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宋吉先是握住穆丛昊的手,以示安慰,随后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许久,最终做下决定,郑重开口:“传闻影龙卫无孔不入,今上又是铁血手腕,我们只能奋力一搏了。赢了,往后你便是这天下最尊贵的人,若是输了,大不了一死。可若是等穆丛峬动手,那到时候我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穆丛昊虽然胆小懦弱,但听见信任的舅舅这样说,还是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
这些年他早已开始暗自培养兵马,若不是当年他尚且年幼,如今这个位置是谁在坐还不一定呢。
暗中多收税收也是为了养兵之用,可养兵花销极大。这些年所有的税收加上他暗中的贴补,也供养不了多少士兵。再者为了掩人耳目数量不宜过多,所以这些年下来才勉强凑了一支一万人的精兵。
不过江南三郡的官员大都是先帝的心腹,那些不听话的这些年也被他暗中除掉了,换成了自己人。
江南守备军加上他暗自培养的私兵,足足有四万之多,而京城三卫(神机,影龙,金吾)加起来不过区区五千,更何况金吾卫里还有不少混进去的世家子弟。
虽说不清楚影龙卫究竟有多少人,可影龙卫遍布大梁各地,留在京城的不会太多。
就算再加上一万禁军,也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还有韩国公郑修远在京中接应,他不怕对方会拒绝,毕竟有那件东西在手,对方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第17章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二人很快就通知下去,将江南三郡和暗自养的私兵集结起来。
江南与京都之地不过快马加鞭一日即可,可大军的速度要慢上一些,但总归两日之内能到达京城。
二人此时并不知晓穆丛峬就在江南,以为对方还在京城。韩国公这样的老狐狸可不会主动将消息告诉他们。
兵贵神速,若是能早日拿下京都,到时候史书将由他们书写。想给穆丛峬安上什么样的死因的可以,甚至可以说穆丛峬临终之前亲口传位于穆丛昊。
四万大军很快就集结成功,趁着夜幕降临,朝京城的方向快马加鞭。
穆丛昊先前就已飞鸽传书给了韩国公郑修远,此时想必对方应该已经收到了吧。
另一边,京城韩国公府。
韩国公郑修远坐在首位,下首坐着大儿子郑青和二儿子郑中。
郑修远的手中拿着一张小巧的纸条,赫然是从江南来的传信,上面只有十几个个字:“本王已起兵,望国公见机行事。”
郑修远看完以后并没有说话,反而是将纸条交给下首的两个儿子,二人相互传阅以后,对视一眼。
郑青率先开口:“父亲,淮王并非良主,文韬武略皆不及当今圣上。况且此次贸然起兵,甚至都没有和我等商量。”
“是啊,父亲。淮王在江南之地的名声极为不堪,若是让他登上帝位,是弃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啊。”郑中随后附和道。
郑修远放下手中的茶盏,长叹了一口气。“为父又何尝不清楚淮王的为人,可那件东西在他手中,我们别无选择。”郑修远语气之中满是无奈。
随后的一句话更是将郑青兄弟二人吓了个半死:“我已经将陛下引到了江南,请了魔尊亲自出手,如今恐怕已经成功了。”
郑青二人根本想不到父亲竟会有如此大的胆量,甚至没有提前和他们说一声,就暗中谋划了这样的事情。
为了那件东西当真值得吗?二人虽然心中不解,却也不敢当面挑衅父亲的威严。
“待到淮王殿下登基,我郑家便是从龙之功,何尝不愁再进一步。再者,他登基以后就不必再用那件东西来要挟我们了。”郑修远继续说道,像是在宽慰他们,又像是在说服自己。
虽说郑修远被迫选择了于淮王合作,可他心中还是认可穆丛峬的功绩,若非受制于人,他又何尝不想追随明主。
可惜先帝昏庸,他一身才华无以施展,只能暗藏锋芒。满腹经纶也被他用来保全自己,新帝虽说性子不好,可治国理政却无可挑剔。
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的他早已别无选择。
就这样,韩国公府的书房中,三人敲定了助淮王谋反的计划。
“既然父亲已经请魔尊出手将陛下在江南刺杀,那如今所谓陛下感染风寒的消息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陛下已经死了,任凭影龙卫统领墨玉和大内总管胡先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让死人活过来。” 郑青率先开口。
郑中紧随其后:“知道这个消息的如今只有我们,等到淮王殿下入京,一切都成定局。”
“京中如今只有禁军一万,金吾卫和神机卫五千,不足为惧。倒是那影龙卫有些棘手。”郑青有些担忧,毕竟影龙卫威名在外,替陛下监督天下。
郑中则是无所谓道:“淮王殿下的兵力远超京中,不过区区影龙卫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显然是未经世事的少年,可郑修远并不这么认为。他十分清楚影龙卫的可怕之处,但他是整个荥阳郑氏的主心骨,他绝不能漏出胆怯。
“按淮王殿下的行军速度,最迟明日深夜便会抵达京城。夜间京中的守备也会松懈一点,我让黎叔暗中将看守城门的士兵打晕,将淮王殿下放进来你。”郑青没有附和弟弟的看法,只是说出自己的建议。
黎叔,原名郑黎,是郑修远远房的堂弟。因着极具武学天赋,被主家看中,过继了来。
他也没有辜负主家的期望,在五十岁时踏入了临海境六重天,这样的修为在别的地方足以开宗立派。可他念着主家的恩情,这些年一直供郑修远驱使。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的想法来吧。”郑修远满意地看着郑青,这个大儿子一直为他所看中,只可惜平日里有些犹豫。如今见他能如此细致地考虑,郑修远心中满是欣慰。
郑中刚想开口反驳,他认为这种小事根本不用劳烦黎叔,可见父亲已经首肯,他也不敢出言反对。
“你们两个都回去吧,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为父现在就休书一封给淮王。”郑修远一语定音。
随着二人走出书房,回到自己的院子。郑修远也完成了给穆丛昊的密信。
郑修远自书房中走出,来到一处极为隐蔽的院落,从房间中取出一只银白色的笼子。他将笼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只灰白色的信鸽,他把信拴在信鸽的脚上,随后用力一挥,信鸽自他手中飞了出去。
这只信鸽赫然是他和淮王通信时用的,只是平日里他极为谨慎,从不主动与穆丛昊联系。可如今穆丛峬只怕是已经死在了魔尊丹溪的手中,他也逐渐大胆起来。
尽管如此,多年的小心翼翼依旧影响着他,让他选择这样隐蔽的院落和漆黑的夜晚。
就这样,一道灰白的身影划过漆黑的夜空,朝着江南的方向飞去,很快就消失了踪影。
郑修远看着逐渐消失的白鸽,心中逐渐平静下来。若当真是他对不起天下黎民,那等到淮王登基以后,他就用这条老命还黎民百姓一个盛世。
他甩了甩衣袖,快步走回书房。这么多年为了那件东西筹谋许久,如今终于要成功了,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即将落地,连带着脚步的轻快了几分。
就在此时,那只即将要飞出京城的鸽子却被人拦截了下来。来人一身黑衣如同鬼魅,竟是轻易之间就施展轻功将鸽子从空中抓了下来。
一旁的地面上还站着数位黑衣人,他们有素,武功高强。
“首领的轻功愈发厉害了,修为也精进了不少,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踏入逍遥境,成为天下的第七位尊者。”一位黑衣人开口夸赞。
为首的那人赫然是影龙卫统领墨玉,只见他将鸽子上的信封取了下来,把鸽子扔给一旁的下属,对其说:“把它烤了,再去林子里打点野鸡,给兄弟们加餐。”
那人接过鸽子,转身便朝中林子里走去。而墨玉则是走到刚刚说话的那名影龙卫身后,给了他一脚,笑骂道:“你当真以为逍遥境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若真是如此,那天下的逍遥境强者也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了。”
墨玉知晓以自己的天赋此生绝无踏入逍遥境的可能,除非是如同北戎历代国师那样,用紫莲渡业圣书将功力硬生生渡给继承者。
且不说这紫莲渡业圣书是北戎王室的密宝,就算有了此物,又去哪里找一个愿意将毕生修为渡给别人的逍遥境尊者。
要知道,在顾时晏之前,上一位逍遥境尊者还是西北之地的儒尊。可这儒尊走的是以文入圣之路,此路也只有千百年之前的儒圣人成功过。
终究是文人一脉,不属于江湖正统。
随后墨玉将那枚装有密信的竹简打了开来,上面只有八个字:“明日夜半,大开城门。”
墨玉看着上面的字轻笑出口,说了一句:“明日夜半,在城门守株待兔。”
同时他心中更加敬佩穆丛峬的城府,毕竟这韩国公府与淮王,平日里瞧起来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自家陛下居然能猜到二者有合作,当真是算无遗策。
穆丛昊虽然胆小懦弱,但听见信任的舅舅这样说,还是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
这些年他早已开始暗自培养兵马,若不是当年他尚且年幼,如今这个位置是谁在坐还不一定呢。
暗中多收税收也是为了养兵之用,可养兵花销极大。这些年所有的税收加上他暗中的贴补,也供养不了多少士兵。再者为了掩人耳目数量不宜过多,所以这些年下来才勉强凑了一支一万人的精兵。
不过江南三郡的官员大都是先帝的心腹,那些不听话的这些年也被他暗中除掉了,换成了自己人。
江南守备军加上他暗自培养的私兵,足足有四万之多,而京城三卫(神机,影龙,金吾)加起来不过区区五千,更何况金吾卫里还有不少混进去的世家子弟。
虽说不清楚影龙卫究竟有多少人,可影龙卫遍布大梁各地,留在京城的不会太多。
就算再加上一万禁军,也不是他的对手。更何况还有韩国公郑修远在京中接应,他不怕对方会拒绝,毕竟有那件东西在手,对方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第17章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二人很快就通知下去,将江南三郡和暗自养的私兵集结起来。
江南与京都之地不过快马加鞭一日即可,可大军的速度要慢上一些,但总归两日之内能到达京城。
二人此时并不知晓穆丛峬就在江南,以为对方还在京城。韩国公这样的老狐狸可不会主动将消息告诉他们。
兵贵神速,若是能早日拿下京都,到时候史书将由他们书写。想给穆丛峬安上什么样的死因的可以,甚至可以说穆丛峬临终之前亲口传位于穆丛昊。
四万大军很快就集结成功,趁着夜幕降临,朝京城的方向快马加鞭。
穆丛昊先前就已飞鸽传书给了韩国公郑修远,此时想必对方应该已经收到了吧。
另一边,京城韩国公府。
韩国公郑修远坐在首位,下首坐着大儿子郑青和二儿子郑中。
郑修远的手中拿着一张小巧的纸条,赫然是从江南来的传信,上面只有十几个个字:“本王已起兵,望国公见机行事。”
郑修远看完以后并没有说话,反而是将纸条交给下首的两个儿子,二人相互传阅以后,对视一眼。
郑青率先开口:“父亲,淮王并非良主,文韬武略皆不及当今圣上。况且此次贸然起兵,甚至都没有和我等商量。”
“是啊,父亲。淮王在江南之地的名声极为不堪,若是让他登上帝位,是弃天下黎民百姓于不顾啊。”郑中随后附和道。
郑修远放下手中的茶盏,长叹了一口气。“为父又何尝不清楚淮王的为人,可那件东西在他手中,我们别无选择。”郑修远语气之中满是无奈。
随后的一句话更是将郑青兄弟二人吓了个半死:“我已经将陛下引到了江南,请了魔尊亲自出手,如今恐怕已经成功了。”
郑青二人根本想不到父亲竟会有如此大的胆量,甚至没有提前和他们说一声,就暗中谋划了这样的事情。
为了那件东西当真值得吗?二人虽然心中不解,却也不敢当面挑衅父亲的威严。
“待到淮王殿下登基,我郑家便是从龙之功,何尝不愁再进一步。再者,他登基以后就不必再用那件东西来要挟我们了。”郑修远继续说道,像是在宽慰他们,又像是在说服自己。
虽说郑修远被迫选择了于淮王合作,可他心中还是认可穆丛峬的功绩,若非受制于人,他又何尝不想追随明主。
可惜先帝昏庸,他一身才华无以施展,只能暗藏锋芒。满腹经纶也被他用来保全自己,新帝虽说性子不好,可治国理政却无可挑剔。
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的他早已别无选择。
就这样,韩国公府的书房中,三人敲定了助淮王谋反的计划。
“既然父亲已经请魔尊出手将陛下在江南刺杀,那如今所谓陛下感染风寒的消息就是为了掩人耳目。真正的陛下已经死了,任凭影龙卫统领墨玉和大内总管胡先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让死人活过来。” 郑青率先开口。
郑中紧随其后:“知道这个消息的如今只有我们,等到淮王殿下入京,一切都成定局。”
“京中如今只有禁军一万,金吾卫和神机卫五千,不足为惧。倒是那影龙卫有些棘手。”郑青有些担忧,毕竟影龙卫威名在外,替陛下监督天下。
郑中则是无所谓道:“淮王殿下的兵力远超京中,不过区区影龙卫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显然是未经世事的少年,可郑修远并不这么认为。他十分清楚影龙卫的可怕之处,但他是整个荥阳郑氏的主心骨,他绝不能漏出胆怯。
“按淮王殿下的行军速度,最迟明日深夜便会抵达京城。夜间京中的守备也会松懈一点,我让黎叔暗中将看守城门的士兵打晕,将淮王殿下放进来你。”郑青没有附和弟弟的看法,只是说出自己的建议。
黎叔,原名郑黎,是郑修远远房的堂弟。因着极具武学天赋,被主家看中,过继了来。
他也没有辜负主家的期望,在五十岁时踏入了临海境六重天,这样的修为在别的地方足以开宗立派。可他念着主家的恩情,这些年一直供郑修远驱使。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的想法来吧。”郑修远满意地看着郑青,这个大儿子一直为他所看中,只可惜平日里有些犹豫。如今见他能如此细致地考虑,郑修远心中满是欣慰。
郑中刚想开口反驳,他认为这种小事根本不用劳烦黎叔,可见父亲已经首肯,他也不敢出言反对。
“你们两个都回去吧,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为父现在就休书一封给淮王。”郑修远一语定音。
随着二人走出书房,回到自己的院子。郑修远也完成了给穆丛昊的密信。
郑修远自书房中走出,来到一处极为隐蔽的院落,从房间中取出一只银白色的笼子。他将笼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只灰白色的信鸽,他把信拴在信鸽的脚上,随后用力一挥,信鸽自他手中飞了出去。
这只信鸽赫然是他和淮王通信时用的,只是平日里他极为谨慎,从不主动与穆丛昊联系。可如今穆丛峬只怕是已经死在了魔尊丹溪的手中,他也逐渐大胆起来。
尽管如此,多年的小心翼翼依旧影响着他,让他选择这样隐蔽的院落和漆黑的夜晚。
就这样,一道灰白的身影划过漆黑的夜空,朝着江南的方向飞去,很快就消失了踪影。
郑修远看着逐渐消失的白鸽,心中逐渐平静下来。若当真是他对不起天下黎民,那等到淮王登基以后,他就用这条老命还黎民百姓一个盛世。
他甩了甩衣袖,快步走回书房。这么多年为了那件东西筹谋许久,如今终于要成功了,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即将落地,连带着脚步的轻快了几分。
就在此时,那只即将要飞出京城的鸽子却被人拦截了下来。来人一身黑衣如同鬼魅,竟是轻易之间就施展轻功将鸽子从空中抓了下来。
一旁的地面上还站着数位黑衣人,他们有素,武功高强。
“首领的轻功愈发厉害了,修为也精进了不少,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踏入逍遥境,成为天下的第七位尊者。”一位黑衣人开口夸赞。
为首的那人赫然是影龙卫统领墨玉,只见他将鸽子上的信封取了下来,把鸽子扔给一旁的下属,对其说:“把它烤了,再去林子里打点野鸡,给兄弟们加餐。”
那人接过鸽子,转身便朝中林子里走去。而墨玉则是走到刚刚说话的那名影龙卫身后,给了他一脚,笑骂道:“你当真以为逍遥境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若真是如此,那天下的逍遥境强者也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了。”
墨玉知晓以自己的天赋此生绝无踏入逍遥境的可能,除非是如同北戎历代国师那样,用紫莲渡业圣书将功力硬生生渡给继承者。
且不说这紫莲渡业圣书是北戎王室的密宝,就算有了此物,又去哪里找一个愿意将毕生修为渡给别人的逍遥境尊者。
要知道,在顾时晏之前,上一位逍遥境尊者还是西北之地的儒尊。可这儒尊走的是以文入圣之路,此路也只有千百年之前的儒圣人成功过。
终究是文人一脉,不属于江湖正统。
随后墨玉将那枚装有密信的竹简打了开来,上面只有八个字:“明日夜半,大开城门。”
墨玉看着上面的字轻笑出口,说了一句:“明日夜半,在城门守株待兔。”
同时他心中更加敬佩穆丛峬的城府,毕竟这韩国公府与淮王,平日里瞧起来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自家陛下居然能猜到二者有合作,当真是算无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