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他未宣之于口,李小六便很难明白,这份血浓于水的情感对见惯生死的男子而言,是如此珍贵的羁绊。
.
途经一片还未成型的工地,李世民得意宣布:“为兄打算建一文学馆,广纳四海最为饱学之士于其中,往后小六不必再去老师家中,足不出户便能聆听教诲。”
画的饼听起来很美味,李小六陡然心生向往,对知识的渴求攀至顶峰:“那哥哥何时能建成?”
李世民道:“目前还有不少学问大家散于各地诸侯处,譬如小六的虞老师,为兄还需尽番努力。”
“为兄需委托小六办件事。”语至此,他想到甚么,话音染上几分郑重。
能为哥哥帮上忙,李惜愿自然乐意至极。
“小六还记得当初那位光禄裴大夫么?”
李惜愿脑际冒出那位笑容洒然,身形轩举的小裴郎君。
她一向不会忘记施与过自己善意的好心人,当即点头若捣蒜:“记得,是小裴郎君的阿耶,他们还赠过我两部拓本。”
李世民调低视线,居高临下瞥她,露出“果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裴郎君”的别样神情。
李惜愿心虚地垂下脑瓜。
“他们现今教洛阳王世充委以重任,裴大夫授以吏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每战皆所向披靡,有万人敌之名。”惺惺相惜,李世民眉间浮出仰慕,“小六想不想与他们继续结交?”
“可他们在洛阳,我们在长安,山海相隔,我想结交也无办法。”
李世民视向她:“你不是最爱写信?”
“都过去这么久了,小裴郎君贵人忘事,说不准早把我忘记了。”李小六挠脸。
李世民道:“据哥哥所知,你是一位很难教人忘记的小孩。”
于是当晚回家,李小六在李二郎许诺廊下食的诱惑之下,点燃油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断联后第一封寄予裴行俨的信札。
“阿盈还不睡么?”长孙知非遥望书房灯火未熄,出于对李小六作息规律的担忧,便披衣而来,轻敲屋门。
李小六挂着两只硕大乌青眼圈,疲惫地揉了揉目:“我得把这封信写就,嫂嫂先睡罢。”
长孙知非踱向她:“我可以看看么?”
面前信纸上却是一团涂改,隐约能从黑墨中瞧出“亲爱的小裴郎君”,“问小裴郎君好”等字样,但信主人显然斟酌再三后俱不满意,一气之下全部抹去。
结果现下已响二更,还是一字未出。
“阿盈在纠结甚么?”
李小六苦恼地告诉她:“我既不想显得刻意套近乎,又不想太生疏,所以不知该怎么动笔。”
长孙知非教她:“阿盈不是临摹过许多名人书信?既然你空想不得,那不妨加以模仿。”
“嫂嫂好聪明!”天边圆月一轮,李小六灵感忽现,欢呼感谢。
【小六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知郎君一家可好,祈愿安康,李小六再顿首。】
……
“哥哥,小裴郎君回信了!”
大约是两旬后的一日,李惜愿兴高采烈地攥着一封书信,迈起激跃碎步,跑去展予李世民观览。
信中表达对小六妹妹问候的感激,对长安风物的怀念,并夸赞“小书法家”技艺比以往更进一步,字体赏心悦目。
“甚善。”他舒展眉宇,视着还在反复阅信的李惜愿,“小六这不又与他们恢复通讯了么?所以凡事皆需迈出第一步,交友亦是如此。”
得到鼓励的李惜愿摩拳擦掌,持续保持飞鸽来往,写信内容也愈来愈扩展,自最初的短短一句问候,演化为长篇累牍的两地美食交流,与远在洛阳的裴行俨成了笔友。
直至三月后。
李世民正向一见如故的褚遂良求教书法,忽闻一阵大哭,李惜愿自门外步履沉重地跨入。
窗扉外雷鸣电闪,骤雨呼啸,屋内李惜愿抽噎不止,手中捏着一叠溅满泪痕的书信。
“哥哥——”
李世民停笔,倏尔起身。
“六娘?”褚遂良不知何因,关切问询。
李世民抬手作止。他已知晓发生何事。
“小裴郎君一家……皆被王世充杀害了……”女孩目眶通红,水珠坠落成线,信上墨迹已洇染得难以辨认,缀成一片汪洋,“他们是那么好的一家人……我还给他们画过全家福……小裴郎君还说期盼与我们长安相见……我却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王世充忌惮裴行俨威名,防范猜忌之心引发裴家父子不安,王世充弑君称帝,裴仁基与裴行俨联合同僚谋刺,不想事泄,全族遇害。
李世民早从斥候处得知前因后果,本在思量话术该如何迂回,她却被李元吉不怀好意地特地跑来,当面告知了这一晴天霹雳。
「赠你拓本的裴仁基一家三族俱诛,你可知道?」
“小裴郎君到最后也不知道我的名字……”李惜愿号啕,“他还以为我就叫李小六……早知道……那我一开始就应该告诉他了。”
.
目睹李惜愿焉巴巴的模样,便是吃饭也提不起劲头,李世民悔不当初。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让她主动续联!
长孙知非深为谴责:“二郎素知阿盈最是重视友情,岂能轻易让她陷于一段情感之中,如今可好,阿盈恐再难释怀。”
李世民知错,只得叹息:“木已成舟,再懊悔也迟了。”
“惟能予她些事做,权为转移注意了。”
他一番思考,还是学习没有副作用,遂翻出珍藏典籍,腾出自己的书房,安排李小六抄写诗文。
白日里书房内还有其他人处理公务,李小六便坐在矮凳上,就着一把低足桌,一声不吭,安安静静地抄书。
“遂良,陕东道大行台文政教令还请你来草拟,庶务以土地为要,便先自此节开始。”
闻声,她抬起脑袋,见长孙无忌踏入书房中,来寻褚遂良商议政令。
褚遂良应是,取过一旁搁放之笔,蘸墨挥毫。
长孙无忌无意视去,缄口一瞬,眉梢缓缓蹙起。
少顷,他问:“遂良此笔应是兔毫罢?”
褚遂良笑指一旁装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则没入恐慌的李惜愿:“此为六娘所赠,紫檀笔身,毫锋确是孤品。”
长孙无忌默不作声,视她一眼。
李惜愿手心冒汗,扒过砚台,磨磨蹭蹭研墨。
他略颔首向褚遂良告辞,一言不发出门。
第35章 第三十五话“照旧不擅长说谎。”……
气氛陡然降至冰点。
李惜愿自凳上竖起,惶恐感似鼓槌从下至上咣咣敲击心口,失去辅机老师的不安前所未有放大,蒙住她的感官。
她立即推开矮案,追出门去。
季夏时节,游廊处处拂漾茉莉清香,李惜愿撒开腿飞奔,赶在玄青绸袍的背后停下。
“辅机哥……长孙郎君,等等——”她自度失去了资格,不敢再喊哥哥了。
男人听见她的声音,缓缓停下脚步,却未旋身。
“公主有何贵干?”冷冰冰的语调自喉中挤出,顿令李惜愿如坠寒窟。
他不再唤自己小六了。甚至连六娘也吝啬了。
她失落地想道。
她揪紧袖底,强打精神,嗓音因底气不足而细若蚊蝇,非良好听力不足以聆清:“郎君错怪我了……我有两支一模一样的笔,赠予褚老师的是另一支,您的那支……我都舍不得取出来使用。”
谎言着实拙劣,不过是她为了挽回而匆促冒出的借口。
是故语竟,她惭愧地垂低了视线,不敢再察他神色。
夏风吹送,衣袂翻卷,她闻见一阵浅淡的熏香。
长孙无忌终于回过了身。
正当李惜愿心中暗喜,以为他选择了相信,冷不丁下一句出言却似一盆凉水,将这欢喜浇作荒唐。
“照旧不擅长说谎。”长孙无忌负手哂笑,“赠予你的那支,在下于笔尾刻了一个六。莫非遂良会在其笔上刻你的名字?”
“……”她以为那是生产批号。
李惜愿埋低脑袋默然无语,停滞的瞳珠分毫不敢转动,生怕余光不慎散逸时,不经意瞥见他愠怒的面容。
双方无话,须臾后,他道一声:“在下告辞。”
足步声于尽头远去,惟留她一人于空荡荡长廊发怔,小小的身影嵌在原地,屋檐边鸟雀扑棱棱飞起。
.
之后数日,李小六皆不敢在书房出没。
她愈思愈后悔,为弥补错误,她找到长孙知非,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后背。
“嫂嫂,你哥哥有甚么喜爱之物?”
“有何事么?”
“嫂嫂不要问。”李小六懊恼地抱住脑袋,“我又得罪他了。”
长孙知非知悉含笑:“哥哥喜怒不形于色,不说话未必是生气。况且,他并无喜爱之物。”
无欲无求之人最难办了!李惜愿悻悻然地想。
.
途经一片还未成型的工地,李世民得意宣布:“为兄打算建一文学馆,广纳四海最为饱学之士于其中,往后小六不必再去老师家中,足不出户便能聆听教诲。”
画的饼听起来很美味,李小六陡然心生向往,对知识的渴求攀至顶峰:“那哥哥何时能建成?”
李世民道:“目前还有不少学问大家散于各地诸侯处,譬如小六的虞老师,为兄还需尽番努力。”
“为兄需委托小六办件事。”语至此,他想到甚么,话音染上几分郑重。
能为哥哥帮上忙,李惜愿自然乐意至极。
“小六还记得当初那位光禄裴大夫么?”
李惜愿脑际冒出那位笑容洒然,身形轩举的小裴郎君。
她一向不会忘记施与过自己善意的好心人,当即点头若捣蒜:“记得,是小裴郎君的阿耶,他们还赠过我两部拓本。”
李世民调低视线,居高临下瞥她,露出“果然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裴郎君”的别样神情。
李惜愿心虚地垂下脑瓜。
“他们现今教洛阳王世充委以重任,裴大夫授以吏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每战皆所向披靡,有万人敌之名。”惺惺相惜,李世民眉间浮出仰慕,“小六想不想与他们继续结交?”
“可他们在洛阳,我们在长安,山海相隔,我想结交也无办法。”
李世民视向她:“你不是最爱写信?”
“都过去这么久了,小裴郎君贵人忘事,说不准早把我忘记了。”李小六挠脸。
李世民道:“据哥哥所知,你是一位很难教人忘记的小孩。”
于是当晚回家,李小六在李二郎许诺廊下食的诱惑之下,点燃油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断联后第一封寄予裴行俨的信札。
“阿盈还不睡么?”长孙知非遥望书房灯火未熄,出于对李小六作息规律的担忧,便披衣而来,轻敲屋门。
李小六挂着两只硕大乌青眼圈,疲惫地揉了揉目:“我得把这封信写就,嫂嫂先睡罢。”
长孙知非踱向她:“我可以看看么?”
面前信纸上却是一团涂改,隐约能从黑墨中瞧出“亲爱的小裴郎君”,“问小裴郎君好”等字样,但信主人显然斟酌再三后俱不满意,一气之下全部抹去。
结果现下已响二更,还是一字未出。
“阿盈在纠结甚么?”
李小六苦恼地告诉她:“我既不想显得刻意套近乎,又不想太生疏,所以不知该怎么动笔。”
长孙知非教她:“阿盈不是临摹过许多名人书信?既然你空想不得,那不妨加以模仿。”
“嫂嫂好聪明!”天边圆月一轮,李小六灵感忽现,欢呼感谢。
【小六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知郎君一家可好,祈愿安康,李小六再顿首。】
……
“哥哥,小裴郎君回信了!”
大约是两旬后的一日,李惜愿兴高采烈地攥着一封书信,迈起激跃碎步,跑去展予李世民观览。
信中表达对小六妹妹问候的感激,对长安风物的怀念,并夸赞“小书法家”技艺比以往更进一步,字体赏心悦目。
“甚善。”他舒展眉宇,视着还在反复阅信的李惜愿,“小六这不又与他们恢复通讯了么?所以凡事皆需迈出第一步,交友亦是如此。”
得到鼓励的李惜愿摩拳擦掌,持续保持飞鸽来往,写信内容也愈来愈扩展,自最初的短短一句问候,演化为长篇累牍的两地美食交流,与远在洛阳的裴行俨成了笔友。
直至三月后。
李世民正向一见如故的褚遂良求教书法,忽闻一阵大哭,李惜愿自门外步履沉重地跨入。
窗扉外雷鸣电闪,骤雨呼啸,屋内李惜愿抽噎不止,手中捏着一叠溅满泪痕的书信。
“哥哥——”
李世民停笔,倏尔起身。
“六娘?”褚遂良不知何因,关切问询。
李世民抬手作止。他已知晓发生何事。
“小裴郎君一家……皆被王世充杀害了……”女孩目眶通红,水珠坠落成线,信上墨迹已洇染得难以辨认,缀成一片汪洋,“他们是那么好的一家人……我还给他们画过全家福……小裴郎君还说期盼与我们长安相见……我却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王世充忌惮裴行俨威名,防范猜忌之心引发裴家父子不安,王世充弑君称帝,裴仁基与裴行俨联合同僚谋刺,不想事泄,全族遇害。
李世民早从斥候处得知前因后果,本在思量话术该如何迂回,她却被李元吉不怀好意地特地跑来,当面告知了这一晴天霹雳。
「赠你拓本的裴仁基一家三族俱诛,你可知道?」
“小裴郎君到最后也不知道我的名字……”李惜愿号啕,“他还以为我就叫李小六……早知道……那我一开始就应该告诉他了。”
.
目睹李惜愿焉巴巴的模样,便是吃饭也提不起劲头,李世民悔不当初。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让她主动续联!
长孙知非深为谴责:“二郎素知阿盈最是重视友情,岂能轻易让她陷于一段情感之中,如今可好,阿盈恐再难释怀。”
李世民知错,只得叹息:“木已成舟,再懊悔也迟了。”
“惟能予她些事做,权为转移注意了。”
他一番思考,还是学习没有副作用,遂翻出珍藏典籍,腾出自己的书房,安排李小六抄写诗文。
白日里书房内还有其他人处理公务,李小六便坐在矮凳上,就着一把低足桌,一声不吭,安安静静地抄书。
“遂良,陕东道大行台文政教令还请你来草拟,庶务以土地为要,便先自此节开始。”
闻声,她抬起脑袋,见长孙无忌踏入书房中,来寻褚遂良商议政令。
褚遂良应是,取过一旁搁放之笔,蘸墨挥毫。
长孙无忌无意视去,缄口一瞬,眉梢缓缓蹙起。
少顷,他问:“遂良此笔应是兔毫罢?”
褚遂良笑指一旁装作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则没入恐慌的李惜愿:“此为六娘所赠,紫檀笔身,毫锋确是孤品。”
长孙无忌默不作声,视她一眼。
李惜愿手心冒汗,扒过砚台,磨磨蹭蹭研墨。
他略颔首向褚遂良告辞,一言不发出门。
第35章 第三十五话“照旧不擅长说谎。”……
气氛陡然降至冰点。
李惜愿自凳上竖起,惶恐感似鼓槌从下至上咣咣敲击心口,失去辅机老师的不安前所未有放大,蒙住她的感官。
她立即推开矮案,追出门去。
季夏时节,游廊处处拂漾茉莉清香,李惜愿撒开腿飞奔,赶在玄青绸袍的背后停下。
“辅机哥……长孙郎君,等等——”她自度失去了资格,不敢再喊哥哥了。
男人听见她的声音,缓缓停下脚步,却未旋身。
“公主有何贵干?”冷冰冰的语调自喉中挤出,顿令李惜愿如坠寒窟。
他不再唤自己小六了。甚至连六娘也吝啬了。
她失落地想道。
她揪紧袖底,强打精神,嗓音因底气不足而细若蚊蝇,非良好听力不足以聆清:“郎君错怪我了……我有两支一模一样的笔,赠予褚老师的是另一支,您的那支……我都舍不得取出来使用。”
谎言着实拙劣,不过是她为了挽回而匆促冒出的借口。
是故语竟,她惭愧地垂低了视线,不敢再察他神色。
夏风吹送,衣袂翻卷,她闻见一阵浅淡的熏香。
长孙无忌终于回过了身。
正当李惜愿心中暗喜,以为他选择了相信,冷不丁下一句出言却似一盆凉水,将这欢喜浇作荒唐。
“照旧不擅长说谎。”长孙无忌负手哂笑,“赠予你的那支,在下于笔尾刻了一个六。莫非遂良会在其笔上刻你的名字?”
“……”她以为那是生产批号。
李惜愿埋低脑袋默然无语,停滞的瞳珠分毫不敢转动,生怕余光不慎散逸时,不经意瞥见他愠怒的面容。
双方无话,须臾后,他道一声:“在下告辞。”
足步声于尽头远去,惟留她一人于空荡荡长廊发怔,小小的身影嵌在原地,屋檐边鸟雀扑棱棱飞起。
.
之后数日,李小六皆不敢在书房出没。
她愈思愈后悔,为弥补错误,她找到长孙知非,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后背。
“嫂嫂,你哥哥有甚么喜爱之物?”
“有何事么?”
“嫂嫂不要问。”李小六懊恼地抱住脑袋,“我又得罪他了。”
长孙知非知悉含笑:“哥哥喜怒不形于色,不说话未必是生气。况且,他并无喜爱之物。”
无欲无求之人最难办了!李惜愿悻悻然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