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宁知序回去就依照她的话,将剩下的枣子和咸肉包在一起。
做好尝了尝,味道竟然还真的不错,顿时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翌日与村里人会合训练时将自己包的咸甜粽子带给他们吃,一条船十来个人,吃了他做的粽子脸色涨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勉强吃完一个再也不想吃第二个,宁知序在心里说他们没品位,知道苏静蘅一定会喜欢,于是将剩下的又包好带给她。
这次没分给旁人,独苏静蘅一人有。
那些咸甜粽子入了苏静蘅的肚子,比宁知序还要知道她对他的心意,二人在一块聊起龙舟赛的事,宁知序摸摸后脑勺说:“我觉得能行,反正只要没人撞我们,船至少不会翻。”
一条河道,从起点到终点划的是条直线,船上的人号子喊得震天响,膀子挥得齐齐的,能做到这样十分不容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气,不管结果怎么样,那都是好的。
苏静蘅对此不做评价,就说:“反正我到时候就在岸上盯看着你,你要是翻船了我就笑,变成一只落汤鸡我也不会下水去捞你。”
宁知序嘴唇动动,最后只是重重点头:“必不会落水叫别人看我们的笑话。”
端午绣坊准两天假,放绣娘们回家过节,苏静蘅自然也是回去,临行前同屋里那两人一块收拾行李聊天,柳嘉音说他们村每年都是倒数第二,今年不出意外大概还是,苏静蘅便道:“那可未必,今年我们村有我阿兄在,咱们的位置恐怕要换一换了。”
就是倒数第一变倒数第二,倒数第二变成倒数第一的区别,柳嘉音不介意,笑着说:“那好啊,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的位置就该轮流坐嘛,不然怎么显得情谊深厚呢?”
端午回去的事谁都没跟谁说,苏静蘅不提,宁知序不问,有人接她回家她就回,没人接就背着包袱流浪山野,当日收拾了个小包袱走出绣坊,放目远眺,谁知一眼就看见宁知序躲在一棵树下等她。
他依旧戴着个宽大的斗笠将脸遮了个全,低下脑袋正发着呆,随后看见鲜绿的草地上出现一双绣花鞋面,知道是她来了,立刻打起精神站直身子说:“走吧。”
然后也不看苏静蘅,带着她往回家的路去。
走出宜村才摘下帽笠,望了望天边的太阳,想到刚才在酒坊后边那条巷道口看到的人,深吸一口气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我三叔母了。”
“三叔母?”
苏静蘅歪头,问,“是哪个?”
在绣坊这么些日子,休息的时候她也会到外边闲逛,厚脸皮地同村里人打交道,聊一聊村里阿猫阿狗的事,顺便讨两口饭吃,自然也认识了不少人,听宁知序这么一说,她脑子里飞快地回想这些天认识的人,却没有一个姓秦的女子。
就连那位传说中致仕回乡的官老爷她也见到面了,官老爷的夫人挑中了她的绣样,这几日谋算着为家中书房新填个绣花挂屏,给了样子给她,叫她绣,赏钱不少,等交了货她的金库里就又多一笔存款,再做两年够她自己在外边租房住了。
宁知序说:“就在酒坊边上,那院子大概就是和离时我三叔赠她的,比其他人家看起来要富裕些。”
“哦——是那家。”
苏静蘅有印象了,“那家男人也是做绣品生意的,我们绣坊接到过他的单,那是谁?你三叔母的弟弟吗?”
“弟弟……”
宁知序呢喃,“或许是。”
三叔母的爹娘,弟弟弟媳都住在那房子里,他看三叔母的脸色不大好,这么些年瘦了很多,瞧着像是过得很不好的样子。
今日穿着藏蓝色褂子,捧着一只布老虎晒太阳发呆,察觉到有人看她,立刻向他这边看过来,他还没想好见面要如何与她说话,当即掩下帽笠,匆忙离开,也不知她到底有没有看见自己。
就算看见了,大约也认不出来他。
宁知序亦步亦趋地走着,努力将这件事从脑袋里赶出去。
正发着呆,苏静蘅已经贴到他边上,拍拍胸脯保证:“阿兄呀,这事等过完节我帮你打探打探,到时候记得给我些好处,再给我买个簪子如何?我想要个玉兰的!”
“……”
宁知序无奈提提嘴角,似笑非笑道,“行。”
其实这两日进城一趟,路过上次那家首饰铺子,看中一支玉兰花簪就顺便买下来了,想着端午过后就是她的生辰,当生辰礼送给她正好,眼前她正好提了,自己也不用担心选的簪子不符合她的心意。
那簪子放在床头,今日回去再收起来些,免得没到日子就被她看见。
到家两人回自己房里,苏静蘅看她那屋走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打开柜子翻找一番,看见她给他留的那些东西不在屋里,便知道他是自己收下了,如她的意,那好几方帕子都被宁知序随身带上,那日去找成岩交货时不慎将手帕遗落在他那儿,回头去找时就看见成岩拎着帕子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见他找来,笑笑说:“哟,宁公子,你这手帕好生漂亮呀,是不是你家娘子给你做的?鸳鸯交颈,这是盼你与她做一对同命鸳鸯,恩爱到老,生死不离呀!”
宁知序被一锤子砸了个晕头转向,逃也似的回来。
他总惦记着去找她,她见他也总是那般开心,今日见面始终吊着一颗心看她,晚上吃饭时没忍住,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同我在一块你开心吗?”
“什么?”
苏静蘅叼着大鸡腿愣了愣,听清楚他问的什么,连鸡腿都顾不得了,放回碗里不回答只是笑着看他,良久才道,“你猜。”
“我猜是开心的。”
“那就是开心的。”
“我也开心。”
宁知序收回视线,低头戳着碗里的饭说,“比以往所有日子都开心。”
“那我走了你是不是很伤心?”
宁知序想说自是想你,话到嘴边看见她嘴角粘着饭米粒,伸手替她捻去,而后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话,想想也说:“你猜。”
“猜?”
苏静蘅哼道,“阿兄惯会捉弄妹妹,我才不猜呢,等你想好自己来说吧!”
说罢,扒了几口饭,拿着大鸡腿就出门去了。
这一夜辗转难眠,不知道是为的什么。
龙舟赛亦或是宁知序将说未说的话?
不管是什么明日总要有结果,苏静蘅抱着被子翻来覆去最后滚到地上,咚隆一声巨响,没多久隔壁传来脚步声,宁知序走到她门口敲了敲门,问:“好像打雷了,你怕吗?”
“……”
听着那关切的声音,苏静蘅没好意思告诉他是自己掉下地的声音,拍拍屁股站起来,说,“今日不怕,你去睡吧。”
嗯,今日不怕的意思是,以后会怕。
他大约能明白。
【作者有话说】
下章或者下下章吧。
想多码又失败了,虽然没日六不过还是超额完成了榜单,1.5w字实际写了2.5w字,比上周少一千,下周再接再厉[求你了]
话说每天收益两块钱,不出意外下周就是毒榜或者轮空了……
第53章
端午新衣是三月份就开始准备的。
苏静蘅为自己备了一身嫩柳青色烟纱襦裙,头发心血来潮扎了一对角辫,坠饰不多,都以青粉色为主,宁知序看她头上顶着两个角,冒着被打的风险到她面前说:“哇粽子!给我啃一口!”
说着故意靠近苏静蘅装作要吃的模样,最后果不其然挨了她一个棒槌才抱头逃走。
看他如此振奋,与自己没前两天那样疏离,苏静蘅心情也好了不少,早起到城里与元渺先去约好的地方占位置,两个胆子极大的人不顾众人眼光干脆跑到宝水桥上去,没一会却被城中主办的长官叫人撵下来,说这地方是府里大人的位置,哪容得了她们站,叫她们到旁边呆着去。
苏静蘅暗戳戳哼他,但碍于淫威不得不屈服,嘴里嘀嘀咕咕骂着“好民不跟官斗”,最后还是牵着元渺的手下桥到路边找空位站着。
进城前李和煦交给她们手写的横条,上写着“桃花村第一”“状元村”之类的话,村里凡来看热闹的都没能逃过,一人手里被塞了一份,他说:“这是良月姑娘叫我准备的,你们拿着这个在岸上喊得大声一点,给我们鼓鼓气,没准能拿第一。”
一个村子的人一块喊那多有气势!
两人没法子拒绝,在李良月的注视之中颤抖着接过横条,保证会拼劲全身力气喊口号替他们鼓气。
李和煦对她们十分同情。
这么显眼的事幸好没落在自己头上,他只要低着头用力划桨就行,眼睛一闭到终点就是一阵头的事,不像她们在岸上跑来跑去还要扯起嗓子喊,既要看这儿又要看那儿,被一群人围着看,想想就觉得可怕。
元渺这时候将横条掏出来*,小心看几眼,又塞回去,道:“不行不行,我做不了这样的事,这么多人,怎么能喊得出声?”
做好尝了尝,味道竟然还真的不错,顿时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翌日与村里人会合训练时将自己包的咸甜粽子带给他们吃,一条船十来个人,吃了他做的粽子脸色涨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勉强吃完一个再也不想吃第二个,宁知序在心里说他们没品位,知道苏静蘅一定会喜欢,于是将剩下的又包好带给她。
这次没分给旁人,独苏静蘅一人有。
那些咸甜粽子入了苏静蘅的肚子,比宁知序还要知道她对他的心意,二人在一块聊起龙舟赛的事,宁知序摸摸后脑勺说:“我觉得能行,反正只要没人撞我们,船至少不会翻。”
一条河道,从起点到终点划的是条直线,船上的人号子喊得震天响,膀子挥得齐齐的,能做到这样十分不容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已经尽了最大的力气,不管结果怎么样,那都是好的。
苏静蘅对此不做评价,就说:“反正我到时候就在岸上盯看着你,你要是翻船了我就笑,变成一只落汤鸡我也不会下水去捞你。”
宁知序嘴唇动动,最后只是重重点头:“必不会落水叫别人看我们的笑话。”
端午绣坊准两天假,放绣娘们回家过节,苏静蘅自然也是回去,临行前同屋里那两人一块收拾行李聊天,柳嘉音说他们村每年都是倒数第二,今年不出意外大概还是,苏静蘅便道:“那可未必,今年我们村有我阿兄在,咱们的位置恐怕要换一换了。”
就是倒数第一变倒数第二,倒数第二变成倒数第一的区别,柳嘉音不介意,笑着说:“那好啊,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的位置就该轮流坐嘛,不然怎么显得情谊深厚呢?”
端午回去的事谁都没跟谁说,苏静蘅不提,宁知序不问,有人接她回家她就回,没人接就背着包袱流浪山野,当日收拾了个小包袱走出绣坊,放目远眺,谁知一眼就看见宁知序躲在一棵树下等她。
他依旧戴着个宽大的斗笠将脸遮了个全,低下脑袋正发着呆,随后看见鲜绿的草地上出现一双绣花鞋面,知道是她来了,立刻打起精神站直身子说:“走吧。”
然后也不看苏静蘅,带着她往回家的路去。
走出宜村才摘下帽笠,望了望天边的太阳,想到刚才在酒坊后边那条巷道口看到的人,深吸一口气说:“我刚才好像看见我三叔母了。”
“三叔母?”
苏静蘅歪头,问,“是哪个?”
在绣坊这么些日子,休息的时候她也会到外边闲逛,厚脸皮地同村里人打交道,聊一聊村里阿猫阿狗的事,顺便讨两口饭吃,自然也认识了不少人,听宁知序这么一说,她脑子里飞快地回想这些天认识的人,却没有一个姓秦的女子。
就连那位传说中致仕回乡的官老爷她也见到面了,官老爷的夫人挑中了她的绣样,这几日谋算着为家中书房新填个绣花挂屏,给了样子给她,叫她绣,赏钱不少,等交了货她的金库里就又多一笔存款,再做两年够她自己在外边租房住了。
宁知序说:“就在酒坊边上,那院子大概就是和离时我三叔赠她的,比其他人家看起来要富裕些。”
“哦——是那家。”
苏静蘅有印象了,“那家男人也是做绣品生意的,我们绣坊接到过他的单,那是谁?你三叔母的弟弟吗?”
“弟弟……”
宁知序呢喃,“或许是。”
三叔母的爹娘,弟弟弟媳都住在那房子里,他看三叔母的脸色不大好,这么些年瘦了很多,瞧着像是过得很不好的样子。
今日穿着藏蓝色褂子,捧着一只布老虎晒太阳发呆,察觉到有人看她,立刻向他这边看过来,他还没想好见面要如何与她说话,当即掩下帽笠,匆忙离开,也不知她到底有没有看见自己。
就算看见了,大约也认不出来他。
宁知序亦步亦趋地走着,努力将这件事从脑袋里赶出去。
正发着呆,苏静蘅已经贴到他边上,拍拍胸脯保证:“阿兄呀,这事等过完节我帮你打探打探,到时候记得给我些好处,再给我买个簪子如何?我想要个玉兰的!”
“……”
宁知序无奈提提嘴角,似笑非笑道,“行。”
其实这两日进城一趟,路过上次那家首饰铺子,看中一支玉兰花簪就顺便买下来了,想着端午过后就是她的生辰,当生辰礼送给她正好,眼前她正好提了,自己也不用担心选的簪子不符合她的心意。
那簪子放在床头,今日回去再收起来些,免得没到日子就被她看见。
到家两人回自己房里,苏静蘅看她那屋走时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打开柜子翻找一番,看见她给他留的那些东西不在屋里,便知道他是自己收下了,如她的意,那好几方帕子都被宁知序随身带上,那日去找成岩交货时不慎将手帕遗落在他那儿,回头去找时就看见成岩拎着帕子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见他找来,笑笑说:“哟,宁公子,你这手帕好生漂亮呀,是不是你家娘子给你做的?鸳鸯交颈,这是盼你与她做一对同命鸳鸯,恩爱到老,生死不离呀!”
宁知序被一锤子砸了个晕头转向,逃也似的回来。
他总惦记着去找她,她见他也总是那般开心,今日见面始终吊着一颗心看她,晚上吃饭时没忍住,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同我在一块你开心吗?”
“什么?”
苏静蘅叼着大鸡腿愣了愣,听清楚他问的什么,连鸡腿都顾不得了,放回碗里不回答只是笑着看他,良久才道,“你猜。”
“我猜是开心的。”
“那就是开心的。”
“我也开心。”
宁知序收回视线,低头戳着碗里的饭说,“比以往所有日子都开心。”
“那我走了你是不是很伤心?”
宁知序想说自是想你,话到嘴边看见她嘴角粘着饭米粒,伸手替她捻去,而后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话,想想也说:“你猜。”
“猜?”
苏静蘅哼道,“阿兄惯会捉弄妹妹,我才不猜呢,等你想好自己来说吧!”
说罢,扒了几口饭,拿着大鸡腿就出门去了。
这一夜辗转难眠,不知道是为的什么。
龙舟赛亦或是宁知序将说未说的话?
不管是什么明日总要有结果,苏静蘅抱着被子翻来覆去最后滚到地上,咚隆一声巨响,没多久隔壁传来脚步声,宁知序走到她门口敲了敲门,问:“好像打雷了,你怕吗?”
“……”
听着那关切的声音,苏静蘅没好意思告诉他是自己掉下地的声音,拍拍屁股站起来,说,“今日不怕,你去睡吧。”
嗯,今日不怕的意思是,以后会怕。
他大约能明白。
【作者有话说】
下章或者下下章吧。
想多码又失败了,虽然没日六不过还是超额完成了榜单,1.5w字实际写了2.5w字,比上周少一千,下周再接再厉[求你了]
话说每天收益两块钱,不出意外下周就是毒榜或者轮空了……
第53章
端午新衣是三月份就开始准备的。
苏静蘅为自己备了一身嫩柳青色烟纱襦裙,头发心血来潮扎了一对角辫,坠饰不多,都以青粉色为主,宁知序看她头上顶着两个角,冒着被打的风险到她面前说:“哇粽子!给我啃一口!”
说着故意靠近苏静蘅装作要吃的模样,最后果不其然挨了她一个棒槌才抱头逃走。
看他如此振奋,与自己没前两天那样疏离,苏静蘅心情也好了不少,早起到城里与元渺先去约好的地方占位置,两个胆子极大的人不顾众人眼光干脆跑到宝水桥上去,没一会却被城中主办的长官叫人撵下来,说这地方是府里大人的位置,哪容得了她们站,叫她们到旁边呆着去。
苏静蘅暗戳戳哼他,但碍于淫威不得不屈服,嘴里嘀嘀咕咕骂着“好民不跟官斗”,最后还是牵着元渺的手下桥到路边找空位站着。
进城前李和煦交给她们手写的横条,上写着“桃花村第一”“状元村”之类的话,村里凡来看热闹的都没能逃过,一人手里被塞了一份,他说:“这是良月姑娘叫我准备的,你们拿着这个在岸上喊得大声一点,给我们鼓鼓气,没准能拿第一。”
一个村子的人一块喊那多有气势!
两人没法子拒绝,在李良月的注视之中颤抖着接过横条,保证会拼劲全身力气喊口号替他们鼓气。
李和煦对她们十分同情。
这么显眼的事幸好没落在自己头上,他只要低着头用力划桨就行,眼睛一闭到终点就是一阵头的事,不像她们在岸上跑来跑去还要扯起嗓子喊,既要看这儿又要看那儿,被一群人围着看,想想就觉得可怕。
元渺这时候将横条掏出来*,小心看几眼,又塞回去,道:“不行不行,我做不了这样的事,这么多人,怎么能喊得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