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瓦妮听到这话,垂下的眼眸动了动,她知道盖房子给哥哥娶媳妇一直是压在她娘心里的大事,如果宋家愿意借钱,那他们家最大的问题都能解决了。
瓦妮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宋小军身上,这个瘦弱的青年低着头,她看不清他脸上的情绪。
宋大柱咳嗽了两声,“天下父母心,于家妹子你刚才说女娃娃拖不得,这不是正巧了,我家小军也二十三岁了,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你们要是觉着合适,咱们两家就尽快商议着把婚期给定下来,你看怎么样?”
61
第61章
◎寡妇门前是非多(修)◎
瓦妮和宋小军的婚期定在下个月初八。
宋家人在月底提前送来了财礼,二百斤小麦,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口粮了,10尺的蓝底白花的的确良料子,那料子摸在手里滑溜得像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粉,蓝底白花瞅着新鲜,怪不得叫的确良,穿在身上肯定凉快得紧。
其中还有现金六十元,四床被面,其中有两床是的确良的被面,上边是红牡丹印花图案的,两床土布被面,上边是印着龙凤呈祥图案的。
于亚红摸着这的确良布料,打算用来给瓦妮做一身合身的春秋衫,这结婚当天穿正合适。
家里围满了过来看热闹的亲戚邻居,大伙围着这送来的财礼啧啧作叹。
“这宋家人送来这么阔绰的财礼,说明是看重瓦妮嘞!还是瓦妮有福气,这婆家人看重,等嫁过去了直接就享福了。”一般农村人家那财礼抠抠搜搜的,恨不得直接减半,譬如结婚时谈好了是一百米小麦,有些人家直接用玉米粗粮代替了,有些更差的直接送的是高粱米,这竟然还有按两倍数给送过来的。
“那小宋人模样长得也不错,高高瘦瘦的,跟瓦妮站一块般配着嘞。”吴芳妹捂着嘴笑,“要是我家满丫日后也能寻着门这样的好亲事就好了!”
“有你这当娘的,那满丫日后婚事还用得着操心吗?”
“说得也是,反正我家满丫比瓦妮小呢,我到时候再慢慢给她找门更好的亲事!”
李婆子捏着那的确良被面的红牡丹,指甲刮过布面沙沙响,“瞧瞧这花印得多鲜亮!比咱们红旗公社柜台里摆着的都强,一看就是给新媳妇压箱底的好东西。”
“整整六十块钱呢,还是整十的大团结,我娘家小姑子嫁过去时,男方家里才给了十五块,还是东拼西凑的,连钢镚都算上了!”
几个妇女扒拉着袋子里饱满的麦粒,啧啧道,“你看这亲家多实在,二百斤小麦可都是实打实的好麦子,磨出来的面我估摸着能擀二里地长的臊子面!”
“上个月我家嫁闺女,本来说好的是一百斤小麦,那送来的小麦里硬是掺了一半的玉米粗粮,最后一称,才四十二斤的小麦!”其中一个村妇愤愤不平。
“这年头谁家不是嫁闺女不是这样一半细粮搀一半粗粮的,”于亚红看着这饱满的麦粒,笑得合不拢嘴,“我记着也就是那张婶家的闺女阿秀,前几年嫁人时,男方家里送来了一百二十斤的小麦,是吧张婶?”
张婶撇了撇嘴角,看起来情绪不高,“应该是吧,不记得了。”
“张婶这是咋了?”于亚红看出来张婶的不对劲,低声问旁边的妇女。
“张婶家老大前几天上山打猎把腿给摔折了,去下山村找阿秀借钱治伤,那阿秀理都没理,直接送客了!”
“按我说就该这样,阿秀在娘家时,连小学都没念完就回家里帮着干活了,洗衣烧饭拾柴,料理得井井有条,那男方送来的财礼不说丰厚,起码是高于普通人家的规格的,结果张婶连条被子都没给阿秀缝,就让阿秀穿着身打补丁的衣裳,背着个小包袱就嫁过去了,幸好人家男方不嫌弃阿秀嫁妆单薄,照样热热乎乎的过日子,前两年闹饥荒的时候回娘家借粮,那还在奶孩子嘞,张老大忒没良心,直接把人给拒之门外,我瞧着阿秀这回的态度硬气,往后估计也不会跟娘家有什么来往了!”
眼看着张婶脸色越来越难看,于亚红可不想在这个时候闹出什么不愉快来,忙扯开了话题,“这说财礼嘞,你们老扯阿秀身上做什么,我打算给瓦妮裁身新衣裳,我这久不做衣裳了,都不知道现在时新什么款式,你们有没有认识会裁衣裳的?”
“这你还用得着找人嘛?你家老三媳妇,不就裁得一身好衣裳,我瞧着她平日里给棠棠做衣服,穿在棠棠身上蛮漂亮的。”
于亚红倒是想起来了,连连点头,“说得对,老三媳妇平日里做的衣服都是城里时新的款式,都怪我最近都给忙昏头了!”
眼看着时候不早,大伙才散去了,这时喻娟芳走了进来。
于亚红脸上带了笑,“老三媳妇,我这正想找你有事呢,你瞧瞧这宋家送来的的确良料子,光是摸着就知道这料子一定耐穿,我想请你给瓦妮裁身新衣裳,让她过门那天穿嘞。”
“裁衣裳这事啊,包在我身上没问题……二嫂,我这次过来是有其他话想跟你说。”喻娟芳把手里的料子给放到一边去了。
她叹了口气,“你有没有想过,瓦妮可能不情愿嫁人这么早嘞?她今年也才二十岁,我知道你是舍不得她在家里吃苦,但婆家的日子又能比家里好到哪里去呢?在家时还是自家人,到了婆家那就是外人了,将来要是瓦妮跟公公婆婆闹了矛盾,那宋小军能站出*来护得住瓦妮吗?”
“早?这村里哪个姑娘不是十七八岁就嫁人了?那小军性格瞧着是弱了点,那瓦妮性子坚毅,过日子有一个人拿主意就行了,况且是瓦妮自个答应嫁人的,我也没拿刀架在她脖子上逼她。”
“那瓦妮兴许嘴上答应了,心里不乐意呢?瓦妮的品性你最清楚,是个难得的孝顺孩子,她是不忍心看你在她面前哭,在她面前下跪才答应下来的……而且这下个月初八就过门,是不是也太着急了点?”
虽然知道喻娟芳说的是实话,但于亚红脸色神情犹豫了几秒钟,还是抿了抿单薄的嘴唇,“这桩婚事两家已经商定好了,下个月初八就是婚期,绝不可能悔婚的。”
……
棠棠的舅娘李素琴在和舅舅喻老五结婚的第四年,顺利生下一个六斤六两的男孩,喻老五年近三十,总算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这可把小夫妻俩高兴坏了。
喻老五给孩子取小名叫迟迟,大名喻焕溪,意思是迟来的欢喜。
喻老五和李素琴婚后一直住在城里的职工宿舍,这次生完孩子回了望乡村坐月子,家里人多一些,方便照顾产妇和孩子。
这天,喻娟芳专门蒸了红糖发糕让棠棠和觉胜给弟媳李素琴送过去,还再三叮嘱他俩不许打扰产妇休息。
为了方便李素琴坐月子,喻老五提前半个月就回来把屋子给修整了一番,坐月子不能见风,他把有可能漏风的地方都堵上了,重新糊了一遍窗户,把火炕也翻新了一遍,专门在炕边上搭了月子柜,用来存放产妇的吃食和营养品。
李素琴刚生完孩子不久,头上包着块头巾,露出的额角泛着层薄汗,脸上带着股坐月子捂出来的潮红。
苏觉胜不方便进屋,由棠棠进门给李素琴送东西,喻娟芳让他俩不要打搅产妇休息,所以把东西送到兄妹俩就要回去了。
“觉胜哥哥,那不是咱们未来姐夫吗?”走到村道上,棠棠眼尖地发现了宋小军的人影,上次宋家人到老苏家时,棠棠见过一面宋小军,所以记得他的模样。
/:.
宋小军身上还穿着那套劳动布制服,手里不知道拎着什么东西,正在左右探头,确定没人注意后才溜进了一条小巷中。
苏觉胜环顾了一圈,忍不住皱眉,“这大白天的,他咋这么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
棠棠抿了抿唇角,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用手指做了个嘘声的手势,“走,咱们看看去。”
兄妹俩悄悄摸摸跟上了前,看见那宋小军偷摸着拐进了一户人家,望乡村离榆槐村不远,加上是棠棠他们的外婆家,所以对村子里的人家也大概有些了解,知道这户人家姓柳,三年前那女主人的丈夫去世了,一个人带着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而且寡妇门前是非多,村里愿意跟柳寡妇来往的人家不多。
棠棠和觉胜兄妹俩看见旁边有运土用的架子车,就搬了过来,兄妹俩踩在那架子车上,勉勉强强能看到院子里的情况。
宋小军刚进门,那柳寡妇就扑进了他的怀里,“你这死鬼,咋才来,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们母子了!”
旁边的男娃娃看起来三四岁的模样,虎头虎脑地叫着,“爹爹,爹爹。”
那男娃娃并不是宋小军的儿子,而是柳寡妇和她前夫生下的,孩子刚满一岁,亲爹就病死了。
宋小军平日在人前总是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此刻倒是少见的男子汉的刚强,他捏紧了拳头,身板挺得刚直,过了很久,他才伸手揩去了女人脸上的眼泪,低头去哄孩子。
瓦妮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宋小军身上,这个瘦弱的青年低着头,她看不清他脸上的情绪。
宋大柱咳嗽了两声,“天下父母心,于家妹子你刚才说女娃娃拖不得,这不是正巧了,我家小军也二十三岁了,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你们要是觉着合适,咱们两家就尽快商议着把婚期给定下来,你看怎么样?”
61
第61章
◎寡妇门前是非多(修)◎
瓦妮和宋小军的婚期定在下个月初八。
宋家人在月底提前送来了财礼,二百斤小麦,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口粮了,10尺的蓝底白花的的确良料子,那料子摸在手里滑溜得像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粉,蓝底白花瞅着新鲜,怪不得叫的确良,穿在身上肯定凉快得紧。
其中还有现金六十元,四床被面,其中有两床是的确良的被面,上边是红牡丹印花图案的,两床土布被面,上边是印着龙凤呈祥图案的。
于亚红摸着这的确良布料,打算用来给瓦妮做一身合身的春秋衫,这结婚当天穿正合适。
家里围满了过来看热闹的亲戚邻居,大伙围着这送来的财礼啧啧作叹。
“这宋家人送来这么阔绰的财礼,说明是看重瓦妮嘞!还是瓦妮有福气,这婆家人看重,等嫁过去了直接就享福了。”一般农村人家那财礼抠抠搜搜的,恨不得直接减半,譬如结婚时谈好了是一百米小麦,有些人家直接用玉米粗粮代替了,有些更差的直接送的是高粱米,这竟然还有按两倍数给送过来的。
“那小宋人模样长得也不错,高高瘦瘦的,跟瓦妮站一块般配着嘞。”吴芳妹捂着嘴笑,“要是我家满丫日后也能寻着门这样的好亲事就好了!”
“有你这当娘的,那满丫日后婚事还用得着操心吗?”
“说得也是,反正我家满丫比瓦妮小呢,我到时候再慢慢给她找门更好的亲事!”
李婆子捏着那的确良被面的红牡丹,指甲刮过布面沙沙响,“瞧瞧这花印得多鲜亮!比咱们红旗公社柜台里摆着的都强,一看就是给新媳妇压箱底的好东西。”
“整整六十块钱呢,还是整十的大团结,我娘家小姑子嫁过去时,男方家里才给了十五块,还是东拼西凑的,连钢镚都算上了!”
几个妇女扒拉着袋子里饱满的麦粒,啧啧道,“你看这亲家多实在,二百斤小麦可都是实打实的好麦子,磨出来的面我估摸着能擀二里地长的臊子面!”
“上个月我家嫁闺女,本来说好的是一百斤小麦,那送来的小麦里硬是掺了一半的玉米粗粮,最后一称,才四十二斤的小麦!”其中一个村妇愤愤不平。
“这年头谁家不是嫁闺女不是这样一半细粮搀一半粗粮的,”于亚红看着这饱满的麦粒,笑得合不拢嘴,“我记着也就是那张婶家的闺女阿秀,前几年嫁人时,男方家里送来了一百二十斤的小麦,是吧张婶?”
张婶撇了撇嘴角,看起来情绪不高,“应该是吧,不记得了。”
“张婶这是咋了?”于亚红看出来张婶的不对劲,低声问旁边的妇女。
“张婶家老大前几天上山打猎把腿给摔折了,去下山村找阿秀借钱治伤,那阿秀理都没理,直接送客了!”
“按我说就该这样,阿秀在娘家时,连小学都没念完就回家里帮着干活了,洗衣烧饭拾柴,料理得井井有条,那男方送来的财礼不说丰厚,起码是高于普通人家的规格的,结果张婶连条被子都没给阿秀缝,就让阿秀穿着身打补丁的衣裳,背着个小包袱就嫁过去了,幸好人家男方不嫌弃阿秀嫁妆单薄,照样热热乎乎的过日子,前两年闹饥荒的时候回娘家借粮,那还在奶孩子嘞,张老大忒没良心,直接把人给拒之门外,我瞧着阿秀这回的态度硬气,往后估计也不会跟娘家有什么来往了!”
眼看着张婶脸色越来越难看,于亚红可不想在这个时候闹出什么不愉快来,忙扯开了话题,“这说财礼嘞,你们老扯阿秀身上做什么,我打算给瓦妮裁身新衣裳,我这久不做衣裳了,都不知道现在时新什么款式,你们有没有认识会裁衣裳的?”
“这你还用得着找人嘛?你家老三媳妇,不就裁得一身好衣裳,我瞧着她平日里给棠棠做衣服,穿在棠棠身上蛮漂亮的。”
于亚红倒是想起来了,连连点头,“说得对,老三媳妇平日里做的衣服都是城里时新的款式,都怪我最近都给忙昏头了!”
眼看着时候不早,大伙才散去了,这时喻娟芳走了进来。
于亚红脸上带了笑,“老三媳妇,我这正想找你有事呢,你瞧瞧这宋家送来的的确良料子,光是摸着就知道这料子一定耐穿,我想请你给瓦妮裁身新衣裳,让她过门那天穿嘞。”
“裁衣裳这事啊,包在我身上没问题……二嫂,我这次过来是有其他话想跟你说。”喻娟芳把手里的料子给放到一边去了。
她叹了口气,“你有没有想过,瓦妮可能不情愿嫁人这么早嘞?她今年也才二十岁,我知道你是舍不得她在家里吃苦,但婆家的日子又能比家里好到哪里去呢?在家时还是自家人,到了婆家那就是外人了,将来要是瓦妮跟公公婆婆闹了矛盾,那宋小军能站出*来护得住瓦妮吗?”
“早?这村里哪个姑娘不是十七八岁就嫁人了?那小军性格瞧着是弱了点,那瓦妮性子坚毅,过日子有一个人拿主意就行了,况且是瓦妮自个答应嫁人的,我也没拿刀架在她脖子上逼她。”
“那瓦妮兴许嘴上答应了,心里不乐意呢?瓦妮的品性你最清楚,是个难得的孝顺孩子,她是不忍心看你在她面前哭,在她面前下跪才答应下来的……而且这下个月初八就过门,是不是也太着急了点?”
虽然知道喻娟芳说的是实话,但于亚红脸色神情犹豫了几秒钟,还是抿了抿单薄的嘴唇,“这桩婚事两家已经商定好了,下个月初八就是婚期,绝不可能悔婚的。”
……
棠棠的舅娘李素琴在和舅舅喻老五结婚的第四年,顺利生下一个六斤六两的男孩,喻老五年近三十,总算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孩子,这可把小夫妻俩高兴坏了。
喻老五给孩子取小名叫迟迟,大名喻焕溪,意思是迟来的欢喜。
喻老五和李素琴婚后一直住在城里的职工宿舍,这次生完孩子回了望乡村坐月子,家里人多一些,方便照顾产妇和孩子。
这天,喻娟芳专门蒸了红糖发糕让棠棠和觉胜给弟媳李素琴送过去,还再三叮嘱他俩不许打扰产妇休息。
为了方便李素琴坐月子,喻老五提前半个月就回来把屋子给修整了一番,坐月子不能见风,他把有可能漏风的地方都堵上了,重新糊了一遍窗户,把火炕也翻新了一遍,专门在炕边上搭了月子柜,用来存放产妇的吃食和营养品。
李素琴刚生完孩子不久,头上包着块头巾,露出的额角泛着层薄汗,脸上带着股坐月子捂出来的潮红。
苏觉胜不方便进屋,由棠棠进门给李素琴送东西,喻娟芳让他俩不要打搅产妇休息,所以把东西送到兄妹俩就要回去了。
“觉胜哥哥,那不是咱们未来姐夫吗?”走到村道上,棠棠眼尖地发现了宋小军的人影,上次宋家人到老苏家时,棠棠见过一面宋小军,所以记得他的模样。
/:.
宋小军身上还穿着那套劳动布制服,手里不知道拎着什么东西,正在左右探头,确定没人注意后才溜进了一条小巷中。
苏觉胜环顾了一圈,忍不住皱眉,“这大白天的,他咋这么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
棠棠抿了抿唇角,心里已经有了主意,用手指做了个嘘声的手势,“走,咱们看看去。”
兄妹俩悄悄摸摸跟上了前,看见那宋小军偷摸着拐进了一户人家,望乡村离榆槐村不远,加上是棠棠他们的外婆家,所以对村子里的人家也大概有些了解,知道这户人家姓柳,三年前那女主人的丈夫去世了,一个人带着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而且寡妇门前是非多,村里愿意跟柳寡妇来往的人家不多。
棠棠和觉胜兄妹俩看见旁边有运土用的架子车,就搬了过来,兄妹俩踩在那架子车上,勉勉强强能看到院子里的情况。
宋小军刚进门,那柳寡妇就扑进了他的怀里,“你这死鬼,咋才来,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们母子了!”
旁边的男娃娃看起来三四岁的模样,虎头虎脑地叫着,“爹爹,爹爹。”
那男娃娃并不是宋小军的儿子,而是柳寡妇和她前夫生下的,孩子刚满一岁,亲爹就病死了。
宋小军平日在人前总是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此刻倒是少见的男子汉的刚强,他捏紧了拳头,身板挺得刚直,过了很久,他才伸手揩去了女人脸上的眼泪,低头去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