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惧寒流》作者:逐芒【cp完结】
  简介:
  余晖程应晓
  一次乡村旅游项目,程应晓来到了山塘镇,原本一辈子都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有了交点,他认识了很合他胃口的余晖,如果能让他当自己的小狗,似乎也不错。
  余晖第一次见程应晓是在老家县城的病房里,那人疼的面色苍白,是拜他爸所赐,于是他成了程应晓的临时护工。但他发现这个老板不是一般的好说话,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在一起的幸福是真的,彼此不知道自己是否成了对方生命中的一条歧路也是真的,一个想让对方回到正轨,一个在赌气,一别两年。
  余晖再次回到这座城市,已经褪去青涩,他的气还没生完呢,得让程总好好哄哄他,没想到再次重逢又是在医院,那人单薄的身型陷在病床里,面色憔悴,他所有的情绪一下子偃旗息鼓,只想重新回到他身边,无论再有什么样的风浪都不惧寒潮,好好守护这个孤独的小岛。
  主病弱,剧情为病弱服务
  标签:破镜重圆、病弱、病弱受、he
  第1章
  程总,再开15公里就到山塘镇了,今天到了之后,这边安排咱们住乡镇招待所,晚上跟城建和旅游的领导们吃个饭,具体聊聊山塘镇的脱贫旅游项目。助理赵天旻一边开车一边说。
  嗯。程应晓应了一声,又低下头翻了翻企划书和资料,淡色的唇浅抿着,眼神略过车窗外的景色,看不出有什么情绪。
  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个项目是他硕士毕业后接手家里公司的头一个项目,他心里有些没底,深知自己虽是全国排行前三的a大商学院硕士,但却没有什么独立真刀真枪干项目的经历,也明白自己这张年轻的脸庞多半不会被人放在眼里,这次去山塘镇怕是一件苦差。
  思及此,他微微叹了口气,打算闭眼小憩一下,这些天他从招标开始忙这个项目,加班应酬自是少不了,他从小身体就不算好,免疫力低下时常有个头疼脑热的,七岁时一次病毒感染引发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所幸病情较轻,只是连轴转的工作对他身体消耗极大,但他从小就是个心气很高的孩子,不愿自己的灵魂锁困于病体之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完成的很认真,作为程氏集团董事长的独子他并不是一个草包。
  车子在省道上摇摇晃晃的走着,不多时程应晓就睡着了,心里装着事他睡得并不踏实,迷迷蒙蒙中又梦见了从前的事。
  他出生于a市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李泽是a大文学院的教授,母亲程敏则经营着一家地产公司,两人是青梅竹马,大学毕业后两年就结婚了,又两年有了程应晓这颗爱情的结晶,李泽心疼妻子怀胎产子的辛苦,程应晓出生后便断绝了再要孩子的想法,于是小程便在父母的疼爱下锦衣玉食的长大了。
  七岁时程应晓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紧急需要输血治疗,但程应晓血型为稀有的rh阴性b 型血,医院血库供血不足,危机关头急诊科打扫医疗垃圾的一位妇女说,自己就是这个血型,上次儿子调皮摔破了头需要输血时查出来的,愿意为程应晓输血。
  夫妻二人在紧急关头下接受了这位女士的帮助,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得知这女人的丈夫是个酒鬼家暴男,便请律师帮助这女人离了婚,并执意将女人的儿子转入程应晓所在的学校并为他负担了学费。这小男孩就是赵天旻,小程应晓两岁,在程氏夫妇的资助下也考上了a大,读了土木工程专业,中途入伍当了两年兵,读完本科后来到程氏给程应晓当助理,两人关系很是亲厚。
  后来程氏发展的越来越好,善良的夫妻俩便有意投身慈善事业,因为儿子的原因,他们联系了稀有血型基金会,愿意为这些人提供一些物质上的支持,对基金会所帮扶的部分适龄儿童进行教育资助。可天不遂人愿,程应晓14岁时程敏在一次资助活动中车祸身亡,李泽为了保住妻子的心血程氏地产只好从a大辞职,将程氏延续下去,他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基金会还有不少儿童需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看着父亲操劳的样子,程应晓也更加努力地读书,去年父亲突发心梗撒手人寰,公司便交到了他手上,一夜之间他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今他也到了延续父母心血与事业的年纪,这次这个项目要是做起来,不论是对山塘镇的村民还是程氏来说,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车窗外风景静止,车子缓缓停下,赵天旻从后视镜中看了看程应晓睡着的脸庞,脸色还是不好,眼下也有淡淡的乌青,他走出驾驶座,拉开后座车门,轻轻晃了晃程应晓,轻声道:哥,醒醒,咱到了。工作时他称呼程应晓为程总,私下里他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叫他哥。
  程应晓睁开眼睛,眼神中是挥散不去的疲惫,他看了看车窗外,已经到乡镇府门口了,便抬步下了车,一阵微风吹过,他感到脑袋里清醒多了,便对赵天旻笑笑说走吧。
  赵天旻神色并不轻松,对他说:哥,你脸色太差了,最近这么连轴转你肯定吃不消,要么一会儿我跟书记说说,明天咱再和他们吃饭吧,今儿刚到,你好好休息一下。
  我没事小旻,就今天吧,明天后天事儿还多着呢,拖不得。说着一只手拂过赵天旻的背,推着他朝书记和几个等待他们的村干部走去。
  刘书记,几位村长,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程应晓走上前与几位村干部打招呼,赵天旻也跟在后面微微颔首,几个村干部对他俩态度态度并不热络。一番客套话之后,一行人来到一户带独院的农家乐,饭桌上推杯换盏,刘书记想在饭桌上探探程应晓的诚意,毕竟乡村项目不好做,只图捞一笔的资本家多的是,大老板们挣一笔拍拍腚跑了,苦的可就是镇上这些村民了。几个村长心里也各有盘算,饭桌上气氛不算轻松。
  程应晓想把这个项目干成,无意把关系弄僵,于是一边敬酒一边展示自己的诚心,一顿饭下来,刘书记很是欣赏程应晓,笑着说:今天刚一见程总时,我还想着哪来的粉面小生,怎么干得成农村这么复杂的项目,如今看来啊,程总道是诚意十足,年轻人真是前途无量啊。
  一顿饭吃完,哪怕赵天旻替他喝了不少酒,程应晓也没少喝,此刻已是头晕眼花。强打精神送走了几位干部,和赵天旻走回了招待所。一回屋他就脱下沾满烟酒气的衣服,走进淋浴室洗了个澡,洗完后立马躺上床,心里想着得尽快休息,明天赵天旻要随上家村村长去水库边看看景,而自己则要和下家村村长去沙棘林看看,山塘镇的沙棘质量好,产量高,如果能从沙棘下手,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可持续性创收来说是一条可选的好路子,程应晓想着,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两人分头行动,程应晓跟随村长来到沙棘林,如今正是国庆,山里的秋风已经凉透了,吹得程应晓的外套猎猎作响。沙棘基本已经成熟,一片绚烂的橙黄,周围山峦叠嶂,景色很是宜人,只等冬天沙棘果冻住便于采摘,程应晓心里盘算着,于是向村长问了这片沙棘林的产量,听完后程应晓又面临着一个难题,这沙棘产量不足以供应一个小加工厂,这样无法形成产业链,效益必然不会太好。
  于是他沉吟片刻,登高望远,指着斜对面山坡的树林问村长,那一片是什么林?
  李子树林,村长回答说原本早先也是沙棘树的,后来上头要求我们搞采摘园,要求我们农业多产化,沙棘树全是刺,果也容易破不好摘,那一片就改种李子了,再后来采摘园也没做起来,李子收成虽然还行,但是这片李子总产量不大没果商专门来这儿收,大家也赚不了几个钱。
  程应晓听完,跟村长说村长,我想把这片李子重新改种沙棘,这样沙棘产量上来了,旁边可以盖一个小加工厂做沙棘汁,也可以解决一部分村民们的就业,咱们把沙棘汁的品牌打出去,多吸引游客来咱们这参观采摘游玩,咱们这旅游村就能干起来了。
  村长听了觉得可行,就带程应晓去了李子林,并喊来了那十几户果农,大家聚在一起说了这个事,却没想到果农们都不愿意,其中几个脾气爆的甚至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程应晓试图平复大家的情绪,却不想大家约说越激动,根本听不进去话。
  我们挣俩钱容易吗?总折腾我们,上次那什么脱贫的项目到后面根本就没人管。
  我看又是什么老板什么经理的来捞钱的吧。
  沙棘种得好好的要改种李子,李子种上我们是时间精力都花了,现在又要改回种沙棘,什么意思!
  你年纪这么轻干过农村项目吗?我们凭什么听你的?
  村民们的不满声不绝于耳,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程应晓几次想说话却插不进嘴,一时场面混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