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11节
  王嗣年思索了一下,很快便想起来:“我知道是什么,你的妹妹便也是我的,我自会看顾她……只是你前些时日托我办的事,似乎出了点差错,你家老太太看起来更中意另一个姑娘,颂麒摸不准你的意思,便来问我。”
  颂麒便是王家三少爷。
  王嗣年的小侄。
  赵枢呵了一声,目光有些冷。
  王嗣年喝了口茶,倒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看顾的只有那一个,赵家旁的小姐便不归他操心了。至于两家能不能成,也只有看那两个有没有这个缘分了。
  颂麒是王家十分不错的小辈,人长得俊秀,文章也做得好,出身无可指摘,算得上方方面面都挑不出错的了。
  “看来你很重视这个妹妹。”
  不然怎么会向他开口要颂麒,又要在他要巡视辽东之前考量好她的婚事。
  王嗣年又让人上了壶新茶来,要了最好的雨前龙井。
  赵枢挑了挑眉,没有回他。只拂了拂手,让他不要再忙:“我还要回督察院,下回再喝吧。”他站起身来。
  走出刑部衙署的时候,已经接近午时了。
  这厢冯僚正接了那位姨太太回府,又见了远道而来的四老爷,才安顿好这些事情,便见周述真匆匆回来。见了他也不啰嗦,只说让他去探探二夫人的口风,看那位夫人是否满意王家的少爷。
  四老爷还坐在厅中,冯僚还得去一趟,也走不开。
  周述真眉头拧了起来。
  他就这么不动,冯僚眼皮子直跳,心知办不成事儿他也跑不了,只能骂骂咧咧使人去内院。
  “还说你若有妹妹,得要捧到天上去,我看你也捧不起……谁家有姑娘的人家,不会与内宅打理好关系?”冯僚知晓周述真的短处,他武艺好,刀光剑影之下也能护得了人,他刀下的亡魂也不知有多少。
  只是这样一个人,却十分不喜进内院,也讨厌跟院里的仆妇丫鬟打交道。
  “我捧不起?那谁捧得起?”周述真也很有几分傲气。
  冯僚说:“那可得像爷那样的才行。”
  “爷才不捧人……”周述真打量了他一眼:“你在大爷跟前这么多年,还没摸清他的脾性?能让他捧着的,那得多大面子。”
  冯僚想说分明六小姐很得阆山苑照料。
  只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他心里其实也知道,大爷对小姐的情分恐怕也就到这了。请了跟着四老爷去南边儿的姨奶奶回来,又帮小姐留心与王家的婚事,等这两桩事了,大爷远去辽东,他对小姐的看顾也就差不多了。
  往后许是不会再管。
  .
  赵明宜午间刚歇了觉,正要起来,问荣安堂那边可有人过来唤她。
  “没呢,老太太那头不曾唤人来……明湘小姐那边也没去呢。”梨月一边给她换衣裳,一边压低声音与她道:“那位姨奶奶回来了,听说老太太生了老大的气,房里的丫头今儿个都不敢进屋。您今日许是不用去了。”
  老太太信佛,每天都要给佛祖烧去手抄的经文。她自过了六岁,每日下午便要去荣安堂给她老人家抄经书。
  明湘也去,不过她只是看着,在一旁陪老太太说话。
  “真的回来了……不是说跟着四叔在任上吗?”她穿好衣裳,便坐到妆台前,云珠过来给她梳发,接了话道:“是真的,上午小喜去厨房,路过中院的时候瞧见了。现在好了,姨奶奶一回来,老太太有的忙了,也没空让为难您跟夫人。”
  “从前荣安堂就喜欢给几位老爷抬姨娘,如今到了自己身上,却又不乐意了。”梨月抿了抿嘴。
  赵明宜愣了一会儿,没说什么,等云珠给她挽好发,便往林氏那里去。
  林氏坐在炕桌旁看账册,见她过来,立马将女儿拉到身边,跟她说起话来。
  “上午你大哥的人过来一趟,似乎是问你跟王家的事……那日老太太带着你跟明湘一道过去的,我却是不知你们到底如何了?”林氏本没有留心王家那位少爷,一来老太太偏心,好的都要留给明湘,女儿在她跟前出不了头。二来王家那位小爷出身有些太好了,人也长得俊秀,有礼有节,放在同辈里头也出类拔萃。
  这样的少爷,恐怕看上的人家很多。
  自然选择就会很多。
  女儿出身赵家自然是不输人家的。只是姑娘家相看还看母族的出身,她出身商户,到底有些担心。
  “大哥让人来问的吗……”赵明宜却是心下一震,她忽然想起王夫人给她的那对如意镯子来,还想起一个人。
  刑部侍郎王嗣年。
  “大爷跟王家似乎有些交集,午间让人来问,许是想看看我的意思。”林氏喃喃道:“不过你爹跟他闹成那样,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想了。”
  赵明宜借着喝茶的间隙掩了掩自己的慌张。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为何王夫人会单独给她那对如意镯。
  前世冯僚无意间漏过一句嘴,兄长在去辽东前,为她选了一位家世,人品都很好的世家子弟,她如果愿意,嫁过去会很顺意,也有人看顾她,不会让她受委屈。
  所以兄长前世为她选的人,是王家三少爷吗?
  她心口忽然有点发疼。
  他为她考量了很多,却抵不过她执拗地喜欢上了另一个人。
  她没有回应母亲这件事,用别的话岔开了。林氏见她低头喝茶,也以为她还小,不懂这个,便不再问。
  林氏让人把她做的青团拿来,笑道:“娘亲手做的……马上清明了,家里要祭祖,到时候忙得很,我便先做了,想着你爱吃。”又吩咐梨月走的时候带些回桐花阁。
  赵明宜却问她能不能送一些去阆山苑。
  林氏道:“大爷身份贵重,他也不缺这个……”
  赵明宜却是拎着小食盒就去了,林氏都没拦住她。
  她想去问问。
  至于问什么,她也不知道……只是心口有些疼,她前世好像辜负了很多他的好意。
  她不禁想,若是她前世顺着兄长为她安排的路走,她是不是不会落得那样一个结果。她跟含章之间也不会有那样的阴差阳错。
  第13章 钗
  青团是糯米做的,有淡淡的艾草的清香,她拎在手上,低着头走路。
  看起来有些闷闷的
  梨月想接过来,小姐却摇摇头要自己拿,还未长开的身量,穿着娇绿绣柳枝的绫棉裙子,小步走得很快,一路上也没说什么话。
  赵明宜想,她真是个失败的妹妹。
  有人为她铺好了道,她还是跌跌撞撞地要走到了别的路上去,摔了重重一跟头不说,还让自己丢了性命。
  她死了,哥哥会是什么心情。
  她一点都不敢想。
  “梨月,我有一点难过……”她双手拎着食盒,头微微低着,脚步越来越慢,感觉从桐花阁到阆山苑这条路格外远,她怎么都走不到头。
  “小姐,为什么呢?”梨月察觉到她情绪不对劲,小心地问道。
  “我在想,我好像做错了很多事……有人会为我伤心。”
  她前世做的最错的事并不是喜欢上了孟蹊,也不是嫁给他后迟钝地没有察觉出他的冷漠,而是承乾一十二年时疫那年,她没有保护好自己,让自己丢了性命。
  她没有了母亲,却还有另一个人那样珍爱她。
  捧在手心上,陪伴那么多年。
  “小姐。”梨月接过了她手里的食盒,轻轻地说道:“每个人都会犯错的。”
  赵明宜嗯了一声,她想是这样的。只是她前世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些,二十多岁便是一生,不说兄长,便是一个不相干的人,可能都会为她惋惜。
  穿过中院,远远地便能望见阆山苑了。
  梨月啊了一声,似乎看见了什么:“小姐,好像是大老爷的人,大老爷也在,咱们要不要避一避。”
  毕竟她爹不喜欢大哥。
  赵明宜知道梨月的意思,却摇了摇头,顺着这条小路往前走去。
  小时候她听母亲说过一些伯父的事。
  母亲说曾经大房的内宅很乱。伯父妾侍很多,子女也多,又不大管内院的事……后宅争斗不休,伯母因此落下了病,身体越来越*差,在大哥年少的时候便过世了。
  后来不过几个月,伯父便续娶了新妇。
  也就几个月而已……前人的坟土尚新,后人便进了门。
  她拎着食盒穿过抄手游廊,候在书房门外的周述真远远地便瞧见了她,低声唤了句小姐,把她迎到偏厢坐着。他跟她说大老爷在里边儿,暂时不便让她进去。她点点头,坐在一旁等。
  这间厢房离书房只隔了一道墙。
  她隐隐听见另一边传来的争吵声。
  丫鬟也战战兢兢地,小心地过来上茶,应该是见多了这两位主子的不对付,害怕出现什么不能收场的事,因此提心吊胆。
  赵明宜听见似乎是伯母牌位和坟茔的事情。大哥要迁走,伯父气急,中间还摔了杯子。
  就这样持续了两刻钟,那头才安静下来。周述真来请她去书房。
  “大哥。”她小心地推开门,双手拎着食盒,站在门口往里探了探,才见兄长沉默地坐在书桌后,目光十分冷淡,见她过来后才微微收了敛了神色,起身坐到窗边的画几旁。
  独自对弈。
  “哥哥,我陪你下吧。”她小步走上去,坐在了画几的另一边,微微地挽了挽袖子。
  结局很惨烈。
  她的棋子尚未摆开阵仗,就已经被吃了个干净。
  赵明宜沉默了半晌。
  “哥哥,我给你带了青团,我娘亲手做的。”她决定不再下了,大哥现在心情不好,只会毫不留情地把她的棋吃干净,一局下来小半炷香都撑不到。太惨烈了,还是吃青团吧。
  赵枢无可无不可。
  他看着这个小妹妹坐在他身侧,绣柳枝的绫棉裙子垂了半边在地上,正弯腰倒腾食盒。
  也不知道是不是缺根筋,明知道他现在心情不好,还非要撞上来。她就不怕他迁怒她?
  “蓁蓁。”他唤了她一声。
  赵明宜抬头看他,手里的食盒已经打开了,五个青团齐整漂亮地排开在里头,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气。
  “下次不要给我送了,我不吃这个。”他淡淡地道。
  她安静地坐在一旁,闻言似乎愣了一下,呆呆地看着他,捧着食盒的手也垂了下来,又无措地抓了抓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