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她旁边看了一会儿,思绪居然渐渐平静了下来。
但有种想要把那把刀取而代之的冲动。
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了。
在楚服洗完手之后,她伸手牵住了巫女的手腕,将腕骨贴在自己的脖颈处蹭了蹭。
她眨眨眼:“刚刚在念什么?”
“算算这几天的运势而已,挑一天去找童谣。”她的声音依旧喑哑。
阿娇却像是没注意到“童谣”两个字,已然目光灼灼。
楚服松了口气,低下头去。
她眉骨下的影子也跟着晃下来,却遮不住眼神里越来越明亮的情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疯狂的企图。
“嗯,算出什么了?”巫女的手滚烫,还带着水渍,被阿娇一根一根掰开后,贴在自己的脖颈上:“你算过我的命么?”
“没必要。”
楚服试探性的收紧了一点手指,而后抬膝把阿娇圈住。
阿娇顺从地抱住她的腰。
巫女忍不住想走,却发现自己的另一只手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她一低头,手腕上又缠上了鞭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和自己的腰缠在一起,打成了一个死结。
“下次记得提前给自己算算。”阿娇踮起脚,在她耳边笑着说。
下过雪的夜晚,空气有些潮湿,把眉骨下那片影子也晃成一汪,盈满则亏地滴下。
*
这次整顿宫闱,顺带的,把刘笙也放了出去。
当年匈奴被破后,迁乌桓人至辽东等地,设立乌桓校尉。
这是大汉,轮到匈奴人入乡随俗,刘笙没有孩子,自然是不需要回去继续当所谓的单于正妻了。
只是那位匈奴太子屡次上书,求刘彻把刘笙按照习俗,许给自己当妻子,以示自己“匈奴嫡系”的正统身份。
虽然他说这话无疑是为了满足自己那点岌岌可危的“正统”自信,可这个要求无异于把大汉刚打回来的脸面又侮辱了一次。
总而言之一句话,欠打。
楚服入宫前请了几回几位将军夫人吃饭,送了许多布料出去,请她们帮忙。
不久就听说,有人去找过几次这个“太子爷”,深入地友好和这些匈奴人交流了一下中原功夫,于是后来也就没人提了。
刘笙从侯国小公主沦为阶下囚,又以宗室女的身份被封为和亲公主。
她在匈奴的领地周转多年,流产多次,最后终于能带着一身伤,以一个“受降者”的身份,重新踏上了故土。
当年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都以为她回不来了。
离开汉宫之后,就改名换姓,回胶东去了,不知去向。就连当地的衙门都说不知道。
可以称得上是家财*散尽、众叛亲离。
不过幸好还有些朋友陪在身边,聊作慰藉。
皇上问刘笙想去哪里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想要回胶东去。
“你是大汉的功臣,于情于理,也可留在长安城,不必回去。朕为你亲自指一处地方做府邸就是了。”
刘笙婉拒道:“臣女不敢肖想京城居所,饮食起居也多有不适。离乡多年,只想回去。”
皇上赏了她些东西,便放她出宫去了。
刘笙走之前去马场借了匹马出来,准备在长安城里转转。
楚服告诉她当年的宫殿可能还在,只是年久失修,大约已经破败。
“离家多年,想回去看看罢了。”
第78章 杀母立子
此时长安城外,一个打扮朴素、约莫三十多岁的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带着几个少年少女,正赶着一辆满是沙参的牛车进城。
年关虽然有许多这样的散户来京送年货,可女人头上裹着帽子,还操着一口十分重的北方口音。
每每对视上,就很快别开目光。
守门的官差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一时间不知该不该给她放进去。
他从小就听老人说,从前中原也是有巫族人的,相貌和寻常的中原人不一样。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他们全族跑到了关外去,就没回来过。
这官差有心凑近了把女人的帽子掀开,仔细看看她的脸。
大概是他的目光太凶,还没动作,那女人怀里的小孩就哇哇哭了起来。
女人低头去哄,唱的是中原人哄孩子的调子。官差不知自己听没听过,却觉得意外熟悉。
晃神的瞬间,那女人给同事塞了几颗银子,已经被放了进去。
同事对着他的腿掐了一把,低声道:“没看见那车上装的什么吗?这些人都是给里头那些大人们送东西的,机灵点,别耽误了他们的事。”
他嘴上答应着,却还是忍不住转头去看。
牛车步伐沉稳,不紧不慢走在长安城最繁华的街上,很快没入喧嚣的人群。
走远的女人仍然拍着怀里孩子的背,似乎只是个苦命的寡妇,对城里的热闹毫不关心,抬手扶了扶头上的帽子,露出一双泛着些幽蓝色的深邃眼睛。
就在她抬头的瞬间,牛车旁边飞驰过两匹马,似乎是从宫里出来的。
马上的人几不可见地对着她点了头,就飞快的掠身而去了。
女人坐直了身子,张望了一下马上的三个身影,又如无其事地拍着怀中孩子的背。
*
刘笙走前去请了童谣,一起去看自己的“墓地”。
童谣坐在刘笙的马上,因为太久没有骑过马,紧张到紧紧抓着缰绳。
偏偏刘笙为了逗她,出了宫就放马跑得飞快。
两匹马飞快穿过了街市,轻巧绕过了几辆拉货的牛车,看得童谣胆战心惊,大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的骑马?”
刘笙挑眉,也大声回道:“在漠北待得久了,就什么都会了,我现在还会杀兔子——”
童谣:“哦,那你很快就可以杀人了——”
“几年不见,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童谣点头:“是啊,几年不见,童昇都变成个小坟包了。”
楚服和刘笙一起陷入了沉默。
她还是那么会聊天。
可到了一看,才发现那小坟包已经不见踪迹。
原本周围的几家农户已经不见了,连溪水带亭子,全都被圈在一堵高墙之内。
问了才知道,是有大人要把避暑的外宅修过来。大人生怕这地方有人埋骨,特意找人提前翻过一遍草坪,没见到什么无碑的墓,更没看到什么香囊。
楚服以为是自己记忆出了岔子,带着两人在附近找了许多圈,居然都没找到那衣冠冢。
后来童谣走得脚痛,刘笙也放弃了,还反过来安慰楚服道:“找不到就算了,兴许是附近有些鸟兽鱼虫,猫啊狗啊,知道我一定会回来,把我那小香囊叼回去做窝了。”
更何况她现在改命叫了童稚,往后立碑大约也不会叫这个名字了。
三人一时间没了去向,又不好挨着人家的宅子住,只能随便找了个破茅屋歇脚。
刚刚进屋,外面几忽而风雪大作,居然被困在了这里。
“还真是物是人非啊。”童谣靠在门边看雪,“当年童昇就是在这里找到你们的,她说这儿草长莺飞,特别漂亮,来信说我一定要来看。”
她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居然笑了笑:“我当时说好,可惜我骗了她,来了京城以后这是第一次来这里。”
楚服虽然听阿娇说过她们三个人的关系,但还记得童谣是怎么把她们算计的团团转的。
她从进屋开始就没放松过警惕,一直虚握着腰间的短刃,不知道童谣说这些话的用意。
童谣并不在意,依旧自言自语道:“那时候的胶东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那时候没有外力的推动,我和夏书禾不可能一起逃出来。”
“所以你就不择手段地找到了我们?”
童谣的眼睛里满是做作的惊讶:“我要复仇,当然是要不择手段。”
楚服看到她一步步走近,近到自己惊愕的脸映在童谣狡黠的眸子里:“难道你救陈皇后出宫的方法,是靠乞求皇上网开一面吗?”
“遗臭千年,万世骂名,你也都不怕么?
童谣却笑了:“将军,你就没想过,只要我胜了,从前的事情我想怎么写就这么写。违抗我的,我都能赶尽杀绝。”
她压低了声音:“从前的事情,你不是都记得么?楚、大、人。”
楚服握着刀柄的手瞬间收紧了,几乎想立即出鞘,抵在这鬼魅一般的女人的脖子上:“你——”
她的发言实在太过惊世骇俗,楚服几乎想不出一个词来形容她:“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句质问实在是没有气势,童谣把它当做了问询:“很好,看来你都记得。按照你的计划,恐怕陈阿娇还要在宫里关五六年。照我说的做,三年之内你们大可以远走高飞,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楚服紧盯着她:“我凭什么要相信你。”
童谣就起身退了几步,坐在椅子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视角:“这不是个赔本的买卖,楚老板。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那我们就应该是朋友,不对么?”
但有种想要把那把刀取而代之的冲动。
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了。
在楚服洗完手之后,她伸手牵住了巫女的手腕,将腕骨贴在自己的脖颈处蹭了蹭。
她眨眨眼:“刚刚在念什么?”
“算算这几天的运势而已,挑一天去找童谣。”她的声音依旧喑哑。
阿娇却像是没注意到“童谣”两个字,已然目光灼灼。
楚服松了口气,低下头去。
她眉骨下的影子也跟着晃下来,却遮不住眼神里越来越明亮的情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疯狂的企图。
“嗯,算出什么了?”巫女的手滚烫,还带着水渍,被阿娇一根一根掰开后,贴在自己的脖颈上:“你算过我的命么?”
“没必要。”
楚服试探性的收紧了一点手指,而后抬膝把阿娇圈住。
阿娇顺从地抱住她的腰。
巫女忍不住想走,却发现自己的另一只手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她一低头,手腕上又缠上了鞭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和自己的腰缠在一起,打成了一个死结。
“下次记得提前给自己算算。”阿娇踮起脚,在她耳边笑着说。
下过雪的夜晚,空气有些潮湿,把眉骨下那片影子也晃成一汪,盈满则亏地滴下。
*
这次整顿宫闱,顺带的,把刘笙也放了出去。
当年匈奴被破后,迁乌桓人至辽东等地,设立乌桓校尉。
这是大汉,轮到匈奴人入乡随俗,刘笙没有孩子,自然是不需要回去继续当所谓的单于正妻了。
只是那位匈奴太子屡次上书,求刘彻把刘笙按照习俗,许给自己当妻子,以示自己“匈奴嫡系”的正统身份。
虽然他说这话无疑是为了满足自己那点岌岌可危的“正统”自信,可这个要求无异于把大汉刚打回来的脸面又侮辱了一次。
总而言之一句话,欠打。
楚服入宫前请了几回几位将军夫人吃饭,送了许多布料出去,请她们帮忙。
不久就听说,有人去找过几次这个“太子爷”,深入地友好和这些匈奴人交流了一下中原功夫,于是后来也就没人提了。
刘笙从侯国小公主沦为阶下囚,又以宗室女的身份被封为和亲公主。
她在匈奴的领地周转多年,流产多次,最后终于能带着一身伤,以一个“受降者”的身份,重新踏上了故土。
当年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都以为她回不来了。
离开汉宫之后,就改名换姓,回胶东去了,不知去向。就连当地的衙门都说不知道。
可以称得上是家财*散尽、众叛亲离。
不过幸好还有些朋友陪在身边,聊作慰藉。
皇上问刘笙想去哪里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想要回胶东去。
“你是大汉的功臣,于情于理,也可留在长安城,不必回去。朕为你亲自指一处地方做府邸就是了。”
刘笙婉拒道:“臣女不敢肖想京城居所,饮食起居也多有不适。离乡多年,只想回去。”
皇上赏了她些东西,便放她出宫去了。
刘笙走之前去马场借了匹马出来,准备在长安城里转转。
楚服告诉她当年的宫殿可能还在,只是年久失修,大约已经破败。
“离家多年,想回去看看罢了。”
第78章 杀母立子
此时长安城外,一个打扮朴素、约莫三十多岁的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带着几个少年少女,正赶着一辆满是沙参的牛车进城。
年关虽然有许多这样的散户来京送年货,可女人头上裹着帽子,还操着一口十分重的北方口音。
每每对视上,就很快别开目光。
守门的官差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一时间不知该不该给她放进去。
他从小就听老人说,从前中原也是有巫族人的,相貌和寻常的中原人不一样。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他们全族跑到了关外去,就没回来过。
这官差有心凑近了把女人的帽子掀开,仔细看看她的脸。
大概是他的目光太凶,还没动作,那女人怀里的小孩就哇哇哭了起来。
女人低头去哄,唱的是中原人哄孩子的调子。官差不知自己听没听过,却觉得意外熟悉。
晃神的瞬间,那女人给同事塞了几颗银子,已经被放了进去。
同事对着他的腿掐了一把,低声道:“没看见那车上装的什么吗?这些人都是给里头那些大人们送东西的,机灵点,别耽误了他们的事。”
他嘴上答应着,却还是忍不住转头去看。
牛车步伐沉稳,不紧不慢走在长安城最繁华的街上,很快没入喧嚣的人群。
走远的女人仍然拍着怀里孩子的背,似乎只是个苦命的寡妇,对城里的热闹毫不关心,抬手扶了扶头上的帽子,露出一双泛着些幽蓝色的深邃眼睛。
就在她抬头的瞬间,牛车旁边飞驰过两匹马,似乎是从宫里出来的。
马上的人几不可见地对着她点了头,就飞快的掠身而去了。
女人坐直了身子,张望了一下马上的三个身影,又如无其事地拍着怀中孩子的背。
*
刘笙走前去请了童谣,一起去看自己的“墓地”。
童谣坐在刘笙的马上,因为太久没有骑过马,紧张到紧紧抓着缰绳。
偏偏刘笙为了逗她,出了宫就放马跑得飞快。
两匹马飞快穿过了街市,轻巧绕过了几辆拉货的牛车,看得童谣胆战心惊,大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的骑马?”
刘笙挑眉,也大声回道:“在漠北待得久了,就什么都会了,我现在还会杀兔子——”
童谣:“哦,那你很快就可以杀人了——”
“几年不见,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童谣点头:“是啊,几年不见,童昇都变成个小坟包了。”
楚服和刘笙一起陷入了沉默。
她还是那么会聊天。
可到了一看,才发现那小坟包已经不见踪迹。
原本周围的几家农户已经不见了,连溪水带亭子,全都被圈在一堵高墙之内。
问了才知道,是有大人要把避暑的外宅修过来。大人生怕这地方有人埋骨,特意找人提前翻过一遍草坪,没见到什么无碑的墓,更没看到什么香囊。
楚服以为是自己记忆出了岔子,带着两人在附近找了许多圈,居然都没找到那衣冠冢。
后来童谣走得脚痛,刘笙也放弃了,还反过来安慰楚服道:“找不到就算了,兴许是附近有些鸟兽鱼虫,猫啊狗啊,知道我一定会回来,把我那小香囊叼回去做窝了。”
更何况她现在改命叫了童稚,往后立碑大约也不会叫这个名字了。
三人一时间没了去向,又不好挨着人家的宅子住,只能随便找了个破茅屋歇脚。
刚刚进屋,外面几忽而风雪大作,居然被困在了这里。
“还真是物是人非啊。”童谣靠在门边看雪,“当年童昇就是在这里找到你们的,她说这儿草长莺飞,特别漂亮,来信说我一定要来看。”
她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居然笑了笑:“我当时说好,可惜我骗了她,来了京城以后这是第一次来这里。”
楚服虽然听阿娇说过她们三个人的关系,但还记得童谣是怎么把她们算计的团团转的。
她从进屋开始就没放松过警惕,一直虚握着腰间的短刃,不知道童谣说这些话的用意。
童谣并不在意,依旧自言自语道:“那时候的胶东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那时候没有外力的推动,我和夏书禾不可能一起逃出来。”
“所以你就不择手段地找到了我们?”
童谣的眼睛里满是做作的惊讶:“我要复仇,当然是要不择手段。”
楚服看到她一步步走近,近到自己惊愕的脸映在童谣狡黠的眸子里:“难道你救陈皇后出宫的方法,是靠乞求皇上网开一面吗?”
“遗臭千年,万世骂名,你也都不怕么?
童谣却笑了:“将军,你就没想过,只要我胜了,从前的事情我想怎么写就这么写。违抗我的,我都能赶尽杀绝。”
她压低了声音:“从前的事情,你不是都记得么?楚、大、人。”
楚服握着刀柄的手瞬间收紧了,几乎想立即出鞘,抵在这鬼魅一般的女人的脖子上:“你——”
她的发言实在太过惊世骇俗,楚服几乎想不出一个词来形容她:“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句质问实在是没有气势,童谣把它当做了问询:“很好,看来你都记得。按照你的计划,恐怕陈阿娇还要在宫里关五六年。照我说的做,三年之内你们大可以远走高飞,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楚服紧盯着她:“我凭什么要相信你。”
童谣就起身退了几步,坐在椅子上,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视角:“这不是个赔本的买卖,楚老板。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那我们就应该是朋友,不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