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刘钦没有守在旁边,而是去了陆宁远的营里。
除了最一开始的时候,他很少住在陆宁远营中,同他麾下将士也再没说过几句话。
这一次他是微服出行,于朝廷是绝密,偶有曾经在典礼中曾睹过龙颜的,此时在军中见他,也不敢声张,大绝多数将士都不知他的身份,只是看他身边有韩玉陪同,对他颇为恭敬。
在军营里,刘钦知道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关于陆宁远的事。
他看了陆宁远平日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布衣,十分朴素,一看便是穿过许多年的,大多数他都眼熟,虽然上面不至于有什么补丁,但有几件,袖口那里都磨得破了,破口不大,他就始终没有更换。
他问了陆宁远平日的饮食。他在营中,几乎一直都是和士卒一起用饭,别人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从不吃什么额外的东西。
士卒有肉吃时,他就跟着食鸡餐猪,军粮不足的时候,他也跟着吃糠咽菜,像牛羊鱼虾这种东西,普通士卒吃不到,他一年当中就也几乎从不食用。
他问陆宁远平时都做什么。交战的时候,自然是不遑启处,平日没有战事,他白天就巡查各营,检查士卒习练、检查各项军械,处置从各地发来的军报。
夜里若无紧急军情,他就一个人在帐里,有时是看书,有时是给刘钦写信,但这时候往往赶人出去,韩玉也不知具体情形。
几年如一日,他从没有过任何享受,也没有任何娱乐,旁人看来,他活得几乎了无意趣,好像他只是寄身于此,生居天壤之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从别人处他还得知,陆宁远也曾活得有几分人味儿过。
忽然有一天开始,行军到河边,旁人招呼他下河洗澡,他却一反常态,摇头拒绝了。
张大龙不解,问他,他不答,张大龙强又追问,伸手扒他衣服,逼得他没有办法,只得私下里偷偷对他说,他要写信先向刘钦确认,看刘钦是否答应。
张大龙惊问,以前天天脱了衣服就往水里扎,他身上几根毛,谁没见过?
陆宁远却只是摇头,说一定要问过之后才能决定。
张大龙更不理解,刘钦管天管地,还管你这个?不耐烦又来拉他。
陆宁远却坚执不从,被问烦了,莫名多了几分羞涩,对他说,刘钦亲口夸他身上肌肉生得很好
对他来说,这话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了,但当着张大龙的面,不知是出于忍不住的炫耀,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虽然艰难,他还是说下去了,说他怕刘钦不愿让别人看见他身上,所以必须先写信询问清楚。
刘钦还记得这封信。
信中陆宁远没写前因,只是问他自己能不能和士卒一起下河洗澡,刘钦只看得一头雾水,以为陆宁远是希望自己多关心一下他的那条病腿,于是在信里写,夏天天暖的时候可以,其他时候不行,要他注意身体,还顺便关心了几句。
下一封信中,陆宁远没再就这个话题多谈,他也就没问过后续。现在他知道了,陆宁远后来又坦然和士卒一起下河,但张大龙烦他了,从此再不给他搓背了。
从李椹处他又得知了别的。
陆宁远曾经每到一地,就会采买当地的花卉,然后千里迢迢送回建康,还会购置一些家居装饰,大多都是价格不算太贵的,一件一件往他在建康的家里送。
他的军衔一年比一年高,官俸也十分可观,刘钦又时不时给些赏赐,可他一有钱财,往往就地散给士卒,赏他的粮食,也干脆充做军粮,布匹也拿去赏赐有功将士,没多少剩给自己,他又要经营曾经的太子府,经济状况其实很不乐观。
买这些东西,往往左支右绌,有时还需腆脸向李椹、张大龙等人赊账,等月俸下来再还钱。
但他乐呵呵地做着这些,做了大约两年,忽然有天,却开始再不做了。
他仍然把金银布帛分给士卒,自己则几乎什么也不留,也不再买什么东西。
刘钦想起他最后一次离京北上之前,曾经请求自己和他一起回潜邸再住两日。那时他答应了,可后面事务繁多、战事紧急,终于没有成行。
不知从何时开始,陆宁远又重新变得无趣,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军务,打着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争回一寸又一寸的土地。
只有两件事与此无关,他却坚持做着,其一是每天向刘钦写信,信中写自己无论何时都会依然爱他,其二是每到一处,就要找当地的大夫,询问有没有什么药方甚至偏方,拿给军医掂掇,军医觉着或许有用,他就写信寄回太医院,要他们斟酌。
因刘钦的脉案乃是绝密,陆宁远那里没有,他只能向当地大夫口述刘钦当日受伤的情形和后来的症状。
那些人的医术本就算不上精深,又没拿到脉案,自然没什么真知灼见,有的偏方更是匪夷所思,太医院绝不敢尝试,因此这么长时间下来,陆宁远送回京的方子倒没有被采纳过一次。
他却没有灰心,最后一次找当地的大夫咨询,是在大同。一直到坠崖的十日前,他都还锲而不舍地做着这件事情。
从不同的人的言语当中,一点一点,刘钦拼凑出一个他以前从没见过的陆宁远,没见过,可是当拼出他时,他一眼就知道,这就是他。
他第一次感到,陆宁远心里竟然有这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在他默默注视着自己、不说话的时候,那在他心中暗暗咀嚼着的、翻涌着的都是什么?
难道他活在世上,只是为了那一个复国的志向,如今梦想实现,他就要抽身而去、举手一谢尘嚣不成?
可看他所为,分明不止如此。既然这样,他为什么竟会这样决绝、这样毫无留恋?
没有让他困惑太久,在他赶到宁武的第四天,陆宁远第一次醒了过来。
第334章
身体在痛,火在烧,拿手拨开刀枪剑戢的锋丛,踏过一泓又一泓的血水,陆宁远奋力地埋头走着,忽然,他顿住了脚。
他看到了父亲。陆元谅身披盔甲,威严、雄武地按刀而立,在他身边,陆令同样一身戎装,擐甲执兵,威武端立。
爹大哥!
陆宁远情不自禁,向着他二人走去。
他感到,在他心头一直压着的某块忽地石头放下了,身体轻飘飘的,那折磨他两世几十年的伤腿变得和另一只再没有什么不同。
他一路向前,它再不曾踩在地上,也再没有疼痛传来,再快几分,他甚至就要飞身而起,扑到他们两人身边了。
可父兄只站在原地不动,侧过身来一起看他。他又往前几步,他们两个仍是站在那里,他走了这么远的路,却还是没有靠近半分。
我好想念你们。陆宁远喃喃道。
陆元谅开口。他的声音陆宁远已不知道多少年没再听过了,可听见的第一瞬他就知道,这是父亲的声音。
在他灵魂深处,有什么忽地醒来,陌生的激流在他心头汩汩而过。
你来这里干什么?陆元谅问。
你们要去哪?陆宁远也问,我和你们一起走。说着又向前去。
陆元谅肃了脸,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陆讷,回去。说着朝他摆了摆手,就和小时候将他挥退时一样。
陆宁远就当真怔怔地站定不动了。
陆令没有言语,同样向他挥手,手却是举起来的,摇得高高的,同他作别,然后转过身,与陆元谅肩并着肩离开了。
陆宁远摇摇头,又摇摇头,可父兄的身影渐渐小了,向浓重的黑暗当中步步走去,终于消失不见。
他茫然无措,在原地打了个圈,忽地又看见母亲,想也不想,向她奔去。
这次他跑了起来,一下扑到母亲怀里,母亲将他抱住,他的身体忽然小了,只有一点点大,伏在母亲的膝头,死死搂住她腰,仰头看她。
他大概哭了,向她叫道:娘!我好痛!我好痛我不想再
父亲回京述职时,他们两个还曾见过,可十二岁之后,他就再没见过母亲。
那些在京城僻居的日子,从马背上一次次跌下的时候,第一次穿上盔甲、第一次拿起剑,让人把刀砍在身上、把矛插进身体里、在血泊间又爬起来的时候,他从没刻意想过她,可他的心用他自己都不曾听见的声音向着她声声轻唤。
他真想念她!可是
母亲摸着他的脸,把慈爱的泪水洒在他的脸上,回去吧。她也对他道:好孩子,回去,回去,回头呀。
陆宁远听话地回了回头,身上一空,母亲的身影消失不见。
他怔在原地,跌坐下去,心念一转,左腿的伤病就又抓住了他。
为什么都这样说,为什么留他在这里,为什么要他一人回去,他该回哪儿?陆宁远,陆靖方,陆宁远,陆靖方他现在已经宁过了远,也靖过了方,从今往后,他又是谁,他又该去哪,茫茫天地,哪里该是他的归处?
除了最一开始的时候,他很少住在陆宁远营中,同他麾下将士也再没说过几句话。
这一次他是微服出行,于朝廷是绝密,偶有曾经在典礼中曾睹过龙颜的,此时在军中见他,也不敢声张,大绝多数将士都不知他的身份,只是看他身边有韩玉陪同,对他颇为恭敬。
在军营里,刘钦知道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关于陆宁远的事。
他看了陆宁远平日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布衣,十分朴素,一看便是穿过许多年的,大多数他都眼熟,虽然上面不至于有什么补丁,但有几件,袖口那里都磨得破了,破口不大,他就始终没有更换。
他问了陆宁远平日的饮食。他在营中,几乎一直都是和士卒一起用饭,别人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从不吃什么额外的东西。
士卒有肉吃时,他就跟着食鸡餐猪,军粮不足的时候,他也跟着吃糠咽菜,像牛羊鱼虾这种东西,普通士卒吃不到,他一年当中就也几乎从不食用。
他问陆宁远平时都做什么。交战的时候,自然是不遑启处,平日没有战事,他白天就巡查各营,检查士卒习练、检查各项军械,处置从各地发来的军报。
夜里若无紧急军情,他就一个人在帐里,有时是看书,有时是给刘钦写信,但这时候往往赶人出去,韩玉也不知具体情形。
几年如一日,他从没有过任何享受,也没有任何娱乐,旁人看来,他活得几乎了无意趣,好像他只是寄身于此,生居天壤之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从别人处他还得知,陆宁远也曾活得有几分人味儿过。
忽然有一天开始,行军到河边,旁人招呼他下河洗澡,他却一反常态,摇头拒绝了。
张大龙不解,问他,他不答,张大龙强又追问,伸手扒他衣服,逼得他没有办法,只得私下里偷偷对他说,他要写信先向刘钦确认,看刘钦是否答应。
张大龙惊问,以前天天脱了衣服就往水里扎,他身上几根毛,谁没见过?
陆宁远却只是摇头,说一定要问过之后才能决定。
张大龙更不理解,刘钦管天管地,还管你这个?不耐烦又来拉他。
陆宁远却坚执不从,被问烦了,莫名多了几分羞涩,对他说,刘钦亲口夸他身上肌肉生得很好
对他来说,这话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了,但当着张大龙的面,不知是出于忍不住的炫耀,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虽然艰难,他还是说下去了,说他怕刘钦不愿让别人看见他身上,所以必须先写信询问清楚。
刘钦还记得这封信。
信中陆宁远没写前因,只是问他自己能不能和士卒一起下河洗澡,刘钦只看得一头雾水,以为陆宁远是希望自己多关心一下他的那条病腿,于是在信里写,夏天天暖的时候可以,其他时候不行,要他注意身体,还顺便关心了几句。
下一封信中,陆宁远没再就这个话题多谈,他也就没问过后续。现在他知道了,陆宁远后来又坦然和士卒一起下河,但张大龙烦他了,从此再不给他搓背了。
从李椹处他又得知了别的。
陆宁远曾经每到一地,就会采买当地的花卉,然后千里迢迢送回建康,还会购置一些家居装饰,大多都是价格不算太贵的,一件一件往他在建康的家里送。
他的军衔一年比一年高,官俸也十分可观,刘钦又时不时给些赏赐,可他一有钱财,往往就地散给士卒,赏他的粮食,也干脆充做军粮,布匹也拿去赏赐有功将士,没多少剩给自己,他又要经营曾经的太子府,经济状况其实很不乐观。
买这些东西,往往左支右绌,有时还需腆脸向李椹、张大龙等人赊账,等月俸下来再还钱。
但他乐呵呵地做着这些,做了大约两年,忽然有天,却开始再不做了。
他仍然把金银布帛分给士卒,自己则几乎什么也不留,也不再买什么东西。
刘钦想起他最后一次离京北上之前,曾经请求自己和他一起回潜邸再住两日。那时他答应了,可后面事务繁多、战事紧急,终于没有成行。
不知从何时开始,陆宁远又重新变得无趣,按部就班地处理着军务,打着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争回一寸又一寸的土地。
只有两件事与此无关,他却坚持做着,其一是每天向刘钦写信,信中写自己无论何时都会依然爱他,其二是每到一处,就要找当地的大夫,询问有没有什么药方甚至偏方,拿给军医掂掇,军医觉着或许有用,他就写信寄回太医院,要他们斟酌。
因刘钦的脉案乃是绝密,陆宁远那里没有,他只能向当地大夫口述刘钦当日受伤的情形和后来的症状。
那些人的医术本就算不上精深,又没拿到脉案,自然没什么真知灼见,有的偏方更是匪夷所思,太医院绝不敢尝试,因此这么长时间下来,陆宁远送回京的方子倒没有被采纳过一次。
他却没有灰心,最后一次找当地的大夫咨询,是在大同。一直到坠崖的十日前,他都还锲而不舍地做着这件事情。
从不同的人的言语当中,一点一点,刘钦拼凑出一个他以前从没见过的陆宁远,没见过,可是当拼出他时,他一眼就知道,这就是他。
他第一次感到,陆宁远心里竟然有这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在他默默注视着自己、不说话的时候,那在他心中暗暗咀嚼着的、翻涌着的都是什么?
难道他活在世上,只是为了那一个复国的志向,如今梦想实现,他就要抽身而去、举手一谢尘嚣不成?
可看他所为,分明不止如此。既然这样,他为什么竟会这样决绝、这样毫无留恋?
没有让他困惑太久,在他赶到宁武的第四天,陆宁远第一次醒了过来。
第334章
身体在痛,火在烧,拿手拨开刀枪剑戢的锋丛,踏过一泓又一泓的血水,陆宁远奋力地埋头走着,忽然,他顿住了脚。
他看到了父亲。陆元谅身披盔甲,威严、雄武地按刀而立,在他身边,陆令同样一身戎装,擐甲执兵,威武端立。
爹大哥!
陆宁远情不自禁,向着他二人走去。
他感到,在他心头一直压着的某块忽地石头放下了,身体轻飘飘的,那折磨他两世几十年的伤腿变得和另一只再没有什么不同。
他一路向前,它再不曾踩在地上,也再没有疼痛传来,再快几分,他甚至就要飞身而起,扑到他们两人身边了。
可父兄只站在原地不动,侧过身来一起看他。他又往前几步,他们两个仍是站在那里,他走了这么远的路,却还是没有靠近半分。
我好想念你们。陆宁远喃喃道。
陆元谅开口。他的声音陆宁远已不知道多少年没再听过了,可听见的第一瞬他就知道,这是父亲的声音。
在他灵魂深处,有什么忽地醒来,陌生的激流在他心头汩汩而过。
你来这里干什么?陆元谅问。
你们要去哪?陆宁远也问,我和你们一起走。说着又向前去。
陆元谅肃了脸,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陆讷,回去。说着朝他摆了摆手,就和小时候将他挥退时一样。
陆宁远就当真怔怔地站定不动了。
陆令没有言语,同样向他挥手,手却是举起来的,摇得高高的,同他作别,然后转过身,与陆元谅肩并着肩离开了。
陆宁远摇摇头,又摇摇头,可父兄的身影渐渐小了,向浓重的黑暗当中步步走去,终于消失不见。
他茫然无措,在原地打了个圈,忽地又看见母亲,想也不想,向她奔去。
这次他跑了起来,一下扑到母亲怀里,母亲将他抱住,他的身体忽然小了,只有一点点大,伏在母亲的膝头,死死搂住她腰,仰头看她。
他大概哭了,向她叫道:娘!我好痛!我好痛我不想再
父亲回京述职时,他们两个还曾见过,可十二岁之后,他就再没见过母亲。
那些在京城僻居的日子,从马背上一次次跌下的时候,第一次穿上盔甲、第一次拿起剑,让人把刀砍在身上、把矛插进身体里、在血泊间又爬起来的时候,他从没刻意想过她,可他的心用他自己都不曾听见的声音向着她声声轻唤。
他真想念她!可是
母亲摸着他的脸,把慈爱的泪水洒在他的脸上,回去吧。她也对他道:好孩子,回去,回去,回头呀。
陆宁远听话地回了回头,身上一空,母亲的身影消失不见。
他怔在原地,跌坐下去,心念一转,左腿的伤病就又抓住了他。
为什么都这样说,为什么留他在这里,为什么要他一人回去,他该回哪儿?陆宁远,陆靖方,陆宁远,陆靖方他现在已经宁过了远,也靖过了方,从今往后,他又是谁,他又该去哪,茫茫天地,哪里该是他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