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陈昊哼了一声:“三弟莫怪,此人就是如此阴阳怪气。”
陈景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又向他拱了拱手:“如有冒犯,还望大哥见谅。”
“无妨,无妨。”陈昊打着哈哈道。
待二位殿下离开后,前来敬酒的便是诸位群臣。
在这场宴会上,陈景是当之无愧的焦点,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好奇。
陈景虽然心思缜密,面面俱到,但到底缺乏应对的经验,身子又弱,不多时,便感觉疲于应对,力不从心。
他左右看看,想寻找慕容影的身影,可满眼只见觥筹交错,金碧璀璨,着实令人头痛。
当年在幽篁山上,为了替陈景遮盖瞳色,慕容影曾用特殊的方法对鱼鳞和鱼皮进行处理,制作出了瞳膜。
瞳膜虽然能让陈景与常人无异,但戴在眼上异物感极重,视力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陈景眼中,他只能看见模模糊糊的人影轮廓,几乎是靠声音识人。
这才是他将慕容影带在身边寸步不离的真实原因。
而今日为了参加落成大典,他已经将瞳膜戴了太久了。
陈景右手支额,闭上酸痛的眼睛,疲倦地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的桌子被撞了一下。
面前的酒壶倾倒,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澄澈如琥珀的酒液顺着壶嘴汩汩流出,在雕花的桌面上肆意蔓延开来,晕染出一片湿润的痕迹。
一道清朗的嗓音响起,熟悉极了。
“抱歉,三殿下,是微臣冒失了。”萧风说着抱歉,脸上却全是笑意。他招了招手,唤来了一旁的侍从,“来为殿下重新满上!”
侍从跪在陈景面前,恭恭敬敬地将桌上的一片狼藉收好,重新为他换了酒盏。
萧风端起自己的酒杯,一脸诚恳地说道:“三殿下,是末将的不是,这杯酒权当赔罪,还望殿下莫要怪罪。”
说罢,他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陈景无奈地摇了摇头,也端起了酒杯,只是当他将杯子凑近唇边时,闻到的却非酒的辛辣气息,而是一股淡淡的甜香。
陈景吃惊地看向萧风,眼中满是疑惑。
后者朝他挤了挤眼。
陈景轻轻抿了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在舌尖化开,带着清新的植物香气。
萧风凑近陈景,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解释:“这是边地的一种草,名叫金翼干。此物通体金黄,枝叶细长如羽翼,晒干后泡出的汁水清甜可口,色泽与酒相差无几,不仅生津止渴,还能缓解疲劳。我在军营里不想喝酒的时候,都是用这些东西来替代。”
陈景看着眼前的萧风,仿佛看见了他在军营里时,酒桌上众人举杯豪饮、气氛热烈,而他却趁旁人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将酒杯里的酒换成提前准备好的金翼干水,而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举起酒杯,与大家一同欢呼痛饮。
他忍不住笑了。
正在这时,几个小太监迈着细碎匆忙的步子,从楼阶上疾步而下,他们神色肃穆,手中还高高捧着明黄色的圣旨。
待小太监们在厅中站定,其中一人尖着嗓子高声宣道:“陛下有旨 ——”
霎时间,群臣们纷纷起立,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今新楼落成,乃我月朝之盛事。着众臣作诗上呈,为新楼命名,以彰盛世之辉,钦此!”
旨意宣罢,群臣先是微微一怔,旋即交头接耳起来,低声的议论声如细密的潮水般在楼内蔓延。
“怪不得陛下迟迟没有为新楼命名,原是暗藏这般精巧心思。”萧风眉梢一挑,对陈景使了个眼色,“这可有的瞧了。”
第119章 折水篇(四)击鼓传觯
圣旨宣毕,小太监们恭恭敬敬地将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到众臣的案几之前,。一时间,大殿内众人皆正襟危坐,手握笔杆,绞尽脑汁地构思起来。
萧风不方便在陈景处多留,就老老实实地回了自己的位置。
陈景低垂着眼眸,看着眼前空白的纸面,却迟迟没有落笔。
没过多久,就有宫人捧着着作好的诗稿,呈到了睿帝案前。
睿帝抬手拿起诗笺,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楼倚青云揽月辉,紫霞流彩映朝扉。”
他将诗笺递给太监,示意他交给皇子们传看:“你们觉得如何?”
陈昊看过诗笺,拍案称赞:“楼阁可揽月,寓意我朝直上青云,紫霞环绕朝堂,象征圣朝受祥瑞庇佑,此句意境高远,饱含美愿,实在是好诗啊!”
睿帝神色未变,仍带着笑意,却没有接陈昊的话头。他又将目光转向陈晏,问道:“阿晏,你的意见?”
陈晏轻轻放下诗笺,摇了摇手中的折扇:“‘揽月’之意过于高渺,‘紫霞流彩’又略显虚浮。作诗之人文采倒是斐然,但这心境么……未免浮躁了些。”
睿帝脸上笑意更深,满意地对着陈晏点了点头。
“阿景,你觉得呢?”
一时间,附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陈景身上。
陈景的声音温和而又平静:“文辞华美,意象高远,却缺乏深入人心的情感。”
他顿了顿,答道:“儿臣所见,与二位兄长相同。”
“你这可是投机取巧了。”睿帝看着陈景放声大笑,目光中透着温和与慈爱,“阿景不必如此紧张,但将你所想表达出来便是。”
说完,睿帝朝侍立一旁的宫人招了招手,示意他将下一幅诗笺直接递给陈景。
宫人依言而行,陈景微微垂眸,以双手接过。
“鹤栖画栋山河秀,凤绕朱楼岁月悠。”
陈景将诗笺上的诗句念出,随后思忖片刻,答道:“鹤乃长寿高洁,凤为富贵吉祥,意喻倒是极好,却有些缺乏新颖了。”
又是模棱两可,浅尝即止的评价。
陈晏偏头看了陈景一眼,拿不准他究竟是真的才华平庸,还是扮猪吃虎。
众臣又陆陆续续呈上来了一些诗笺,无一例外,都没能让睿帝满意。
酒过三巡,他不禁有些兴致缺缺。
正此时,太子陈昊突然起身离席,步伐沉稳地行至睿帝面前,深深俯身,行了一礼。
他微微昂首,朗声说道:
“父皇,儿臣心中有一妙策,可博父皇与母后开怀。”
睿帝原本微阖的双目缓缓睁开,他微微坐直了身子,颔首道:“阿昊但说无妨。”
“坊间流传着一种游戏,名为击鼓传花,儿臣想,我们不如举办一场击鼓传觯。”
皇帝微微挑眉:“击鼓传觯?倒未曾听闻,你且说说,究竟是何玩法?”
陈昊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击鼓传觯,与击鼓传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传的不是花,而是觯杯。待鼓声响起,参与之人需在舞剑的同时传递觯杯,且觯杯不得落手。当鼓声骤停之时,觯杯在谁的手中,谁便能获得赏赐。
不过,若是在传递与争抢的过程中,杯中的酒洒得一滴不剩,便不能得到赏赐了。
这游戏并不是陈昊自己的主意,而是皇后为他精心设计的一场表演。
自从萧家的事件发生之后,睿帝对陈昊愈加不满,往昔围绕在陈昊身边的势力见风使舵,不少都转投二殿下陈晏的麾下。
陈昊虽身为太子,地位尊崇,然而在心计谋略上,却远不及心思深沉的陈晏,他急迫地需要一个能重新赢得睿帝青眼的契机,来重振往日的威严与权势。
比如,这场击鼓传觯。
击鼓传觯考验的是武艺和反应能力,陈晏即使有七窍玲珑心,也难以在此施展半分算计。
皇后早已为陈昊打好了招呼,不少人会对他在暗中出手相助。即使没有皇后授意,也没人有胆量在这种宴会上,抢太子的风头。
陈昊野心勃勃,打定主意要凭借这次机会,重新博得睿帝的青眼。
睿帝果然被他的描述所吸引。
“这游戏倒是很有意思。”睿帝饶有兴致道,“那就吩咐下去吧。”
很快,鼓手们就被安排到了大殿上。
宫人们准备了数十把木剑,一一分发给各位年轻的世家子弟,并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游戏规则。
陈昊拿着木剑,一脸的势在必得,陈晏将接来的木剑轻轻置于桌上,脸色阴沉,难掩其心中的不悦。
大殿内,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兴奋。不少年轻的世家子弟跃跃欲试。他们互相交流着眼神,暗中较劲,都想着在这场游戏中崭露头角,获得睿帝的注意,为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
陈景身体孱弱,这样的活动自是参加不得,便安安静静地坐在原处,打量着不远处的萧风。
他靠在白玉柱上,姿态闲适而慵懒,眼神中带着一丝百无聊赖。手中的木剑被他随意地转动,剑锋在空中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令人眼花缭乱。
萧风低着头,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故而没有察觉到陈景的目光。
陈景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又向他拱了拱手:“如有冒犯,还望大哥见谅。”
“无妨,无妨。”陈昊打着哈哈道。
待二位殿下离开后,前来敬酒的便是诸位群臣。
在这场宴会上,陈景是当之无愧的焦点,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好奇。
陈景虽然心思缜密,面面俱到,但到底缺乏应对的经验,身子又弱,不多时,便感觉疲于应对,力不从心。
他左右看看,想寻找慕容影的身影,可满眼只见觥筹交错,金碧璀璨,着实令人头痛。
当年在幽篁山上,为了替陈景遮盖瞳色,慕容影曾用特殊的方法对鱼鳞和鱼皮进行处理,制作出了瞳膜。
瞳膜虽然能让陈景与常人无异,但戴在眼上异物感极重,视力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陈景眼中,他只能看见模模糊糊的人影轮廓,几乎是靠声音识人。
这才是他将慕容影带在身边寸步不离的真实原因。
而今日为了参加落成大典,他已经将瞳膜戴了太久了。
陈景右手支额,闭上酸痛的眼睛,疲倦地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的桌子被撞了一下。
面前的酒壶倾倒,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澄澈如琥珀的酒液顺着壶嘴汩汩流出,在雕花的桌面上肆意蔓延开来,晕染出一片湿润的痕迹。
一道清朗的嗓音响起,熟悉极了。
“抱歉,三殿下,是微臣冒失了。”萧风说着抱歉,脸上却全是笑意。他招了招手,唤来了一旁的侍从,“来为殿下重新满上!”
侍从跪在陈景面前,恭恭敬敬地将桌上的一片狼藉收好,重新为他换了酒盏。
萧风端起自己的酒杯,一脸诚恳地说道:“三殿下,是末将的不是,这杯酒权当赔罪,还望殿下莫要怪罪。”
说罢,他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陈景无奈地摇了摇头,也端起了酒杯,只是当他将杯子凑近唇边时,闻到的却非酒的辛辣气息,而是一股淡淡的甜香。
陈景吃惊地看向萧风,眼中满是疑惑。
后者朝他挤了挤眼。
陈景轻轻抿了一口,甜丝丝的汁水在舌尖化开,带着清新的植物香气。
萧风凑近陈景,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解释:“这是边地的一种草,名叫金翼干。此物通体金黄,枝叶细长如羽翼,晒干后泡出的汁水清甜可口,色泽与酒相差无几,不仅生津止渴,还能缓解疲劳。我在军营里不想喝酒的时候,都是用这些东西来替代。”
陈景看着眼前的萧风,仿佛看见了他在军营里时,酒桌上众人举杯豪饮、气氛热烈,而他却趁旁人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将酒杯里的酒换成提前准备好的金翼干水,而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举起酒杯,与大家一同欢呼痛饮。
他忍不住笑了。
正在这时,几个小太监迈着细碎匆忙的步子,从楼阶上疾步而下,他们神色肃穆,手中还高高捧着明黄色的圣旨。
待小太监们在厅中站定,其中一人尖着嗓子高声宣道:“陛下有旨 ——”
霎时间,群臣们纷纷起立,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今新楼落成,乃我月朝之盛事。着众臣作诗上呈,为新楼命名,以彰盛世之辉,钦此!”
旨意宣罢,群臣先是微微一怔,旋即交头接耳起来,低声的议论声如细密的潮水般在楼内蔓延。
“怪不得陛下迟迟没有为新楼命名,原是暗藏这般精巧心思。”萧风眉梢一挑,对陈景使了个眼色,“这可有的瞧了。”
第119章 折水篇(四)击鼓传觯
圣旨宣毕,小太监们恭恭敬敬地将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到众臣的案几之前,。一时间,大殿内众人皆正襟危坐,手握笔杆,绞尽脑汁地构思起来。
萧风不方便在陈景处多留,就老老实实地回了自己的位置。
陈景低垂着眼眸,看着眼前空白的纸面,却迟迟没有落笔。
没过多久,就有宫人捧着着作好的诗稿,呈到了睿帝案前。
睿帝抬手拿起诗笺,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楼倚青云揽月辉,紫霞流彩映朝扉。”
他将诗笺递给太监,示意他交给皇子们传看:“你们觉得如何?”
陈昊看过诗笺,拍案称赞:“楼阁可揽月,寓意我朝直上青云,紫霞环绕朝堂,象征圣朝受祥瑞庇佑,此句意境高远,饱含美愿,实在是好诗啊!”
睿帝神色未变,仍带着笑意,却没有接陈昊的话头。他又将目光转向陈晏,问道:“阿晏,你的意见?”
陈晏轻轻放下诗笺,摇了摇手中的折扇:“‘揽月’之意过于高渺,‘紫霞流彩’又略显虚浮。作诗之人文采倒是斐然,但这心境么……未免浮躁了些。”
睿帝脸上笑意更深,满意地对着陈晏点了点头。
“阿景,你觉得呢?”
一时间,附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陈景身上。
陈景的声音温和而又平静:“文辞华美,意象高远,却缺乏深入人心的情感。”
他顿了顿,答道:“儿臣所见,与二位兄长相同。”
“你这可是投机取巧了。”睿帝看着陈景放声大笑,目光中透着温和与慈爱,“阿景不必如此紧张,但将你所想表达出来便是。”
说完,睿帝朝侍立一旁的宫人招了招手,示意他将下一幅诗笺直接递给陈景。
宫人依言而行,陈景微微垂眸,以双手接过。
“鹤栖画栋山河秀,凤绕朱楼岁月悠。”
陈景将诗笺上的诗句念出,随后思忖片刻,答道:“鹤乃长寿高洁,凤为富贵吉祥,意喻倒是极好,却有些缺乏新颖了。”
又是模棱两可,浅尝即止的评价。
陈晏偏头看了陈景一眼,拿不准他究竟是真的才华平庸,还是扮猪吃虎。
众臣又陆陆续续呈上来了一些诗笺,无一例外,都没能让睿帝满意。
酒过三巡,他不禁有些兴致缺缺。
正此时,太子陈昊突然起身离席,步伐沉稳地行至睿帝面前,深深俯身,行了一礼。
他微微昂首,朗声说道:
“父皇,儿臣心中有一妙策,可博父皇与母后开怀。”
睿帝原本微阖的双目缓缓睁开,他微微坐直了身子,颔首道:“阿昊但说无妨。”
“坊间流传着一种游戏,名为击鼓传花,儿臣想,我们不如举办一场击鼓传觯。”
皇帝微微挑眉:“击鼓传觯?倒未曾听闻,你且说说,究竟是何玩法?”
陈昊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击鼓传觯,与击鼓传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传的不是花,而是觯杯。待鼓声响起,参与之人需在舞剑的同时传递觯杯,且觯杯不得落手。当鼓声骤停之时,觯杯在谁的手中,谁便能获得赏赐。
不过,若是在传递与争抢的过程中,杯中的酒洒得一滴不剩,便不能得到赏赐了。
这游戏并不是陈昊自己的主意,而是皇后为他精心设计的一场表演。
自从萧家的事件发生之后,睿帝对陈昊愈加不满,往昔围绕在陈昊身边的势力见风使舵,不少都转投二殿下陈晏的麾下。
陈昊虽身为太子,地位尊崇,然而在心计谋略上,却远不及心思深沉的陈晏,他急迫地需要一个能重新赢得睿帝青眼的契机,来重振往日的威严与权势。
比如,这场击鼓传觯。
击鼓传觯考验的是武艺和反应能力,陈晏即使有七窍玲珑心,也难以在此施展半分算计。
皇后早已为陈昊打好了招呼,不少人会对他在暗中出手相助。即使没有皇后授意,也没人有胆量在这种宴会上,抢太子的风头。
陈昊野心勃勃,打定主意要凭借这次机会,重新博得睿帝的青眼。
睿帝果然被他的描述所吸引。
“这游戏倒是很有意思。”睿帝饶有兴致道,“那就吩咐下去吧。”
很快,鼓手们就被安排到了大殿上。
宫人们准备了数十把木剑,一一分发给各位年轻的世家子弟,并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游戏规则。
陈昊拿着木剑,一脸的势在必得,陈晏将接来的木剑轻轻置于桌上,脸色阴沉,难掩其心中的不悦。
大殿内,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而兴奋。不少年轻的世家子弟跃跃欲试。他们互相交流着眼神,暗中较劲,都想着在这场游戏中崭露头角,获得睿帝的注意,为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
陈景身体孱弱,这样的活动自是参加不得,便安安静静地坐在原处,打量着不远处的萧风。
他靠在白玉柱上,姿态闲适而慵懒,眼神中带着一丝百无聊赖。手中的木剑被他随意地转动,剑锋在空中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令人眼花缭乱。
萧风低着头,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故而没有察觉到陈景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