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临出屋前天边似乎划过一道闪,冬打雷不常见,宁知序以为自己看错了,双手撑着缸沿往山的那头看,没瞧见天边有什么异象,收神说:“打雷?这老道士没算到吧?要是真打雷,明天就找他耍赖去!”
  说罢低头看着水缸里晃动的涟漪,天边又一阵发亮,他蓦地看见自己在水缸里的倒影,惊吓之中猛地后退,撞到身后的桌子,左腿被重重磕了一下,跳起来惨叫一声,之后忍痛凑近水缸,黑暗之中只能依稀看见自己略显苍白的脸以及那一道道如裂痕般覆在身上的痕迹。
  宁知序慌张地绕到灶后拿起火折子,点燃,水面里的倒影瞬间清晰,他愣了愣,火折子掉在地上,滚了两圈之后火光慢慢暗下去。
  撩起衣袖,不止是脸上,手腕、胳膊、双腿……皆布满裂痕,寒风从身上吹过,那道道裂痕迅速起暴起,血线挤在中间,他伸手轻轻一抹,如同刀划,血线破裂,沁出鲜血。
  疼痛感后知后觉地出现。
  宁知序脑子一片空白,跌跌撞撞跑出去,雨没下,雪也没下,只有风吹个不停,天边隐隐约约打了几个闪,但离得远,到山间只剩蚯蚓线一样微弱细小的光。
  他不知道自己要去何处,心里只一个念头:他要死了,血流尽了就会死,他必须要走,要找个没人地方死去,不能在这里死……
  小黄在后面追,仰首奋力叫他,宁知序恍若未闻,还在急促地向前。
  “到山里,到林里,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
  一瞬间头痛欲裂,双脚如同绑了石块,每走一步几乎耗尽全身力气。
  双眼也变得模糊,但依旧没停,踏过冰冷的河水像林子深处走,直到耳边传来一阵响亮的“咔嚓”声,宁知序刹住脚,往四周看去,不是雷声,是一棵老树被吹倒的声音。
  可是若真打雷了怎么办?
  她最怕打雷。
  脸上和手上的血流个不停,衣服沾湿,黑夜中变成一片暗色,天上坠下雨点,夹杂着冰雹,噼里啪啦下落。
  “冬打雷……冬打雷……”
  恍惚之间浊云靠近,闪电愈发明亮,咔嚓一声,灌进宁知序的耳朵里,他清醒一些,顾不得身上的血迹,立马掉头往回走。
  血迹被雨水清洗,仍在身上留下一串串明显的痕迹,眼前光线越来越暗,他咬咬牙,往家的方向跑起来,终于又听见小黄的叫声,一片暗色的虚影出现在路尽头,看不清,但他知道那里是家。
  不知道娘子醒没醒。
  千万不要醒。
  狗叫声越来越近,他放慢速度,缓缓靠近那片虚影,顾不上浑身散发着透骨的寒意,抬起袖子在眼睛上重重抹一下,随即听见一道熟悉的声音唤他:“宁知序!”
  “娘子?”
  宁知序心底发冷,慢慢走近,问,“你醒了?你在哪?”
  摸索着向前,眼睛已经无法视物,只在一片朦胧之中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不等他主动靠近,那身影便疾步而来,一把抱住他。
  “怎么会这样?怎么回事……”
  宁知序抓住她的手腕说:“进屋去说,你牵着我,我看不大清楚。”
  苏静蘅握住他的手掺他进屋,看见他身上血水缠着雨水,发上坠着冰碴,立刻去拿衣裳,小心帮他擦净,干衣服才换上,不多时又被献血染浸。
  斑斑点点,渗透而出。
  漆黑的瞳孔随着雷声变大也逐渐发白,苏静蘅说:“走,去宜村,走,去找人救你!”
  宁知序反握住她的手,道:“万一不行——”
  “不许这么说!”
  苏静蘅匆匆穿上蓑衣斗笠去木棚牵驴,宁知序伸手从旁边的桌上摸索着,拿着他那一身所以自己努力穿上。
  这一番在意料之外,他心里打鼓,连身上的疼痛都顾不上。
  按理说不应该这样才是。
  这么多年,不曾像这样病过,至少,从前拿不到药,撑到最后一刻也不曾变成这样。
  难道无论老道士能不能制出解药,他最后的结果都是死?
  苏静蘅搀着他的手扶他出门,小黄留在家里,有门洞让它进出,明日若是回不来,元渺和李良月会帮忙照看它。
  宁知序几番开口,都被苏静蘅拦住,她听见声音,说:“不要说话,有什么话到那里再说,一定会没事的,老道士那样有本事,一定能治好你。”
  说话的时候声音在发抖,她心里也没有数。
  原本天亮便带他去宜村,老道士的药做的差不多了,这些天吃着,说有效果,以为至少能拖一段时间,他们只要继续寻新药,继续试药,再加上有李老夫人和齐老的帮忙,明明未来形势一片大好,谁知道突然变成这样。
  计划被打乱,如今情况紧急,一点耽误不得,苏静蘅催阿毛快走,走了好几个月的路,不用别人领它也能记得去宜村的山道。
  到宜村,却并没有先去找老道士,而是停在齐府门口,她去敲门,出来的是跟着齐老十来年的老管家,揉揉眼睛看清楚来人,惊道:“苏娘子?这么晚你怎么来了?那位是?”
  苏静蘅急道:“周叔,劳你去通报一声,我有急事要见老爷夫人!”
  “这么晚找老爷夫人有何事?”
  宁知序蒙住脸在身后等着,苏静蘅说:“外边不方便说,老爷夫人见到就明白了。”
  老管家心里疑惑,但想到夫人与苏静蘅关系亲近,还是回去通报。
  又遣了个小厮帮忙牵驴,苏静蘅与宁知序往里院厅堂走去,边走边脱下身上繁重的蓑衣,等衣服理净,齐老与李老夫人正好出来。
  宁知序依旧用斗笠遮脸,跟着苏静蘅的动作行礼,待苏静蘅说明来意,他拿下斗笠,露出那一张苍白染血的脸,齐老爷唰的一下站起身,质问:“你是谁?你从哪来的?你!”
  苏静蘅只说他病急求医,其他内情还没多说,看齐老这副反应,心思微动,问:“老爷见过他这样的病症?莫非是在亭谷?”
  齐老又转头看她,双目圆瞪:“你怎么知道亭谷——”
  苏静蘅心中又有了希望,慌忙去掏宁知序给她的信物。
  “我是亭谷遗民。”
  宁知序此时冷静下来,制止她的动作,说道,“我娘是亭谷逃出来的,不知齐老有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她叫照晚。”
  第85章
  “照晚?”
  屋里刹那间安静下来,苏静蘅打量着齐老的神色,他稍稍出神,问,“照晚?哪个照晚?是那个人……”
  宁知序的脸毫无血色,依靠着模糊的光影和声音面前撑着与人说话,他记得娘活着的时候几乎只来往于宁府和老宅之间。
  她不见外人,爹也不会逼她与无关的人见面。
  生活在洛城几年,对于洛地的百姓来说,无论是照晚还是赵婉,都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只有她刚进入宁府的那段日子,以及死去的时候,才在洛城掀起一段微小的波澜,过后像春风拂过水面,风停了,涟漪散去,这个人便彻底地从世上消失。
  眼前之人自然没有见过娘。
  娘活着的时候他们还远在京城,等他们退居宜村,她却已经死了。
  “你娘还活着?”
  宁知序摇头。
  齐老身子颤颤,李老夫人上前扶住他,不解道:“老爷?”
  “去,到我书房把架上那封信拿来。”
  他对着老管家挥挥手,叫他快些去拿信。
  三天前才送到的信,是旧友遗书。
  与他同年入朝为官的冉良觅在去世前拖着重病的身子写下这一封信,要属下在他死后送出。
  信里提到当年亭谷之战大昭军队全军覆没,一个月之后,一个名叫照晚的公主亲信携着孩子上门投奔。
  冉良觅所守之地离亭谷最近,他非武官,早年便离京四处任职,与公主并无交集,但与年轻的景王见过几面,二人相谈甚欢,算半个师友的关系。
  照晚拿着景王与公主的信物求救于他,望他看在故人面上救小公子一命。
  冉良觅犹豫不决,那时皇位刚刚易主,亭谷受袭的谣言传到自己面前,让他对公主和景王的信任发生动摇。
  传言公主为保全城百姓的安危不得不向南疆投降,开门迎敌,然而南疆军队京城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满城尸首堆积如山,血流漂杵,从前的亭谷佳地俨然成为人间炼狱。
  传言又提到公主叛国之举虽是仁心所致,却让亭谷百姓陷入刀山火海之中,实在是罪责深重,新皇上位,势必追责,他若牵连其中,必然要以同党之名被处置——
  冉良觅想到老家等他的父母,还有陪在身边的妻儿,因自己无能,做不了高官,拿不了厚禄,身处偏远之地,让他们跟着受苦,从前再多的情谊都比不上他对身边人的歉疚,于是思虑再三,他没有收留照晚和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
  他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生活,不管是山里,水里还是天上,总之那个地方绝对不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