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顾承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可此事却有些难以办到,他犹豫着开口:“微臣定会三缄其口,决不让此事传出。只是当年这传言闹得沸沸扬扬,京中怕是早已人尽皆知了。”
穆丛峬才没心思管这些事情,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只要国公心中没有这个想法,他们难道还能将人绑到皇宫之中吗?至于京中流言四起,那国公替令郎好好寻一门亲事即可,届时朕亲自赐婚,倒也算得上是一桩美谈。”
顾承见帝王的语气倒是极为认真,没有开玩笑的样子,他心中便萌生了替顾时晏相看世家贵女的想法,只是此事还是需要同妻子商量一番,并询问顾时晏自己的意见才行。可此时面对帝王的命令,他只能附和道:“臣定会按陛下的旨意行事。”
穆丛峬如今也没有看热闹的心思,他只能在心中祈祷这个流言不要传到阿衍的耳中,他朝顾承摆了摆手:“既然如此爱卿便退下吧,莫要忘记了自己提出的筹码。”穆丛峬再次提醒顾承,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要不然他能给出去的自然也能收回来。
顾承行礼后便退下了,他行走在深宫之中,离开承明殿之后,步伐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身体也由原本的紧绷变成了疏松的状态,倒是有一股劫后余生的感觉。都说伴君如伴虎,当今这位帝王在虎群之中怕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殊不知那位帝王如今正端坐在御座之上,手中拿着一条淡蓝色的手帕,满脸嗤笑,好在身边伺候都人都被胡先带出来,要不然还不知要吓死多少人呢。
他在承明殿中批了半日的折子,刚将今日都折子都批完,便拿出一张上好的宣纸,御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随后便画了一条斜线,这名单上的人在他眼中已经死了,就看顾承办事的效率怎么样了。
其实他手中有着影龙卫,根本用不上顾承,可既然对方自己找上门来,那他也乐得清闲。况且顾承此前一直保持中立,如今有求与自己,便选择向自己投诚,官场之人惯会见风使舵,如此一来,那些保持中立的官员说不定也会跟随顾承一起效忠于他。
他必须要尽快将朝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以后才不会让阿衍受半点委屈。原本他想与北戎好好算一下竺柘布阵对付顾时晏的账,甚至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只是那些大臣同意他发兵北戎,却死活不同意他御驾亲征,就连太后都出面劝说他,以至于荆子平今日还未将北戎彻底攻下来。
他见此事有些麻烦,加上当时整个人都处在顾时晏离世的悲痛之中,便懒得通他们争论此事,御驾亲征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突然,胡先带着上官婧走了进来,穆丛峬抬眸瞧着他这位名义上的母后,心中有些疑惑,对方此前为了避嫌,从未主动来过这承明殿,怎么今日好端端地过来了。
上官婧接过青烟手中的汤,亲手放在了穆丛峬面前的桌子上,她自是看见了穆丛峬疑惑的眼神,可是她并没有理会,反而是关心地说道:“皇帝今日还未用膳吧,不如尝尝这碗哀家特地命人熬制的灵芝茯苓汤。”
她伸出素手,将汤蛊的盖子掀开,替穆丛峬盛了一碗,碗中还极为贴心地放上了一把翡翠雕琢的勺子,在纯白的汤水中显得翠绿非常。穆丛峬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随意地拿起勺子喝了几口。
后宫之中的女人惯用的手段便是靠一碗汤争宠,这样的事情他在他那位父皇的后宫之中不知见过了多少次,先帝后宫中的女子众多,有时候还会上演数名妃子同时来承明殿送汤的壮观场景,就是不知道先帝喝汤会不会喝撑。
上官婧自他登基以后,从未踏足过承明殿,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对方今日找他怕是有事相求。按上官婧如今的身份就算有事要求他,也是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的,可既然对方做了,那他便给对方一个面子,喝上几口又何妨。
“母后今日怎么有时间来承明殿了?”穆丛峬嘴角挂上伪装出来的笑容,这些年上官婧一直劝说他,让他从顾时晏的死中走出来,虽然他心中并不认同,可还是感激于对方的好意,如今也乐得做这些表面上的功夫。
到底是阿衍回来了,连带着他的心情都变好了许多,应付人起来也多了几分耐心,要不然方才顾承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就已经将人轰走了,哪里还会起逗弄对方的心思。
见穆丛峬只尝了几口,便将勺子放下,翠绿的勺子与洁白的瓷碗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着碗汤有没有喝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穆丛峬喝了,他自幼在宫中长大,自然懂得这碗汤意味着什么,既然他已经喝了,那么后面的事情便好办了。
第45章
一碗汤下肚, 就算穆丛峬听了此事之后不会同意,至少也会看在她的面子上,不为难梁丘岚。
凡事自然讲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上官婧的套路也不例外, 她开始先是打了一张苦情牌:“哀家有一个侄女,从小便没了母亲, 是哀家亲手将她带大的。只是可惜她的身子骨一直不太好,今日突然进宫求到了哀家面前,你说哀家如何能拒绝她?”
上官婧的言语之中饱含深情,这样的情绪却半分都没有感染到穆丛峬身上, 后宫之中的女人最擅长的就是演戏,就算上官婧对此人只有三分的感情,到了他这里也能演出八九分来。
倒不是说上官婧对对方没有感情,这是穆丛峬觉得事情没有她说出来的这般动人罢了,若上官婧当真对对方没有多少感情, 也就不会为了此事特地寻到他这里来了。
只是他此前好像从未注意到太后还有一名侄女, 也不知此人是何许人也, 穆丛峬的面上露出疑惑的神情,“有什么事情是母后办不到的,竟然还需要求到朕这里来。”
他的言语之中带着一丝试探,自古帝王多疑心, 他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是让上官婧都不能直接解决的事情, 必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而上官婧听出了他语气之中的试探,没有表现出什么心虚的样子,反而坦坦荡荡, “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她想为自己的儿子求个世子之位罢了。”
唯有世袭的爵位的下一任继任者才能被称为世子,那此事就是涉及到朝中的勋贵之家了,穆丛峬心中有了打量,只是他此时更加好奇这太后的侄女究竟是谁了,嫁的又是哪一位侯爷或是国公。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母后,册封世子也不算什么大事,让她的丈夫上一道请封的折子就可以了,朕自会恩准,如何还用得上母后跑这一趟。”
穆丛峬心中清楚这件事并不会如此简单,要么就是府中的当家人宠妾灭妻,想抬小妾的儿子做世子。虽说自古以来嫡庶尊卑分明,可总有些蠢货会做出这样的荒唐事,以至于让全天下都看他们的笑话,可那人既是太后的侄女,哪怕二人关系并不亲近,对方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要么就是有另外的原因了,这不,方才这里不还来了一个对外说当年自己的孩子出生之时就死了,如今却又突然活过来了的顾承吗?也不知这位太后的侄女又是因为什么缘故,穆丛峬此时倒是对这件事有了几分兴趣。
上官婧长叹了一口气,有些埋怨地说:“还是我那侄女当年糊涂啊,错信了算命道士的话,那道士大抵也是个骗子,对她说,若是这孩子不假死,恐怕他的身体撑不住自己的命格,怕是活不长久。那个傻丫头便是听信了道士的话,这才让自己的孩子假死,甚至就连哀家都被她瞒在鼓里。”这些话看似是在抱怨,可其中的亲疏穆丛峬听了个分明,这语气之中明明还夹杂着一些宠溺。
穆丛峬觉得这些话有些熟悉,随后便想到了顾承,他竟是不知如今京城之中的都喜欢玩让自己的孩子假死的戏码吗。如此看来,这太后的侄女与顾承倒是有些般配,这可惜二人都各自有了家世。
“不知母后的侄女是何人?朕好像从未听过。”穆丛峬有些疑惑地问,倒也不怪他不知道,当年顾承与梁丘岚成婚之时他还在冷宫之中呢。而梁丘岚这些年也一直闭门养病,以至于京城之中许多人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上官婧还在思考怎么开口,穆丛峬却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胡先。
吓得胡先都想直跺脚,哎呦喂,我的陛下,今日已经是第二次了,先前奴才才得罪的英国公,如今又要得罪太后,当真是要把奴才放在火坑上面烤啊。只是他虽然在心中抱怨,可动作却是极为诚实,他走到穆丛峬的耳边,顶着上官婧警告的眼神,将头凑到穆丛峬的耳边低语:“太后的侄女便是英国公顾承顾大人的妻子。”
随后他便退到了穆丛峬的身后,将头死死埋下,不敢瞧上官婧的眼神。
穆丛峬此时总算是明白了,他就说京城之中怎么会有出现如此相同的两家人,原来他们二人出自一家,这也就不奇怪了。他的心中升起疑惑,这夫妻二人没有商议好吗,一个求到了他这里,另一个则是找到了太后,还是说二人只是为了保险起见。
穆丛峬才没心思管这些事情,他脑海中灵光一闪:“只要国公心中没有这个想法,他们难道还能将人绑到皇宫之中吗?至于京中流言四起,那国公替令郎好好寻一门亲事即可,届时朕亲自赐婚,倒也算得上是一桩美谈。”
顾承见帝王的语气倒是极为认真,没有开玩笑的样子,他心中便萌生了替顾时晏相看世家贵女的想法,只是此事还是需要同妻子商量一番,并询问顾时晏自己的意见才行。可此时面对帝王的命令,他只能附和道:“臣定会按陛下的旨意行事。”
穆丛峬如今也没有看热闹的心思,他只能在心中祈祷这个流言不要传到阿衍的耳中,他朝顾承摆了摆手:“既然如此爱卿便退下吧,莫要忘记了自己提出的筹码。”穆丛峬再次提醒顾承,希望他不要忘记自己的本分,要不然他能给出去的自然也能收回来。
顾承行礼后便退下了,他行走在深宫之中,离开承明殿之后,步伐逐渐变得轻松起来,身体也由原本的紧绷变成了疏松的状态,倒是有一股劫后余生的感觉。都说伴君如伴虎,当今这位帝王在虎群之中怕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殊不知那位帝王如今正端坐在御座之上,手中拿着一条淡蓝色的手帕,满脸嗤笑,好在身边伺候都人都被胡先带出来,要不然还不知要吓死多少人呢。
他在承明殿中批了半日的折子,刚将今日都折子都批完,便拿出一张上好的宣纸,御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随后便画了一条斜线,这名单上的人在他眼中已经死了,就看顾承办事的效率怎么样了。
其实他手中有着影龙卫,根本用不上顾承,可既然对方自己找上门来,那他也乐得清闲。况且顾承此前一直保持中立,如今有求与自己,便选择向自己投诚,官场之人惯会见风使舵,如此一来,那些保持中立的官员说不定也会跟随顾承一起效忠于他。
他必须要尽快将朝堂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以后才不会让阿衍受半点委屈。原本他想与北戎好好算一下竺柘布阵对付顾时晏的账,甚至动了御驾亲征的念头,只是那些大臣同意他发兵北戎,却死活不同意他御驾亲征,就连太后都出面劝说他,以至于荆子平今日还未将北戎彻底攻下来。
他见此事有些麻烦,加上当时整个人都处在顾时晏离世的悲痛之中,便懒得通他们争论此事,御驾亲征一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突然,胡先带着上官婧走了进来,穆丛峬抬眸瞧着他这位名义上的母后,心中有些疑惑,对方此前为了避嫌,从未主动来过这承明殿,怎么今日好端端地过来了。
上官婧接过青烟手中的汤,亲手放在了穆丛峬面前的桌子上,她自是看见了穆丛峬疑惑的眼神,可是她并没有理会,反而是关心地说道:“皇帝今日还未用膳吧,不如尝尝这碗哀家特地命人熬制的灵芝茯苓汤。”
她伸出素手,将汤蛊的盖子掀开,替穆丛峬盛了一碗,碗中还极为贴心地放上了一把翡翠雕琢的勺子,在纯白的汤水中显得翠绿非常。穆丛峬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随意地拿起勺子喝了几口。
后宫之中的女人惯用的手段便是靠一碗汤争宠,这样的事情他在他那位父皇的后宫之中不知见过了多少次,先帝后宫中的女子众多,有时候还会上演数名妃子同时来承明殿送汤的壮观场景,就是不知道先帝喝汤会不会喝撑。
上官婧自他登基以后,从未踏足过承明殿,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对方今日找他怕是有事相求。按上官婧如今的身份就算有事要求他,也是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的,可既然对方做了,那他便给对方一个面子,喝上几口又何妨。
“母后今日怎么有时间来承明殿了?”穆丛峬嘴角挂上伪装出来的笑容,这些年上官婧一直劝说他,让他从顾时晏的死中走出来,虽然他心中并不认同,可还是感激于对方的好意,如今也乐得做这些表面上的功夫。
到底是阿衍回来了,连带着他的心情都变好了许多,应付人起来也多了几分耐心,要不然方才顾承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就已经将人轰走了,哪里还会起逗弄对方的心思。
见穆丛峬只尝了几口,便将勺子放下,翠绿的勺子与洁白的瓷碗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着碗汤有没有喝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穆丛峬喝了,他自幼在宫中长大,自然懂得这碗汤意味着什么,既然他已经喝了,那么后面的事情便好办了。
第45章
一碗汤下肚, 就算穆丛峬听了此事之后不会同意,至少也会看在她的面子上,不为难梁丘岚。
凡事自然讲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上官婧的套路也不例外, 她开始先是打了一张苦情牌:“哀家有一个侄女,从小便没了母亲, 是哀家亲手将她带大的。只是可惜她的身子骨一直不太好,今日突然进宫求到了哀家面前,你说哀家如何能拒绝她?”
上官婧的言语之中饱含深情,这样的情绪却半分都没有感染到穆丛峬身上, 后宫之中的女人最擅长的就是演戏,就算上官婧对此人只有三分的感情,到了他这里也能演出八九分来。
倒不是说上官婧对对方没有感情,这是穆丛峬觉得事情没有她说出来的这般动人罢了,若上官婧当真对对方没有多少感情, 也就不会为了此事特地寻到他这里来了。
只是他此前好像从未注意到太后还有一名侄女, 也不知此人是何许人也, 穆丛峬的面上露出疑惑的神情,“有什么事情是母后办不到的,竟然还需要求到朕这里来。”
他的言语之中带着一丝试探,自古帝王多疑心, 他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是让上官婧都不能直接解决的事情, 必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而上官婧听出了他语气之中的试探,没有表现出什么心虚的样子,反而坦坦荡荡, “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她想为自己的儿子求个世子之位罢了。”
唯有世袭的爵位的下一任继任者才能被称为世子,那此事就是涉及到朝中的勋贵之家了,穆丛峬心中有了打量,只是他此时更加好奇这太后的侄女究竟是谁了,嫁的又是哪一位侯爷或是国公。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母后,册封世子也不算什么大事,让她的丈夫上一道请封的折子就可以了,朕自会恩准,如何还用得上母后跑这一趟。”
穆丛峬心中清楚这件事并不会如此简单,要么就是府中的当家人宠妾灭妻,想抬小妾的儿子做世子。虽说自古以来嫡庶尊卑分明,可总有些蠢货会做出这样的荒唐事,以至于让全天下都看他们的笑话,可那人既是太后的侄女,哪怕二人关系并不亲近,对方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要么就是有另外的原因了,这不,方才这里不还来了一个对外说当年自己的孩子出生之时就死了,如今却又突然活过来了的顾承吗?也不知这位太后的侄女又是因为什么缘故,穆丛峬此时倒是对这件事有了几分兴趣。
上官婧长叹了一口气,有些埋怨地说:“还是我那侄女当年糊涂啊,错信了算命道士的话,那道士大抵也是个骗子,对她说,若是这孩子不假死,恐怕他的身体撑不住自己的命格,怕是活不长久。那个傻丫头便是听信了道士的话,这才让自己的孩子假死,甚至就连哀家都被她瞒在鼓里。”这些话看似是在抱怨,可其中的亲疏穆丛峬听了个分明,这语气之中明明还夹杂着一些宠溺。
穆丛峬觉得这些话有些熟悉,随后便想到了顾承,他竟是不知如今京城之中的都喜欢玩让自己的孩子假死的戏码吗。如此看来,这太后的侄女与顾承倒是有些般配,这可惜二人都各自有了家世。
“不知母后的侄女是何人?朕好像从未听过。”穆丛峬有些疑惑地问,倒也不怪他不知道,当年顾承与梁丘岚成婚之时他还在冷宫之中呢。而梁丘岚这些年也一直闭门养病,以至于京城之中许多人都忘记了她的存在。
上官婧还在思考怎么开口,穆丛峬却将目光看向一旁的胡先。
吓得胡先都想直跺脚,哎呦喂,我的陛下,今日已经是第二次了,先前奴才才得罪的英国公,如今又要得罪太后,当真是要把奴才放在火坑上面烤啊。只是他虽然在心中抱怨,可动作却是极为诚实,他走到穆丛峬的耳边,顶着上官婧警告的眼神,将头凑到穆丛峬的耳边低语:“太后的侄女便是英国公顾承顾大人的妻子。”
随后他便退到了穆丛峬的身后,将头死死埋下,不敢瞧上官婧的眼神。
穆丛峬此时总算是明白了,他就说京城之中怎么会有出现如此相同的两家人,原来他们二人出自一家,这也就不奇怪了。他的心中升起疑惑,这夫妻二人没有商议好吗,一个求到了他这里,另一个则是找到了太后,还是说二人只是为了保险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