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车跟着导航指引,最终停在了一处小区门口,路从辜从车窗望出去,将小区仔细端量一番,尤其注意了安保情况。
“你现在住在这里?”他记下小区名字和位置,又问,“还需要我送你进去吗?”
“不用了,我不怕黑。”应泊解开安全带,有意无意地打听,“那你呢,你现在住在哪儿?”
“老地方,没搬过。”
应泊了然地点头,含笑邀请说:“谢谢你送我回家,上楼坐会儿吗?家里有新鲜的草莓。”
“草莓?”路从辜双眼闪过一丝亮光,又转瞬即逝,变作不情愿的落寞,“还、还是算了吧,我也该早点回家休息了。”
看出他口是心非,应泊刻意顿了一会儿,等他自己回心转意。不料,路从辜的意志力超出他的想象,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坚决地选择对诱惑说不:
“不坐,真的不坐。再见,我要走了。”
路灯的暖光在寒风中氤氲,应泊在原地目送路从辜的车消失在道路尽头,低头愣愣地看着自己那拍过侯万征屁股的右手,半晌,恨铁不成钢地攥成了拳头:
“啧,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
望海检察单位食堂每天早上七点半开饭,应泊往往会在七点三十五准时推门进入。这里供应的是不需要刷卡的自助餐,在五样小菜、六样热菜中挑挑拣拣,夹些馒头包子等主食,还有煎饼馃子嘎巴菜一类的望海特色小吃,再盛一碗米粥或是豆浆,就是一顿相当丰盛的早餐。
不止一个同事对应泊每天都能精神焕发地早早来到单位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误以为他是野心勃勃还根骨清奇的检委会预备役,其实他只是抢时间来吃饭,免得来晚吃剩菜罢了。
前三排是检察长和检委会领导们的位子,当然,有时候也会被初来乍到不懂内情的实习生占去。应泊一般会像公共课占座的大学生一样畏畏缩缩地坐在最后面,原因无他,单纯懒得假笑着同领导们虚与委蛇。
“嘿,琢磨嘛呢?”侯万征端着餐盘坐到他身边,用手肘顶顶他,“……黑眼圈这么重?论文写不出来就不写嘛。”
“看不起谁呢,我论文早写完了,都交上去了。”应泊没看他,兀自翻看着朋友圈,给除了广告外的每一条都点了赞,“孩子放假了?”
“嗯呢,期末考得不错,非要我和她妈领她吃什么日料,又少又难吃,都是生的,花了我一千多。”侯万征塞了一大口菜,又夹走了应泊盘子里被挑出来的胡萝卜,问:
“你上蹿下跳忙活一晚上,怎么样了?”
“你别说,还真有收获。”应泊故弄玄虚地一笑。
“查清楚了?”
“没有,一个都没查出来。”应泊叹了口气,“又多了个死人。”
侯万征单手扶额:“……要不你别查了。”
应泊搂住他的脖颈,把他揽到怀里,阴恻恻地说:“我昨天晚上差点被煤气罐炸到天上去,要不是市区不准放烟花,没准儿你今天都见不着我了。你不仅不感恩,还在这里说风凉话,老侯,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侯万征面不改色:“确实不合适,我讣告白写了,沉痛缅怀第二检察部应泊同志。”
身侧有人路过,应泊借着个子高,玩闹也似地揉乱侯万征的头发,借机掩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不跟你闹着玩了——对了,你还记得夏处是什么时候借调走的吗?”
“你遴选回来之前,前年秋冬?”
“我不是说这个时间,我是指……某个节点。”应泊笃定地直视着他,“是检委会大洗牌的时候。师父虽然把她的任务交给了我,但还有很多关键信息没有透露。我知道她是想保护我,但……”
有些话在足够默契的人之间点到为止足矣。应泊不再言语,转而眯眼望向前方。侯万征循着他的目光看去,食堂座位第一排正中的位置,一个孑然的身影坐在那里,啜饮着咖啡。
那是望海检察现任检察长,陶海澄。
侯万征的脸色骤然严峻,喉结上下动了动,流转的目光泄露了些许犹疑。他僵硬地转过头,意味深长地盯了应泊许久,把碗里的粥一饮而尽:
“……出事自己背。”
这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仅没有让应泊有半分退却,反而让他饶有兴致地挑起一个笑。他好整以暇地看侯万征手忙脚乱收拾碗筷,问;
“待会儿的研讨会你去还是我去?检委会让二部出一个人。”
侯万征的动作更快了,生怕跑不掉似的:“你去吧,我九点还有个二审的庭要开。我真想不明白,就他妈一年两个月的量刑也要上诉,这不闲得吗?一篇谅解书最多也就减一个月,都不够他们折腾的。”
“非法拘禁的那个?”
“对,就他。”侯万征嗤笑一声。
“你坐着念念出庭意见就够了,案情很清晰,他们爱折腾就折腾吧,不然律师怎么赚钱?”
眼看着侯万征落荒而逃,应泊抿下一口粥,双眼还死死锁定在第一排的那个身影上。
“你有时候真的很像个疯子。”他对自己说。
所谓的研讨会,就是下级机关将近期办理的有疑难争议的案件汇报上来,由承办人介绍有关证据审查、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内容,参会人员再就案件实体或程序上的问题轮流发表意见。某种意义上,与研究生的组会或是答辩有异曲同工之妙。徐蔚然也被他拉了过来,不需要发言,只需要“学习观摩”。与一众经验丰富的刑诉老江湖同列,她明显拘束许多。
彼时身处基层时,应泊就极其厌恶这个活动。这倒不是他心高气傲听不进意见,只是那些参会的老检察官挑剔中带着鄙夷的眼神时常会让这个本就惴惴不安的年轻人无地自容。勉强把自己勤勤恳恳做出的成果呈现在众人面前,还要打起精神应对连番的质疑和贬低,每次结束回到单位后他都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平复心情。
直到他自己也跻身其中,他才发现——很多人参会前甚至没有了解过案情,会中也没有动脑思考过,只是为了挑刺而挑刺罢了。
这次来的承办人发言声音有点小,应泊又坐得远,须得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这让他难免烦躁。对面的副检察长不时扯着嗓子清老痰,屡屡打断他的思路,几乎把他仅存的耐心逼到了极限。他不能发作,只好用力捏着笔,指尖都掐成了白色。
案件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被他草草记录在笔记本上,纸面明明都是熟悉的字眼,他却怎么都没法调动思绪抽丝剥茧分析就中矛盾。稍有懈怠,大脑便不受控制地全盘散漫下来,驱策着他信手写下了一串数字。
是路从辜的警号。
这一串数字能延展出太多画面了,那个人第一次穿警服的样子,在靶场练枪的样子,在派出所被群众刁难的样子,哪一个不比枯燥的实务会议有意思?想到这儿,应泊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嘴角也不知不觉浮起笑意。
就在他的心神全然飘荡出会议室时,长桌面门处倏地传来一声呼唤:
“应泊,你之前在基层接触诈骗罪和帮信罪比较多,你有什么看法?”
第15章 匿迹
话音落地,应泊猛然回过神,两眼略有茫然地望向面门座位那负责主持会议的政治部主任。他愣怔的空当刚好给了案件承办人喘息的时间,对方忙喝了一大口水,等待新一轮的拷问。
虽然不慎走了神,应泊倒也不慌,重新把笔记本上记录的思路快速浏览一遍,缓缓道:
“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各位的意见都比较统一,即行为人为诈骗分子提供银行卡的行为究竟构成帮信罪还是诈骗罪。尽管两罪在客观方面存在重叠,但主观上‘明知’的程度以及内容却大有不同,这也是我们实务上审查此类案件的难点所在。”
思路终于整理顺畅,他抬头看向承办人:“移送审查起诉后,犯罪嫌疑人否认自己主观上明知这个另案处理的‘阿静’实施诈骗犯罪行为,也否认自己知道所接收款项为诈骗款?”
承办人忙道:“是的,但……”
应泊接上他的话:“但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嫌疑人一直稳定供述自己明知,而且帮忙转移犯罪所得时也采取了规避调查的行为方式,完全可以从客观行为佐证嫌疑人主观上‘明知诈骗而为之’,对吗?”
被应泊点破心思,承办人信服地颔首,又补充说:“不过,因为嫌疑人翻供,再加上诈骗罪的量刑要比帮信罪重很多,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用帮信罪来兜底,避免起诉后却拿到无罪判决。”
“你现在住在这里?”他记下小区名字和位置,又问,“还需要我送你进去吗?”
“不用了,我不怕黑。”应泊解开安全带,有意无意地打听,“那你呢,你现在住在哪儿?”
“老地方,没搬过。”
应泊了然地点头,含笑邀请说:“谢谢你送我回家,上楼坐会儿吗?家里有新鲜的草莓。”
“草莓?”路从辜双眼闪过一丝亮光,又转瞬即逝,变作不情愿的落寞,“还、还是算了吧,我也该早点回家休息了。”
看出他口是心非,应泊刻意顿了一会儿,等他自己回心转意。不料,路从辜的意志力超出他的想象,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坚决地选择对诱惑说不:
“不坐,真的不坐。再见,我要走了。”
路灯的暖光在寒风中氤氲,应泊在原地目送路从辜的车消失在道路尽头,低头愣愣地看着自己那拍过侯万征屁股的右手,半晌,恨铁不成钢地攥成了拳头:
“啧,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
望海检察单位食堂每天早上七点半开饭,应泊往往会在七点三十五准时推门进入。这里供应的是不需要刷卡的自助餐,在五样小菜、六样热菜中挑挑拣拣,夹些馒头包子等主食,还有煎饼馃子嘎巴菜一类的望海特色小吃,再盛一碗米粥或是豆浆,就是一顿相当丰盛的早餐。
不止一个同事对应泊每天都能精神焕发地早早来到单位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误以为他是野心勃勃还根骨清奇的检委会预备役,其实他只是抢时间来吃饭,免得来晚吃剩菜罢了。
前三排是检察长和检委会领导们的位子,当然,有时候也会被初来乍到不懂内情的实习生占去。应泊一般会像公共课占座的大学生一样畏畏缩缩地坐在最后面,原因无他,单纯懒得假笑着同领导们虚与委蛇。
“嘿,琢磨嘛呢?”侯万征端着餐盘坐到他身边,用手肘顶顶他,“……黑眼圈这么重?论文写不出来就不写嘛。”
“看不起谁呢,我论文早写完了,都交上去了。”应泊没看他,兀自翻看着朋友圈,给除了广告外的每一条都点了赞,“孩子放假了?”
“嗯呢,期末考得不错,非要我和她妈领她吃什么日料,又少又难吃,都是生的,花了我一千多。”侯万征塞了一大口菜,又夹走了应泊盘子里被挑出来的胡萝卜,问:
“你上蹿下跳忙活一晚上,怎么样了?”
“你别说,还真有收获。”应泊故弄玄虚地一笑。
“查清楚了?”
“没有,一个都没查出来。”应泊叹了口气,“又多了个死人。”
侯万征单手扶额:“……要不你别查了。”
应泊搂住他的脖颈,把他揽到怀里,阴恻恻地说:“我昨天晚上差点被煤气罐炸到天上去,要不是市区不准放烟花,没准儿你今天都见不着我了。你不仅不感恩,还在这里说风凉话,老侯,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侯万征面不改色:“确实不合适,我讣告白写了,沉痛缅怀第二检察部应泊同志。”
身侧有人路过,应泊借着个子高,玩闹也似地揉乱侯万征的头发,借机掩饰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不跟你闹着玩了——对了,你还记得夏处是什么时候借调走的吗?”
“你遴选回来之前,前年秋冬?”
“我不是说这个时间,我是指……某个节点。”应泊笃定地直视着他,“是检委会大洗牌的时候。师父虽然把她的任务交给了我,但还有很多关键信息没有透露。我知道她是想保护我,但……”
有些话在足够默契的人之间点到为止足矣。应泊不再言语,转而眯眼望向前方。侯万征循着他的目光看去,食堂座位第一排正中的位置,一个孑然的身影坐在那里,啜饮着咖啡。
那是望海检察现任检察长,陶海澄。
侯万征的脸色骤然严峻,喉结上下动了动,流转的目光泄露了些许犹疑。他僵硬地转过头,意味深长地盯了应泊许久,把碗里的粥一饮而尽:
“……出事自己背。”
这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仅没有让应泊有半分退却,反而让他饶有兴致地挑起一个笑。他好整以暇地看侯万征手忙脚乱收拾碗筷,问;
“待会儿的研讨会你去还是我去?检委会让二部出一个人。”
侯万征的动作更快了,生怕跑不掉似的:“你去吧,我九点还有个二审的庭要开。我真想不明白,就他妈一年两个月的量刑也要上诉,这不闲得吗?一篇谅解书最多也就减一个月,都不够他们折腾的。”
“非法拘禁的那个?”
“对,就他。”侯万征嗤笑一声。
“你坐着念念出庭意见就够了,案情很清晰,他们爱折腾就折腾吧,不然律师怎么赚钱?”
眼看着侯万征落荒而逃,应泊抿下一口粥,双眼还死死锁定在第一排的那个身影上。
“你有时候真的很像个疯子。”他对自己说。
所谓的研讨会,就是下级机关将近期办理的有疑难争议的案件汇报上来,由承办人介绍有关证据审查、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内容,参会人员再就案件实体或程序上的问题轮流发表意见。某种意义上,与研究生的组会或是答辩有异曲同工之妙。徐蔚然也被他拉了过来,不需要发言,只需要“学习观摩”。与一众经验丰富的刑诉老江湖同列,她明显拘束许多。
彼时身处基层时,应泊就极其厌恶这个活动。这倒不是他心高气傲听不进意见,只是那些参会的老检察官挑剔中带着鄙夷的眼神时常会让这个本就惴惴不安的年轻人无地自容。勉强把自己勤勤恳恳做出的成果呈现在众人面前,还要打起精神应对连番的质疑和贬低,每次结束回到单位后他都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平复心情。
直到他自己也跻身其中,他才发现——很多人参会前甚至没有了解过案情,会中也没有动脑思考过,只是为了挑刺而挑刺罢了。
这次来的承办人发言声音有点小,应泊又坐得远,须得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才能听清对方在说什么,这让他难免烦躁。对面的副检察长不时扯着嗓子清老痰,屡屡打断他的思路,几乎把他仅存的耐心逼到了极限。他不能发作,只好用力捏着笔,指尖都掐成了白色。
案件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被他草草记录在笔记本上,纸面明明都是熟悉的字眼,他却怎么都没法调动思绪抽丝剥茧分析就中矛盾。稍有懈怠,大脑便不受控制地全盘散漫下来,驱策着他信手写下了一串数字。
是路从辜的警号。
这一串数字能延展出太多画面了,那个人第一次穿警服的样子,在靶场练枪的样子,在派出所被群众刁难的样子,哪一个不比枯燥的实务会议有意思?想到这儿,应泊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嘴角也不知不觉浮起笑意。
就在他的心神全然飘荡出会议室时,长桌面门处倏地传来一声呼唤:
“应泊,你之前在基层接触诈骗罪和帮信罪比较多,你有什么看法?”
第15章 匿迹
话音落地,应泊猛然回过神,两眼略有茫然地望向面门座位那负责主持会议的政治部主任。他愣怔的空当刚好给了案件承办人喘息的时间,对方忙喝了一大口水,等待新一轮的拷问。
虽然不慎走了神,应泊倒也不慌,重新把笔记本上记录的思路快速浏览一遍,缓缓道:
“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各位的意见都比较统一,即行为人为诈骗分子提供银行卡的行为究竟构成帮信罪还是诈骗罪。尽管两罪在客观方面存在重叠,但主观上‘明知’的程度以及内容却大有不同,这也是我们实务上审查此类案件的难点所在。”
思路终于整理顺畅,他抬头看向承办人:“移送审查起诉后,犯罪嫌疑人否认自己主观上明知这个另案处理的‘阿静’实施诈骗犯罪行为,也否认自己知道所接收款项为诈骗款?”
承办人忙道:“是的,但……”
应泊接上他的话:“但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嫌疑人一直稳定供述自己明知,而且帮忙转移犯罪所得时也采取了规避调查的行为方式,完全可以从客观行为佐证嫌疑人主观上‘明知诈骗而为之’,对吗?”
被应泊点破心思,承办人信服地颔首,又补充说:“不过,因为嫌疑人翻供,再加上诈骗罪的量刑要比帮信罪重很多,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用帮信罪来兜底,避免起诉后却拿到无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