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刘钦笑过之后,却道:你可要多活两年。要有一天你先死了,朝中这些有功之将他脸色寻常,可说的却不是玩笑,怕也要跟着你走上一批。
他不屠戮功臣,敢和他们同享太平,便是因为自信制得住他们。忌惮吴宗义,还能放他手握重兵,也是这个缘故。
可有朝一日陆宁远死在前面,这些嚄唶宿将,别无他法,只能或杀或废,以安天下。那时他们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夺了兵权,做个闲散之臣,依无数前朝旧事。
陆宁远没有应声,瞧他一阵,低头吻来。
他真奇怪,明知道刘钦动动手指就能取他性命,可还是吻上来。
刘钦把住他肩膀,不甘示弱,只有吻得比他更凶。
半年之后,国家新政愈多,又有朝臣提议设教武堂。
刘钦听来,也觉有理,于是就将还都后新朝的第一榜武举,并着各军当中五品以下、并无战事与要紧军务的将官一齐召来,命人讲武,教授战法、兵略,还有安定地方之道。
授课者多是军功素著的大将,也有文臣,连夹了多日尾巴的秦良弼都高高兴兴地去讲了两天。
年轻的武举们刚刚考中,万事新鲜,但各地身负军功的将官千里迢迢而来,就为了听旁人纸上谈兵,心里本来就颇多微词,后来有天,见授课的竟然变成了文人,登时就轰地闹了起来。
周章站在原地,看着下面闹哄哄之景,只面无表情地等着。
这里是在京城,他们再如何闹,也闹不破天去,别看现在一时骚动,久后自会平息。
他自恃身份,并不欲同人争吵,但还没等声音降下去,陆宁远就从不远处的校场闻讯赶来。
当他不知道从哪出现,一瘸一拐地走到周章旁边时,站定了还没说话,屋中就蓦地一静,原本站起来的人都坐下去了。
当初平定刘骥、翟广之乱,两次周章都曾立下大功,后来他联结北方义军,更是探骊得珠,厥功甚伟。
单论战功而言,他居于文官之首,自无疑议,就是放在武将里面,其实也没几人能比。
况且他官居揆席,位高权重,真要有心记恨,屋中不论是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可惜他清正之名更甚于威名,待人又一向宽大,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武弁就把他当做了软柿子,徒留曾随周章一起参与过平叛的几个将领坐在那里干着急,恨不能钻地底下去。
陆宁远神情严肃,正在心中措辞,想要同这些作乱的人说些什么,但周章朝他点了点头,清清喉咙,随后就开始授课,他只得退到旁边。
他怕自己走后,这些人又再生事,就在旁边多站了一会儿,好像护法一般。周章并不分神瞧他,听课的人里却总有人频频偷眼向他看来。
这么站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生事,陆宁远正要走,忽然就听宫人通报:陛下驾到!忙和其他人一样跪伏下去。
天子忽然来了教武堂,武举和将官都心中怦怦乱跳,好奇者有,也有刚才闹事的人因为心虚,满身冒汗。
刘钦看着却心情不错,让人平身,问了问周章教授的内容,又勉励几句,随后向陆宁远悄悄招了招手。
陆宁远也悄悄过去。
所有人都瞧着他,他也不知是悄在了哪里,微跛着走到刘钦边上。刘钦向宫人示意,宫人便托来一只盏,呈到陆宁远面前。
刘钦低下声,用别人听不见的声量对他道:我来看看,正好你在这里。这是太医院伐竹烤火沥出来的水,你最近不是咳疾犯了,趁新鲜喝了,应当能缓解一二。
他带着竹沥水来,还有什么正好可言,陆宁远应了一声,举起来一气喝了,想自己今天、今年,或许永生永世都不会再咳嗽了。
他看也没再看旁人,喝完就站在了刘钦边上。刘钦对周章、对一丛武弁一视同仁,各说了几句话,便摆驾了,却也去得不远,同陆宁远一起去了旁边校场,一人取了一把弓。
你先还是我先?刘钦问。
陛下先。陆宁远答。
每次都是我在前面。刘钦随口道,也不介意,张弓搭箭,松手射出,一箭落在红心上面。
这是两人还在建康时,陆宁远启程赴江北之前为他制的几把弓之一,那会儿他和曾经的刘钦一样,亲手制了从轻到重的一整套,供刘钦慢慢复健。
此后他在来信中多次问过刘钦进度如何,却再没亲眼见过,只凭刘钦一张嘴,其实不知真假,再见到时,自己却也同样需要了,便把之前刘钦赠他的翻了出来。
自己一人在建康时,刘钦其实练习得颇为努力,几乎每日都要花上点时间,但身体虚弱,至今也没恢复到从前,拉不开原本能拉开的硬弓。到了陆宁远面前,难免露怯,便推说自己公务繁忙,一直以来不怎么有时间练习。
陆宁远重伤初愈,也要重新复健,邀请他每日一起。刘钦稍一犹豫,上下扫了他一眼,答应下来。
陆宁远在床上躺了半年,剩下半年是坐在轮椅上面,一上来果然仅能拉开最轻的两张弓,照他相差甚远。那时刘钦看着,但感怜爱。
但后来陆宁远恢复起来一日千里,这怜爱也就没了,再练习时,反而多了几分紧迫。
刘钦拿轻弓试射了几十箭,十张靶子的红心都填满了,换上重一档的那把弓,因为力有不逮,渐渐就射不准红心,只是今天勉强控制着没有脱靶。
等他试完,陆宁远才开始,照例比他少中了几箭。刘钦看着,没说什么,忽然就想起昨夜眼前所见、手上所摸。
为了之前他有意逗弄的一句,陆宁远习武颇为勤奋,除去和他一起习射之外,每天还要额外再花许多功夫,吃饭也十分努力,身上这才又有了昔日几分规模。
那么粗的手臂,那么高的胸脯,那么结实的背,却和他用一边重的弓,拉弓时还要着意咬牙、皱眉,演技也太拙劣。
但刘钦也不点破,摘下扳指,想想问:比比剑?
陆宁远犹豫了下,退缩了。
刘钦又道:用木剑。
陆宁远仍是摇头。
只是活动一下。说着,刘钦已经从朱孝手中接过两把木剑,其中一把向陆宁远扔过去。
陆宁远只得接下,心中紧张起来。
上次比剑,结局实在不太好,这次再来,恐怕也难测吉凶。陆宁远不知该胜还是该败,见刘钦已经攻来,只得接招。
日暖泥融,燕子巢来,飞蝶穿花,春光烂漫,暖洋洋活动开了筋骨,陆宁远才发觉刚刚有胜有败,但刘钦兴致仍然很高,只是因为累了才叫停。
刘钦兴致的确是高。
曾经他一度以为自己再也上不得马、拉不开弓了,还想自己或许要走在薛容与等一众老臣前面,不无悲观。
可时间过得足够久,再重的伤竟也能一点一点恢复过来,好像天下事仍是无不可为者。
宫人送了酪来,刘钦搁在边上,脱去护腕,坐下来先喝了两口茶。
他胸口起伏,喷出的鼻息没有打在陆宁远身上,陆宁远却好像能想象到那上面的热意,喉咙不由上下滚滚。
愣着做什么?刘钦招呼他,喝点水。
陆宁远应声过来,拿起茶盏,拇指在那上面无意识地划过半圈。
他想起,自己和刘钦还有那样长的时间,长到足够把之前所有让人不快、不安的事情重做一遍,拿每一个像这样的日子把它从心里换掉。
这样想着,手上的茶盏忽然有些拿不稳,在茶水洒出之前,他赶紧仰头将它全喝掉了,收腿坐在刘钦旁边。
刘钦不说话,靠在椅背上,一手摇晃着杯底残茶,让里面的茶叶转出一个旋。陆宁远这才发觉自己舌头、牙齿上都粘上了茶叶,于是也静静地不出声,悄然把杯盖扣上了。
现在寒气已尽,暑气未至,正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好的时候。
阳光打在刘钦脸上,刘钦舒服地眯了眯眼,就和上一世陆宁远曾见过的那样。
他看看刘钦,又循着他的目光看看院里,最后又看向他。
鸟雀在校场外的树木里喧闹不休,不时有风吹过,地上的沙砾跟着滚过几圈,有的滚过他的脚,淡淡的香气从远方送来,不知是桃是李,又或者是什么别的,他要亲眼见到才能分辨。
陆宁远又看向远处。
从少年时,他就总是感到一种孤独,好像他只是寄身于世,却并不真正属于哪里。幼年的他孤身一人居于京城,远离父母兄弟,后来家人死去,天地间更只剩下他一个,就连刘钦也成为一道缥缈的影子,从此他再没有抓它在手。
李椹张大龙他们虽然与他要好,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谁也不是和谁绑在一处。他自己也有妻子,可他俩也是彼此无关的人。
军中将士数十万,可让他们簇拥着,他也还是觉着孤独,夜里和他们睡在一间营帐里,等闭上眼睛,就还是只他一个。
他不屠戮功臣,敢和他们同享太平,便是因为自信制得住他们。忌惮吴宗义,还能放他手握重兵,也是这个缘故。
可有朝一日陆宁远死在前面,这些嚄唶宿将,别无他法,只能或杀或废,以安天下。那时他们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夺了兵权,做个闲散之臣,依无数前朝旧事。
陆宁远没有应声,瞧他一阵,低头吻来。
他真奇怪,明知道刘钦动动手指就能取他性命,可还是吻上来。
刘钦把住他肩膀,不甘示弱,只有吻得比他更凶。
半年之后,国家新政愈多,又有朝臣提议设教武堂。
刘钦听来,也觉有理,于是就将还都后新朝的第一榜武举,并着各军当中五品以下、并无战事与要紧军务的将官一齐召来,命人讲武,教授战法、兵略,还有安定地方之道。
授课者多是军功素著的大将,也有文臣,连夹了多日尾巴的秦良弼都高高兴兴地去讲了两天。
年轻的武举们刚刚考中,万事新鲜,但各地身负军功的将官千里迢迢而来,就为了听旁人纸上谈兵,心里本来就颇多微词,后来有天,见授课的竟然变成了文人,登时就轰地闹了起来。
周章站在原地,看着下面闹哄哄之景,只面无表情地等着。
这里是在京城,他们再如何闹,也闹不破天去,别看现在一时骚动,久后自会平息。
他自恃身份,并不欲同人争吵,但还没等声音降下去,陆宁远就从不远处的校场闻讯赶来。
当他不知道从哪出现,一瘸一拐地走到周章旁边时,站定了还没说话,屋中就蓦地一静,原本站起来的人都坐下去了。
当初平定刘骥、翟广之乱,两次周章都曾立下大功,后来他联结北方义军,更是探骊得珠,厥功甚伟。
单论战功而言,他居于文官之首,自无疑议,就是放在武将里面,其实也没几人能比。
况且他官居揆席,位高权重,真要有心记恨,屋中不论是谁,都不会有好果子吃。可惜他清正之名更甚于威名,待人又一向宽大,这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武弁就把他当做了软柿子,徒留曾随周章一起参与过平叛的几个将领坐在那里干着急,恨不能钻地底下去。
陆宁远神情严肃,正在心中措辞,想要同这些作乱的人说些什么,但周章朝他点了点头,清清喉咙,随后就开始授课,他只得退到旁边。
他怕自己走后,这些人又再生事,就在旁边多站了一会儿,好像护法一般。周章并不分神瞧他,听课的人里却总有人频频偷眼向他看来。
这么站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生事,陆宁远正要走,忽然就听宫人通报:陛下驾到!忙和其他人一样跪伏下去。
天子忽然来了教武堂,武举和将官都心中怦怦乱跳,好奇者有,也有刚才闹事的人因为心虚,满身冒汗。
刘钦看着却心情不错,让人平身,问了问周章教授的内容,又勉励几句,随后向陆宁远悄悄招了招手。
陆宁远也悄悄过去。
所有人都瞧着他,他也不知是悄在了哪里,微跛着走到刘钦边上。刘钦向宫人示意,宫人便托来一只盏,呈到陆宁远面前。
刘钦低下声,用别人听不见的声量对他道:我来看看,正好你在这里。这是太医院伐竹烤火沥出来的水,你最近不是咳疾犯了,趁新鲜喝了,应当能缓解一二。
他带着竹沥水来,还有什么正好可言,陆宁远应了一声,举起来一气喝了,想自己今天、今年,或许永生永世都不会再咳嗽了。
他看也没再看旁人,喝完就站在了刘钦边上。刘钦对周章、对一丛武弁一视同仁,各说了几句话,便摆驾了,却也去得不远,同陆宁远一起去了旁边校场,一人取了一把弓。
你先还是我先?刘钦问。
陛下先。陆宁远答。
每次都是我在前面。刘钦随口道,也不介意,张弓搭箭,松手射出,一箭落在红心上面。
这是两人还在建康时,陆宁远启程赴江北之前为他制的几把弓之一,那会儿他和曾经的刘钦一样,亲手制了从轻到重的一整套,供刘钦慢慢复健。
此后他在来信中多次问过刘钦进度如何,却再没亲眼见过,只凭刘钦一张嘴,其实不知真假,再见到时,自己却也同样需要了,便把之前刘钦赠他的翻了出来。
自己一人在建康时,刘钦其实练习得颇为努力,几乎每日都要花上点时间,但身体虚弱,至今也没恢复到从前,拉不开原本能拉开的硬弓。到了陆宁远面前,难免露怯,便推说自己公务繁忙,一直以来不怎么有时间练习。
陆宁远重伤初愈,也要重新复健,邀请他每日一起。刘钦稍一犹豫,上下扫了他一眼,答应下来。
陆宁远在床上躺了半年,剩下半年是坐在轮椅上面,一上来果然仅能拉开最轻的两张弓,照他相差甚远。那时刘钦看着,但感怜爱。
但后来陆宁远恢复起来一日千里,这怜爱也就没了,再练习时,反而多了几分紧迫。
刘钦拿轻弓试射了几十箭,十张靶子的红心都填满了,换上重一档的那把弓,因为力有不逮,渐渐就射不准红心,只是今天勉强控制着没有脱靶。
等他试完,陆宁远才开始,照例比他少中了几箭。刘钦看着,没说什么,忽然就想起昨夜眼前所见、手上所摸。
为了之前他有意逗弄的一句,陆宁远习武颇为勤奋,除去和他一起习射之外,每天还要额外再花许多功夫,吃饭也十分努力,身上这才又有了昔日几分规模。
那么粗的手臂,那么高的胸脯,那么结实的背,却和他用一边重的弓,拉弓时还要着意咬牙、皱眉,演技也太拙劣。
但刘钦也不点破,摘下扳指,想想问:比比剑?
陆宁远犹豫了下,退缩了。
刘钦又道:用木剑。
陆宁远仍是摇头。
只是活动一下。说着,刘钦已经从朱孝手中接过两把木剑,其中一把向陆宁远扔过去。
陆宁远只得接下,心中紧张起来。
上次比剑,结局实在不太好,这次再来,恐怕也难测吉凶。陆宁远不知该胜还是该败,见刘钦已经攻来,只得接招。
日暖泥融,燕子巢来,飞蝶穿花,春光烂漫,暖洋洋活动开了筋骨,陆宁远才发觉刚刚有胜有败,但刘钦兴致仍然很高,只是因为累了才叫停。
刘钦兴致的确是高。
曾经他一度以为自己再也上不得马、拉不开弓了,还想自己或许要走在薛容与等一众老臣前面,不无悲观。
可时间过得足够久,再重的伤竟也能一点一点恢复过来,好像天下事仍是无不可为者。
宫人送了酪来,刘钦搁在边上,脱去护腕,坐下来先喝了两口茶。
他胸口起伏,喷出的鼻息没有打在陆宁远身上,陆宁远却好像能想象到那上面的热意,喉咙不由上下滚滚。
愣着做什么?刘钦招呼他,喝点水。
陆宁远应声过来,拿起茶盏,拇指在那上面无意识地划过半圈。
他想起,自己和刘钦还有那样长的时间,长到足够把之前所有让人不快、不安的事情重做一遍,拿每一个像这样的日子把它从心里换掉。
这样想着,手上的茶盏忽然有些拿不稳,在茶水洒出之前,他赶紧仰头将它全喝掉了,收腿坐在刘钦旁边。
刘钦不说话,靠在椅背上,一手摇晃着杯底残茶,让里面的茶叶转出一个旋。陆宁远这才发觉自己舌头、牙齿上都粘上了茶叶,于是也静静地不出声,悄然把杯盖扣上了。
现在寒气已尽,暑气未至,正是一年当中气候最好的时候。
阳光打在刘钦脸上,刘钦舒服地眯了眯眼,就和上一世陆宁远曾见过的那样。
他看看刘钦,又循着他的目光看看院里,最后又看向他。
鸟雀在校场外的树木里喧闹不休,不时有风吹过,地上的沙砾跟着滚过几圈,有的滚过他的脚,淡淡的香气从远方送来,不知是桃是李,又或者是什么别的,他要亲眼见到才能分辨。
陆宁远又看向远处。
从少年时,他就总是感到一种孤独,好像他只是寄身于世,却并不真正属于哪里。幼年的他孤身一人居于京城,远离父母兄弟,后来家人死去,天地间更只剩下他一个,就连刘钦也成为一道缥缈的影子,从此他再没有抓它在手。
李椹张大龙他们虽然与他要好,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谁也不是和谁绑在一处。他自己也有妻子,可他俩也是彼此无关的人。
军中将士数十万,可让他们簇拥着,他也还是觉着孤独,夜里和他们睡在一间营帐里,等闭上眼睛,就还是只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