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114节
后来被堂兄发现,兄长暗中讥讽他巧言令色。太后不喜欢这样的人。
他年岁比朱鹤堂小太多,一时间慌了手脚,想送又不敢送,只怕弄巧成拙。那段时日一边忧心母妃病情,一边害怕自己把东西送了出去触怒太后。一时游移不定。
“先生,我这样做是错的吗?”他拿着手里那尊母妃命人偷偷送给他的玉佛,眼中全然都是迷茫。
“旁人说你是错的,你就不信自己了?”
那时候的赵大人也很年轻,是个很年轻且内敛的翰林。他问他:“就算是错的,你就不愿意试试了吗?”
他摇头:“我想见母妃,这尊玉佛我一定要送给太后娘娘的!”
“那就可以了,你就去做吧,听别人的话多了,自己永远都不能做决定。”
先生放下手里的书册,饶过他径直走了。
朱宁玉后来当然得偿所愿。
只是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尊玉佛先生让人换了,最终献上去的是一尊陶土塑就的小佛。他在很久以后才想明白,太后娘娘金尊玉贵一辈子,见过的珍稀之物数不胜数,如何会注意到他这小小一尊玉佛。
泥塑的才好。
摆在神龛上,全了太后娘娘慈悲简朴的名声。
窗外风雪声越来越大,他挥退了身边的太监,门窗紧闭,厅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沉默许久,朱宁玉再一次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件事。心中艰涩,却还是坚定地抬起头,沉声道:“先生,您得帮我。”
国舅爷,陈皇后,朱鹤堂。群狼环伺。
宫内局势于他来说已是死局。
他捏着手里的杯子,少年白皙的手攥出了青筋来,再一次说道:“您得帮我。”
若是门外两个太监此刻在这里,恐怕早就吓得哆嗦了。这种事本就是求人的!哪能这样理所当然,不容拒绝的语气!这不是得罪人么!
只是桌案的那头,坐姿优雅的男人显然并不介意他的冒犯。
他看了这个少年人一眼,微微笑了笑:“你就是这样跟自己的老师说话的?”
朱宁玉默声道:“您不喜欢不自信的人。”
“我在内书房八年,得大儒教导,皇伯父又亲自教了我两年,还有您……我该相信我有那个能力抢夺那个位置。”他握紧了手,呼吸发紧。
朱宁玉终于将放在心里,只能在深夜对自己的说的话,痛快地说了出来!
“我该相信,我不比朱鹤堂差。”
“他四书没有我学得好,他看不起为他做事的太监,儒生,他也不懂土地制度,赋税徭役,民生疾苦。这些我都懂,我也尊重为我谋事的人,我知道这都还不够!但是迄今为止,我已经有了相信自己的能力。”
“您说过,一个人在这世上,唯一能相信的,也只有自己。”
掌权者不自信,何以服人?
他比他想象的要出色很多。
赵枢定定地看着这个目光迥然的少年,目光看向窗外,淡淡地道:“你这些年的成长,比我想象的要快。可能你也猜到了什么。”
“我确实有意扶持于你。”
“你也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朱宁玉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听到自己胸腔剧烈的震动,一下一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
他想问为什么是自己。
可是话在嘴里滚了一圈儿,又匆忙缩了回去。不敢问出口了。
其实更多的,是立场问题吧。陈家势大,只要朱鹤堂坐到了御座上去,垂帘之下是陈家的主子娘娘,那这个朝堂早晚都会变成陈家的。届时姻亲连着姻亲,根系不断渗透,内里发黑是迟早的事!
他端正神色,不允许自己再想下去了,起身斟了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您从前不让我喝酒,我从来都听您的话。只是今日之后我知道,您再也不会让我听您的了。我已经能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辨别……谢您多年教导。”
“我敬您。”
他端了酒杯,眉目坚毅,仰头一饮而尽。
早就是大人的样子了。
赵枢碰了碰他的杯子,第一次让自己的杯沿低了两分。
他回来的时候,正房的烛火还没有熄。进了里间才看见她正忙活着扇什么,手里拿着把扇子,走近了才闻见浓浓的姜汤的味道。她背对着他,撑着脑袋等他,头一点一点的。
赵枢不知道在身后看了她多久。
只记得她纤细的背影,静静地坐着,给一碗滚烫的姜汤扇扇子。
“你坐在这里,汤是不烫了,可你也是要着凉的。”
赵明宜只听见耳边柔和的嗓音,头重重的点了一下,差点儿磕桌子上。幸好他及时拖住了,又接了她手里的扇子,把她拉到怀里来:“困了?”
她怎么会说自己困了。
扇扇子把自己扇睡着了,那也太丢人。
她摇头,闭着眼靠在他肩上:“我不困呀,我等你回来。”她想,他要是喝了酒,明天肯定是要头痛的。原先也困,怕他忘了喝,索性就坐着等他了。
怎么会不困。
头都要点到桌子上了。
赵枢看了她好一会儿,随手端了案上的汤碗,一口饮尽了。打横抱起她往床榻上走去。
“我,我腰疼……”她只觉抱着自己的手臂无比地烫,以为他又要,缩了缩手想要推拒。
赵枢把她放在了床上:“我不来,你睡吧。”落下帘帐给她按起腰来。
温暖有力的手不轻不重地推着。
她想起方才的反应,难免有些不好意思,垂眸红了脸,小声道:“我以为你下午没有尽兴。”若晚上再来一回,她可万万承受不住了。
赵枢被她的反应逗笑了,摸了摸她嫣红的耳垂:“……做这种事得你高兴才好。”
他又怎么知道她不高兴呢。
她躺在床上,微微抬眸,不知怎么的就对上了他的目光。又像被烫着了似的忽然缩了回来,低垂着眸,指尖扣动着身下的衾单。
他给她按着腰,忽而把她抱了起来,下巴蹭了蹭她柔软的发。
“你要跟我说什么?”
她不好意思:“……没有。”
“真的没有?”
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手抵在了他胸前,想了想才去搂他:“我,我喜欢你。”她是贴着他的耳朵说的,声音小得快要让人听不见了。
喜欢什么?
头顶响起柔和的笑声。
她脸更红了,明知他并非取笑她,却还是让他笑红了脸,松开手埋到了被子里去。整个人缩成一团,脸热手心也热:“你今天别跟我说话了……”
可是今天马上就要过去了。
她连恼他都不舍得太久。
赵枢心头发软,把她连带着锦被捞到怀里来,叹道:“你是我的宝贝……”声音愈发缱绻了,带着一点沙哑。
她在被子里红成了虾子,头脑也开始发热,好像炸开了一样。
却是红着脸从被子里出来,钻到他怀里去。
那点子情热的气恼一下子散了干净。
翌日早晨,朱宁玉早早地就过来,他太过高兴,向来稳重的少年也有睡不着的一天。精神抖擞地过来,想要在先生上衙前给他请安。
赵明宜听见门外的响动,差点吓得坐了起来。
“殿下来了,你,你快起来。”
男人还伏在她身上,听见窗外的少年音,第一次觉得孩子可以晚点要。
“他不敢进来……”他先安抚她。
房里的声音悉悉索索的,朱宁玉听不真切,小心地又敲了两声。梨月刚从侧间出来,看见这祖宗在敲门,吓得魂都飞了:“小爷,现在还早呢……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朱宁玉的眼睛真诚又热切:“我来给先生请安!”
梨月结结巴巴的,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场面。恭恭敬敬地请他到了花厅去。
朱宁玉等了一会儿,天光已经大亮了,正百无聊赖地坐着,抬头便见一个穿绒白小袄的女子走了进来,面庞白皙秀丽,仔细看还带着一点健康的红润。
身后紧接着一道挺拔清隽的影子。
“夫人。”
“先生。”
他一一拱手。
赵枢问了他近来习武的情况。
“马术不曾落下,只是我的弓箭有些不太好,武师傅说我骨头太过僵硬,练起来会很不容易。”他说完心里有些忐忑,侧头去看一旁的夫人。
只见她笑着看着他:“既然是先天的,勉强不来,精进旁的也是一样的。”
赵枢拂了拂手上的茶。
他不会驳她的面子,自也暂时放过了他,又问起读书上的事来。
朱宁玉一一答着,心里竟有一种奇异的慰贴。
就好像他们是一家人一样。
这样的想法一出来,连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慌忙灌了口茶压了下去。
蓟州风雪正盛,京师也不遑多让。
朱鹤堂早就在宫里急得坐不住了,早早起来又问了一遍朱宁玉有没有回来:“他那个人,我就知道是心思不正的!见鬼的为皇伯父祈福,我看是去拉拢朝臣去了吧!看我不在陛下面前告他一状!”
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陈王殿下还在清音寺。
话音未落,耳边翁得一声,一只掌心大小的瓷碗擦着耳朵边儿砸了下来。
“滚,别来烦我!告诉内书房的师傅,我今天病了,去不了了!”
他年岁比朱鹤堂小太多,一时间慌了手脚,想送又不敢送,只怕弄巧成拙。那段时日一边忧心母妃病情,一边害怕自己把东西送了出去触怒太后。一时游移不定。
“先生,我这样做是错的吗?”他拿着手里那尊母妃命人偷偷送给他的玉佛,眼中全然都是迷茫。
“旁人说你是错的,你就不信自己了?”
那时候的赵大人也很年轻,是个很年轻且内敛的翰林。他问他:“就算是错的,你就不愿意试试了吗?”
他摇头:“我想见母妃,这尊玉佛我一定要送给太后娘娘的!”
“那就可以了,你就去做吧,听别人的话多了,自己永远都不能做决定。”
先生放下手里的书册,饶过他径直走了。
朱宁玉后来当然得偿所愿。
只是很久以后他才知道,那尊玉佛先生让人换了,最终献上去的是一尊陶土塑就的小佛。他在很久以后才想明白,太后娘娘金尊玉贵一辈子,见过的珍稀之物数不胜数,如何会注意到他这小小一尊玉佛。
泥塑的才好。
摆在神龛上,全了太后娘娘慈悲简朴的名声。
窗外风雪声越来越大,他挥退了身边的太监,门窗紧闭,厅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沉默许久,朱宁玉再一次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件事。心中艰涩,却还是坚定地抬起头,沉声道:“先生,您得帮我。”
国舅爷,陈皇后,朱鹤堂。群狼环伺。
宫内局势于他来说已是死局。
他捏着手里的杯子,少年白皙的手攥出了青筋来,再一次说道:“您得帮我。”
若是门外两个太监此刻在这里,恐怕早就吓得哆嗦了。这种事本就是求人的!哪能这样理所当然,不容拒绝的语气!这不是得罪人么!
只是桌案的那头,坐姿优雅的男人显然并不介意他的冒犯。
他看了这个少年人一眼,微微笑了笑:“你就是这样跟自己的老师说话的?”
朱宁玉默声道:“您不喜欢不自信的人。”
“我在内书房八年,得大儒教导,皇伯父又亲自教了我两年,还有您……我该相信我有那个能力抢夺那个位置。”他握紧了手,呼吸发紧。
朱宁玉终于将放在心里,只能在深夜对自己的说的话,痛快地说了出来!
“我该相信,我不比朱鹤堂差。”
“他四书没有我学得好,他看不起为他做事的太监,儒生,他也不懂土地制度,赋税徭役,民生疾苦。这些我都懂,我也尊重为我谋事的人,我知道这都还不够!但是迄今为止,我已经有了相信自己的能力。”
“您说过,一个人在这世上,唯一能相信的,也只有自己。”
掌权者不自信,何以服人?
他比他想象的要出色很多。
赵枢定定地看着这个目光迥然的少年,目光看向窗外,淡淡地道:“你这些年的成长,比我想象的要快。可能你也猜到了什么。”
“我确实有意扶持于你。”
“你也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朱宁玉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听到自己胸腔剧烈的震动,一下一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
他想问为什么是自己。
可是话在嘴里滚了一圈儿,又匆忙缩了回去。不敢问出口了。
其实更多的,是立场问题吧。陈家势大,只要朱鹤堂坐到了御座上去,垂帘之下是陈家的主子娘娘,那这个朝堂早晚都会变成陈家的。届时姻亲连着姻亲,根系不断渗透,内里发黑是迟早的事!
他端正神色,不允许自己再想下去了,起身斟了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您从前不让我喝酒,我从来都听您的话。只是今日之后我知道,您再也不会让我听您的了。我已经能自己去看,自己去听,自己辨别……谢您多年教导。”
“我敬您。”
他端了酒杯,眉目坚毅,仰头一饮而尽。
早就是大人的样子了。
赵枢碰了碰他的杯子,第一次让自己的杯沿低了两分。
他回来的时候,正房的烛火还没有熄。进了里间才看见她正忙活着扇什么,手里拿着把扇子,走近了才闻见浓浓的姜汤的味道。她背对着他,撑着脑袋等他,头一点一点的。
赵枢不知道在身后看了她多久。
只记得她纤细的背影,静静地坐着,给一碗滚烫的姜汤扇扇子。
“你坐在这里,汤是不烫了,可你也是要着凉的。”
赵明宜只听见耳边柔和的嗓音,头重重的点了一下,差点儿磕桌子上。幸好他及时拖住了,又接了她手里的扇子,把她拉到怀里来:“困了?”
她怎么会说自己困了。
扇扇子把自己扇睡着了,那也太丢人。
她摇头,闭着眼靠在他肩上:“我不困呀,我等你回来。”她想,他要是喝了酒,明天肯定是要头痛的。原先也困,怕他忘了喝,索性就坐着等他了。
怎么会不困。
头都要点到桌子上了。
赵枢看了她好一会儿,随手端了案上的汤碗,一口饮尽了。打横抱起她往床榻上走去。
“我,我腰疼……”她只觉抱着自己的手臂无比地烫,以为他又要,缩了缩手想要推拒。
赵枢把她放在了床上:“我不来,你睡吧。”落下帘帐给她按起腰来。
温暖有力的手不轻不重地推着。
她想起方才的反应,难免有些不好意思,垂眸红了脸,小声道:“我以为你下午没有尽兴。”若晚上再来一回,她可万万承受不住了。
赵枢被她的反应逗笑了,摸了摸她嫣红的耳垂:“……做这种事得你高兴才好。”
他又怎么知道她不高兴呢。
她躺在床上,微微抬眸,不知怎么的就对上了他的目光。又像被烫着了似的忽然缩了回来,低垂着眸,指尖扣动着身下的衾单。
他给她按着腰,忽而把她抱了起来,下巴蹭了蹭她柔软的发。
“你要跟我说什么?”
她不好意思:“……没有。”
“真的没有?”
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手抵在了他胸前,想了想才去搂他:“我,我喜欢你。”她是贴着他的耳朵说的,声音小得快要让人听不见了。
喜欢什么?
头顶响起柔和的笑声。
她脸更红了,明知他并非取笑她,却还是让他笑红了脸,松开手埋到了被子里去。整个人缩成一团,脸热手心也热:“你今天别跟我说话了……”
可是今天马上就要过去了。
她连恼他都不舍得太久。
赵枢心头发软,把她连带着锦被捞到怀里来,叹道:“你是我的宝贝……”声音愈发缱绻了,带着一点沙哑。
她在被子里红成了虾子,头脑也开始发热,好像炸开了一样。
却是红着脸从被子里出来,钻到他怀里去。
那点子情热的气恼一下子散了干净。
翌日早晨,朱宁玉早早地就过来,他太过高兴,向来稳重的少年也有睡不着的一天。精神抖擞地过来,想要在先生上衙前给他请安。
赵明宜听见门外的响动,差点吓得坐了起来。
“殿下来了,你,你快起来。”
男人还伏在她身上,听见窗外的少年音,第一次觉得孩子可以晚点要。
“他不敢进来……”他先安抚她。
房里的声音悉悉索索的,朱宁玉听不真切,小心地又敲了两声。梨月刚从侧间出来,看见这祖宗在敲门,吓得魂都飞了:“小爷,现在还早呢……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朱宁玉的眼睛真诚又热切:“我来给先生请安!”
梨月结结巴巴的,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场面。恭恭敬敬地请他到了花厅去。
朱宁玉等了一会儿,天光已经大亮了,正百无聊赖地坐着,抬头便见一个穿绒白小袄的女子走了进来,面庞白皙秀丽,仔细看还带着一点健康的红润。
身后紧接着一道挺拔清隽的影子。
“夫人。”
“先生。”
他一一拱手。
赵枢问了他近来习武的情况。
“马术不曾落下,只是我的弓箭有些不太好,武师傅说我骨头太过僵硬,练起来会很不容易。”他说完心里有些忐忑,侧头去看一旁的夫人。
只见她笑着看着他:“既然是先天的,勉强不来,精进旁的也是一样的。”
赵枢拂了拂手上的茶。
他不会驳她的面子,自也暂时放过了他,又问起读书上的事来。
朱宁玉一一答着,心里竟有一种奇异的慰贴。
就好像他们是一家人一样。
这样的想法一出来,连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慌忙灌了口茶压了下去。
蓟州风雪正盛,京师也不遑多让。
朱鹤堂早就在宫里急得坐不住了,早早起来又问了一遍朱宁玉有没有回来:“他那个人,我就知道是心思不正的!见鬼的为皇伯父祈福,我看是去拉拢朝臣去了吧!看我不在陛下面前告他一状!”
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陈王殿下还在清音寺。
话音未落,耳边翁得一声,一只掌心大小的瓷碗擦着耳朵边儿砸了下来。
“滚,别来烦我!告诉内书房的师傅,我今天病了,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