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她边翻看买的东西,边道:“我知道你们是为了家里好,可是钱不能这么花,米面肉的我就不说了,这么多猪板油,熬出来能吃很长时间,还买菜籽油干啥?油吃完了再买就是,买这么多一时吃不完就放坏了。
这是牙刷吧,好几十文一支,咱用柳枝就挺好的,没必要浪费这钱。”
李有山小声劝道:“孩儿他娘,月月不会乱买东西,买就买了,她高兴就好。”
李晚月冲着李父笑,这个年代能有这这样的爹简直太难得了,家家都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谁家舍得这么花钱?
李有山却相反,情绪价值给够。
赵素英翻到一个麻袋,打开一看,顿时道:“哎哟,月月你是不是让人骗了?这胡豆都发霉了,居然还卖给你。”
李晚月解释:“娘,我就要是发霉的,有用。”
赵素英看了看自家女儿,行吧,女儿说有用那就有用。
“还有肉包子呢。”李三栋拿出肉包子,递给李有山和赵素英:“爹娘,大肉包。”
几个孩子瞬间觉得口水止不住的往外冒,就连王桂香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这可是白面包子啊,他们都多长时间没吃过了,虽然这段时间的伙食不错,可是肉包子的香气还是让他们垂涎。
赵素英提醒:“都凉了,热热再吃。”
“那我去热,等会儿每人吃一个垫垫肚子。”李三栋拿着包子去了厨房。
李晚月道:“娘,卫生问题不能马虎,牙刷比柳枝好用,再说了,买这些东西肯定都有用处,我心里有数,等会儿跟您说,我先把给孩子买的东西拿出来。”
几个孩子的眼神盯着背篓,都快盯出窟窿了。
李晚月从里面拿出两本书和四支毛笔,另外两支她没拿出来。
“小兰小桃小荷小安,每人一支毛笔,从明日开始,咱们先学《三字经》。”
王桂香道:“小妹,这毛笔给他们用是不是太浪费了,他们又不会写字。”
“大嫂,现在不会写,以后就会了,只要肯学。”李晚月说着,拿出那本书:“从明儿个开始,我会教几个孩子认字,先从《三字经》开始,至于练字,可以用沙盘或者平整的石块代替,等练习一段时间,咱们再在纸上练字。”
说完,她看向王桂香:“大嫂,咱们先这么学着,等过段时间再送小安去书院读书。”
王桂香心里感动,她没想到,她的儿子也有希望去书院读书。
“哇,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学习认字了。”李安兴奋的拍着手。
李晚月见三个女孩子眼里有羡慕又有些失落,问道:“怎么?你们不想学?”
李晓兰:“姑姑,不是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学吗?我们也可以吗?”
“谁说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学?”
“女儿家不能考功名,书院也不收。”
“读书不只是为了考功名,书可以教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开扩眼界,姑姑以前什么都不懂,现在为啥懂的多了?就是因为识字后,读的书多,知道的也多,女儿家更该读书,这样不容易受骗,只要你想学,就可以学。”
李晓兰立即道:“我想学,我要跟着姑姑学。”
李晓桃见状,也立刻上前:“姑姑,我也要学。”
她们做梦都不敢想,她们也有能读书识字的一天。
“好,从明儿个开始,每日至少学一个时辰。”
几个孩子郑重的点头。
李康捏着衣角,有些失落,他又没得到奖励。
孙秀芹刚想说话,就见李晚月拿出两块糖糕冲李康招手。
李康眼前一亮,快步走上前。
“你这几天表现不错,知道干活了,这就很好,所以这次奖励你两块糖糕,若是继续好好表现的话,就给你买毛笔。”
李康激动的接过糖糕:“谢谢姑姑。”
孙秀芹的话又咽了回去,算她还有心。
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小心的翻着《三字经》。
堂屋里,当听到李晚月挣了七两八钱银子,李有山和赵素英露出吃惊的神色。
尽管有上一次李晚月挣一百两的经历,再听到七两八钱,他们还是觉得震惊。
赵素英惊叫出声:“啥?七两八钱?”
“娘别激动。”
赵素英立刻捂住嘴,往外面看了看。
李有山松了口气,幸好他没像老婆子那样,不然女儿肯定觉得他没见过世面。
强装淡定道:“乖乖,就那么几块墨条,居然卖了近八两银子。”
“所以啊,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就能学会很多知识,我特意买了书,先让他们学着。”
赵素英拍着李晚月的手:“咱们月月出息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我又没费什么力气,都是咱们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上次的鹿胶还剩一些,到时候再做点墨条,想来还能挣一笔。”
赵素英欣慰的同时又叹息,自家闺女能挣也能花,最开始一天挣一百多文全花了,现在是一天挣七两依旧全花了。
李晚月说着,拿出两串铜钱,约一千二百文,她道:“娘,大哥他们这段时间辛苦,我想着把这些铜板分给他们一些。”
赵素英摆手:“这都是你挣的,你自己保管,给家里买这么多东西,已经够多了,咱家里现在没有外债,每天又有进账,够好了,晚些时候娘拿给他们。”
李晚月点头,把钱收回来,看向赵素英:“娘,以后每月都给大哥他们分一些,咱们还会挣更多的银子。”
“行,都听你的。”
李晚月想到什么,:“方才我只跟大嫂说了送小安去书院的计划,其实小康也可以送去书院了,娘,您问问二哥,若是他想现在送小康去书院就送。”
赵素英点头:“不差这几天,你的话娘会跟你二哥说,以前也是我们纵着你二嫂和小康,总觉得他身子弱,纵着些也没啥,没想到能成这样,好在小康这几日有些改变了,咱们再看看,晚些时候送也行。”
第51章又多了个识字的人
李晚月点头,把点心和红糖拿出来:“爹,之前是家里没银子,只够还一部分欠账,所以您去还钱的时候,也没带什么东西,这次我买了些点心和红糖,您得空了给几家叔伯送过去,还有我做的洗头水,也可以带去,就是别说是我自己做的,说是我买的就行。
还有双双娘家,等会儿把买的猪板油熬了,送些猪油渣和红糖给他们家,都是真心帮咱们的,咱们也该感谢一下。”
李有山欣慰的点头:“咱家女儿现下不仅会识字,事情也想的周全。”
李晚月笑了:“行,想怎么送爹娘决定,我先去歇会。”
“去吧。”
待李晚月出去后,赵素英眼眶有些酸涩:“没想到咱家闺女如今变得这么出息,他爹,等会儿猪油熬好了,你就去给村长,有田他们几个送去吧。”
“行,先把东西都分好了。”
“村长老哥家当时借的最多,给他们家一斤红糖,一份点心,再加一竹筒洗发水吧,他家孙子在镇上的书院读书,想来更讲究些。”
“行。”
两人商量着该给每家送些什么,红糖搭一大碗油渣炒笋,或者点心搭油渣炒笋,最后剩下两包红糖。
这两包红糖先给两个儿媳吧,给老大家的,就不能落了老二家,家里还有些红糖,够自家闺女喝了,下次去镇上再给她买。
王桂香在厨房里熬猪油,几个孩子围在灶边,看着白色的猪油块渐渐变得金黄,香味溢满整个院子,馋的人直吸口水。
捞出油渣,装了满满一大盆,金黄酥脆,王桂香给每个孩子捏了一块,几个孩子吃的一脸满足。
王桂香看向晓桃:“小桃,去拿碗来。”
“嗳。”
李晓桃刚转身,就见李康快一步把碗递了过去。
王桂香一愣,李康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她接过碗,夸道:“小康表现越来越好了,真棒。”
李康顿时觉得脸有些热,大步跑了出去。
猪油熬好,李有山用篮子装着东西先去了村长家。
李村长家刚在院子里摆好桌子准备吃晚饭,见李有山走进来,他招呼道:“有山来了,快坐。”
村长大儿子李明立刻搬了把凳子。
村长媳妇让自己儿媳去添一副碗筷。
李有山忙摆手:“老哥,嫂子别忙活了,我是没想到你家今儿这么早吃晚饭。”
李村长笑了笑:“今儿文轩休沐回来,所以做饭早了些,你来是有事?”
“文轩读书越来越好了。”
李有山夸了句,从竹篮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两包红糖,一份点心,一碗油焖春笋,和一个竹筒。
之前还了一两,还欠二两,这次算还清了。
李村长一脸懵:“有山,你这啥意思?不年不节的咋还送礼呢?”
这是牙刷吧,好几十文一支,咱用柳枝就挺好的,没必要浪费这钱。”
李有山小声劝道:“孩儿他娘,月月不会乱买东西,买就买了,她高兴就好。”
李晚月冲着李父笑,这个年代能有这这样的爹简直太难得了,家家都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谁家舍得这么花钱?
李有山却相反,情绪价值给够。
赵素英翻到一个麻袋,打开一看,顿时道:“哎哟,月月你是不是让人骗了?这胡豆都发霉了,居然还卖给你。”
李晚月解释:“娘,我就要是发霉的,有用。”
赵素英看了看自家女儿,行吧,女儿说有用那就有用。
“还有肉包子呢。”李三栋拿出肉包子,递给李有山和赵素英:“爹娘,大肉包。”
几个孩子瞬间觉得口水止不住的往外冒,就连王桂香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这可是白面包子啊,他们都多长时间没吃过了,虽然这段时间的伙食不错,可是肉包子的香气还是让他们垂涎。
赵素英提醒:“都凉了,热热再吃。”
“那我去热,等会儿每人吃一个垫垫肚子。”李三栋拿着包子去了厨房。
李晚月道:“娘,卫生问题不能马虎,牙刷比柳枝好用,再说了,买这些东西肯定都有用处,我心里有数,等会儿跟您说,我先把给孩子买的东西拿出来。”
几个孩子的眼神盯着背篓,都快盯出窟窿了。
李晚月从里面拿出两本书和四支毛笔,另外两支她没拿出来。
“小兰小桃小荷小安,每人一支毛笔,从明日开始,咱们先学《三字经》。”
王桂香道:“小妹,这毛笔给他们用是不是太浪费了,他们又不会写字。”
“大嫂,现在不会写,以后就会了,只要肯学。”李晚月说着,拿出那本书:“从明儿个开始,我会教几个孩子认字,先从《三字经》开始,至于练字,可以用沙盘或者平整的石块代替,等练习一段时间,咱们再在纸上练字。”
说完,她看向王桂香:“大嫂,咱们先这么学着,等过段时间再送小安去书院读书。”
王桂香心里感动,她没想到,她的儿子也有希望去书院读书。
“哇,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学习认字了。”李安兴奋的拍着手。
李晚月见三个女孩子眼里有羡慕又有些失落,问道:“怎么?你们不想学?”
李晓兰:“姑姑,不是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学吗?我们也可以吗?”
“谁说只有男孩子才可以学?”
“女儿家不能考功名,书院也不收。”
“读书不只是为了考功名,书可以教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开扩眼界,姑姑以前什么都不懂,现在为啥懂的多了?就是因为识字后,读的书多,知道的也多,女儿家更该读书,这样不容易受骗,只要你想学,就可以学。”
李晓兰立即道:“我想学,我要跟着姑姑学。”
李晓桃见状,也立刻上前:“姑姑,我也要学。”
她们做梦都不敢想,她们也有能读书识字的一天。
“好,从明儿个开始,每日至少学一个时辰。”
几个孩子郑重的点头。
李康捏着衣角,有些失落,他又没得到奖励。
孙秀芹刚想说话,就见李晚月拿出两块糖糕冲李康招手。
李康眼前一亮,快步走上前。
“你这几天表现不错,知道干活了,这就很好,所以这次奖励你两块糖糕,若是继续好好表现的话,就给你买毛笔。”
李康激动的接过糖糕:“谢谢姑姑。”
孙秀芹的话又咽了回去,算她还有心。
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小心的翻着《三字经》。
堂屋里,当听到李晚月挣了七两八钱银子,李有山和赵素英露出吃惊的神色。
尽管有上一次李晚月挣一百两的经历,再听到七两八钱,他们还是觉得震惊。
赵素英惊叫出声:“啥?七两八钱?”
“娘别激动。”
赵素英立刻捂住嘴,往外面看了看。
李有山松了口气,幸好他没像老婆子那样,不然女儿肯定觉得他没见过世面。
强装淡定道:“乖乖,就那么几块墨条,居然卖了近八两银子。”
“所以啊,书中自有黄金屋,多读书就能学会很多知识,我特意买了书,先让他们学着。”
赵素英拍着李晚月的手:“咱们月月出息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我又没费什么力气,都是咱们家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上次的鹿胶还剩一些,到时候再做点墨条,想来还能挣一笔。”
赵素英欣慰的同时又叹息,自家闺女能挣也能花,最开始一天挣一百多文全花了,现在是一天挣七两依旧全花了。
李晚月说着,拿出两串铜钱,约一千二百文,她道:“娘,大哥他们这段时间辛苦,我想着把这些铜板分给他们一些。”
赵素英摆手:“这都是你挣的,你自己保管,给家里买这么多东西,已经够多了,咱家里现在没有外债,每天又有进账,够好了,晚些时候娘拿给他们。”
李晚月点头,把钱收回来,看向赵素英:“娘,以后每月都给大哥他们分一些,咱们还会挣更多的银子。”
“行,都听你的。”
李晚月想到什么,:“方才我只跟大嫂说了送小安去书院的计划,其实小康也可以送去书院了,娘,您问问二哥,若是他想现在送小康去书院就送。”
赵素英点头:“不差这几天,你的话娘会跟你二哥说,以前也是我们纵着你二嫂和小康,总觉得他身子弱,纵着些也没啥,没想到能成这样,好在小康这几日有些改变了,咱们再看看,晚些时候送也行。”
第51章又多了个识字的人
李晚月点头,把点心和红糖拿出来:“爹,之前是家里没银子,只够还一部分欠账,所以您去还钱的时候,也没带什么东西,这次我买了些点心和红糖,您得空了给几家叔伯送过去,还有我做的洗头水,也可以带去,就是别说是我自己做的,说是我买的就行。
还有双双娘家,等会儿把买的猪板油熬了,送些猪油渣和红糖给他们家,都是真心帮咱们的,咱们也该感谢一下。”
李有山欣慰的点头:“咱家女儿现下不仅会识字,事情也想的周全。”
李晚月笑了:“行,想怎么送爹娘决定,我先去歇会。”
“去吧。”
待李晚月出去后,赵素英眼眶有些酸涩:“没想到咱家闺女如今变得这么出息,他爹,等会儿猪油熬好了,你就去给村长,有田他们几个送去吧。”
“行,先把东西都分好了。”
“村长老哥家当时借的最多,给他们家一斤红糖,一份点心,再加一竹筒洗发水吧,他家孙子在镇上的书院读书,想来更讲究些。”
“行。”
两人商量着该给每家送些什么,红糖搭一大碗油渣炒笋,或者点心搭油渣炒笋,最后剩下两包红糖。
这两包红糖先给两个儿媳吧,给老大家的,就不能落了老二家,家里还有些红糖,够自家闺女喝了,下次去镇上再给她买。
王桂香在厨房里熬猪油,几个孩子围在灶边,看着白色的猪油块渐渐变得金黄,香味溢满整个院子,馋的人直吸口水。
捞出油渣,装了满满一大盆,金黄酥脆,王桂香给每个孩子捏了一块,几个孩子吃的一脸满足。
王桂香看向晓桃:“小桃,去拿碗来。”
“嗳。”
李晓桃刚转身,就见李康快一步把碗递了过去。
王桂香一愣,李康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她接过碗,夸道:“小康表现越来越好了,真棒。”
李康顿时觉得脸有些热,大步跑了出去。
猪油熬好,李有山用篮子装着东西先去了村长家。
李村长家刚在院子里摆好桌子准备吃晚饭,见李有山走进来,他招呼道:“有山来了,快坐。”
村长大儿子李明立刻搬了把凳子。
村长媳妇让自己儿媳去添一副碗筷。
李有山忙摆手:“老哥,嫂子别忙活了,我是没想到你家今儿这么早吃晚饭。”
李村长笑了笑:“今儿文轩休沐回来,所以做饭早了些,你来是有事?”
“文轩读书越来越好了。”
李有山夸了句,从竹篮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两包红糖,一份点心,一碗油焖春笋,和一个竹筒。
之前还了一两,还欠二两,这次算还清了。
李村长一脸懵:“有山,你这啥意思?不年不节的咋还送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