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李智云指了指身旁的女孩:“是六娘和长孙郎君,还有孙先生一起接我回来的。”
万氏复搂紧了他,又搂过李惜愿:“傻阿盈,我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
李惜愿将额头贴紧她的胸口,蹭了蹭:“母亲不用谢我,小五是我的亲弟弟,我肯定要带弟弟回家。”
“傻阿盈,万一你也出了甚么闪失,母亲一生也无法原谅自己。”万氏哽咽难语,手掌轻抚她发顶汗珠,“下回……下回切不可如此冒失了。”
李惜愿含糊应是,又仰面视着万氏泛红目眶,伸出手心,拭去她眼角热泪。
“母亲对我这么好,我不想让母亲难过。”她小声说,“我一直记得,母亲给我做的那碗金玉蛋花羹汤。”
万氏微怔了顷,片刻后,一行珠泪滚入稍稍弯起的唇角。
五岁的李惜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遭逢了生母窦氏的去世。
年幼的她怯怯地蹲在角落,所有人皆沉浸于主母病故的悲痛之中,操持后事亦令人心力交瘁,无人来关心这个孤独而忐忑的女孩。
眼前花白衣衫摩挲飘过,却无任何一双足暂驻,女孩腹中饥饿,终于大着胆子抬头望去,然而面目皆生,没有一个人可以搭话。
她寂寞地抱住双膝,观察地面尘埃随风掀卷,缠住她幼弱灵魂,直到柔婉秀丽的女子轻轻弯下腰,指腹抚摸她的双髻:「阿盈饿了么?可想用饭?」
「谢谢您。」李惜愿感动地说,好奇地眨动双眸,「您是……」
女子笑了,笑容如水波清浅,淌过女孩心间琐碎缝隙:「从今往后,便由我来照顾你。」
……
李世民自郊外练兵场骑马归府,多日疲累侵人肌髓,至府门前,男人勒缰下马,稍稍舒展腰脊。
“郎君回来了。””家仆牵过辔头,引马入厩,李世民略略颔首,快步走入。
夏月轻薄,透过树枝投落疏影,晚风鼓鼓吹拂,将夜归人的衣袍曳出猎猎的响声。
人定时分,灯火皆熄,门前阶下却坐着两道稚瘦身影,双双撑着下颌,仰目望天。
李世民唇梢偏动,信步踱向二人:“你们在做甚么?”
“我们在看月亮!”李惜愿与李智云齐齐答,“顺便等哥哥回家。”
大业十三年七月初四,李渊于城东乾阳门白旗誓师,历数天子罪愆,宣布兴甲晋阳,扫定咸洛,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三万挥兵南下。
大江奔流,峰峦暗涌,此时远在南坨山的李淳风仰首观星,与其师至元道长议论:“紫微显于晋分野,大而煊明,当主天下为李氏矣。”
至元闻言,遂相视一笑。
第27章 第二十七话“我们一块去长安!”……
朗日高悬,李惜愿心情愉悦地背起画具,行走在街巷小道上。
李渊发兵前,委任李元吉为太原郡守,驻扎晋阳。他与李二郎俱征求过李惜愿意见,询问她是否愿意跟从随军,亦或和李元吉同留晋阳。
李惜愿认真地思考了一日一夜,最后告知阿耶和兄长,道她乐意留在晋阳,等他们进驻长安了便来接她。
李渊欣然同意,并嘱咐李元吉务必照顾好妹妹,否则拿他是问,李元吉岂敢违拗,喏喏应是。
“你当真愿意留下,而非跟着为兄?”李二郎对她的选择深表怀疑,俯身再三确认,“你当真跟着元吉?”
李惜愿先点头予他一个肯定答复,随即扭过脑瓜,别开眼珠不再视他,仿佛生怕自己改变主意。
“四郎究竟予了你甚么好处?还是晋阳实在令小六流连忘返?”
“无他,惟晋阳有阎老师耳。”李惜愿诚恳道,“我想跟随阎老师潜心学一段时间画画。”
以及不想为你们添麻烦。她将最末一语憋回肚子里,向李二郎弯弯瞳眸。
李二郎未勉强,临走前委任右卫将军宇文歆多行照看,方在李惜愿不舍目光中离去。
“你还有何话与我说么?”似察觉身后那双灼温瞳目,他倏尔折返,站定于她跟前。
李惜愿望了眼迢迢星夜,坚定地视向他:“哥哥放手干,一定能博出属于自己的星星!”
李二郎笑了。
“可惜为兄欲作金乌,渺渺星辰不过萤火之光,你马屁未拍到位。”
果然男人就是不禁夸,尾巴太容易翘上天。
“我不管金乌还是星星,都必须记着来接我。”李惜愿鼓脸。
她向来只需一个承诺,便能心满意足抱着它安眠。
虽想念亲人,然阎立本与李敳俱在晋阳,一位好老师,一个好玩伴,学习与课余皆有人陪,因而她并不觉十分寂寞。
阎立本擅人物与叙事画,教她设色线条之法,又传授她最苦恼的衣纹褶皱技巧,许久下来,李惜愿的画功已然惟妙惟肖,构图与细节都大为精进。
只是偶尔几回,李惜愿从宣纸中抬起脑袋,却瞥见庭院中阎立本孤独一人怅立的身影。
老师也想家了。
李惜愿放下笔搁于砚角,小碎步踟向他,闻身后窸窣响动,阎立本回首:“小六功课已了?”
她摇了摇头:“还有一点。”
“何不趁热打铁?”
“我看见……阎老师在吹冷风。”
“我并非吹冷风。”
“我猜阎老师是在思念家人。”她抬头望了望那枚冰轮。
阎立本不禁视入她探究的瞳眸。
李小六虽少经世事,却总能一语道破本质,同理心强大到连身为画师的阎立本亦自愧不如。
他微微一笑,笑容却隐有惆怅意:“我有一长兄,与他分别前,其已随圣人南下江都,方今音讯隔绝,我难免挂念长兄安危。”
此前消息已然震动九州,圣人驾幸江都,遭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叛军逼弑,身旁近臣皆不能幸免于难,无非所受波及多少而已。
“吉人自有天相,您的阿兄一定安然无恙。”李惜愿宽慰,“阎老师是好人,您的阿兄也是好人,不必太担忧。”
“多谢小六。”他本不愿在李惜愿面前提及大人世界,然而心底堆积的愁绪令他忍不住吐露,“叛军刀剑无眼,不分青白,我闻光禄大夫虞世基亦随大行皇帝遇害,想虞大夫才名遍播,天下敬重,尚不免如此结局,让我如何心安。”
“甚么?”
那是虞老师的兄长!
怪不得一直未曾收到他的回信!
李惜愿顿时惊惶:“那虞秘监呢?”
阎立本发觉她嗓音里涌上焦急,意识到虞世南必与她关系深切,便有意安抚:“虞秘监虽亦伴驾江都,却幸免于难,如今已入夏王窦建德帐下奉为座上宾。”
果然好人有好报,李惜愿这才长舒一口气:“我就知道虞老师不会有事的。”
“不过——”阎立本话锋一转,“叛军将要杀害虞世基之时,虞秘监叩首流涕请替其兄赴死,小六老师德行高远,令天下士子敬服。”
“可是虞老师一定很难过。”李惜愿遗憾道。
虞世南素日宽和,她无法想象如松竹般的谦谦君子,竟能折节做出这般举动。
于是等李敳兴冲冲来寻李惜愿去寺里看百戏时,发觉她正在默默抹眼泪。
问明原委,李敳从算囊里取出一张绢帕。
“莫要悲伤,我告知你一个好消息。”李敳视着她接过绢帕擦拭爪子手背,“我打探到你家二哥所向披靡,民间皆传其为战神,多少士子武人闻风投奔,应该不久后便能来接小六回长安。”
对于阿耶和哥哥的战绩,时刻关注动向的李小六自然门清。
“那你阿兄呢?”她都好久没有见过小李先生了!
李敳错下眼睑,瞳中闪动的一刹光晕被日影掩藏。
“我阿兄么……”内心翻腾再三,喉头一滚,终是未吐出实情,“上回他言回乡安顿族人,后来我再也没有收过他的音信。”
他私心里认为,倘若告以真相,李小六将毫无疑问与自己绝交。
没有人会虚怀若谷到与背叛自己的一家人做朋友。
李惜愿却将李敳的语焉不详理解为担忧心切,遂调动自己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反过来安慰他:“战火隔绝通讯是常事,小李先生和我哥哥都是大战神,肯定能保护好自己。”
她蹲下身,自桌案下掏出两双形状奇异的鞋履,在李敳内疚而惊讶的眼神中发出邀请:“你愿不愿随我去滑冰?”
李敳将鞋履捧在手心里观察,发现每只底下装了一排四个小滚轮,往左往右方向灵活。
“这如何使用?”
“瞧着我,我教你。”
终于轮到自己当一回老师,李惜愿将自制溜冰鞋套上,贴着空地滑动,亲自为他演示。
“便是如此这般,掌握平衡就很容易。”
瞧上去很好玩,于是李敳重又兴高采烈,将前来寻她的初衷抛之脑后,换上鞋履,便往已然结冰的湖面上奔去。
不想,二人适才出门,身后随即有一道身影追来。
万氏复搂紧了他,又搂过李惜愿:“傻阿盈,我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
李惜愿将额头贴紧她的胸口,蹭了蹭:“母亲不用谢我,小五是我的亲弟弟,我肯定要带弟弟回家。”
“傻阿盈,万一你也出了甚么闪失,母亲一生也无法原谅自己。”万氏哽咽难语,手掌轻抚她发顶汗珠,“下回……下回切不可如此冒失了。”
李惜愿含糊应是,又仰面视着万氏泛红目眶,伸出手心,拭去她眼角热泪。
“母亲对我这么好,我不想让母亲难过。”她小声说,“我一直记得,母亲给我做的那碗金玉蛋花羹汤。”
万氏微怔了顷,片刻后,一行珠泪滚入稍稍弯起的唇角。
五岁的李惜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遭逢了生母窦氏的去世。
年幼的她怯怯地蹲在角落,所有人皆沉浸于主母病故的悲痛之中,操持后事亦令人心力交瘁,无人来关心这个孤独而忐忑的女孩。
眼前花白衣衫摩挲飘过,却无任何一双足暂驻,女孩腹中饥饿,终于大着胆子抬头望去,然而面目皆生,没有一个人可以搭话。
她寂寞地抱住双膝,观察地面尘埃随风掀卷,缠住她幼弱灵魂,直到柔婉秀丽的女子轻轻弯下腰,指腹抚摸她的双髻:「阿盈饿了么?可想用饭?」
「谢谢您。」李惜愿感动地说,好奇地眨动双眸,「您是……」
女子笑了,笑容如水波清浅,淌过女孩心间琐碎缝隙:「从今往后,便由我来照顾你。」
……
李世民自郊外练兵场骑马归府,多日疲累侵人肌髓,至府门前,男人勒缰下马,稍稍舒展腰脊。
“郎君回来了。””家仆牵过辔头,引马入厩,李世民略略颔首,快步走入。
夏月轻薄,透过树枝投落疏影,晚风鼓鼓吹拂,将夜归人的衣袍曳出猎猎的响声。
人定时分,灯火皆熄,门前阶下却坐着两道稚瘦身影,双双撑着下颌,仰目望天。
李世民唇梢偏动,信步踱向二人:“你们在做甚么?”
“我们在看月亮!”李惜愿与李智云齐齐答,“顺便等哥哥回家。”
大业十三年七月初四,李渊于城东乾阳门白旗誓师,历数天子罪愆,宣布兴甲晋阳,扫定咸洛,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三万挥兵南下。
大江奔流,峰峦暗涌,此时远在南坨山的李淳风仰首观星,与其师至元道长议论:“紫微显于晋分野,大而煊明,当主天下为李氏矣。”
至元闻言,遂相视一笑。
第27章 第二十七话“我们一块去长安!”……
朗日高悬,李惜愿心情愉悦地背起画具,行走在街巷小道上。
李渊发兵前,委任李元吉为太原郡守,驻扎晋阳。他与李二郎俱征求过李惜愿意见,询问她是否愿意跟从随军,亦或和李元吉同留晋阳。
李惜愿认真地思考了一日一夜,最后告知阿耶和兄长,道她乐意留在晋阳,等他们进驻长安了便来接她。
李渊欣然同意,并嘱咐李元吉务必照顾好妹妹,否则拿他是问,李元吉岂敢违拗,喏喏应是。
“你当真愿意留下,而非跟着为兄?”李二郎对她的选择深表怀疑,俯身再三确认,“你当真跟着元吉?”
李惜愿先点头予他一个肯定答复,随即扭过脑瓜,别开眼珠不再视他,仿佛生怕自己改变主意。
“四郎究竟予了你甚么好处?还是晋阳实在令小六流连忘返?”
“无他,惟晋阳有阎老师耳。”李惜愿诚恳道,“我想跟随阎老师潜心学一段时间画画。”
以及不想为你们添麻烦。她将最末一语憋回肚子里,向李二郎弯弯瞳眸。
李二郎未勉强,临走前委任右卫将军宇文歆多行照看,方在李惜愿不舍目光中离去。
“你还有何话与我说么?”似察觉身后那双灼温瞳目,他倏尔折返,站定于她跟前。
李惜愿望了眼迢迢星夜,坚定地视向他:“哥哥放手干,一定能博出属于自己的星星!”
李二郎笑了。
“可惜为兄欲作金乌,渺渺星辰不过萤火之光,你马屁未拍到位。”
果然男人就是不禁夸,尾巴太容易翘上天。
“我不管金乌还是星星,都必须记着来接我。”李惜愿鼓脸。
她向来只需一个承诺,便能心满意足抱着它安眠。
虽想念亲人,然阎立本与李敳俱在晋阳,一位好老师,一个好玩伴,学习与课余皆有人陪,因而她并不觉十分寂寞。
阎立本擅人物与叙事画,教她设色线条之法,又传授她最苦恼的衣纹褶皱技巧,许久下来,李惜愿的画功已然惟妙惟肖,构图与细节都大为精进。
只是偶尔几回,李惜愿从宣纸中抬起脑袋,却瞥见庭院中阎立本孤独一人怅立的身影。
老师也想家了。
李惜愿放下笔搁于砚角,小碎步踟向他,闻身后窸窣响动,阎立本回首:“小六功课已了?”
她摇了摇头:“还有一点。”
“何不趁热打铁?”
“我看见……阎老师在吹冷风。”
“我并非吹冷风。”
“我猜阎老师是在思念家人。”她抬头望了望那枚冰轮。
阎立本不禁视入她探究的瞳眸。
李小六虽少经世事,却总能一语道破本质,同理心强大到连身为画师的阎立本亦自愧不如。
他微微一笑,笑容却隐有惆怅意:“我有一长兄,与他分别前,其已随圣人南下江都,方今音讯隔绝,我难免挂念长兄安危。”
此前消息已然震动九州,圣人驾幸江都,遭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叛军逼弑,身旁近臣皆不能幸免于难,无非所受波及多少而已。
“吉人自有天相,您的阿兄一定安然无恙。”李惜愿宽慰,“阎老师是好人,您的阿兄也是好人,不必太担忧。”
“多谢小六。”他本不愿在李惜愿面前提及大人世界,然而心底堆积的愁绪令他忍不住吐露,“叛军刀剑无眼,不分青白,我闻光禄大夫虞世基亦随大行皇帝遇害,想虞大夫才名遍播,天下敬重,尚不免如此结局,让我如何心安。”
“甚么?”
那是虞老师的兄长!
怪不得一直未曾收到他的回信!
李惜愿顿时惊惶:“那虞秘监呢?”
阎立本发觉她嗓音里涌上焦急,意识到虞世南必与她关系深切,便有意安抚:“虞秘监虽亦伴驾江都,却幸免于难,如今已入夏王窦建德帐下奉为座上宾。”
果然好人有好报,李惜愿这才长舒一口气:“我就知道虞老师不会有事的。”
“不过——”阎立本话锋一转,“叛军将要杀害虞世基之时,虞秘监叩首流涕请替其兄赴死,小六老师德行高远,令天下士子敬服。”
“可是虞老师一定很难过。”李惜愿遗憾道。
虞世南素日宽和,她无法想象如松竹般的谦谦君子,竟能折节做出这般举动。
于是等李敳兴冲冲来寻李惜愿去寺里看百戏时,发觉她正在默默抹眼泪。
问明原委,李敳从算囊里取出一张绢帕。
“莫要悲伤,我告知你一个好消息。”李敳视着她接过绢帕擦拭爪子手背,“我打探到你家二哥所向披靡,民间皆传其为战神,多少士子武人闻风投奔,应该不久后便能来接小六回长安。”
对于阿耶和哥哥的战绩,时刻关注动向的李小六自然门清。
“那你阿兄呢?”她都好久没有见过小李先生了!
李敳错下眼睑,瞳中闪动的一刹光晕被日影掩藏。
“我阿兄么……”内心翻腾再三,喉头一滚,终是未吐出实情,“上回他言回乡安顿族人,后来我再也没有收过他的音信。”
他私心里认为,倘若告以真相,李小六将毫无疑问与自己绝交。
没有人会虚怀若谷到与背叛自己的一家人做朋友。
李惜愿却将李敳的语焉不详理解为担忧心切,遂调动自己为数不多的历史知识,反过来安慰他:“战火隔绝通讯是常事,小李先生和我哥哥都是大战神,肯定能保护好自己。”
她蹲下身,自桌案下掏出两双形状奇异的鞋履,在李敳内疚而惊讶的眼神中发出邀请:“你愿不愿随我去滑冰?”
李敳将鞋履捧在手心里观察,发现每只底下装了一排四个小滚轮,往左往右方向灵活。
“这如何使用?”
“瞧着我,我教你。”
终于轮到自己当一回老师,李惜愿将自制溜冰鞋套上,贴着空地滑动,亲自为他演示。
“便是如此这般,掌握平衡就很容易。”
瞧上去很好玩,于是李敳重又兴高采烈,将前来寻她的初衷抛之脑后,换上鞋履,便往已然结冰的湖面上奔去。
不想,二人适才出门,身后随即有一道身影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