实。
“来,搭把手。”瑾玉示意庄妍。
庄妍连忙上前,和瑾玉一起,小心地将这个装满糕粉的模具,抬到了已经上汽的蒸锅上,稳稳放好。
“这是什么糕点,模样真特别。”庄妍忍不住问。
“定胜糕。”瑾玉盖上锅盖,看着蒸汽迅速包裹了模具,微笑道:“取个吉利。考试吃糕,步步登高。这定胜糕,形似腰鼓,中间隆起为胜,寓意旗开得胜,拔得头筹。”
“考试…?”庄妍一愣,这是为她做的吗?
那边,混合着米香和蜂蜜清甜的甜香飘散着。
“好了。”瑾玉掐准时间,揭开锅盖。
浓郁的白色蒸汽扑面而来,待蒸汽稍散,露出模具中已经定型的糕体。
她拿起模具,在案板上轻轻一磕,一整块粉白相间、中间隆起一道“胜利之脊”的定胜糕便完美脱模,色泽温润,松软诱人。
瑾玉用刀将定胜糕切成均匀的小块,取了一块最完整的递给庄妍,“尝尝看。”
庄妍接过。
糕体入手温热,蓬松柔软,外层染粉的部分带着蜂蜜的清甜和淡淡的米香,一口咬下,细腻松软,入口即化。
中间那道象征“胜利”的白色隆起部分,则更为紧实一点,米香更纯粹。
“好香,好甜。”庄妍眼睛亮晶晶的,像小孩子吃到甜食,是最纯粹的欢喜。
“喜欢便好。”瑾玉将剩下的定胜糕切好,又打包了一大碗黑芝麻粉和一份密封好的蒸粗粮、酱瓜。
足足四个鼓鼓囊囊的盒子,她一边往庄妍背包里塞一边念叨。
“芝麻糊记得用开水冲,定胜糕分给要考试的同学们尝尝,粗粮密封过,保质期一周内都能吃,饿了垫垫肚子……寒露了,早晚凉,记得添衣……”
就在这时,瑾玉握着石杵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目光好似穿透了厨房的门扉,望见了墙院外的景象。
片刻,她放下石杵,洗净手,穿过前院,推开了庙门。
门外薄雾微散,晨光勾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
是庄妍。
她裹着一件略显单薄的外套,双手插在口袋里,脚尖无意识地碾着地上的小石子,神色犹豫踌躇着。
“来了怎么不敲门?”瑾玉倚着门框,声音蕴着晨起的清润,笑意盈盈。
庄妍被这突然的开门惊了一下,抬眼看到瑾玉的笑脸,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太早了,怕您还在睡。”
瑾玉摇摇头,侧身让开门口,“傻姑娘,第一次见面,我们不就是在这个时辰相见的吗?”
庄妍微微一怔,随即恍然,脸上也浮现出回忆的浅笑,“是啊……居然过了大半年了。”
瑾玉引她到灶膛边的小板凳坐下,那里最是暖和,这才掩上厨房的门,阻隔了外面的寒气。
厨房的暖意和食物香气立刻包裹了庄妍,跳跃的火光映着她年轻却略显苍白的脸,眼下淡淡的青影清晰可见。
瑾玉没有多问,只是拿起火钳,往灶膛里添了几根干柴,让火烧得更旺些,暖意更盛。
“不过许久没见你这么早来了。”她一边用铁钩拨弄着灶膛里的火炭,一边闲聊般说道,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庄妍抱着膝盖,下巴轻轻抵在膝盖上,目光望着那跳跃的火焰,沉默了片刻。
在瑾玉面前,她早已褪去了最初的疏离客气,变得像只可以袒露柔软肚皮的小猫,也知晓眼前这位老板心细如发,已看穿自己的异常。
“嗯,”她坦然点头,声音很轻,透露着疲惫,“和第一次来一样,失眠睡不着。”
“我…要考博了,下周初试。心里…有点没底。”庄妍无意识扣着指甲。
瑾玉“嗯”了一声,没有追问“为什么紧张”“准备得如何”这类问题,只是静静听着,如同庙宇里聆听众生祈愿的神像,沉默却包容。
这份无声的倾听,恰恰是庄妍此刻最需要的。
她拿起一根细柴,帮忙添进灶膛,火苗轻轻摇晃了一下。
“我必须考上,”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必须留在这里。”
说完这句话,她停顿了很久,久到灶膛里的柴火又是“噼啪”一声,惊得她回了神。
“呼——”
庄妍长出一口气,那双总是沉静的眸子,此刻望向瑾玉时,竟流露出一种近乎幼兽般脆弱又可怜的光,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将那些无法言说的沉重,浓缩成几个字:
“我,没有妈妈。生在很穷很偏的山里,我原来的名字……叫瓦女。”
说罢,她怕瑾玉不懂这个名字背后蕴含的轻贱与凉薄,可她已无了再多言的心力,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继续。
然而,一只温暖柔软的手,轻轻落在了她的发顶。
瑾玉的气息偶尔是香火味,偶尔是食物香,但永远都是温温热热的。暖香的温度带着温柔的力度,抚摸着女孩柔软的发丝。
神明当然知道。
生女谓之“弄瓦”,生男谓之“弄璋”。一个握瓦片,一个捧玉器,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妍。”
瑾玉开口,没有一字谈到弄璋弄瓦,“这个字很好,美丽而坚韧,更适合你。”
简单一句肯定,却愣是让庄妍噌的低下头,用力眨了眨眼,才能将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湿意逼退。
“哎呀呀,光顾着闲聊了,还是填饱肚子最当紧。”瑾玉收回手,假装没看见那道泪眼朦胧的脆弱,转身走向灶台。
芝麻糊的底料已经舂得细腻如粉。
瑾玉取过一只小铜锅,舀了几大勺乌黑油亮的芝麻粉进去,注入滚沸的开水,又用长柄小木勺快速搅拌。
黑褐色的芝麻糊在沸水中化开,浓稠、醇厚,如同一匹上好的墨缎,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暖香。
她另取过一只碗,将蒸得软糯喷香的粗粮小心夹出码放,又从一个小陶罐里夹出几根腌得脆生生的酱黄瓜,碧绿的颜色点缀在深褐与金黄之间。
“来,趁热。”
食物的热气扑面而来,一如初次见面的那碗荠菜鲜肉馄饨。
庄妍抿唇笑笑,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浓稠的芝麻糊,小心地吹了吹,送入口中。
糊糊细腻顺滑得不可思议,恰到好处的甜意在舌尖化开,是天然食材的甜味,没有半分腻人。*
她又拿起一块蒸得裂开了口、露出金黄内瓤的红薯。手指轻轻一掰,热气腾腾,软糯香甜的薯肉入口即化,南瓜的甜则更含蓄绵长,板栗粉糯香甜,山药清淡软糯。
而脆爽微咸的酱瓜便负责适时解甜腻,提供咸鲜口味。
一口芝麻糊,一口粗粮,一口酱瓜,简单的食物组合,却在寒冷的清晨,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堤坝,将所有的焦虑与不安暂时隔绝在外。
庄妍低着头,小口小口地吃着。
灶膛的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紧绷的肩颈线条渐渐松弛下来,那因为失眠和压力而沉重如铅的脑袋,也轻松了许多。
一种被稳稳托住的安全感,让她几乎要喟叹出声。
吃完最后一口南瓜,庄妍满足地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眼睛也亮了些许。
“谢谢您,”她放下空碗,露出道轻松许多的笑容,“老规矩,芝麻糊和粗粮,帮我打包一份吧,我当明天的早餐。”她习惯了从这里带走温暖,作为支撑她前行的力量。
“不急。”瑾玉转身走向另一个案板,那里早已备好了糯米粉、粳米粉、红曲粉、豆沙馅和一些干果碎,“今天,给你做点特别的。”
庄妍好奇看着。
只见瑾玉取出米粉筛子,舀出粳米粉和糯米粉,细细地筛入一个宽口的木盆中。
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碗,倒入少许清水,加入蜂蜜和少量碾碎的红曲米粉,调成淡淡的粉红色。
她用小刷子蘸取这粉红色的蜜水,均匀且快速地洒在筛好的米粉上。
细密的水珠润湿了米粉表层后,她双手插入米粉中,开始快速地搓揉,让每一粒米粉都均匀地沾上粉红色的水汽,又不至于结块。
很快,原本雪白的米粉,变成了蓬松湿润的粉红色糕粉。
庄妍看得目不转睛,心下喟叹:无论何时,老板制作美食的流程,都让人百看不厌啊。
那边,瑾玉翻找出一个特制的木模具——长条状,中间有一道凸起的隔档,像一座小小的拱桥。
她先在模具底部薄薄铺了一层未染色的白糕粉,然后用小勺舀起染好的粉红色糕粉,小心地填满模具两边的凹陷处,中间那道象征“胜利”的凸起隔档便清晰地显露出来。
最后,在最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白糖和几粒炒香的松子仁点缀,盖上另一块配套的木板,轻轻压实。
“来,搭把手。”瑾玉示意庄妍。
庄妍连忙上前,和瑾玉一起,小心地将这个装满糕粉的模具,抬到了已经上汽的蒸锅上,稳稳放好。
“这是什么糕点,模样真特别。”庄妍忍不住问。
“定胜糕。”瑾玉盖上锅盖,看着蒸汽迅速包裹了模具,微笑道:“取个吉利。考试吃糕,步步登高。这定胜糕,形似腰鼓,中间隆起为胜,寓意旗开得胜,拔得头筹。”
“考试…?”庄妍一愣,这是为她做的吗?
那边,混合着米香和蜂蜜清甜的甜香飘散着。
“好了。”瑾玉掐准时间,揭开锅盖。
浓郁的白色蒸汽扑面而来,待蒸汽稍散,露出模具中已经定型的糕体。
她拿起模具,在案板上轻轻一磕,一整块粉白相间、中间隆起一道“胜利之脊”的定胜糕便完美脱模,色泽温润,松软诱人。
瑾玉用刀将定胜糕切成均匀的小块,取了一块最完整的递给庄妍,“尝尝看。”
庄妍接过。
糕体入手温热,蓬松柔软,外层染粉的部分带着蜂蜜的清甜和淡淡的米香,一口咬下,细腻松软,入口即化。
中间那道象征“胜利”的白色隆起部分,则更为紧实一点,米香更纯粹。
“好香,好甜。”庄妍眼睛亮晶晶的,像小孩子吃到甜食,是最纯粹的欢喜。
“喜欢便好。”瑾玉将剩下的定胜糕切好,又打包了一大碗黑芝麻粉和一份密封好的蒸粗粮、酱瓜。
足足四个鼓鼓囊囊的盒子,她一边往庄妍背包里塞一边念叨。
“芝麻糊记得用开水冲,定胜糕分给要考试的同学们尝尝,粗粮密封过,保质期一周内都能吃,饿了垫垫肚子……寒露了,早晚凉,记得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