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第108章
目前婚事的阻碍主要有三:
第一, 皇后之前明确问过太子的意思,他无比肯定地说自己不喜欢和沈府小姐的婚事,要母后将来找机会推掉。
在婚约悄然解除的今日, 他旧事重提, 要父母再为他提一次亲, 出尔反尔,把皇家的颜面置于何地?
第二, 在皇帝与沈父之间,最开始沈父的官职全靠皇帝的恩赏,皇帝想要一个完全依附于他的心腹, 于是用太子妃的位置牵绊住沈家, 使其忠诚。
但时间一久,皇帝发现此人并不可控, 表面上看听话老实,实则另有心机。他对沈父忌惮, 但手里又没有其他可用之人,只好暂且用着,一点点找机会把他的权势抽走,像林彧一样留有空职, 在太子即位之前解决这个隐患。
但太子却突然想要沈大人当岳丈。
引狼入室的傻小子。
皇帝的计划被打乱, 对百年以后江山易主隐隐担心。
第三, 太子如此昏头地钟情于一个女人不是什么好事。
你很与众不同,幼年便拜了三教九流的人为师, 拥有世上顶尖的才华, 不论以后嫁给什么人,史官都会将你的事迹记录在册,流传到后世。
皇帝与皇后一致认为太子不是有定性的孩子, 动情之后很容易被他人左右心意。若是你能比肩太祖元后,督促太子勤于政事还好,一旦你心怀不轨,那江山就完蛋了。
“你这些日子给我想清楚!别再胡言乱语惹你父皇生气,不然怕是你这太子之位都不保!”
“那便废了我,放我出宫!我本也不想做这个太子!”
“孽障!给我住嘴!”
“娘娘!您又头疼了?”
“……看好太子,从今天开始,到他认错时一步都不许出这个门,不然我拿你们是问!”
“是。”
赵晞用力拍门,但门在外面上了锁,无法推开,再怎么用力也只听见锁链声。
“母后!放我出去!”
“放我出去!我非要和她成亲不可!”
“放我出去!有人吗?来人!”
“本殿下的话都不听吗?”
无人应答。
整个东宫弥漫着因愤怒而浓郁的荼蘼花香。
太子出生便身怀异香,越长大越多人惊艳他的美貌。
宫中人人议论,认为太子是花仙转世,皇帝也因完美无瑕的外貌愈发疼爱嫡幼子,在他周岁时便下了册封诏书,将赵晞定为储君。
人被舆论捧起,同样可以被舆论摔回地上,再也无法翻身。
太子被关禁闭的十日后,宫中有传言说花妖开始发力,先是让太子在宫中作祟,克制帝后,过了一段时间便要危及天下。
废太子曾是皇后母子的气话,却真的在前朝被提起,且有一众臣子下跪,要求铲清宫中妖孽,将赵晞送去寺庙出家。
皇帝几乎被气笑了。
请废太子便罢了,他们这些人还要把他的儿子送去断尘缘,是想逼死皇后吗?
“陛下不可顾念私情,还是要为天下社稷考虑!沧州才发了蝗灾,有不少百姓都饿死了!”
林彧怒道:“百姓饿死和太子有何关联,为何周大人不弹劾沧州知州,反而怪起了太子?”
“林大人!太子乃一国储君,是将来治国的天子!你敢说百姓遭灾饿死与太子没关系?这话传出去,怕是要让天下百姓寒心!身为臣子,任职朝廷不该自私自利,而是要为天下人考虑!若太子继续为太子,四境之内天灾人祸,国将不国!”
“好啊!周大人下知民情,上遵天意!乃朝廷百官所不及!既然这样,周妃膝下皇子八字亦与天下相克,干脆和太子一起送去当和尚如何?兄弟还能做个照应!”
“怎就牵连到了襁褓中的九皇子?林大人,还请积些口德!哪怕你今日在这大庆殿中杀了我,也不会改变我的想法!”
“一条贱命,谁在意你死活?”
“你!”周大人跪地,朝皇帝磕头,“陛下,林彧仗势欺人,辱骂朝廷命官,按照我朝律法,应当处以仗刑!”
场面过于混乱,皇帝皱眉,视线落到低头出神的沈父身上。
要论起来,太子有此一劫与他脱不了干系。
“沈修宁,你怎么看?”
沈父拿不准皇帝的心思,究竟是想让他说太子的好话,还是坏话,是让他帮林彧吵嘴,还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平息两边的怒火。
如果给他些时间,他下朝回家悟上半天,便能理解皇帝的深意。
使他当堂考虑,还是在这种关头,简直又像进了一趟殿试。
皇帝和百官正等着他发话。
情况紧急,他却无法静神去想。无论如何他今日都要得罪人——
他眼前浮现了女儿景蕊的样子。
她说:“我喜欢太子殿下,父亲能否为我向陛下说情?”
他的女儿坦荡说爱。
沈父这些年忙于政务,因与夫人有心结,不曾善待她们母子。
如今算是功成名就,她们是他最对不起的人。
“陛下,”他终是做了抉择,“太子深陷妖孽传言,信则有不信则无,为天下黎民百姓考虑,还是要当一回事的。”
林彧眼神一转,恶狠狠盯他。他一直都知道沈父道貌岸然,不是好人,却没想过他当真背信弃义。
他有今天是谁提拔的他?是林家,是太子一脉的势力,他却——
沈父道:“臣恰懂掐算之术,太子命格虚浮,有怪石之相,除了水命,便只有寺庙等地能压得住。”
见形势有利于他,周大人笑道:“沈大人博学多才,竟然连《易》都吃得这般透。”
沈父朝他行礼:“不敢,略懂一二。”
“太子殿下若去了寺庙出家,宫中命盘合适的只有九皇子平衡天下之势。”
周大人行礼掩笑,装作一副惶恐的模样:“沈大人,此事不敢断言,还是要交给陛下定夺。”
沈父点点头,“是这样。”
他跪到地上:“陛下,臣有破此异象之法。水命之人世上寻常,但与太子有益的只有无根之水。实在凑巧,我家大女儿便是这样的命格,若能嫁与太子殿下,或可解除这场灾祸。”
“…………”
殿上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说了如此长篇大论,原是为了这个。
两边打成这样,他还能记得给女儿求婚。
好厚的脸皮。
太子被关禁闭的原因,除了皇帝朝中无人知晓。沈父误打误撞,找到了关键。
皇帝怀疑闹事的这些官员是沈父幕后操作,只为让他松口成全他的国丈梦。
但沈父诡计多端的同时,还有洁身自好,谨慎本分的品格,不可能把自己的把柄交给同僚。这也是皇帝放心用他的地方。
所以,婚事的说辞是他保太子的急智。
“沈大人!你的意思是只要娶你的女儿,太子便不必废了,天下的灾祸都能随之消失吗?”
“周大人不是才夸过我懂《易》的本事?卦象便是这么说的。”
他声音凉了些:“陛下允我们当庭互斥,并非是让你我行僭越之举。太子之事,说一次是忠君爱国,第二次便是周大人另有图谋了,难不成林大人刚刚说的才是周大人的心里话?”
“……”
说完,沈父面朝皇帝磕头。
“臣只为陛下排忧解难,并无高攀天家之意。只要陛下再找出一位卦象为无根之水的适龄女子许给殿下为妻,便能与他的怪石之相相克。太子妃并非一定是小女。”
一波三折,层层递进,他终于把场子圆到关键地方。
皇帝看他顺眼很多,想起赵晞那副不娶沈家小姐就不活了的死样子,觉得把儿子交给他带也不错。
“不必,你也说无根之水难得。太子不小了,就定下与你女儿的婚事,早朝后交由礼官陆奇办理。”
“陆奇领命。”
“臣沈修宁,代女沈景蕊,叩谢天恩。”
早朝的矛盾以意料之外的处理方式散去。
大庆殿上只剩洒扫的宫女、内侍,还有迟迟没回过神的林彧。
一直以来他所歉疚的事就这样被摆平,太子与景蕊明面上过了婚书,沈父做到了他无法争取也做不到的事。
不知为何,他没感受到轻松,反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憋闷,好像他很抗拒这门亲事。这不一直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吗?
林彧将原因归到狗叫的那些人身上。
还没人敢面对面那么跟他说话,他再被皇帝冷落,也是皇后的亲弟。
之后他会把这笔帐算回来。
沈父回家后带给你婚约的惊喜。
你表演喜悦,人离开后,恢复自然表情。
都在你的意料之中。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是你一手促成。
周大人之所以敢有改立太子的心愿,是因为你用道具变身劝了他,动之以利益,晓之以利益,给他们祖坟冒青烟的错觉。
目前婚事的阻碍主要有三:
第一, 皇后之前明确问过太子的意思,他无比肯定地说自己不喜欢和沈府小姐的婚事,要母后将来找机会推掉。
在婚约悄然解除的今日, 他旧事重提, 要父母再为他提一次亲, 出尔反尔,把皇家的颜面置于何地?
第二, 在皇帝与沈父之间,最开始沈父的官职全靠皇帝的恩赏,皇帝想要一个完全依附于他的心腹, 于是用太子妃的位置牵绊住沈家, 使其忠诚。
但时间一久,皇帝发现此人并不可控, 表面上看听话老实,实则另有心机。他对沈父忌惮, 但手里又没有其他可用之人,只好暂且用着,一点点找机会把他的权势抽走,像林彧一样留有空职, 在太子即位之前解决这个隐患。
但太子却突然想要沈大人当岳丈。
引狼入室的傻小子。
皇帝的计划被打乱, 对百年以后江山易主隐隐担心。
第三, 太子如此昏头地钟情于一个女人不是什么好事。
你很与众不同,幼年便拜了三教九流的人为师, 拥有世上顶尖的才华, 不论以后嫁给什么人,史官都会将你的事迹记录在册,流传到后世。
皇帝与皇后一致认为太子不是有定性的孩子, 动情之后很容易被他人左右心意。若是你能比肩太祖元后,督促太子勤于政事还好,一旦你心怀不轨,那江山就完蛋了。
“你这些日子给我想清楚!别再胡言乱语惹你父皇生气,不然怕是你这太子之位都不保!”
“那便废了我,放我出宫!我本也不想做这个太子!”
“孽障!给我住嘴!”
“娘娘!您又头疼了?”
“……看好太子,从今天开始,到他认错时一步都不许出这个门,不然我拿你们是问!”
“是。”
赵晞用力拍门,但门在外面上了锁,无法推开,再怎么用力也只听见锁链声。
“母后!放我出去!”
“放我出去!我非要和她成亲不可!”
“放我出去!有人吗?来人!”
“本殿下的话都不听吗?”
无人应答。
整个东宫弥漫着因愤怒而浓郁的荼蘼花香。
太子出生便身怀异香,越长大越多人惊艳他的美貌。
宫中人人议论,认为太子是花仙转世,皇帝也因完美无瑕的外貌愈发疼爱嫡幼子,在他周岁时便下了册封诏书,将赵晞定为储君。
人被舆论捧起,同样可以被舆论摔回地上,再也无法翻身。
太子被关禁闭的十日后,宫中有传言说花妖开始发力,先是让太子在宫中作祟,克制帝后,过了一段时间便要危及天下。
废太子曾是皇后母子的气话,却真的在前朝被提起,且有一众臣子下跪,要求铲清宫中妖孽,将赵晞送去寺庙出家。
皇帝几乎被气笑了。
请废太子便罢了,他们这些人还要把他的儿子送去断尘缘,是想逼死皇后吗?
“陛下不可顾念私情,还是要为天下社稷考虑!沧州才发了蝗灾,有不少百姓都饿死了!”
林彧怒道:“百姓饿死和太子有何关联,为何周大人不弹劾沧州知州,反而怪起了太子?”
“林大人!太子乃一国储君,是将来治国的天子!你敢说百姓遭灾饿死与太子没关系?这话传出去,怕是要让天下百姓寒心!身为臣子,任职朝廷不该自私自利,而是要为天下人考虑!若太子继续为太子,四境之内天灾人祸,国将不国!”
“好啊!周大人下知民情,上遵天意!乃朝廷百官所不及!既然这样,周妃膝下皇子八字亦与天下相克,干脆和太子一起送去当和尚如何?兄弟还能做个照应!”
“怎就牵连到了襁褓中的九皇子?林大人,还请积些口德!哪怕你今日在这大庆殿中杀了我,也不会改变我的想法!”
“一条贱命,谁在意你死活?”
“你!”周大人跪地,朝皇帝磕头,“陛下,林彧仗势欺人,辱骂朝廷命官,按照我朝律法,应当处以仗刑!”
场面过于混乱,皇帝皱眉,视线落到低头出神的沈父身上。
要论起来,太子有此一劫与他脱不了干系。
“沈修宁,你怎么看?”
沈父拿不准皇帝的心思,究竟是想让他说太子的好话,还是坏话,是让他帮林彧吵嘴,还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平息两边的怒火。
如果给他些时间,他下朝回家悟上半天,便能理解皇帝的深意。
使他当堂考虑,还是在这种关头,简直又像进了一趟殿试。
皇帝和百官正等着他发话。
情况紧急,他却无法静神去想。无论如何他今日都要得罪人——
他眼前浮现了女儿景蕊的样子。
她说:“我喜欢太子殿下,父亲能否为我向陛下说情?”
他的女儿坦荡说爱。
沈父这些年忙于政务,因与夫人有心结,不曾善待她们母子。
如今算是功成名就,她们是他最对不起的人。
“陛下,”他终是做了抉择,“太子深陷妖孽传言,信则有不信则无,为天下黎民百姓考虑,还是要当一回事的。”
林彧眼神一转,恶狠狠盯他。他一直都知道沈父道貌岸然,不是好人,却没想过他当真背信弃义。
他有今天是谁提拔的他?是林家,是太子一脉的势力,他却——
沈父道:“臣恰懂掐算之术,太子命格虚浮,有怪石之相,除了水命,便只有寺庙等地能压得住。”
见形势有利于他,周大人笑道:“沈大人博学多才,竟然连《易》都吃得这般透。”
沈父朝他行礼:“不敢,略懂一二。”
“太子殿下若去了寺庙出家,宫中命盘合适的只有九皇子平衡天下之势。”
周大人行礼掩笑,装作一副惶恐的模样:“沈大人,此事不敢断言,还是要交给陛下定夺。”
沈父点点头,“是这样。”
他跪到地上:“陛下,臣有破此异象之法。水命之人世上寻常,但与太子有益的只有无根之水。实在凑巧,我家大女儿便是这样的命格,若能嫁与太子殿下,或可解除这场灾祸。”
“…………”
殿上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说了如此长篇大论,原是为了这个。
两边打成这样,他还能记得给女儿求婚。
好厚的脸皮。
太子被关禁闭的原因,除了皇帝朝中无人知晓。沈父误打误撞,找到了关键。
皇帝怀疑闹事的这些官员是沈父幕后操作,只为让他松口成全他的国丈梦。
但沈父诡计多端的同时,还有洁身自好,谨慎本分的品格,不可能把自己的把柄交给同僚。这也是皇帝放心用他的地方。
所以,婚事的说辞是他保太子的急智。
“沈大人!你的意思是只要娶你的女儿,太子便不必废了,天下的灾祸都能随之消失吗?”
“周大人不是才夸过我懂《易》的本事?卦象便是这么说的。”
他声音凉了些:“陛下允我们当庭互斥,并非是让你我行僭越之举。太子之事,说一次是忠君爱国,第二次便是周大人另有图谋了,难不成林大人刚刚说的才是周大人的心里话?”
“……”
说完,沈父面朝皇帝磕头。
“臣只为陛下排忧解难,并无高攀天家之意。只要陛下再找出一位卦象为无根之水的适龄女子许给殿下为妻,便能与他的怪石之相相克。太子妃并非一定是小女。”
一波三折,层层递进,他终于把场子圆到关键地方。
皇帝看他顺眼很多,想起赵晞那副不娶沈家小姐就不活了的死样子,觉得把儿子交给他带也不错。
“不必,你也说无根之水难得。太子不小了,就定下与你女儿的婚事,早朝后交由礼官陆奇办理。”
“陆奇领命。”
“臣沈修宁,代女沈景蕊,叩谢天恩。”
早朝的矛盾以意料之外的处理方式散去。
大庆殿上只剩洒扫的宫女、内侍,还有迟迟没回过神的林彧。
一直以来他所歉疚的事就这样被摆平,太子与景蕊明面上过了婚书,沈父做到了他无法争取也做不到的事。
不知为何,他没感受到轻松,反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憋闷,好像他很抗拒这门亲事。这不一直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吗?
林彧将原因归到狗叫的那些人身上。
还没人敢面对面那么跟他说话,他再被皇帝冷落,也是皇后的亲弟。
之后他会把这笔帐算回来。
沈父回家后带给你婚约的惊喜。
你表演喜悦,人离开后,恢复自然表情。
都在你的意料之中。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一切是你一手促成。
周大人之所以敢有改立太子的心愿,是因为你用道具变身劝了他,动之以利益,晓之以利益,给他们祖坟冒青烟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