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因为不能完全离开指环的庇护,她只探出了上半身,形成了半个手掌大的一个虚影,一出来就兴奋地四处张望。
幸好旁人看不见她,否则这情形真是古怪极了。
逝川对她方才的话仍有不服:“怎么,莫非你知道他们是去干什么了?”
兰绬骄傲地瞥了他一眼:“自然。东丘自古尚佛,大佛寺又多在郊外,如此阵仗,想必这小镇附近最大最灵验的佛寺就在此处了。”
她初见人烟十分兴奋,又让逝川吃了瘪,更是快活,虚无的身子晃来晃去,扭得遥岚忍不住“唰”地一声展开画竹,遮住了下半边脸。
“你在笑我?”兰绬的眉毛立了起来。
“你看错了。”遥岚放下折扇,一张脸平静淡然。
“我也看见了。”逝川嘴角含笑。
“你也看错了。”遥岚脸不红心不跳,“既然是附近最大的寺庙,那就去看看吧。”
三人达成一致,便调转方向,加入了人流之中。
正如兰绬所说,他们拐过两个岔路,没走多久,眼前就出现了一座辉煌的佛寺。这寺靠着山,朱红色的大门巍峨挺立,牌匾上用金漆刻着三个大字——瑞光寺,人们三三两两地跨过门槛,无一不神情肃穆。
这寺庙坐落在山上,一条宽阔的青石大道如蜿蜒的巨龙般直通山顶,山腰上,琉璃金顶在阳光下闪烁,竟是有数不清的偏殿藏匿其中。山顶之上的主殿更是宏伟壮观,震慑人心,仿佛佛祖正坐于山巅之上,悲悯地望着众生。
遥岚摇头惊叹:“东丘不愧是自古尚佛。”
逝川也不住称赞:“晓月寺真是远远不可企及。”
兰绬也没见过如此阵仗,瞳孔中光芒闪烁,却仍然故作深沉,打着哈哈道:“正常,正常。”
几人站在脚下愣神的空档,前方有人踮起脚,朝他们挥了挥手。
是之前在小路相逢的那两名年轻女孩。
女孩们提起裙摆,略带小跑地朝他们过来了。
见有人来,遥岚将折扇换到了左边,与指环置于同侧,好让他一直举着手的动作显得没有那么怪异。
双方简单地行了见面礼,直到离得近了,遥岚才注意到,她们的衣裙和其他地区的不同,下摆要更短一些,衣袖也只是薄薄的轻纱,纤细的手臂在其中若隐若现。
在夏日里,这样的打扮显然要舒适轻便许多。
“二位公子,”那位活泼的姑娘率先开了口,“刚刚看你们从外边来,应当不是东丘人吧。”
遥岚微微颔首:“我们是……南阳人。”
南阳。
不知为何,遥岚的这句话轻轻地拨动了逝川的心弦,他微微偏过头,看了遥岚一眼。
“果真,”女孩笑道,“那你们是第一次来瑞光寺吧,需不需要我来为你们引路呀?”
遥岚正要开口拒绝,却听逝川低沉的嗓音响了起来。
“姑娘此行,可是要礼佛?”他身量较遥岚高一些,一身沉沉的黑衣,更有压迫感,“我们只是路过,并不一定上山,怕是会耽误了二位姑娘的正事。”
“可……”女孩还欲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白衣女孩打断了。
“妹妹,”她嗓音清冷,“不可回去得太晚。”
妹妹不情愿地扁了扁嘴:“是,姐姐。”
姐妹二人向他们告了辞,混入人流中,沿着青石阶往山上走去。
遥岚回过神来,却发现兰绬似乎好半天没有动静了,低头一看,她正盯着两姐妹离开的方向,眼睛一眨不眨。
白衣女孩方才那一声“妹妹”,喊得她有些出神。
遥岚没有出声打扰她,在原地体贴地留了一会儿,缓缓迈步,同逝川在寺院里参观起来。
他们没有上山,只往人少的地方去,走着走着,就转到了寺的背面。瑞光寺背面也同样有一条长长的青石阶,应当是下山的路。
此时尚早,人们刚开始登山,后面这条石阶便空空荡荡的,只有零星几个寺庙的僧人,在低着头打扫石阶和院落中的落叶。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长长的石阶之上,有一个矮小的身影,正在一级一级地向下挪动。那人身形佝偻,拄着一根弯曲的粗木棍,姿势怪异,艰难地左摇右晃,每下一级,都要半天才能稳住身子。
周围的寺僧却对那人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遥岚与逝川对视一眼,抬脚向那人走了过去。
到了跟前,遥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师父可需要帮助?”
那人闻言动作一顿,缓慢地抬起头来仰视他们,露出了一张布满沟壑的脸。
竟是一位苍老的尼姑。
遥岚尽力压下眼底的诧异,让自己的面色看起来平静如常。
这位尼姑之所以身形矮小,是因为她的僧袍下摆空空荡荡,双腿竟是已被齐根截断。她伤口陈旧,早已长好,应该已经残疾了很多年了,断处蹭着地面微微抽动,上面沾满了泥土。
她黑白分明的眼珠盯着遥岚看了半晌,又骨碌碌转向逝川,最后落在了遥岚拿着折扇的左手上。
“多谢。”她收回目光,声音又粗又哑,“不必。”
说完,她握紧了手中的木棍,又开始艰难缓慢地下石阶。
正在这时,兰绬伸出手,拽了拽遥岚的袖口。
“走吧。”
她只是魂体,自然没有办法真的触碰到遥岚的衣袍,只是在虚空中扯了两下。遥岚注意到了她的动作,就顺着她的话头下了长阶,朝他们进来的方向原路返回。他们没再去打扰那位尼姑,但还是难以避免地有些心情沉重。
出了瑞光寺,兰绬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一溜烟地缩回指环里,没动静了。遥岚和逝川二人一路进了城镇,在金樽楼里落脚。
此地名为安沂,是旧时东丘的帝都,金樽楼是此地最大也是最繁华的酒楼。
“原来是古时帝都,怪不得瑞光寺会坐落在此地。”逝川一边说着,一边从袖袋中摸出一块金锭,抛给了柜台后的堂倌。
“两间上房,长住。”
堂倌两眼放光,活像见了财神爷:“得嘞二位客官,小的这就带你们上去,好酒好菜马上就到。”
金樽楼今日请了评书先生,声如洪钟,口若悬河,不时赢得满堂喝彩。
路过时,遥岚站住脚步,似乎被说书先生吸引了目光。
堂倌八面玲珑,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客官可是要听书?小的着人给您安排位置最好的雅间,保您过瘾!”
遥岚点点头,又补充着问道:“不知能不能请这位先生换一段来讲?”
“自然,自然,”堂倌笑道,“不知客官想听哪一段?小的这就叫人去向彭先生递话。”
“不知有没有与兰绬将军和皇后子桑氏相关的评书?”遥岚问道。
堂倌掰着手数了起来:“那可真是太多了,《女首辅》《金兰记》《将军辞官》,不知您想听哪一段?”
逝川有些好奇:“这别的倒还理解,可《金兰记》是讲什么的?”
“自然是讲那二位之间的姐妹情深了。”堂倌挤了挤眼睛,谄媚道,“客官可真会选,这《金兰记》可是我们这儿最受欢迎的。”
“那就这个吧。”遥岚道。
“好嘞。”堂倌喜笑颜开,比过了年还喜庆。
两人在雅间坐定,等带路堂倌笑呵呵地走了,兰绬才幽幽地说了自出瑞光寺以来的第一句话。
“真是有钱。”
遥岚将指间的木环摘下,轻轻放在桌子上,兰绬的身影又晃晃悠悠地凝了出来。
“有点不方便。”她眯着眼打量自己,“这位公子,能不能麻烦你帮我做个身体?”
“好。”遥岚从善如流,幻化出一张厚厚的皮纸,白皙的十指一翻,折出了一个憨憨的小纸人。然后,他将指环拿起来,套在了纸人的手上。
门外传来“笃笃”的敲门声,是上菜的堂倌到了。得了应允,他推开门,带着身后一众端菜的年轻侍女进了屋。
他一抬头,却见除了方才进来的两位贵公子,屋中不知何时又多了一位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的红衣女郎,正支着长腿摆弄自己左手食指上的一枚黑色指环。
堂倌十分识趣,没有多嘴,尽职尽责地为他们介绍完招牌菜式,就退了出去。
等二人回过头来,见到兰绬正靠在桌边,仰着头往口中灌酒。
逝川垂眸,扫了一眼腰间,果然已是空空如也。
“……”
“兰将军说的不方便,原是指的这个?”他似笑非笑地看向兰绬。
兰绬用手背抹了抹唇,将金壶放在桌上,挑衅似的扬了扬眉梢:“如何?”
逝川嗤笑了一声。
兰绬没再管他,又弯下腰,伸着手去够桌上的炙羊肉。
“且慢!”遥岚及时地制止了她,“将军,你的身体本质是纸,虽能摸到外物,但不能真的吃进去。”
幸好旁人看不见她,否则这情形真是古怪极了。
逝川对她方才的话仍有不服:“怎么,莫非你知道他们是去干什么了?”
兰绬骄傲地瞥了他一眼:“自然。东丘自古尚佛,大佛寺又多在郊外,如此阵仗,想必这小镇附近最大最灵验的佛寺就在此处了。”
她初见人烟十分兴奋,又让逝川吃了瘪,更是快活,虚无的身子晃来晃去,扭得遥岚忍不住“唰”地一声展开画竹,遮住了下半边脸。
“你在笑我?”兰绬的眉毛立了起来。
“你看错了。”遥岚放下折扇,一张脸平静淡然。
“我也看见了。”逝川嘴角含笑。
“你也看错了。”遥岚脸不红心不跳,“既然是附近最大的寺庙,那就去看看吧。”
三人达成一致,便调转方向,加入了人流之中。
正如兰绬所说,他们拐过两个岔路,没走多久,眼前就出现了一座辉煌的佛寺。这寺靠着山,朱红色的大门巍峨挺立,牌匾上用金漆刻着三个大字——瑞光寺,人们三三两两地跨过门槛,无一不神情肃穆。
这寺庙坐落在山上,一条宽阔的青石大道如蜿蜒的巨龙般直通山顶,山腰上,琉璃金顶在阳光下闪烁,竟是有数不清的偏殿藏匿其中。山顶之上的主殿更是宏伟壮观,震慑人心,仿佛佛祖正坐于山巅之上,悲悯地望着众生。
遥岚摇头惊叹:“东丘不愧是自古尚佛。”
逝川也不住称赞:“晓月寺真是远远不可企及。”
兰绬也没见过如此阵仗,瞳孔中光芒闪烁,却仍然故作深沉,打着哈哈道:“正常,正常。”
几人站在脚下愣神的空档,前方有人踮起脚,朝他们挥了挥手。
是之前在小路相逢的那两名年轻女孩。
女孩们提起裙摆,略带小跑地朝他们过来了。
见有人来,遥岚将折扇换到了左边,与指环置于同侧,好让他一直举着手的动作显得没有那么怪异。
双方简单地行了见面礼,直到离得近了,遥岚才注意到,她们的衣裙和其他地区的不同,下摆要更短一些,衣袖也只是薄薄的轻纱,纤细的手臂在其中若隐若现。
在夏日里,这样的打扮显然要舒适轻便许多。
“二位公子,”那位活泼的姑娘率先开了口,“刚刚看你们从外边来,应当不是东丘人吧。”
遥岚微微颔首:“我们是……南阳人。”
南阳。
不知为何,遥岚的这句话轻轻地拨动了逝川的心弦,他微微偏过头,看了遥岚一眼。
“果真,”女孩笑道,“那你们是第一次来瑞光寺吧,需不需要我来为你们引路呀?”
遥岚正要开口拒绝,却听逝川低沉的嗓音响了起来。
“姑娘此行,可是要礼佛?”他身量较遥岚高一些,一身沉沉的黑衣,更有压迫感,“我们只是路过,并不一定上山,怕是会耽误了二位姑娘的正事。”
“可……”女孩还欲说些什么,却被旁边的白衣女孩打断了。
“妹妹,”她嗓音清冷,“不可回去得太晚。”
妹妹不情愿地扁了扁嘴:“是,姐姐。”
姐妹二人向他们告了辞,混入人流中,沿着青石阶往山上走去。
遥岚回过神来,却发现兰绬似乎好半天没有动静了,低头一看,她正盯着两姐妹离开的方向,眼睛一眨不眨。
白衣女孩方才那一声“妹妹”,喊得她有些出神。
遥岚没有出声打扰她,在原地体贴地留了一会儿,缓缓迈步,同逝川在寺院里参观起来。
他们没有上山,只往人少的地方去,走着走着,就转到了寺的背面。瑞光寺背面也同样有一条长长的青石阶,应当是下山的路。
此时尚早,人们刚开始登山,后面这条石阶便空空荡荡的,只有零星几个寺庙的僧人,在低着头打扫石阶和院落中的落叶。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长长的石阶之上,有一个矮小的身影,正在一级一级地向下挪动。那人身形佝偻,拄着一根弯曲的粗木棍,姿势怪异,艰难地左摇右晃,每下一级,都要半天才能稳住身子。
周围的寺僧却对那人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遥岚与逝川对视一眼,抬脚向那人走了过去。
到了跟前,遥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师父可需要帮助?”
那人闻言动作一顿,缓慢地抬起头来仰视他们,露出了一张布满沟壑的脸。
竟是一位苍老的尼姑。
遥岚尽力压下眼底的诧异,让自己的面色看起来平静如常。
这位尼姑之所以身形矮小,是因为她的僧袍下摆空空荡荡,双腿竟是已被齐根截断。她伤口陈旧,早已长好,应该已经残疾了很多年了,断处蹭着地面微微抽动,上面沾满了泥土。
她黑白分明的眼珠盯着遥岚看了半晌,又骨碌碌转向逝川,最后落在了遥岚拿着折扇的左手上。
“多谢。”她收回目光,声音又粗又哑,“不必。”
说完,她握紧了手中的木棍,又开始艰难缓慢地下石阶。
正在这时,兰绬伸出手,拽了拽遥岚的袖口。
“走吧。”
她只是魂体,自然没有办法真的触碰到遥岚的衣袍,只是在虚空中扯了两下。遥岚注意到了她的动作,就顺着她的话头下了长阶,朝他们进来的方向原路返回。他们没再去打扰那位尼姑,但还是难以避免地有些心情沉重。
出了瑞光寺,兰绬就像个霜打的茄子,一溜烟地缩回指环里,没动静了。遥岚和逝川二人一路进了城镇,在金樽楼里落脚。
此地名为安沂,是旧时东丘的帝都,金樽楼是此地最大也是最繁华的酒楼。
“原来是古时帝都,怪不得瑞光寺会坐落在此地。”逝川一边说着,一边从袖袋中摸出一块金锭,抛给了柜台后的堂倌。
“两间上房,长住。”
堂倌两眼放光,活像见了财神爷:“得嘞二位客官,小的这就带你们上去,好酒好菜马上就到。”
金樽楼今日请了评书先生,声如洪钟,口若悬河,不时赢得满堂喝彩。
路过时,遥岚站住脚步,似乎被说书先生吸引了目光。
堂倌八面玲珑,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客官可是要听书?小的着人给您安排位置最好的雅间,保您过瘾!”
遥岚点点头,又补充着问道:“不知能不能请这位先生换一段来讲?”
“自然,自然,”堂倌笑道,“不知客官想听哪一段?小的这就叫人去向彭先生递话。”
“不知有没有与兰绬将军和皇后子桑氏相关的评书?”遥岚问道。
堂倌掰着手数了起来:“那可真是太多了,《女首辅》《金兰记》《将军辞官》,不知您想听哪一段?”
逝川有些好奇:“这别的倒还理解,可《金兰记》是讲什么的?”
“自然是讲那二位之间的姐妹情深了。”堂倌挤了挤眼睛,谄媚道,“客官可真会选,这《金兰记》可是我们这儿最受欢迎的。”
“那就这个吧。”遥岚道。
“好嘞。”堂倌喜笑颜开,比过了年还喜庆。
两人在雅间坐定,等带路堂倌笑呵呵地走了,兰绬才幽幽地说了自出瑞光寺以来的第一句话。
“真是有钱。”
遥岚将指间的木环摘下,轻轻放在桌子上,兰绬的身影又晃晃悠悠地凝了出来。
“有点不方便。”她眯着眼打量自己,“这位公子,能不能麻烦你帮我做个身体?”
“好。”遥岚从善如流,幻化出一张厚厚的皮纸,白皙的十指一翻,折出了一个憨憨的小纸人。然后,他将指环拿起来,套在了纸人的手上。
门外传来“笃笃”的敲门声,是上菜的堂倌到了。得了应允,他推开门,带着身后一众端菜的年轻侍女进了屋。
他一抬头,却见除了方才进来的两位贵公子,屋中不知何时又多了一位英姿飒爽、神采飞扬的红衣女郎,正支着长腿摆弄自己左手食指上的一枚黑色指环。
堂倌十分识趣,没有多嘴,尽职尽责地为他们介绍完招牌菜式,就退了出去。
等二人回过头来,见到兰绬正靠在桌边,仰着头往口中灌酒。
逝川垂眸,扫了一眼腰间,果然已是空空如也。
“……”
“兰将军说的不方便,原是指的这个?”他似笑非笑地看向兰绬。
兰绬用手背抹了抹唇,将金壶放在桌上,挑衅似的扬了扬眉梢:“如何?”
逝川嗤笑了一声。
兰绬没再管他,又弯下腰,伸着手去够桌上的炙羊肉。
“且慢!”遥岚及时地制止了她,“将军,你的身体本质是纸,虽能摸到外物,但不能真的吃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