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我所担心的是万一,万一事败,我定然声誉受损。事关七郎,以姜太后的脾性,多半会把事态压下来,但七郎那边不一定压得住。”
余薇道:“李七郎这里二娘只管放心,我会替你兜底,姜太后压不住他,我总有法子堵他的嘴。”
徐宛琴半信半疑,“你当真能压得住?”
余薇:“只要能保住你的名声,我自全力以赴。”又道,“就算他知道是我下的药,也决计不会在宫里闹得人尽皆知,只会私下里跟我算账。”
听她这般笃定,徐宛琴稍稍放心。双方确定事发的应对态度后,接下来二人就宫宴事宜进行一番商讨。事情其实并不难,余薇下药,徐宛琴栽赃,只要双方扣合得默契,李湛在劫难逃。
余薇一点都不担心自己,她担心的是徐宛琴,毕竟她是高门贵女,且又自傲,怕李湛的厚颜无耻把她逼退,故而提前给她预警。
“李七郎嘴贱得很,你别看他端方,实则无耻至极,若与你说了重话羞辱,二娘切莫被他唬住。你只需谨记,先让他扛下这口黑锅,只要有姜太后镇场子,他就翻不起浪来,明白吗?”
徐宛琴点头,镇定道:“七郎孝顺,只要我讨好了姨母,用她压*制,他定会隐忍受下。”
余薇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打蛇打七寸,姜太后是你手里的刀,只要架到他脖子上,纵使他跟你闹别扭,时日长了,也总会转性子。”
两人把事成和事败后的应急处理一番探讨,余薇笃定李湛就算知道被算计,也不敢声张。
不管有没有做成,一旦跟徐宛琴牵扯上,他多少都脱不了干系。因为根据前世经历,他是个孝子,从骨子里敬重姜太后,只要徐宛琴把握住姜太后,就能克制他。
之后余薇并未耽搁得太久,怕引人生疑,不过两刻钟,便折返回宝月斋。丁香已经给她挑了不少胭脂水粉,都是京中时兴的样式。
后面余薇又去福来居用茶点,并且还特地给李湛捎带了些。她回去后李湛并不在府里,余薇也未多问,只埋首制夏日驱蚊的香包。
周氏站在一旁给她递制作香包的药材,迟疑了许久,才忧心忡忡道:“娘子当真打定主意要……”
余薇知道她想说什么,头也不抬道:“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周氏闭嘴。
余薇:“我想试一试,无论成败,都能承受。”
周氏不敢再多言。
算计李湛,着实兵行险招,可是她也明白余薇心中的不甘,再加之余薇在娘家素来放任,苗氏甚少管束,若不折腾,反而不像她。
下午申时李湛才回来,他到底对余薇不放心,差家奴盯梢,是汪嬷嬷派出去的人。
李湛坐于桌案前,些许光线穿透窗棂落进屋来,家奴阿水毕恭毕敬道:“娘子除了去过宝月斋以外,还去过福来居。”
李湛淡淡道:“都见过什么人?”
阿水把蹲点见到过的人细细报之,里头并没有徐宛琴,因为她并未去宝月斋。
也在这时,外头传来婢女的声音,说余薇过来了。李湛做了个打发的手势,阿水默默退下。
片刻后,余薇进屋,她的心情甚好,给李湛送福来居的糕点,兴致勃勃道:“殿下尝尝香酥饼,咸口的,甚好吃。”
李湛睇了一眼食盒里的香酥饼,见她拿着两只香包,问:“这是何物?”
余薇:“妾专门制作的驱蚊香包,殿下闻闻。”
李湛伸手接过,想起周闵秀系在腰间的香囊,哼了一声。他轻轻嗅了嗅,清新淡雅,知晓她懂药理,说道:“此物甚好,天气日渐炎热,挂书房驱蚊也不错。”
余薇:“殿下还没尝尝香酥饼呢,里头有咸蛋黄,妾又烤过的,得趁热才好吃。”
婢女送来铜盆,李湛净手后,依言取了一个来尝,咸香酥脆,确实不错。
余薇眨巴着眼睛问:“怎样?”
李湛点头,“甚好。”
于是余薇跟他说起福来居里的糕点,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头头是道。
她丝毫不避讳今日出门干的事,李湛就静静听着,直到她说端午节想多备些粽子送娘家,李湛才开口道:“三娘若爱食,便让庖厨多备些你们江宁的口味。”
余薇:“妾爱食甜口的,祖母爱咸口,她喜欢酱肉,定要叫庖厨备齐全些。”
李湛听着她叨叨絮絮说起端午要备的物什,似乎充满着期待,“每年端午节那天的莲心湖都会有龙舟赛事,三娘若有兴致,可带你去走走。”
余薇好奇问:“那宫里头呢?”又道,“端午佳节,殿下定要进宫陪太后的。”
李湛点头,“宫里头是有一场家宴,你若想看赛龙舟,可以早些出来。”
余薇摇头,乖巧道:“还是以殿下为重。”顿了顿,“那日在平阳府殿下吃了不少酒,宫里头的家宴可莫要吃醉了。”
提到这茬儿,李湛有些无奈,因为宫中家宴定会请那些个叔伯宗亲齐聚一堂,到时又免不了劝酒。
当时他哪里知道余薇看他的眼神仿佛在看一头圈养的猪,她无比期待端午节的宫宴,一场杀猪盘正等着李湛钻。
扒他衣裳,败他名节,让他尝尝被霸王硬上弓的滋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22章
临近端午的头两天,市井百姓纷纷挂起了菖蒲艾草等物在家门口辟邪。
宫里头逢年过节都会发放份例,有布匹,蔬果肉类时鲜等物。虽说府里的主子要去宫中,庖厨仍旧忙碌得不行,要包粽子做五毒饼,用于送人。
余薇也兴致勃勃包了好些,她极其贪心,备了七八种馅料的粽子,有蜜枣、咸蛋黄、酱肉、白粽……五花八门。
庖厨把粽子蒸熟后,余薇亲自装了一篮子,并又备了些滋补山参和时鲜差人送到余宅,以表孝敬。
过节无法与家人团聚,余薇颇觉遗憾,但想到她很快就有机会改变现状,心情便好了许多。
到了端午那天,夫妻进宫参加宫宴,余薇一袭杏色,端方淑雅,李湛则着紫衣公服。
乘坐马车去往皇城的路上,余薇时不时嘴角噙笑,李湛握住她的手,说道:“三娘今日心情甚好。”
余薇应道:“妾想起往日端午的时候,全家包粽子编织五色绳,我们小辈的追逐打闹,一起去看赛龙舟的情形,心中无端生出感慨。”
“感慨什么?”
“我竟也不知不觉长大了。”
李湛笑了笑,看她的眼神无比柔和,余薇问:“那殿下呢,又是何情形?”
李湛想了想,回答道:“我十岁出宫开府,一直都是汪嬷嬷照料,与父母相处自然不能像寻常子弟那般放肆。先帝在世时,既是父亲也是君主,他有君威在,我不敢在他跟前撒野。”
“那与太后呢?”
“自要亲近些,可不管怎么说,她是宫里头的妃嫔,那时候宫中不比现在,有许多不便。”
他说这话的语气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却又怎知,那段成长岁月极其艰难,能存活下来已是不易。
余薇嘴里的合家欢乐,于他而言甚少体会。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后宫倾轧,才是皇室常态。余薇讨厌他身上的冷酷强势,皆因那是用王权鲜血铸就而成。
李湛不太喜欢提及过往,余薇也没多问,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理解不了她的市井愿望,就如同她理解不了他的权势碾压。
一个从小生活在父母疼爱的门户里,一个则活在权力角逐的斗争中,这样的两个人永远也理解不了对方,无异于鸡同鸭讲。
马车抵达宫门时,遇到其他宗亲进宫,双方相互寒暄了几句。今日参加宫宴的宗亲几乎都来了的,徐宛琴比他们来得早,给姜太后送编织的五色绳。
大雍端午有戴五色绳的习俗,她心灵手巧,编出来的五色绳纹样好看,很讨姜太后喜欢。
余薇他们过来时长公主李承月也在姜太后这边,她性情活泼,说话风趣,三言两语便引得姜太后喜笑颜开。
邹太妃拿帕子掩嘴,埋汰自家闺女道:“平阳没个正经。”
姜太后摆手,“我倒喜欢她的性子,就是太过张扬了些,时常出入南风馆厮混,不成体统。”
李承月撇嘴,撒娇道:“阿娘言重了,我一个寡妇,总不能日日关在府里伤春悲秋。”又道,“我生性好动,也没法吃斋念佛清心寡欲,若连一点乐子都没有,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
这话不讨邹太妃喜欢,皱眉道:“恬不知耻。”
姜太后抿嘴笑,指了指她,随即看向徐宛琴,说道:“二娘可莫要学她。”
徐宛琴一板一眼道:“二娘不敢。”
李承月没有吭声,只盯着徐宛琴看。她是公认的知礼守节,端方淑雅,之前不太理解李湛为何眼瞎,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一个人若太刻板端着,便无趣得紧,相较而言,余三娘则鲜活灵动许多。
余薇道:“李七郎这里二娘只管放心,我会替你兜底,姜太后压不住他,我总有法子堵他的嘴。”
徐宛琴半信半疑,“你当真能压得住?”
余薇:“只要能保住你的名声,我自全力以赴。”又道,“就算他知道是我下的药,也决计不会在宫里闹得人尽皆知,只会私下里跟我算账。”
听她这般笃定,徐宛琴稍稍放心。双方确定事发的应对态度后,接下来二人就宫宴事宜进行一番商讨。事情其实并不难,余薇下药,徐宛琴栽赃,只要双方扣合得默契,李湛在劫难逃。
余薇一点都不担心自己,她担心的是徐宛琴,毕竟她是高门贵女,且又自傲,怕李湛的厚颜无耻把她逼退,故而提前给她预警。
“李七郎嘴贱得很,你别看他端方,实则无耻至极,若与你说了重话羞辱,二娘切莫被他唬住。你只需谨记,先让他扛下这口黑锅,只要有姜太后镇场子,他就翻不起浪来,明白吗?”
徐宛琴点头,镇定道:“七郎孝顺,只要我讨好了姨母,用她压*制,他定会隐忍受下。”
余薇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打蛇打七寸,姜太后是你手里的刀,只要架到他脖子上,纵使他跟你闹别扭,时日长了,也总会转性子。”
两人把事成和事败后的应急处理一番探讨,余薇笃定李湛就算知道被算计,也不敢声张。
不管有没有做成,一旦跟徐宛琴牵扯上,他多少都脱不了干系。因为根据前世经历,他是个孝子,从骨子里敬重姜太后,只要徐宛琴把握住姜太后,就能克制他。
之后余薇并未耽搁得太久,怕引人生疑,不过两刻钟,便折返回宝月斋。丁香已经给她挑了不少胭脂水粉,都是京中时兴的样式。
后面余薇又去福来居用茶点,并且还特地给李湛捎带了些。她回去后李湛并不在府里,余薇也未多问,只埋首制夏日驱蚊的香包。
周氏站在一旁给她递制作香包的药材,迟疑了许久,才忧心忡忡道:“娘子当真打定主意要……”
余薇知道她想说什么,头也不抬道:“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周氏闭嘴。
余薇:“我想试一试,无论成败,都能承受。”
周氏不敢再多言。
算计李湛,着实兵行险招,可是她也明白余薇心中的不甘,再加之余薇在娘家素来放任,苗氏甚少管束,若不折腾,反而不像她。
下午申时李湛才回来,他到底对余薇不放心,差家奴盯梢,是汪嬷嬷派出去的人。
李湛坐于桌案前,些许光线穿透窗棂落进屋来,家奴阿水毕恭毕敬道:“娘子除了去过宝月斋以外,还去过福来居。”
李湛淡淡道:“都见过什么人?”
阿水把蹲点见到过的人细细报之,里头并没有徐宛琴,因为她并未去宝月斋。
也在这时,外头传来婢女的声音,说余薇过来了。李湛做了个打发的手势,阿水默默退下。
片刻后,余薇进屋,她的心情甚好,给李湛送福来居的糕点,兴致勃勃道:“殿下尝尝香酥饼,咸口的,甚好吃。”
李湛睇了一眼食盒里的香酥饼,见她拿着两只香包,问:“这是何物?”
余薇:“妾专门制作的驱蚊香包,殿下闻闻。”
李湛伸手接过,想起周闵秀系在腰间的香囊,哼了一声。他轻轻嗅了嗅,清新淡雅,知晓她懂药理,说道:“此物甚好,天气日渐炎热,挂书房驱蚊也不错。”
余薇:“殿下还没尝尝香酥饼呢,里头有咸蛋黄,妾又烤过的,得趁热才好吃。”
婢女送来铜盆,李湛净手后,依言取了一个来尝,咸香酥脆,确实不错。
余薇眨巴着眼睛问:“怎样?”
李湛点头,“甚好。”
于是余薇跟他说起福来居里的糕点,哪些好吃,哪些不好吃,头头是道。
她丝毫不避讳今日出门干的事,李湛就静静听着,直到她说端午节想多备些粽子送娘家,李湛才开口道:“三娘若爱食,便让庖厨多备些你们江宁的口味。”
余薇:“妾爱食甜口的,祖母爱咸口,她喜欢酱肉,定要叫庖厨备齐全些。”
李湛听着她叨叨絮絮说起端午要备的物什,似乎充满着期待,“每年端午节那天的莲心湖都会有龙舟赛事,三娘若有兴致,可带你去走走。”
余薇好奇问:“那宫里头呢?”又道,“端午佳节,殿下定要进宫陪太后的。”
李湛点头,“宫里头是有一场家宴,你若想看赛龙舟,可以早些出来。”
余薇摇头,乖巧道:“还是以殿下为重。”顿了顿,“那日在平阳府殿下吃了不少酒,宫里头的家宴可莫要吃醉了。”
提到这茬儿,李湛有些无奈,因为宫中家宴定会请那些个叔伯宗亲齐聚一堂,到时又免不了劝酒。
当时他哪里知道余薇看他的眼神仿佛在看一头圈养的猪,她无比期待端午节的宫宴,一场杀猪盘正等着李湛钻。
扒他衣裳,败他名节,让他尝尝被霸王硬上弓的滋味,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22章
临近端午的头两天,市井百姓纷纷挂起了菖蒲艾草等物在家门口辟邪。
宫里头逢年过节都会发放份例,有布匹,蔬果肉类时鲜等物。虽说府里的主子要去宫中,庖厨仍旧忙碌得不行,要包粽子做五毒饼,用于送人。
余薇也兴致勃勃包了好些,她极其贪心,备了七八种馅料的粽子,有蜜枣、咸蛋黄、酱肉、白粽……五花八门。
庖厨把粽子蒸熟后,余薇亲自装了一篮子,并又备了些滋补山参和时鲜差人送到余宅,以表孝敬。
过节无法与家人团聚,余薇颇觉遗憾,但想到她很快就有机会改变现状,心情便好了许多。
到了端午那天,夫妻进宫参加宫宴,余薇一袭杏色,端方淑雅,李湛则着紫衣公服。
乘坐马车去往皇城的路上,余薇时不时嘴角噙笑,李湛握住她的手,说道:“三娘今日心情甚好。”
余薇应道:“妾想起往日端午的时候,全家包粽子编织五色绳,我们小辈的追逐打闹,一起去看赛龙舟的情形,心中无端生出感慨。”
“感慨什么?”
“我竟也不知不觉长大了。”
李湛笑了笑,看她的眼神无比柔和,余薇问:“那殿下呢,又是何情形?”
李湛想了想,回答道:“我十岁出宫开府,一直都是汪嬷嬷照料,与父母相处自然不能像寻常子弟那般放肆。先帝在世时,既是父亲也是君主,他有君威在,我不敢在他跟前撒野。”
“那与太后呢?”
“自要亲近些,可不管怎么说,她是宫里头的妃嫔,那时候宫中不比现在,有许多不便。”
他说这话的语气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却又怎知,那段成长岁月极其艰难,能存活下来已是不易。
余薇嘴里的合家欢乐,于他而言甚少体会。父子反目,兄弟阋墙,后宫倾轧,才是皇室常态。余薇讨厌他身上的冷酷强势,皆因那是用王权鲜血铸就而成。
李湛不太喜欢提及过往,余薇也没多问,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理解不了她的市井愿望,就如同她理解不了他的权势碾压。
一个从小生活在父母疼爱的门户里,一个则活在权力角逐的斗争中,这样的两个人永远也理解不了对方,无异于鸡同鸭讲。
马车抵达宫门时,遇到其他宗亲进宫,双方相互寒暄了几句。今日参加宫宴的宗亲几乎都来了的,徐宛琴比他们来得早,给姜太后送编织的五色绳。
大雍端午有戴五色绳的习俗,她心灵手巧,编出来的五色绳纹样好看,很讨姜太后喜欢。
余薇他们过来时长公主李承月也在姜太后这边,她性情活泼,说话风趣,三言两语便引得姜太后喜笑颜开。
邹太妃拿帕子掩嘴,埋汰自家闺女道:“平阳没个正经。”
姜太后摆手,“我倒喜欢她的性子,就是太过张扬了些,时常出入南风馆厮混,不成体统。”
李承月撇嘴,撒娇道:“阿娘言重了,我一个寡妇,总不能日日关在府里伤春悲秋。”又道,“我生性好动,也没法吃斋念佛清心寡欲,若连一点乐子都没有,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
这话不讨邹太妃喜欢,皱眉道:“恬不知耻。”
姜太后抿嘴笑,指了指她,随即看向徐宛琴,说道:“二娘可莫要学她。”
徐宛琴一板一眼道:“二娘不敢。”
李承月没有吭声,只盯着徐宛琴看。她是公认的知礼守节,端方淑雅,之前不太理解李湛为何眼瞎,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一个人若太刻板端着,便无趣得紧,相较而言,余三娘则鲜活灵动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