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等蒋威完事儿之后,那娘们儿还没醒。我们俩摸遍了她全身,只找到50块钱,想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算了。蒋威从旁边的机井里扯了一段麻绳,我们俩一人拉一头,看女的没气了才敢松开。做完这些,集也散了,我们俩把尸体扔进水里,就跑回监狱里去了。”
他说这些的时候鄙夷得像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仿佛杀的不是人,而是一只鸡鸭,一头年猪——死了就死了,没什么非要深究的动机,也没什么值得悔恨的过错,恨只恨自己不够谨慎,时隔十七年还会被发现。
是因为过去太久,还是因为从未触动,竟然可以如此轻松地从记忆里抽离出来,应泊忽地生出一股寒意来。他做不到,所以才要反复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而工作也只是工作,自己做好一个不动如山的看客、一把当机立断的刀就够了,不必为之投注心神。
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探讨犯罪的起源,批判人性的丑恶,可最后往往会发现,犯罪的底色是本初的兽性,只要活着就会有,根本无解,也不可能被消灭。
也正因此,他从不赞成“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之类的论调。该对人生负责的是每个人自己,而他只需要顾好所背负的职责。
应泊想得入神,丝毫没注意到旁边打字的声音倏尔消失,一只手探向桌下,在阴影的遮蔽中勾住了自己的指头。
“蒋威本来就是个杀人犯,他当然不害怕,可我没干过这种事,吓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尤其是听说尸体被打捞上来,还有警察在到处走访的时候,我快要崩溃了。蒋威也知道我害怕,就用这件事威胁我伺候他,故意拿我找乐。”
那只手用手背蹭了蹭应泊的掌心,确认不再发热发肿后想要抽回去,却被应泊反手扣在膝头。应泊表面不动声色,了然颔首,接着问:“他使唤你,你很不爽,然后你做了什么?”
“我把他揍了一顿,然后被开除了。”说到这里,郭子军反倒松了口气,“后面十几年,我都没再见过他,也不敢再赌。直到五年前,他又出现了。”
“我知道你们要问什么。我实话告诉你们,孔大庆是蒋威杀掉的,蒋威和钱文焘都是我杀的。”
“不过……”郭子军突然神经质地笑起来,“你们找不到尸体。”
审讯的二人脸色一齐变冷,绞缠在一起的手指也迅速放开。应泊清了清嗓子,道:“虽然你算不上自首,但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也可以从轻处罚,希望你考虑一下。”
郭子军笑容越发轻蔑:“杀了三个人,再从轻能轻到哪里去呢?”
一句话把应泊后面的话噎了回来。路从辜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他扫了一眼,肖恩发来一条消息:“放心吧,有线索。”
他稍稍放下心来,悠悠开口:“女儿和外孙女还不知道你的事吧?”
“用家人威胁,有点太卑鄙了吧?”郭子军反问。
“为什么愿意坦白杀人事实,却不愿意坦白尸体在哪儿呢?”应泊想不明白。
“因为恨吧,恨他们为富不仁,把我逼到这一步。”
看来尸体是攻破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击,应泊合上眼睛,思绪回到审讯开始前,郭子军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
马上就要被押上警车,却不想着逃跑,而是不以为意地继续砌墙?
“在工地。”应泊睁开眼,声音冷厉,一如手术刀划开皮肤,“对吗?”
第33章 打生桩
下雪了。
距离除夕不到一天, 从昨夜开始,天空开始飘洒鹅毛似的大雪。积雪压垮了工地围挡的彩钢板,露出里面灰败的混凝土骨架。雪粒子裹着水泥灰在工地上空盘旋,塔吊的钢索在狂风中摇晃, 发出吱嘎的呜咽。
阜城项目位于望海市的团白湖畔, “湖畔雅居, 尊享自然”是他们的广告词, 发现蒋威尸体的109国道就在附近。许多人被忽悠着买了这里的期房,却因为屡屡停工, 入住遥遥无期,房贷却还得接着还。
工人也并非有意罢工, 如果不是被压榨到了极限, 这些任劳任怨又沉默寡言的劳动者们很少会选择反抗,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钱就是命根子, 没有几个人愿意冒着一无所有的风险做那个出头鸟。
所以,谁受益了呢?
施工现场冷冷清清, 三十几个工人挤在漏风的工棚前,裹着结冰的军大衣, 冻得发紫的手指攥着褪色的讨薪横幅, 呼出的白雾里带着劣质烟草的呛味。警车在前开路, 领着爆破队长驱直入。不知谁喊了句“当官的来了”, 人群突然像被惊动的马蜂般涌来。
彼时在审讯室里,郭子军的沉默让应泊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猜对了。他同路从辜对视一眼,心中有了打算,结束审讯, 暂时将郭子军收押进了看守所。
痕检在郭子军家中发现的血迹,经检验,确认属于钱文焘。民警们将郭子军的照片拿给汽修厂老板指认,也确定就是他在一月九号当天将车送来了这里。
民警将郭子军从警车后排押解下来,推搡着前行。现场中央,应泊仰头望着密集分列在一起的高层大楼,一时只觉得像是一排排黑压压的棺材,他暗自嘀咕着:
“哪个设计师出的方案……”
路从辜在他身边站定,跺掉鞋子上的冰碴,抽了抽被冻得通红的鼻翼:“……不冷么?”
“还好,我不怕冷。”应泊把手从口袋中拿出来,贴在路从辜脸颊上,“很暖和,是不是?”
暖意顺着毛孔渗入皮肉,让人忍不住贪恋地贴上去,路从辜稍稍偏了偏头,追逐着这一点温暖。他们不是第一次一起过冬,很久以前,应泊的手就是暖洋洋的。每周一升旗时两人因为个子高站在队伍最后一排,应泊会悄悄牵住他的手揣进自己口袋里,等班主任绕到身后再松开。
郭子军被推至二人身后,因为戴着手铐和脚镣,他步伐踉踉跄跄的。应泊好心地搀住他,还不忘关心一句:
“怎么样?看守所有点冷吧?”
或许是看出应泊过于假情假意了,郭子军相当不爽地甩开他的手。
路面满是水泥残渣,是商砼车漏浆留下的痕迹。应泊被冒犯也不恼,用脚尖踢开那些残渣,颇为自得道:
“以前在三部的时候,因为业务,也了解过一些工程相关的事情。商砼车漏浆需要添加速凝剂,正是藏尸的最佳时机。”
他转向郭子军,面上的笑意甚至有些残忍:
“你要是不说,我们只好把整片楼都炸掉,总能找到尸骸。”
“……这么多,你们炸得完么?”郭子军一个寒战,看向别处,“而且,他们愿不愿意让你们炸,也是问题。”
的确,当着这么多工人的面炸楼,不可能没有半点阻力。爆破队架设炸药时,两个青年工人突然躺在混凝土柱前。他们的衣服袖口磨出毛边,脚趾从开裂的胶鞋里探出来。
“要炸就先炸死我们!”年轻些的男孩声音发颤,“这楼要是塌了,工钱更没指望了!”
路从辜向身后使了个眼神,数个民警上前,要么抱腰,要么抬腿,合力要将二人架走。思忖片刻,应泊从口袋中取出证件,放在混凝土预制板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找到尸体,我担保你们拿到钱。”
话说得轻飘飘,郭子军却如遭一记重锤,膝盖一软。在他眼里,这位高个子的检察官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说话行事却老练毒辣,不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读书人,倒有种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出的,混不吝的狡黠。
风雪突然尖啸着掠过钢模板堆,人群骚动起来,几个年轻工人抱着赌一赌的心态,举着铁锹围上来:“这可是你说的!”
“嗯,我说的。”应泊含笑颔首,“讨不回来,我自掏腰包赔给你们。”
爆破队将螺纹钢插进预设爆破点,工人们或站或坐,焦躁地向爆破点望去,远处水泥灰浆飞溅,一整年付出的心血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冲击波掀起的雪雾中,应泊转过头,发觉郭子军浑浊的眼泪在皱纹里冻成冰线。
“怎么,还不肯说吗?”他好整以暇道,“要是找不到,我就不保证还愿意出面帮忙要钱了。”
自然是施压的手段,就算真的找不到,也不可能让这群工人空着手回家过年。
闻言,郭子军咬紧牙关,两手攥拳,喉间发出野兽般的呜咽。应泊耐心即将耗尽时,终于等到他开口。
“在……在28栋b轴立柱,那里加了速凝剂。”他的右手抓住左腕,嘴里艰难吐出这些字眼,“如果我愿意作证,你们保证能帮他们把工钱讨回来?”
“分内之事。即便最后闹上了法庭,也会帮他们找最好的律师;如果他们不服判决结果,民事检察也会介入。”
他说这些的时候鄙夷得像个置身事外的局外人,仿佛杀的不是人,而是一只鸡鸭,一头年猪——死了就死了,没什么非要深究的动机,也没什么值得悔恨的过错,恨只恨自己不够谨慎,时隔十七年还会被发现。
是因为过去太久,还是因为从未触动,竟然可以如此轻松地从记忆里抽离出来,应泊忽地生出一股寒意来。他做不到,所以才要反复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而工作也只是工作,自己做好一个不动如山的看客、一把当机立断的刀就够了,不必为之投注心神。
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探讨犯罪的起源,批判人性的丑恶,可最后往往会发现,犯罪的底色是本初的兽性,只要活着就会有,根本无解,也不可能被消灭。
也正因此,他从不赞成“办的不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之类的论调。该对人生负责的是每个人自己,而他只需要顾好所背负的职责。
应泊想得入神,丝毫没注意到旁边打字的声音倏尔消失,一只手探向桌下,在阴影的遮蔽中勾住了自己的指头。
“蒋威本来就是个杀人犯,他当然不害怕,可我没干过这种事,吓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尤其是听说尸体被打捞上来,还有警察在到处走访的时候,我快要崩溃了。蒋威也知道我害怕,就用这件事威胁我伺候他,故意拿我找乐。”
那只手用手背蹭了蹭应泊的掌心,确认不再发热发肿后想要抽回去,却被应泊反手扣在膝头。应泊表面不动声色,了然颔首,接着问:“他使唤你,你很不爽,然后你做了什么?”
“我把他揍了一顿,然后被开除了。”说到这里,郭子军反倒松了口气,“后面十几年,我都没再见过他,也不敢再赌。直到五年前,他又出现了。”
“我知道你们要问什么。我实话告诉你们,孔大庆是蒋威杀掉的,蒋威和钱文焘都是我杀的。”
“不过……”郭子军突然神经质地笑起来,“你们找不到尸体。”
审讯的二人脸色一齐变冷,绞缠在一起的手指也迅速放开。应泊清了清嗓子,道:“虽然你算不上自首,但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也可以从轻处罚,希望你考虑一下。”
郭子军笑容越发轻蔑:“杀了三个人,再从轻能轻到哪里去呢?”
一句话把应泊后面的话噎了回来。路从辜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他扫了一眼,肖恩发来一条消息:“放心吧,有线索。”
他稍稍放下心来,悠悠开口:“女儿和外孙女还不知道你的事吧?”
“用家人威胁,有点太卑鄙了吧?”郭子军反问。
“为什么愿意坦白杀人事实,却不愿意坦白尸体在哪儿呢?”应泊想不明白。
“因为恨吧,恨他们为富不仁,把我逼到这一步。”
看来尸体是攻破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击,应泊合上眼睛,思绪回到审讯开始前,郭子军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
马上就要被押上警车,却不想着逃跑,而是不以为意地继续砌墙?
“在工地。”应泊睁开眼,声音冷厉,一如手术刀划开皮肤,“对吗?”
第33章 打生桩
下雪了。
距离除夕不到一天, 从昨夜开始,天空开始飘洒鹅毛似的大雪。积雪压垮了工地围挡的彩钢板,露出里面灰败的混凝土骨架。雪粒子裹着水泥灰在工地上空盘旋,塔吊的钢索在狂风中摇晃, 发出吱嘎的呜咽。
阜城项目位于望海市的团白湖畔, “湖畔雅居, 尊享自然”是他们的广告词, 发现蒋威尸体的109国道就在附近。许多人被忽悠着买了这里的期房,却因为屡屡停工, 入住遥遥无期,房贷却还得接着还。
工人也并非有意罢工, 如果不是被压榨到了极限, 这些任劳任怨又沉默寡言的劳动者们很少会选择反抗,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钱就是命根子, 没有几个人愿意冒着一无所有的风险做那个出头鸟。
所以,谁受益了呢?
施工现场冷冷清清, 三十几个工人挤在漏风的工棚前,裹着结冰的军大衣, 冻得发紫的手指攥着褪色的讨薪横幅, 呼出的白雾里带着劣质烟草的呛味。警车在前开路, 领着爆破队长驱直入。不知谁喊了句“当官的来了”, 人群突然像被惊动的马蜂般涌来。
彼时在审讯室里,郭子军的沉默让应泊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猜对了。他同路从辜对视一眼,心中有了打算,结束审讯, 暂时将郭子军收押进了看守所。
痕检在郭子军家中发现的血迹,经检验,确认属于钱文焘。民警们将郭子军的照片拿给汽修厂老板指认,也确定就是他在一月九号当天将车送来了这里。
民警将郭子军从警车后排押解下来,推搡着前行。现场中央,应泊仰头望着密集分列在一起的高层大楼,一时只觉得像是一排排黑压压的棺材,他暗自嘀咕着:
“哪个设计师出的方案……”
路从辜在他身边站定,跺掉鞋子上的冰碴,抽了抽被冻得通红的鼻翼:“……不冷么?”
“还好,我不怕冷。”应泊把手从口袋中拿出来,贴在路从辜脸颊上,“很暖和,是不是?”
暖意顺着毛孔渗入皮肉,让人忍不住贪恋地贴上去,路从辜稍稍偏了偏头,追逐着这一点温暖。他们不是第一次一起过冬,很久以前,应泊的手就是暖洋洋的。每周一升旗时两人因为个子高站在队伍最后一排,应泊会悄悄牵住他的手揣进自己口袋里,等班主任绕到身后再松开。
郭子军被推至二人身后,因为戴着手铐和脚镣,他步伐踉踉跄跄的。应泊好心地搀住他,还不忘关心一句:
“怎么样?看守所有点冷吧?”
或许是看出应泊过于假情假意了,郭子军相当不爽地甩开他的手。
路面满是水泥残渣,是商砼车漏浆留下的痕迹。应泊被冒犯也不恼,用脚尖踢开那些残渣,颇为自得道:
“以前在三部的时候,因为业务,也了解过一些工程相关的事情。商砼车漏浆需要添加速凝剂,正是藏尸的最佳时机。”
他转向郭子军,面上的笑意甚至有些残忍:
“你要是不说,我们只好把整片楼都炸掉,总能找到尸骸。”
“……这么多,你们炸得完么?”郭子军一个寒战,看向别处,“而且,他们愿不愿意让你们炸,也是问题。”
的确,当着这么多工人的面炸楼,不可能没有半点阻力。爆破队架设炸药时,两个青年工人突然躺在混凝土柱前。他们的衣服袖口磨出毛边,脚趾从开裂的胶鞋里探出来。
“要炸就先炸死我们!”年轻些的男孩声音发颤,“这楼要是塌了,工钱更没指望了!”
路从辜向身后使了个眼神,数个民警上前,要么抱腰,要么抬腿,合力要将二人架走。思忖片刻,应泊从口袋中取出证件,放在混凝土预制板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找到尸体,我担保你们拿到钱。”
话说得轻飘飘,郭子军却如遭一记重锤,膝盖一软。在他眼里,这位高个子的检察官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说话行事却老练毒辣,不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读书人,倒有种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出的,混不吝的狡黠。
风雪突然尖啸着掠过钢模板堆,人群骚动起来,几个年轻工人抱着赌一赌的心态,举着铁锹围上来:“这可是你说的!”
“嗯,我说的。”应泊含笑颔首,“讨不回来,我自掏腰包赔给你们。”
爆破队将螺纹钢插进预设爆破点,工人们或站或坐,焦躁地向爆破点望去,远处水泥灰浆飞溅,一整年付出的心血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冲击波掀起的雪雾中,应泊转过头,发觉郭子军浑浊的眼泪在皱纹里冻成冰线。
“怎么,还不肯说吗?”他好整以暇道,“要是找不到,我就不保证还愿意出面帮忙要钱了。”
自然是施压的手段,就算真的找不到,也不可能让这群工人空着手回家过年。
闻言,郭子军咬紧牙关,两手攥拳,喉间发出野兽般的呜咽。应泊耐心即将耗尽时,终于等到他开口。
“在……在28栋b轴立柱,那里加了速凝剂。”他的右手抓住左腕,嘴里艰难吐出这些字眼,“如果我愿意作证,你们保证能帮他们把工钱讨回来?”
“分内之事。即便最后闹上了法庭,也会帮他们找最好的律师;如果他们不服判决结果,民事检察也会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