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区区一万多人就想灭金,这梦未免做得太美。
  就是换成霍去病在此,都得仔细掂量一下,和他舅打个配合,何况区区李显忠。
  更离奇的,还属宋孝宗的奖惩策略。
  攻占宿州之后,立刻就给李显忠升职,让邵宏渊居副,导致二将爆发内讧。
  古往今来,大军出征兵分数路,最怕的就是人心不齐,几路主将之间出现龃龉。
  但这种情况却很少真正发生过。
  为什么?
  因为,君王作为那个坐镇中枢、临机万方、统筹一切的人,需要对此进行调控,抚平纷争,凝聚人心,抹除一切潜在隐患。
  这样,才能让将士们能够毫无掣肘地在沙场上冲锋,不必担心来自背后的冷箭。
  是以,刘裕北伐,兵分三路,同时与北魏、胡夏、后秦三国交兵作战,却能够配合无间,直捣长安。
  萧绰攻宋,同样选择了兵分多路,形成合围之势,集中力量专破宋朝东路军,诱敌深入,在岐沟关一举大捷。
  宇文邕灭齐,六路大军齐出,攻城掠地纹丝不乱,入晋州,破邺都,灭北齐,一统北方。
  耶律大石卡万特之战,也是三路同时发动,共击塞尔柱帝国,一战奠定威名,西辽帝国称霸中亚。
  与这些成功案例相比,宋孝宗在隆兴北伐中的操作明显是不合格的。
  隆兴北伐大败,表面看是因为李显忠、邵宏渊二将争功,导致功亏一篑。
  实质上,却是宋孝宗作为帝王的严重失职,对军队毫无掌控力,导致属下怨声载道,离心离德。
  评论区集中了万朝古往今来的所有人杰,大家目光如炬,心似明镜,立刻就看出问题所在。
  然而,赵昚本人看见这些评论,却异常气闷,大声怒斥道:“朕无错!此二人犯下的罪愆与朕何干,你们休要裹挟众意,不讲道理!”
  观众们:“……”
  你小子是真没挨过评论区的毒打啊。
  上一位被围着骂的李隆基,吐血到现在还没醒呢。
  【陈文帝陈蒨:赵昚,既然你不服气,那就一条条给你掰扯清楚,免得你总认为大家在欺凌你。】
  【前面有人用羊侃来对比辛弃疾,朕就以羊侃的君主梁武帝,与你做个对比。】
  陈蒨本人亲历过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乱,江山沥血,满目疮痍,是平定战乱的主将之一,父亲陈道谭更是在台城保卫战中和羊侃一道战死。
  他对梁武帝绝无好感。
  但也不得不承认,梁武帝无论哪一方面,都是稳稳吊打宋孝宗的。
  他道:
  “梁武帝的钟离北伐,与你的隆兴北伐,采用了相似的策略,都是两军齐发,两将并举,结果却截然不同。”
  “因为曹景宗生性高傲,韦睿一向冲淡谦退,梁武帝任命曹景宗为主将,节制另一路的韦睿,又传了数封密诏,让曹景宗务必尊重韦睿,出兵前定要咨询他意见。”
  “同时,将自己的佩刀赠予韦睿,赋予他先斩后奏之权。”
  “曹、韦二将*会面,彼此敬重,同心协力,遂成钟离大捷。”
  “反观你的操作,对待李显忠、邵宏渊两个人的操作,如堕梦中,视行兵为儿戏,朝令夕改,锋矢未举而军心先散,焉能不败?”
  赵昚咬牙切齿。
  踏马的,每一个字都完全无法反驳呢。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着满腔怒火道:“朕知道,当年之事做得确有不对,但先人创下的积弱局势,朝野文恬武嬉,对外怯懦,朕当时不过登基之初,未谙军旅,执政经验全无,金人又是百战雄兵,朕有什么法子!”
  观众:“……”
  你老实交代,是不是收了萧衍的钱帮他洗白?
  本来《羊侃传》一出,萧衍口碑直线下跌,结果被宋孝宗这么一衬托,反而显得宛如一位圣君。
  【大周女官上官婉儿:借口找得稀烂,什么叫做「初次登基执政经验不丰富」,梁武帝和你同龄登基,也是刚当上皇帝就遇见战争,怎么人家在钟离就能打赢,到你这里就变成了惨败?】
  【岭南圣母冼英:虽然宋孝宗的祖宗确实很差劲,但萧衍接手的是南齐东昏侯乱局,万里江山满目凋零,比你只有更难。】
  【唐代宗李豫:朕还以为宋孝宗登基的时候多么年幼,结果一查,三十六,朕在他这个年龄已经平定了安史之乱。】
  【竟陵王萧子良:即便是大家公认的最不成器继承人郑经,这个岁数,也已经第二次把荷兰人赶出台湾。】
  【并州刺史刘琨: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有一天郑经都能变成正面典型。】
  【金陵女史王贞仪:赵宋真的很弱小,萧衍的梁朝虽然是南方国家,却比北宋大多数时候的疆域面积都要宽广。北宋仅在宋徽宗短暂赎回幽云十六州时,才超过了梁朝微弱一线。至于南宋,更不必再提。】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是啊,梁朝全盛时,在整个亚洲都是很强大的国家,什么高丽百济林邑扶南诸国,都称藩称臣、连年朝贡。反观南宋,一年来不了一个。】
  【承天太后萧绰:呵,朕就知道宋朝君主一贯混账,梁武帝前明后昏,至少还当了大半辈子明君,宋孝宗不一样,他是从头昏到尾。】
  也有人为赵昚鸣不平:
  【船山先生王夫之:宋孝宗的败亡,因其缺乏良将贤才,非他之过。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观众:???
  你在放什么厥词?!
  【南齐女博士韩兰英:无恢复之臣?辛弃疾不是吗?】
  【大唐宰相房玄龄:按照赵昚这样低劣的执政才能,就是把武庙名将全送到面前,他也不会用。】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我可不相信真有哪个时代缺乏良将,无非是缺少慧眼识才的帝王罢了。】
  【大多数王朝甚至只需要一个州郡的人才,就足以撑起开国功臣阵容,如汉高祖的沛县、明太.祖的淮西、高欢的六镇、陈霸先的岭南。南宋偌大江南之地,怎么可能找不出几个能够上阵杀敌的名将。】
  【魏文帝曹丕:朕一向认为,文章乃不朽之盛事,辛弃疾因为有诗文流传下来,幸而为后世所熟知。却不知道宋孝宗朝,有多少与他类似的仁人志士默默无闻,悄然被埋没,终老黄土。】
  【梨洲先生黄宗羲:昏君昏君昏君,留着也是害人!死死死!】
  赵昚气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待看到黄宗羲的最后一句话,终于忍不住吐出一口血。
  他正想说什么,却见柴荣在评论区发出了畅快的笑声:“哈哈哈,各位先别纠结隆兴北伐了,快去看绍兴三十一年采石矶之战,太好笑了!”
  观众跟着一起翻书。
  柴荣发自肺腑地感叹道:“现在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叫「大捷」了!”
  “钟离之战击溃北魏军队百万,斩杀十余万,俘虏五万,军粮器械,称一声「大捷」还算恰如其分。”
  “采石矶一共杀敌二千七百余人,居然也称「大捷」!宋人的眼界何其浅薄,该不会之前从来没打过胜仗吧?”
  万朝观众:笑死。
  太犀利了,世宗陛下您是会点评的!
  ……
  后周位面,柴荣正在和符皇后一起吃瓜。
  脱脱分享的是《宋孝宗本纪》,又不是宋太.祖本纪。
  帝后二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宋朝跟自己有啥关系,纯当成后世的乐子看,心情还怪好的嘞。
  重臣们此刻都聚在藻德殿中,一起收看直播。
  王朴在不远处写着史料阅读笔记,李重进到廊下舞剑,身影利落,符彦卿坐在一边支颐出神,遥望向窗外的蓝天。
  这是显德二年,一个十分温柔平静的春日。
  柴荣以己度人,思索一番,倒也明白了宋孝宗为什么那么急切想要发动隆兴北伐。
  无非是以养子身份即位,地位不稳,想要通过对外战争获取政治资本,提高声望。
  柴荣登基之后,力排众议,第一时间御驾亲征北汉皇帝刘崇,也是基于这个思路。
  只不过,他将刘崇一通摧枯拉朽地打败,高歌猛进,直逼太原城下。
  而宋孝宗却输得一塌糊涂,还签了隆兴协议。
  这个隆兴协议的内容,更是让万朝观众惊呆了——割让海、泗、唐、邓四州!补交税币!与金人以叔侄相称!
  我们什么没见过.jpg
  对不起,这个真没见过。
  虽说缴纳岁币、俯首称臣这种事,对赵宋来说很正常,宋孝宗也只是走一遍前人走过的路罢了。
  但对宋以前的观众来说,属实是瞠目结舌。
  即便是之前那些比较弱小的汉人王朝,比如东晋,他们也是当之无愧的正统政权,被北方五胡认为是天下正朔。
  东晋甚至十分硬气地斩杀了胡人使者,不与匈奴刘渊、羯人石勒通使,更不可能向五胡政权低头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