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棠棠脸上扯出一抹笑容,“妈,你就别挂念我了,等我回来给你带我们老家的特产。”
话已至此,盛瑞茹嘴角扯出一抹勉强的笑意,“好吧。”
……
临近年关,空气十分寒冷,时不时有纷飞的雪花飘落,但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横幅红灯笼,贴满了红对联,一派热热闹闹的新年气象,小贩们挑着冰糖葫芦和各种年货炒货沿街叫卖,街头和广场的喇叭都播着喜庆的新年歌曲,首都火车站前都是回乡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
棠棠在那白茫茫的车窗玻璃上呵了一口气,又用手给擦干净了,火车驶动起来,飘飞的雪景映入眼帘,她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已经是1980年了。
周廷昌现在已经调到省城的市委当书记去了,路过省城时,周舒年让苏觉胜先回了家,他和棠棠在中途下了车,去见了家长。
周廷昌后来娶的妻子姓李单名一个蔻字,比周廷昌小八岁,今年三十多岁,但保养得宜,看起来就像刚三十出头,两人结婚至今都没有孩子,她穿着一身时髦亮丽的衣裳,谈吐举止很优雅有气质,是跟王春兰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在得知周舒年要带棠棠回家后,李蔻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的菜招待小情侣。
饭桌上只有周廷昌、李蔻、周舒年、棠棠四个人,周老爷子退休后被县医院返聘了,平时就住在县医院分配的单位宿舍,有专门的生活助理照顾他,人没在省城。
周廷昌给棠棠夹了一块白嫩的鱼肉,“棠棠,多吃点这个,这个鱼是你李阿姨一早就让人留的,多吃点,学习费脑子。”
周廷昌早就知道儿子谈对象的事,写过两次信让他带回家见见,他对棠棠这个未来儿媳倒是挺满意,不过就算他不满意,周舒年也不会听他的话就是了。
“谢谢周叔叔。”棠棠把碗递过去接了他夹的鱼,又对李蔻道,“李阿姨辛苦了。”
李蔻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声音温软如棉,“不辛苦,快趁热吃吧。”
“小年,你也多吃点。”
“谢谢阿姨。”周舒年礼貌地点头回应。
周舒年父子俩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李蔻基本上跟周舒年是第一次见面,更没什么话好说了,这顿饭吃得是尴尬中透着小心翼翼的客气。
吃完饭后,棠棠主动帮忙把碗筷给收拾到了厨房,周廷昌那边已经把餐桌收拾干净了,也进来抢着帮忙洗碗。
棠棠看着系着围裙的周廷昌,他洗碗的动作殷切而熟练,一看就经常帮着洗碗干家务的,她突然想起了总是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的王春兰。
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面容总是很衰老枯瘦,一个人利利索索地做一大桌子菜,一个人洗衣服,一个人打扫卫生,原林县的夏天很热,她忙得浑身都是汗,那湿透的衣服和头发都贴在脖子上,那院里的菜地总是种满了当季新鲜的蔬菜。
周舒年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院子里,她跟李蔻说了声,也走了出去。
市委分配的房子跟以前县委大院的房子格局很像,棠棠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布满了烟火气的院子,院墙根下垦出了一块菜地,堆放着水桶马勺等杂物,几垛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阴凉的角落里还摆着腌菜坛子。
现在这个院子种满了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有金鸡菊、绣线菊、八宝景天和紫藤花等等,西侧搭着半人高的花架,种满了耐寒月季,没有菜地,没有杂物,青石板路扫得一尘不染,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腊梅花香,像个精致的小花园。
周舒年在花坛旁的椅子上坐着,单薄的背脊挺得笔直,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沉寂。
棠棠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她走上前伸出双臂抱紧了他,滚烫的眼泪滴到他的手背上,她哽咽地开口道,“舒年哥哥,我们明天就回家吧。”
半晌,周舒年才揉了揉她的脑袋,脸上浮现了淡淡的笑意,“好,我们回家。”
……
除夕当天,在煤矿工作的苏觉孝和在部队的苏觉生都回村过年了。
苏觉生在军队的进修上个月已经结束了,被调回了原来所在的南城部队,职位也从一个小排长晋升到了副连长,苏会民和喻娟芳当初送大儿子去当兵的时候,就是想着当兵是条不错的出路,起码不用在地里挣命了,都没想到他能有今天这般造化,高兴得几天合不拢嘴,可谓是光宗耀祖了。
苏觉孝目前已经是煤矿宣传部的业务骨干,专门负责重要稿件撰写和活动统筹,工作稳定,福利待遇相当不错。
苏觉生早就从信上知道了棠棠和周舒年在一起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机会当面质问这小子,今天可算是逮着机会了。
他左手攥住周舒年的胳膊往后一拧,右手顺势按在他后颈往下压,一套动作干净利落,“好你个周舒年,我把你当兄弟,你竟然暗地里觊觎我妹。”
周舒年倒也不挣扎,只闷声笑了笑,“早猜到你要跟我算这笔账,我没想躲。”
“觉生哥哥,你别欺负他啊。”棠棠见状,忙解救被苏觉生押着的周舒年。
“舒年哥哥,你没事吧?”
周舒年稍微活动了下脖子,“没事,觉生他闹着玩的。”
棠棠护在周舒年身前,扬起下巴哼了声,“不许欺负我们苏家女婿!”
苏家兄弟三人被塞了一嘴狗粮,苏觉孝一脸无药可救的表情,感觉手里的糕点都变得噎巴了,“这还没结婚呢,就这么护着了,那以后还得了?”
苏觉生实在是好奇,“棠棠,你到底看上周舒年哪点了?周舒年,你到底看上这丫头哪点了?我真想知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
棠棠搂着周舒年的胳膊,虽然她本可以不予理会这个问题,但她还是认真地想了想,回答道,“他在我心里,就像那天上的月亮,不刺眼,但是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不是他哪点好,而是他处处都好。”
周舒年听着她说话,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影,忽然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那我倒是觉得,你像星星,把我那些心里空落落的地方,都给照亮了。”
他没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星星总是在陪伴月亮。
至今还在打光棍的苏家三兄弟又莫名其妙地被塞了一嘴狗粮。
……
“大伙都在呢!”于亚红穿着身簇新的棉袄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瓦妮、栓福等人,脸上都挂着笑。
“二伯母,你们这是?”棠棠松开挽着周舒年的手臂。
“我今天来啊,是正式的通知你们一家,大年初二我们二房搬新宅了,到时候请你们一定赏个面子过来喝个暖房酒,大年初三,你们栓福哥娶媳妇,到时候过来喝喜酒!”
说着话,于亚红眉眼带笑地将两包喜糖塞进棠棠手里,
棠棠在回村时看到原本属于二房的那块空地上已经盖起了一座宽敞崭新的独院,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搬进去了,“恭喜恭喜啊,那真是双喜临门!栓福哥要娶媳妇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新娘是哪家的人?”
瓦妮笑呵呵地拉住了她的手,“未来嫂子是隔壁县的,人特别温柔,性子好,人也漂亮,虎娃哥也找到对象了,他对象是他的小学同学,但是家里一下子办不下三场喜事,虎娃哥的喜酒就挪到了下个月再办!”
瓦妮的三个哥哥搞养殖挣了不少钱,这不,把房子盖起来了,娶媳妇的财礼也出得起了,那日子是越过越风生水起,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在羡慕他们家嘞。
“这可真是三喜临门!恭喜啊栓福哥、虎娃哥!”
栓福喜气洋洋地拱手作揖,“同喜同喜!”
“恭喜栓福哥,祝栓福哥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借你吉言,同喜同喜!”
棠棠收下了三包沉甸甸的喜糖,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苏觉生兄弟三人也为自己的堂哥完成一件人生大事高兴庆贺。
……
晚上七点,苏家人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这一大桌年夜饭是大伙一块做的,有猪肉炖粉条,炸素丸子,红烧鲤鱼,白菜猪肉饺子,炒合菜,酥肉扣碗,黄米年糕,酱焖肘子,蒜黄炒肉片,以及什锦烩菜。
色香味俱全的十道菜,满满当当的摆了一桌子。
“咱们先来祝词。”
苏觉生这话音落下,苏觉生、苏觉孝、苏觉胜、棠棠、周舒年五人都端起酒杯站了起来。
“祝:爹、娘在新的一年里,新年快乐,五福临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几人齐声道。
“好好好,咱们都要好好的!”喻娟芳端起酒杯跟他们干了一杯,那语气神态里怎么都掩饰不住的欢喜。
苏会民起身跟他们碰了杯,笑眯眯地说了吉利话,“新的一年,觉生、觉孝事业进步,小周、棠棠、觉胜学业有成。”
“干杯!”
“喝喝喝。”
碰完杯后,喻娟芳把酒杯搁到碗边,“大家动筷吧。”
话已至此,盛瑞茹嘴角扯出一抹勉强的笑意,“好吧。”
……
临近年关,空气十分寒冷,时不时有纷飞的雪花飘落,但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红横幅红灯笼,贴满了红对联,一派热热闹闹的新年气象,小贩们挑着冰糖葫芦和各种年货炒货沿街叫卖,街头和广场的喇叭都播着喜庆的新年歌曲,首都火车站前都是回乡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
棠棠在那白茫茫的车窗玻璃上呵了一口气,又用手给擦干净了,火车驶动起来,飘飞的雪景映入眼帘,她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已经是1980年了。
周廷昌现在已经调到省城的市委当书记去了,路过省城时,周舒年让苏觉胜先回了家,他和棠棠在中途下了车,去见了家长。
周廷昌后来娶的妻子姓李单名一个蔻字,比周廷昌小八岁,今年三十多岁,但保养得宜,看起来就像刚三十出头,两人结婚至今都没有孩子,她穿着一身时髦亮丽的衣裳,谈吐举止很优雅有气质,是跟王春兰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在得知周舒年要带棠棠回家后,李蔻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的菜招待小情侣。
饭桌上只有周廷昌、李蔻、周舒年、棠棠四个人,周老爷子退休后被县医院返聘了,平时就住在县医院分配的单位宿舍,有专门的生活助理照顾他,人没在省城。
周廷昌给棠棠夹了一块白嫩的鱼肉,“棠棠,多吃点这个,这个鱼是你李阿姨一早就让人留的,多吃点,学习费脑子。”
周廷昌早就知道儿子谈对象的事,写过两次信让他带回家见见,他对棠棠这个未来儿媳倒是挺满意,不过就算他不满意,周舒年也不会听他的话就是了。
“谢谢周叔叔。”棠棠把碗递过去接了他夹的鱼,又对李蔻道,“李阿姨辛苦了。”
李蔻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声音温软如棉,“不辛苦,快趁热吃吧。”
“小年,你也多吃点。”
“谢谢阿姨。”周舒年礼貌地点头回应。
周舒年父子俩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李蔻基本上跟周舒年是第一次见面,更没什么话好说了,这顿饭吃得是尴尬中透着小心翼翼的客气。
吃完饭后,棠棠主动帮忙把碗筷给收拾到了厨房,周廷昌那边已经把餐桌收拾干净了,也进来抢着帮忙洗碗。
棠棠看着系着围裙的周廷昌,他洗碗的动作殷切而熟练,一看就经常帮着洗碗干家务的,她突然想起了总是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的王春兰。
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面容总是很衰老枯瘦,一个人利利索索地做一大桌子菜,一个人洗衣服,一个人打扫卫生,原林县的夏天很热,她忙得浑身都是汗,那湿透的衣服和头发都贴在脖子上,那院里的菜地总是种满了当季新鲜的蔬菜。
周舒年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院子里,她跟李蔻说了声,也走了出去。
市委分配的房子跟以前县委大院的房子格局很像,棠棠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布满了烟火气的院子,院墙根下垦出了一块菜地,堆放着水桶马勺等杂物,几垛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阴凉的角落里还摆着腌菜坛子。
现在这个院子种满了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草,有金鸡菊、绣线菊、八宝景天和紫藤花等等,西侧搭着半人高的花架,种满了耐寒月季,没有菜地,没有杂物,青石板路扫得一尘不染,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腊梅花香,像个精致的小花园。
周舒年在花坛旁的椅子上坐着,单薄的背脊挺得笔直,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沉寂。
棠棠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她走上前伸出双臂抱紧了他,滚烫的眼泪滴到他的手背上,她哽咽地开口道,“舒年哥哥,我们明天就回家吧。”
半晌,周舒年才揉了揉她的脑袋,脸上浮现了淡淡的笑意,“好,我们回家。”
……
除夕当天,在煤矿工作的苏觉孝和在部队的苏觉生都回村过年了。
苏觉生在军队的进修上个月已经结束了,被调回了原来所在的南城部队,职位也从一个小排长晋升到了副连长,苏会民和喻娟芳当初送大儿子去当兵的时候,就是想着当兵是条不错的出路,起码不用在地里挣命了,都没想到他能有今天这般造化,高兴得几天合不拢嘴,可谓是光宗耀祖了。
苏觉孝目前已经是煤矿宣传部的业务骨干,专门负责重要稿件撰写和活动统筹,工作稳定,福利待遇相当不错。
苏觉生早就从信上知道了棠棠和周舒年在一起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机会当面质问这小子,今天可算是逮着机会了。
他左手攥住周舒年的胳膊往后一拧,右手顺势按在他后颈往下压,一套动作干净利落,“好你个周舒年,我把你当兄弟,你竟然暗地里觊觎我妹。”
周舒年倒也不挣扎,只闷声笑了笑,“早猜到你要跟我算这笔账,我没想躲。”
“觉生哥哥,你别欺负他啊。”棠棠见状,忙解救被苏觉生押着的周舒年。
“舒年哥哥,你没事吧?”
周舒年稍微活动了下脖子,“没事,觉生他闹着玩的。”
棠棠护在周舒年身前,扬起下巴哼了声,“不许欺负我们苏家女婿!”
苏家兄弟三人被塞了一嘴狗粮,苏觉孝一脸无药可救的表情,感觉手里的糕点都变得噎巴了,“这还没结婚呢,就这么护着了,那以后还得了?”
苏觉生实在是好奇,“棠棠,你到底看上周舒年哪点了?周舒年,你到底看上这丫头哪点了?我真想知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在一起的?”
棠棠搂着周舒年的胳膊,虽然她本可以不予理会这个问题,但她还是认真地想了想,回答道,“他在我心里,就像那天上的月亮,不刺眼,但是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不是他哪点好,而是他处处都好。”
周舒年听着她说话,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影,忽然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那我倒是觉得,你像星星,把我那些心里空落落的地方,都给照亮了。”
他没说的一句话是,因为星星总是在陪伴月亮。
至今还在打光棍的苏家三兄弟又莫名其妙地被塞了一嘴狗粮。
……
“大伙都在呢!”于亚红穿着身簇新的棉袄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
身后还跟着瓦妮、栓福等人,脸上都挂着笑。
“二伯母,你们这是?”棠棠松开挽着周舒年的手臂。
“我今天来啊,是正式的通知你们一家,大年初二我们二房搬新宅了,到时候请你们一定赏个面子过来喝个暖房酒,大年初三,你们栓福哥娶媳妇,到时候过来喝喜酒!”
说着话,于亚红眉眼带笑地将两包喜糖塞进棠棠手里,
棠棠在回村时看到原本属于二房的那块空地上已经盖起了一座宽敞崭新的独院,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搬进去了,“恭喜恭喜啊,那真是双喜临门!栓福哥要娶媳妇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新娘是哪家的人?”
瓦妮笑呵呵地拉住了她的手,“未来嫂子是隔壁县的,人特别温柔,性子好,人也漂亮,虎娃哥也找到对象了,他对象是他的小学同学,但是家里一下子办不下三场喜事,虎娃哥的喜酒就挪到了下个月再办!”
瓦妮的三个哥哥搞养殖挣了不少钱,这不,把房子盖起来了,娶媳妇的财礼也出得起了,那日子是越过越风生水起,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在羡慕他们家嘞。
“这可真是三喜临门!恭喜啊栓福哥、虎娃哥!”
栓福喜气洋洋地拱手作揖,“同喜同喜!”
“恭喜栓福哥,祝栓福哥新婚快乐,早生贵子!”
“借你吉言,同喜同喜!”
棠棠收下了三包沉甸甸的喜糖,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苏觉生兄弟三人也为自己的堂哥完成一件人生大事高兴庆贺。
……
晚上七点,苏家人就开始吃年夜饭了。
这一大桌年夜饭是大伙一块做的,有猪肉炖粉条,炸素丸子,红烧鲤鱼,白菜猪肉饺子,炒合菜,酥肉扣碗,黄米年糕,酱焖肘子,蒜黄炒肉片,以及什锦烩菜。
色香味俱全的十道菜,满满当当的摆了一桌子。
“咱们先来祝词。”
苏觉生这话音落下,苏觉生、苏觉孝、苏觉胜、棠棠、周舒年五人都端起酒杯站了起来。
“祝:爹、娘在新的一年里,新年快乐,五福临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几人齐声道。
“好好好,咱们都要好好的!”喻娟芳端起酒杯跟他们干了一杯,那语气神态里怎么都掩饰不住的欢喜。
苏会民起身跟他们碰了杯,笑眯眯地说了吉利话,“新的一年,觉生、觉孝事业进步,小周、棠棠、觉胜学业有成。”
“干杯!”
“喝喝喝。”
碰完杯后,喻娟芳把酒杯搁到碗边,“大家动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