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即便是这样,她们也算不得正义,死在她们手下的无辜亡魂只多不少。
谢煜一边套着话,一边计算着时间。
如果按照平行世界理论,两个世界会有一个分叉点。
在梦外的世界里,老金是三年前就跟着沈长胤的,那时还没有来得及当上军匪。
而在这个世界里,沈长胤不仅是造反失败,甚至都没有出现、没招募老金。
也就是说,这两个世界的分岔点至少在三年以前了。
这样的话,沈长胤的行踪就又变得更加难以寻找了,她说不定根本不在西北,她可能在天下的每一个地方。
这样渺茫地想着,谢煜坐在火堆边叹了口气。
临行前王府厨子用猪油、米粉、豆粉、高粱粉还有盐做出来的干粮饼在火上静静地烤着,散发出糖油混合物特有的香气,老金一行人早已饿疯了,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饼子。
饼子在火上渐渐烤得焦香,谢煜拍了拍手,吸引了这群人的注意力。
在这群军匪的注视中,她指了指火上的饼子,说:
“我给你们两条选择,第一条,吃半个饼子,吃完后把武器马匹都交出来,自己走回附近的村镇上,不再违法作乱,我既往不咎。”
“第二条,每人可吃一个饼子,从今日起,你们就跟着我干,在我麾下,准备迎战胡人。”
她扬了扬下巴,“现在,你们可以开始吃饭了。”
在麦饼与柴火的焦香中,军匪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最终还是老金的肚子发生了一阵鸣叫,她脸色渐渐涨红了,又很愤怒的样子,急躁:“*!老娘干了!有饼吃又打胡人,是我赚了!”
她利利索索地从架在火上的铁板上取下一个烤得焦脆的饼子,手上粗糙的茧子,让她连热都不怕,牢牢地握在手里,吹了吹,大口吃了起来。
“天姥。”她嚼了嚼,忽然抬起头来:“这里面放了什么?”
谢煜观察了一下她手中的饼:“有嚼头的东西,大概是青麦仁和碎猪肉,还有梅干菜碎。”
她离开京城的时候走得匆忙,把王府的厨师喊起来连夜搓干粮,告诉厨师要她只用猪油和五谷做干粮的时候,年轻的厨娘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三殿下,您要哪里去,怎么就吃这个?”
她是从小就在宫中培养的厨娘,不是什么大小姐,但确实也没有缺衣少食过,对行军打仗的世界缺少概念,只觉得主子怎么能吃得这么寒酸。
谢煜温和地告诉她:“不是王府变穷了,而是这个东西快,你要赶紧带她们多做一些出来,不哭了啊。”
在她的坚持下,厨娘抹了抹眼泪,带着整个府里的侍女开始搓干粮。
谢煜在收拾别的行装,路过小厨房的时候确实闻到了特殊的香气,但没往心里去。
出来后才发现,小厨娘坚持炒了一大锅梅干菜猪肉,煮了甜的青麦仁,混到干粮里去。
这一批高档的军粮数量不多,谢煜发现之后就把它和普通的干粮混了混,每天晚上都有随机几个人能吃到这种带肉的干粮。
只当是提振士气的惊喜。
没想到老金这帮人今日倒是吃到了。
老金用鹰一样的眼睛望着谢煜手里捏着的半截干粮饼,说:“你的饼子里没有肉。”
谢煜不以为意,“有肉的干粮本来就是少数,都是混在一起随机发放的。你今天运气好罢了。”
听完这句话,老金沉默地低下头去,又狠狠咬了一大口饼子,像老鹰吃生肉一样嚼咽下去。
然后恶狠狠地对着自己的军匪同僚们喊:“做什么,还不去拿饼子!都以为自己是大家小姐,不愁吃穿是吧!”
她的同伴们纷纷向前,大部分人都拿了一整个饼子,有两个偏向瘦弱的年轻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上前拿了一个饼子,对半分开,递给另一个。
她们坐在火堆边沉默地吃完。
两个瘦弱的年轻人站起身,向谢煜行了个礼:“大人,那我们就此别过了。”
谢煜挥挥手,“夜路要小心。”
最后留下来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谢煜知道这些人还不能直接用。
古代的军队中,士兵本就匪气大过军纪,像老金她们这种真的当过马匪的,管理起来则更加困难些。
她要一点一点地收服,重新训练才行。
第二、三天,就在安置这群军匪中度过。
老金和她打了几场,发现确实打不过她,这下彻底在文武两个方面都服气了。
听说她要去附近的镇上查看情况,还主动请缨,给她带路。
谢煜答应了。
一行小队进了附近的流沙镇,谢煜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是土制的,特点是外墙都是一种土特有的白灰色。
镇子上人不算少,虽然没有京郊附近的城镇那样热闹,但这好歹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镇子。
镇上甚至还有两三家营业的酒家,还有客栈。
只是边境战争的消息仍然如阴云一样,笼罩在所有看似正常生活的人头上。
哪怕她们和京城的百姓做着一样的事情,脸上的神色都是完全不同的。
谢煜简单地逛了逛,预备买点菜肉回去给队伍里的士兵改善一下伙食,打听了一下消息,就往镇东边的集市走去。
刚到了街口,就听见了里面传来一声冷漠又乖戾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你到底买不买?”
有人回答:“买,但你这猪也太小了,论头卖太贵了,我看除了我也没有人收,你自觉点,价格再降个三成吧。”
那道乖戾的声音饱含怒气:“滚。”
被怼了的客人也急眼了:“我也算是老主顾了,我是看你家代代在这里卖猪才选你的,怎么不识好人心呢?”
“朱大娘还在的时候比你会做生意多了。”
接下来就听不到了,只听见砰的一声,有人被撞到地上,人群传来一阵惊呼,然后是拳拳到肉的击打声。
立刻有人冲向前,把压在客人身上的那个年轻人给扒开,护着那个客人跑了。
那个客人一边跑一边说:“你给我等着!我姨妈可是县丞!”
人群一哄而散。
谢煜这才看见那个年轻人的样貌。
简单的粗布衣裳,打了许多层补丁,大约是风沙大,头上裹了一层粗布,帷帽一般地盖在头上,给那人的五官落下重重的阴影。
那是一张年轻俊秀的脸,双眼血红,愤恨几乎压制不住。
同样也是一张谢煜熟悉的脸。
朱听?
谢煜走上前去,朱听抬眼,冷冷地看着她,“做什么?”
谢煜:“买猪。”
对方缓和了一下神色,这才从粗布下伸出一只手,指了指面前被围在简易木栏里的猪,“一头猪一百文,不讲价。”
她伸出的是左手,可谢煜记得她明明不是左撇子。
她瞥了一眼朱听深深藏在粗布下的右手,没多言,望了一眼眼前的猪:“这些猪才四个多月吧,怎么就要卖了,等出栏的时候应该能卖得更多。”
现代的猪尚且需要五六个月才能出栏,古代的猪几乎要等上一年才到最肥的时候。
四个月卖猪是一件很亏的事情。
朱听看着自家的猪,那些还只能算是少年的猪在木栏里快乐地你拱一下我拱一下。
她说:“家里养猪的人死了,我一个人喂不过来。”
谢煜立刻转过头,失言:“你说朱大娘怎么了?”
知道自己的反应不对,在朱听怀疑的目光中赶紧补了两句,“我前几年就来过这,那时候就听说她养的猪是这附近最好的,吃起来很香。朱大娘是个很和善的人。”
朱听这才收回目光:“征兵,死了。”
“我家最擅长养猪的就是她和我表妹,两个人都上了战场。”
跟在谢煜身边的姜芳疑惑:“怎么会一家出两个人?这时候不是一家三代里只出一个吗?”
理论上,战争还没有严峻到要一家出多个人的程度。
朱听看了姜芳这个京城人一眼:“县令的远方侄女不想服兵役,就要我家多出一个人。”
姜芳顿了顿,“县令知道这事吗?”
朱听终于将她的右手伸出来,搭到木栏上。
整只手被粗白布包着,粗白布上大量的血迹已经凝固,无名指无力诡异地弯曲着。
“这根手指就是她砸烂的。”
姜芳无言,侧头有些不忍心再看了。
谢煜问:“你把这些猪卖了之后要做什么?”
朱听不说话。
“告诉我你要做什么,我就把这些猪都买了,这是你阿娘和堂妹的心血,你早日安置妥当,早日能去干自己做的事情。”
朱听冷冷地看了她许久,眼神中的恨经久不息,许久之后才低下头,说:“我去边境,找不到杀我娘的胡人也没关系,她们容易落单,杀一个够本。”
谢煜一边套着话,一边计算着时间。
如果按照平行世界理论,两个世界会有一个分叉点。
在梦外的世界里,老金是三年前就跟着沈长胤的,那时还没有来得及当上军匪。
而在这个世界里,沈长胤不仅是造反失败,甚至都没有出现、没招募老金。
也就是说,这两个世界的分岔点至少在三年以前了。
这样的话,沈长胤的行踪就又变得更加难以寻找了,她说不定根本不在西北,她可能在天下的每一个地方。
这样渺茫地想着,谢煜坐在火堆边叹了口气。
临行前王府厨子用猪油、米粉、豆粉、高粱粉还有盐做出来的干粮饼在火上静静地烤着,散发出糖油混合物特有的香气,老金一行人早已饿疯了,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那些饼子。
饼子在火上渐渐烤得焦香,谢煜拍了拍手,吸引了这群人的注意力。
在这群军匪的注视中,她指了指火上的饼子,说:
“我给你们两条选择,第一条,吃半个饼子,吃完后把武器马匹都交出来,自己走回附近的村镇上,不再违法作乱,我既往不咎。”
“第二条,每人可吃一个饼子,从今日起,你们就跟着我干,在我麾下,准备迎战胡人。”
她扬了扬下巴,“现在,你们可以开始吃饭了。”
在麦饼与柴火的焦香中,军匪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想当出头鸟。
最终还是老金的肚子发生了一阵鸣叫,她脸色渐渐涨红了,又很愤怒的样子,急躁:“*!老娘干了!有饼吃又打胡人,是我赚了!”
她利利索索地从架在火上的铁板上取下一个烤得焦脆的饼子,手上粗糙的茧子,让她连热都不怕,牢牢地握在手里,吹了吹,大口吃了起来。
“天姥。”她嚼了嚼,忽然抬起头来:“这里面放了什么?”
谢煜观察了一下她手中的饼:“有嚼头的东西,大概是青麦仁和碎猪肉,还有梅干菜碎。”
她离开京城的时候走得匆忙,把王府的厨师喊起来连夜搓干粮,告诉厨师要她只用猪油和五谷做干粮的时候,年轻的厨娘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三殿下,您要哪里去,怎么就吃这个?”
她是从小就在宫中培养的厨娘,不是什么大小姐,但确实也没有缺衣少食过,对行军打仗的世界缺少概念,只觉得主子怎么能吃得这么寒酸。
谢煜温和地告诉她:“不是王府变穷了,而是这个东西快,你要赶紧带她们多做一些出来,不哭了啊。”
在她的坚持下,厨娘抹了抹眼泪,带着整个府里的侍女开始搓干粮。
谢煜在收拾别的行装,路过小厨房的时候确实闻到了特殊的香气,但没往心里去。
出来后才发现,小厨娘坚持炒了一大锅梅干菜猪肉,煮了甜的青麦仁,混到干粮里去。
这一批高档的军粮数量不多,谢煜发现之后就把它和普通的干粮混了混,每天晚上都有随机几个人能吃到这种带肉的干粮。
只当是提振士气的惊喜。
没想到老金这帮人今日倒是吃到了。
老金用鹰一样的眼睛望着谢煜手里捏着的半截干粮饼,说:“你的饼子里没有肉。”
谢煜不以为意,“有肉的干粮本来就是少数,都是混在一起随机发放的。你今天运气好罢了。”
听完这句话,老金沉默地低下头去,又狠狠咬了一大口饼子,像老鹰吃生肉一样嚼咽下去。
然后恶狠狠地对着自己的军匪同僚们喊:“做什么,还不去拿饼子!都以为自己是大家小姐,不愁吃穿是吧!”
她的同伴们纷纷向前,大部分人都拿了一整个饼子,有两个偏向瘦弱的年轻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上前拿了一个饼子,对半分开,递给另一个。
她们坐在火堆边沉默地吃完。
两个瘦弱的年轻人站起身,向谢煜行了个礼:“大人,那我们就此别过了。”
谢煜挥挥手,“夜路要小心。”
最后留下来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谢煜知道这些人还不能直接用。
古代的军队中,士兵本就匪气大过军纪,像老金她们这种真的当过马匪的,管理起来则更加困难些。
她要一点一点地收服,重新训练才行。
第二、三天,就在安置这群军匪中度过。
老金和她打了几场,发现确实打不过她,这下彻底在文武两个方面都服气了。
听说她要去附近的镇上查看情况,还主动请缨,给她带路。
谢煜答应了。
一行小队进了附近的流沙镇,谢煜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是土制的,特点是外墙都是一种土特有的白灰色。
镇子上人不算少,虽然没有京郊附近的城镇那样热闹,但这好歹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镇子。
镇上甚至还有两三家营业的酒家,还有客栈。
只是边境战争的消息仍然如阴云一样,笼罩在所有看似正常生活的人头上。
哪怕她们和京城的百姓做着一样的事情,脸上的神色都是完全不同的。
谢煜简单地逛了逛,预备买点菜肉回去给队伍里的士兵改善一下伙食,打听了一下消息,就往镇东边的集市走去。
刚到了街口,就听见了里面传来一声冷漠又乖戾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你到底买不买?”
有人回答:“买,但你这猪也太小了,论头卖太贵了,我看除了我也没有人收,你自觉点,价格再降个三成吧。”
那道乖戾的声音饱含怒气:“滚。”
被怼了的客人也急眼了:“我也算是老主顾了,我是看你家代代在这里卖猪才选你的,怎么不识好人心呢?”
“朱大娘还在的时候比你会做生意多了。”
接下来就听不到了,只听见砰的一声,有人被撞到地上,人群传来一阵惊呼,然后是拳拳到肉的击打声。
立刻有人冲向前,把压在客人身上的那个年轻人给扒开,护着那个客人跑了。
那个客人一边跑一边说:“你给我等着!我姨妈可是县丞!”
人群一哄而散。
谢煜这才看见那个年轻人的样貌。
简单的粗布衣裳,打了许多层补丁,大约是风沙大,头上裹了一层粗布,帷帽一般地盖在头上,给那人的五官落下重重的阴影。
那是一张年轻俊秀的脸,双眼血红,愤恨几乎压制不住。
同样也是一张谢煜熟悉的脸。
朱听?
谢煜走上前去,朱听抬眼,冷冷地看着她,“做什么?”
谢煜:“买猪。”
对方缓和了一下神色,这才从粗布下伸出一只手,指了指面前被围在简易木栏里的猪,“一头猪一百文,不讲价。”
她伸出的是左手,可谢煜记得她明明不是左撇子。
她瞥了一眼朱听深深藏在粗布下的右手,没多言,望了一眼眼前的猪:“这些猪才四个多月吧,怎么就要卖了,等出栏的时候应该能卖得更多。”
现代的猪尚且需要五六个月才能出栏,古代的猪几乎要等上一年才到最肥的时候。
四个月卖猪是一件很亏的事情。
朱听看着自家的猪,那些还只能算是少年的猪在木栏里快乐地你拱一下我拱一下。
她说:“家里养猪的人死了,我一个人喂不过来。”
谢煜立刻转过头,失言:“你说朱大娘怎么了?”
知道自己的反应不对,在朱听怀疑的目光中赶紧补了两句,“我前几年就来过这,那时候就听说她养的猪是这附近最好的,吃起来很香。朱大娘是个很和善的人。”
朱听这才收回目光:“征兵,死了。”
“我家最擅长养猪的就是她和我表妹,两个人都上了战场。”
跟在谢煜身边的姜芳疑惑:“怎么会一家出两个人?这时候不是一家三代里只出一个吗?”
理论上,战争还没有严峻到要一家出多个人的程度。
朱听看了姜芳这个京城人一眼:“县令的远方侄女不想服兵役,就要我家多出一个人。”
姜芳顿了顿,“县令知道这事吗?”
朱听终于将她的右手伸出来,搭到木栏上。
整只手被粗白布包着,粗白布上大量的血迹已经凝固,无名指无力诡异地弯曲着。
“这根手指就是她砸烂的。”
姜芳无言,侧头有些不忍心再看了。
谢煜问:“你把这些猪卖了之后要做什么?”
朱听不说话。
“告诉我你要做什么,我就把这些猪都买了,这是你阿娘和堂妹的心血,你早日安置妥当,早日能去干自己做的事情。”
朱听冷冷地看了她许久,眼神中的恨经久不息,许久之后才低下头,说:“我去边境,找不到杀我娘的胡人也没关系,她们容易落单,杀一个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