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同您不一样。”陈润笑得肆意,“有故人,有友人,有家人。”
“坐在棋盘前,众生为棋子。”青年道,“只是每一颗棋,在我眼里,都是天元。”
月色升上来了。柳度浑身起了寒意。他望着那单薄的公子,不知为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踩着乱子与碎瓷,柳度匆匆离开了竹林。
月光如水。
车夫问陈润,“时间过去很久,公子喝茶么?”
“不喝了。”陈润伸手,妄图从黑暗中握住一束光,奈何两厢茫然,求不得。
在这一刻,他突然很想宣许,想那个混蛋能拉住他绕过满地凌乱,然后告诉他月光跟他爹死人脸一样白的瘆人也亮的吓人。
“回去喝酒罢。”
--------------------
范令章永远的被困在了那场大火中。
他一辈子都在纠结“为什么母妃要哥哥不要我”,或许潜意识里知道那是他自己误会,只是有些念头产生了,就是弥足深陷。
柳度把握住了他的这个心理,敲响了王府的门。选择让柳度进门后,他和范令允从此陌路。
如果可以,不想要兄长的命;如果可以,想让柳盈自由;如果可以,想去质问母妃自己何处不如人;如果可以,想回到过去锁死那扇神魔一念。
哪儿来那么多如果呢。
范令允爱这个弟弟,也曾知晓他心中的执拗。拼尽全力妄图把人拉回来,奈何有人一心往下跳,最后把救他的人踹到了一边,自己给了自己一拳。撞了南墙幡然悔悟,迷途知返说一句“对不起”。
范令允听到了,但是北斗军再听不到了。
第111章 将晓·将雪
边关,边关是什么样子的。
沙似雪,月如霜。葡萄美酒,大漠孤烟。姚瑶从小读书,诗歌中写尽了将军百战,壮士不归,怀才不遇的旅人最后望着家国,埋骨戈壁。
——边关是有树的。
不仅有树,还有花。凋零的菊花随着秋风飘扬,最后辗转,离开故里。
“姐姐。”姚瑶正在看着窗外的菊花出神,衣角就被一个孩子扯了扯,她低头看去,女孩儿绑了两根短短的麻花,红着脸把一个油纸袋塞进了姚瑶手中,“娘,让我,给姐姐。”
姚瑶打开纸袋,是一块儿不大不小的月饼。
“娘还说,谢谢姐姐前几日替我们找人修理了屋顶。”
姚瑶一愣,终于想起这孩子是谁。
起义军之事平定,但是地动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姚瑶一边负责着和李逢接头,把粮草和药物派发给各个街坊;另一边又节制着青州守备军,进行乱后恢复。而今的姚瑶握笔能写诗文书画,投笔也能插着腰去街上掰扯骂娘,虽然基本上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是操着菜刀也能装出以一敌十的气概,庇护着夫君上了战场的老弱妇孺。
做饭刷碗洗衣切菜,修房顶挖井看风水。
顾兰有书信问候,刘郊也会找人去打听青州城的情况,接到回信时惊为天人。
“姚大人比范令允厉害多了。”顾小花感慨道,“某人刚来燕来的时候,可是好生当了三四个月的大爷。要给他找个工作,一问三不会。”
青州城有乔河在,守城不是难事,难在人心惶惶。九年前长平关之战后,青州用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缓过来。屠城的阴影太过浓重,使得百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乔河前往黑市,叶屏前往西南。清淮府中唯一说的上话的只有一个朝歌,却又坐镇和谈。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斥候探到十二部的踪迹,顷刻城中就有人开始发布谣言制造恐慌。
“又来了,又来了。”有老者颤颤巍巍的撑着拐就要往城外跑。有些浑水摸鱼的人见缝插针地说着乔河跑路,姚瑶弃城的言语。甚至有人带头冲撞修城的北斗军。
三人成虎。
等到浩浩荡荡的人群找到姚瑶的时候,她扛着工具正在哼哧哼哧的修屋顶。听到消息嗤笑了一声。
“一帮子蠢货。”她坐在屋顶上,冷声相问,“谁是领头的?”
有人大着胆子,“何不让我们自寻出路?姚大人,百姓何辜?!”
“口才真好,看来领头的是你。”姚瑶笑着摆了摆手,两侧全副武装的北斗军上前一把抓住了那人,拖到了众人面前。她居高临下的望着,“眼下长平关前正在议和,傻冒才会在这个时候发兵。”
“制造谣言,传播恐慌,意图谋害朝廷命官。”姚瑶打了个响指,“拖到城门前,杀了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北斗军遵守命令已经把那领头的向城门拖去,“不,不——”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从屋顶上跳下来的文弱姑娘。这是朔枝城中走出来的状元郎,几个月前还规行矩步,字字律条,不过才过了多长时间,行事就变得如此大胆。
“人善被人欺,真是普天之下最对的道理。”姚瑶走到他的面前,“你们这种底下做事的,办砸了一般是个什么后果?”
旁边的北斗军说,“江湖规矩,三刀六洞。”
“好规矩。”姚瑶拍了拍手,轻描淡写的说,“就这么办吧,也算殊途同归。”
其余闹事的众人恐慌着,看着她穿过人流,走上城门,随后一把扯过了绣着“北斗”二字的旗。
“我叫姚瑶。”红旗猎猎,她站在风中,“祖父和父亲均在朔枝为官。如果嫌骂我一个不解气,非要找个大点儿的靶子,可以直接对着我的族谱开炮。”
官府和百姓身份上的差别,意味着难以逾越的对立,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没有时间让姚瑶徐徐图之。
“景天关没有懦夫。”姚瑶把旗帜插在地上,“城门,我不会打开。四处皆有守城的北斗军,若是几日内有人妄图离开青州城,北斗军会直接将人扣下。”
“我与青州共存亡。”她朗声说道,“从今日起,本官就在城门下安营扎寨。”
——————
“干的漂亮。”顾兰翻开第二页文书,“看来青州城的状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水。”
落榜的刘郊无言的谴责了她一眼。
顾兰咬着糖,翻了个身,看到了军帐外的夕阳。忽然就坐了起来。
“八百里加急,明早能到否?”她问。
“能到。”刘郊摸了摸她的头,“早些睡吧,明日是和谈第二天。”
作为战胜方的大梁,给的和谈条件十分肉疼。
用四个词概括,就是割地、赔款、喊爹、上供。
“依塔纳无论如何,也收不到世家传来的消息。”刘郊说,“即使朔枝城有变,边关也不会立刻开战。”
“那可说不准。”顾兰有些困了,恹恹的说,“他这个人很恐怖的,从我们的言语态度中或许就能推断出我们拿着范令允那破鸡毛当令箭,唱了出空城计。依塔纳比我们更需要胜利。”
这一夜,是个无眠夜。
西北边关处,顾兰熬不住,刘郊拉了屏风,在其后点灯,做着最后的安排,也防止错过到来的书信。姚瑶坐在青州的城门上,晚风悠扬,按照白鸽传来的消息,乔河和李逢若是不出意外,应该在今日夤夜入城。
南斗军中,叶屏面无表情地看着挨了乔河一顿打,尚且行动不便的姚近,大大咧咧跟回自己家一样取走了兵符,尔后贴心的给姚将军关上了帐门,带着自己的手下和调度来的南斗军扬长而去。
朔枝城中,皇宫内烧了一晚的灯火。
沈云想在崇政殿中坐了一夜,静静的看着范令章被宦官收敛尸骨,看着地上的鲜血被清理干净,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还摆着中秋宴的菜品,范令允来的时候,随手提过了一壶酒,跪在了母亲面前。
“他说,‘对不起。’”范令允低声道。
“替我对他说,‘没关系’。”沈云想接过酒壶,一饮而尽,“他一言不发的做完了所有,从最开始就没想活下来。”
她看着恢复如初的大殿,恍然道,“瞻前顾后了一辈子,到了最后倒是决绝。”
范令允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你恨他么?”这句话问出口,沈云想就后悔了,她算不上一杯倒,奈何今夜的酒委实醉人,“算了,哪里来的那么绝对的爱恨。”
“你走吧。”她说,“今夜琐事繁多。别让人来崇政殿,我嫌烦,也别让人去凤栖阁,你爹也嫌烦。”
“我会在隐山阁,就是临着水榭的那座宫殿。”范令允怅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最后只能道,“母后若是有要事,可遣人来找。”
他出了崇政殿,两侧侍奉的宫人慌张的跪倒在地。灯火彻夜不灭,范令允没有坐轿,独行回了隐山阁。路上的所有人都带着恐惧向他低头行礼,不敢看这死而复生又翻云覆雨的幽灵。
隐山阁久未有人,庭院早已败落了。水榭中飘着枫叶,缝隙中倒映着黑夜中高悬的月。
宋平易百无聊赖的坐在水榭中,看着院中跪倒的群臣。两侧侍立的宫女宦官按照吩咐给加了软垫和披风,有些年纪大的熬不住,还专门设了座位。
“坐在棋盘前,众生为棋子。”青年道,“只是每一颗棋,在我眼里,都是天元。”
月色升上来了。柳度浑身起了寒意。他望着那单薄的公子,不知为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踩着乱子与碎瓷,柳度匆匆离开了竹林。
月光如水。
车夫问陈润,“时间过去很久,公子喝茶么?”
“不喝了。”陈润伸手,妄图从黑暗中握住一束光,奈何两厢茫然,求不得。
在这一刻,他突然很想宣许,想那个混蛋能拉住他绕过满地凌乱,然后告诉他月光跟他爹死人脸一样白的瘆人也亮的吓人。
“回去喝酒罢。”
--------------------
范令章永远的被困在了那场大火中。
他一辈子都在纠结“为什么母妃要哥哥不要我”,或许潜意识里知道那是他自己误会,只是有些念头产生了,就是弥足深陷。
柳度把握住了他的这个心理,敲响了王府的门。选择让柳度进门后,他和范令允从此陌路。
如果可以,不想要兄长的命;如果可以,想让柳盈自由;如果可以,想去质问母妃自己何处不如人;如果可以,想回到过去锁死那扇神魔一念。
哪儿来那么多如果呢。
范令允爱这个弟弟,也曾知晓他心中的执拗。拼尽全力妄图把人拉回来,奈何有人一心往下跳,最后把救他的人踹到了一边,自己给了自己一拳。撞了南墙幡然悔悟,迷途知返说一句“对不起”。
范令允听到了,但是北斗军再听不到了。
第111章 将晓·将雪
边关,边关是什么样子的。
沙似雪,月如霜。葡萄美酒,大漠孤烟。姚瑶从小读书,诗歌中写尽了将军百战,壮士不归,怀才不遇的旅人最后望着家国,埋骨戈壁。
——边关是有树的。
不仅有树,还有花。凋零的菊花随着秋风飘扬,最后辗转,离开故里。
“姐姐。”姚瑶正在看着窗外的菊花出神,衣角就被一个孩子扯了扯,她低头看去,女孩儿绑了两根短短的麻花,红着脸把一个油纸袋塞进了姚瑶手中,“娘,让我,给姐姐。”
姚瑶打开纸袋,是一块儿不大不小的月饼。
“娘还说,谢谢姐姐前几日替我们找人修理了屋顶。”
姚瑶一愣,终于想起这孩子是谁。
起义军之事平定,但是地动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姚瑶一边负责着和李逢接头,把粮草和药物派发给各个街坊;另一边又节制着青州守备军,进行乱后恢复。而今的姚瑶握笔能写诗文书画,投笔也能插着腰去街上掰扯骂娘,虽然基本上还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是操着菜刀也能装出以一敌十的气概,庇护着夫君上了战场的老弱妇孺。
做饭刷碗洗衣切菜,修房顶挖井看风水。
顾兰有书信问候,刘郊也会找人去打听青州城的情况,接到回信时惊为天人。
“姚大人比范令允厉害多了。”顾小花感慨道,“某人刚来燕来的时候,可是好生当了三四个月的大爷。要给他找个工作,一问三不会。”
青州城有乔河在,守城不是难事,难在人心惶惶。九年前长平关之战后,青州用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缓过来。屠城的阴影太过浓重,使得百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乔河前往黑市,叶屏前往西南。清淮府中唯一说的上话的只有一个朝歌,却又坐镇和谈。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斥候探到十二部的踪迹,顷刻城中就有人开始发布谣言制造恐慌。
“又来了,又来了。”有老者颤颤巍巍的撑着拐就要往城外跑。有些浑水摸鱼的人见缝插针地说着乔河跑路,姚瑶弃城的言语。甚至有人带头冲撞修城的北斗军。
三人成虎。
等到浩浩荡荡的人群找到姚瑶的时候,她扛着工具正在哼哧哼哧的修屋顶。听到消息嗤笑了一声。
“一帮子蠢货。”她坐在屋顶上,冷声相问,“谁是领头的?”
有人大着胆子,“何不让我们自寻出路?姚大人,百姓何辜?!”
“口才真好,看来领头的是你。”姚瑶笑着摆了摆手,两侧全副武装的北斗军上前一把抓住了那人,拖到了众人面前。她居高临下的望着,“眼下长平关前正在议和,傻冒才会在这个时候发兵。”
“制造谣言,传播恐慌,意图谋害朝廷命官。”姚瑶打了个响指,“拖到城门前,杀了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北斗军遵守命令已经把那领头的向城门拖去,“不,不——”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从屋顶上跳下来的文弱姑娘。这是朔枝城中走出来的状元郎,几个月前还规行矩步,字字律条,不过才过了多长时间,行事就变得如此大胆。
“人善被人欺,真是普天之下最对的道理。”姚瑶走到他的面前,“你们这种底下做事的,办砸了一般是个什么后果?”
旁边的北斗军说,“江湖规矩,三刀六洞。”
“好规矩。”姚瑶拍了拍手,轻描淡写的说,“就这么办吧,也算殊途同归。”
其余闹事的众人恐慌着,看着她穿过人流,走上城门,随后一把扯过了绣着“北斗”二字的旗。
“我叫姚瑶。”红旗猎猎,她站在风中,“祖父和父亲均在朔枝为官。如果嫌骂我一个不解气,非要找个大点儿的靶子,可以直接对着我的族谱开炮。”
官府和百姓身份上的差别,意味着难以逾越的对立,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没有时间让姚瑶徐徐图之。
“景天关没有懦夫。”姚瑶把旗帜插在地上,“城门,我不会打开。四处皆有守城的北斗军,若是几日内有人妄图离开青州城,北斗军会直接将人扣下。”
“我与青州共存亡。”她朗声说道,“从今日起,本官就在城门下安营扎寨。”
——————
“干的漂亮。”顾兰翻开第二页文书,“看来青州城的状元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水。”
落榜的刘郊无言的谴责了她一眼。
顾兰咬着糖,翻了个身,看到了军帐外的夕阳。忽然就坐了起来。
“八百里加急,明早能到否?”她问。
“能到。”刘郊摸了摸她的头,“早些睡吧,明日是和谈第二天。”
作为战胜方的大梁,给的和谈条件十分肉疼。
用四个词概括,就是割地、赔款、喊爹、上供。
“依塔纳无论如何,也收不到世家传来的消息。”刘郊说,“即使朔枝城有变,边关也不会立刻开战。”
“那可说不准。”顾兰有些困了,恹恹的说,“他这个人很恐怖的,从我们的言语态度中或许就能推断出我们拿着范令允那破鸡毛当令箭,唱了出空城计。依塔纳比我们更需要胜利。”
这一夜,是个无眠夜。
西北边关处,顾兰熬不住,刘郊拉了屏风,在其后点灯,做着最后的安排,也防止错过到来的书信。姚瑶坐在青州的城门上,晚风悠扬,按照白鸽传来的消息,乔河和李逢若是不出意外,应该在今日夤夜入城。
南斗军中,叶屏面无表情地看着挨了乔河一顿打,尚且行动不便的姚近,大大咧咧跟回自己家一样取走了兵符,尔后贴心的给姚将军关上了帐门,带着自己的手下和调度来的南斗军扬长而去。
朔枝城中,皇宫内烧了一晚的灯火。
沈云想在崇政殿中坐了一夜,静静的看着范令章被宦官收敛尸骨,看着地上的鲜血被清理干净,富丽堂皇的宫殿中还摆着中秋宴的菜品,范令允来的时候,随手提过了一壶酒,跪在了母亲面前。
“他说,‘对不起。’”范令允低声道。
“替我对他说,‘没关系’。”沈云想接过酒壶,一饮而尽,“他一言不发的做完了所有,从最开始就没想活下来。”
她看着恢复如初的大殿,恍然道,“瞻前顾后了一辈子,到了最后倒是决绝。”
范令允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你恨他么?”这句话问出口,沈云想就后悔了,她算不上一杯倒,奈何今夜的酒委实醉人,“算了,哪里来的那么绝对的爱恨。”
“你走吧。”她说,“今夜琐事繁多。别让人来崇政殿,我嫌烦,也别让人去凤栖阁,你爹也嫌烦。”
“我会在隐山阁,就是临着水榭的那座宫殿。”范令允怅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最后只能道,“母后若是有要事,可遣人来找。”
他出了崇政殿,两侧侍奉的宫人慌张的跪倒在地。灯火彻夜不灭,范令允没有坐轿,独行回了隐山阁。路上的所有人都带着恐惧向他低头行礼,不敢看这死而复生又翻云覆雨的幽灵。
隐山阁久未有人,庭院早已败落了。水榭中飘着枫叶,缝隙中倒映着黑夜中高悬的月。
宋平易百无聊赖的坐在水榭中,看着院中跪倒的群臣。两侧侍立的宫女宦官按照吩咐给加了软垫和披风,有些年纪大的熬不住,还专门设了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