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程风起看得很认真。
表情也逐渐严肃。
若真如奏折上所言,那原州的灾情是真的很严重,粮食若当真颗粒无收,那赈灾可不仅仅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程风起将奏折逐本看完,“陛下,娘娘,臣已看完。”
“臣即刻便回户部商议此事。”
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干活儿。
萧稷点头,“去吧。”
先帝薨逝,萧稷上位之后,国库丰盈了不少,但因为北境在备战,需要的花费同样不少。
也幸而是没打起来。
否则国库是真的支撑不住。
三日后。
程风起协同户部众位官员经过讨论修改商议,最后确定了赈灾策略。
除开发放米粮之外,更是减免了原州的赋税。
策略定下之后,便是赈灾的人选。
朝堂上为这人选吵翻了天。
……谁都不想去。
赈灾是个大功劳,但毕竟原州情况不明,若出了点什么岔子……那陛下的雷霆之怒,谁也承受不起。
就在这时,朝堂外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吾有一个人选。”
却是谢窈!
她身着凤袍,孤身一人走上了金銮殿。
看到她出现,朝中不少大臣眼皮一跳,心里有点不好的预感。
当然,也有一些人心里没什么想法。
这大半年来,谢窈一直在参与政事,每次萧稷面见朝臣,她都在。
且会发表意见,分析利弊,给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文武百官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后娘娘参政,但上金銮殿……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幕让不少朝臣都想到了谢窈第一次出现在养心殿时候的场面。
果不其然,下一秒文武百官们就见他们的皇帝陛下亲自从台阶上走了下来,一步步朝着皇后娘娘迎去。
最后牵着皇后娘娘的手,到了最高处!
刚有人想提出异议,程风起的速度却是更快一步,“敢问皇后殿下,您所提及的合适人选是何人?”
此言一出,人人自危,都怕被皇后点到。
“进来。”
谢窈对外喊了一声,便见再有一人从金銮殿外走了进来。
文武百官看着只觉得眼前一黑:又是女子?!
而且还是两个。
人群中有人的声音响起,“这不是宣家两位小姐吗?”
“宣家?哪个宣家?”
“宣太傅啊。”
“……”
来人正是宣悦宣舒。
姐妹俩对周围的喧闹声都不予理会,并肩上前跪在殿中,“宣悦,宣舒,参见陛下,皇后。”
“免礼。”谢窈让两人起身,这才道:“吾所说的人选,正是宣家二位小姐。”
“陛下,不可!”立刻有朝臣出言反对,“她们是女子,怎可赈灾?简直不成体统!”
“两位还是速速退下!此处是金銮殿,可不是你们这些女子该来的地方!”
这人含沙射影的意思十分明显。
他话音刚落,便感受到有冰冷的眼神落在他身上。
谢窈唇角微扬,“朱大人,既然女子不行,那赈灾之事,不如你去?”
第381章 吵起来啦
被谢窈精准盯上的朱大人的表情立刻僵住,完全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被皇后娘娘如此质问。
他低着头道:“皇后娘娘,这是两件事。”
“自古以来乾坤阴阳,自有分明,牝鸡司晨,必有灾殃!”朱大人避而不答谢窈的话,按他的逻辑说。
“陛下,皇后殿下。”就在这时,程风起的声音响起,“臣愿前往原州赈灾。”
说话之人不是旁人,正是程风起。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些得意的看着谢窈。
皇后现在看到了吧?
可不是他们男子不能前往赈灾,他们有的是人赈灾!
但这些人还没骄傲一会儿呢,就听程风起的声音再次响起,“请陛下,皇后殿下,安排两位宣小姐为臣的副官。”
程风起的话在朝堂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刚刚反对的朱大人等一党人。
程风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背刺!
“陛下,不可!”
又有人出声阻止,“若实在没有人选,臣愿为副官,随程大人前往原州赈灾。”
程风起被器重,跟着程风起,原州之行便少了危险与不确定性,等于是白白去捡功劳。
这人的话刚出口,立刻便有人跟着附和。
“臣愿前往。”
“臣也愿往。”
“……”
一时之间,竟有四五个人表示愿意当程风起的副官前往原州,这是刚刚全然没有的盛况。
谢窈的眼神从百官身上扫过,“愿意前往原州的大人们,出列。”
出来的有六个。
其中一个是此次恩科的榜眼,另外五人皆是老臣,瞧着颇有资历。
谢窈给了李大监一个眼神。
李大监端着托盘到了这几位站出来的大人面前。
谢窈道:“这是宣悦宣舒根据原州的灾情,制定出来的赈灾细则,几位大人瞧瞧。”
“若是你们可以拿出比这更好的方案,那这副官之位,就是你们的。”
想要捡便宜?
没有这么好的事。
几人自然不以为意,区区女子,能给出什么好方案?
但等打开看清了内容,几人的表情都又僵硬又震惊,显然里面的内容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以至于有一道震惊的声音响起,“这当真是她们做的?”
他不信。
他自问他都未必做的出这么好的,这两个女子凭什么写出来?怎么可能写得出来?
此人的意思很明显,怀疑是帝后在协助宣悦宣舒造假。
“自然。”宣舒转头,直视此人,“你若不信,大可随便提问,或者我们也可在这大殿上辩一场。”
她自信极了,现在甚至比宣悦还更敢于表达自己,她可不似宣悦那样,是个温和谦润的君子。
在北疆这些时日,她更学会了争夺。
她丝毫不惧!
宣悦点头,“我亦是。”
这……
姐妹俩如此自信的态度倒是震住了不少人,但也有人不惧,立刻道:“辩就辩!”
帝后可在这。
若是踩着帝后想要扶持的这两个女子入了帝后的眼……那接下来自是前程远大。
也可以让帝后知道,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
女子就是不该参与这些,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宿命!
当然,朝堂上也有很大一部分文官沉默。
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宣家有旧,有些是提早就听到了风声,有些是没有听到风声,但此刻也不会出声抨击宣家后人。
宣太傅是宣家主枝,而且就这两个女儿。
满京城都知道,宣太傅对这两个女儿视若珍宝,这些与宣家有旧的人这点面子总要给。
两当达成共识,萧稷和谢窈也没有出言阻止,辩驳就此开始。
当然,是围绕原州灾情之事辩论。
原州灾情之事已经闹了三天,原州的情况朝中官员自然都清楚了。
至少这几个站出来愿为副官的官员都很清楚原州的情况。
原州很大,自然不可能全部都说完,只是从中取了一个两个县城,具体分析。
一场辩论就此展开。
所有人的视线都在这些人身上,以至于谢窈什么时候坐下了都没人察觉。
谢窈与萧稷并肩而坐,都在看热闹。
两人宽大的袖子之下,手握在了一起,萧稷轻轻握了握谢窈的手,似在将力量传递给她。
让她别担心。
谢窈转眸,对萧稷扬起一个笑,她不担心。
来之前她就已经与宣悦宣舒聊过,两个都很有信心,且做了充足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下很快就判断出来。
这六个人对原州灾情的确有了解,但只是大概的,并不细致,更没有针对这些,准备什么计划。
而宣悦宣舒做了充足的准备,对原州境内所有的县、村的情况都了若指掌。
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安排。
因此几番交流下来,宣悦宣舒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上风,这一点殿上所有的朝臣都看得出来。
“好了。”
就在这时,谢窈出声喊停。
她虽然觉得这样的打脸很爽,但宣悦宣舒第一次出现在人前,还是稍稍给同僚留点面子为好。
这样往后两人在朝堂上也更容易站稳脚跟。
谢窈的眼神落在这六个人身上,“如此,你们可服气了?”
六个人的表情都有些复杂,但今年刚考出来的那位榜眼道:“微臣的确不如两位姑娘。”
有他打头,其他几个心里纵还觉得别扭不甘,但还是只能一一承认不如宣悦宣舒。
表情也逐渐严肃。
若真如奏折上所言,那原州的灾情是真的很严重,粮食若当真颗粒无收,那赈灾可不仅仅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程风起将奏折逐本看完,“陛下,娘娘,臣已看完。”
“臣即刻便回户部商议此事。”
自然不是他一个人干活儿。
萧稷点头,“去吧。”
先帝薨逝,萧稷上位之后,国库丰盈了不少,但因为北境在备战,需要的花费同样不少。
也幸而是没打起来。
否则国库是真的支撑不住。
三日后。
程风起协同户部众位官员经过讨论修改商议,最后确定了赈灾策略。
除开发放米粮之外,更是减免了原州的赋税。
策略定下之后,便是赈灾的人选。
朝堂上为这人选吵翻了天。
……谁都不想去。
赈灾是个大功劳,但毕竟原州情况不明,若出了点什么岔子……那陛下的雷霆之怒,谁也承受不起。
就在这时,朝堂外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吾有一个人选。”
却是谢窈!
她身着凤袍,孤身一人走上了金銮殿。
看到她出现,朝中不少大臣眼皮一跳,心里有点不好的预感。
当然,也有一些人心里没什么想法。
这大半年来,谢窈一直在参与政事,每次萧稷面见朝臣,她都在。
且会发表意见,分析利弊,给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文武百官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后娘娘参政,但上金銮殿……这还是第一次!
这一幕让不少朝臣都想到了谢窈第一次出现在养心殿时候的场面。
果不其然,下一秒文武百官们就见他们的皇帝陛下亲自从台阶上走了下来,一步步朝着皇后娘娘迎去。
最后牵着皇后娘娘的手,到了最高处!
刚有人想提出异议,程风起的速度却是更快一步,“敢问皇后殿下,您所提及的合适人选是何人?”
此言一出,人人自危,都怕被皇后点到。
“进来。”
谢窈对外喊了一声,便见再有一人从金銮殿外走了进来。
文武百官看着只觉得眼前一黑:又是女子?!
而且还是两个。
人群中有人的声音响起,“这不是宣家两位小姐吗?”
“宣家?哪个宣家?”
“宣太傅啊。”
“……”
来人正是宣悦宣舒。
姐妹俩对周围的喧闹声都不予理会,并肩上前跪在殿中,“宣悦,宣舒,参见陛下,皇后。”
“免礼。”谢窈让两人起身,这才道:“吾所说的人选,正是宣家二位小姐。”
“陛下,不可!”立刻有朝臣出言反对,“她们是女子,怎可赈灾?简直不成体统!”
“两位还是速速退下!此处是金銮殿,可不是你们这些女子该来的地方!”
这人含沙射影的意思十分明显。
他话音刚落,便感受到有冰冷的眼神落在他身上。
谢窈唇角微扬,“朱大人,既然女子不行,那赈灾之事,不如你去?”
第381章 吵起来啦
被谢窈精准盯上的朱大人的表情立刻僵住,完全没想到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被皇后娘娘如此质问。
他低着头道:“皇后娘娘,这是两件事。”
“自古以来乾坤阴阳,自有分明,牝鸡司晨,必有灾殃!”朱大人避而不答谢窈的话,按他的逻辑说。
“陛下,皇后殿下。”就在这时,程风起的声音响起,“臣愿前往原州赈灾。”
说话之人不是旁人,正是程风起。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甚至有些得意的看着谢窈。
皇后现在看到了吧?
可不是他们男子不能前往赈灾,他们有的是人赈灾!
但这些人还没骄傲一会儿呢,就听程风起的声音再次响起,“请陛下,皇后殿下,安排两位宣小姐为臣的副官。”
程风起的话在朝堂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刚刚反对的朱大人等一党人。
程风起这是毫无疑问的背刺!
“陛下,不可!”
又有人出声阻止,“若实在没有人选,臣愿为副官,随程大人前往原州赈灾。”
程风起被器重,跟着程风起,原州之行便少了危险与不确定性,等于是白白去捡功劳。
这人的话刚出口,立刻便有人跟着附和。
“臣愿前往。”
“臣也愿往。”
“……”
一时之间,竟有四五个人表示愿意当程风起的副官前往原州,这是刚刚全然没有的盛况。
谢窈的眼神从百官身上扫过,“愿意前往原州的大人们,出列。”
出来的有六个。
其中一个是此次恩科的榜眼,另外五人皆是老臣,瞧着颇有资历。
谢窈给了李大监一个眼神。
李大监端着托盘到了这几位站出来的大人面前。
谢窈道:“这是宣悦宣舒根据原州的灾情,制定出来的赈灾细则,几位大人瞧瞧。”
“若是你们可以拿出比这更好的方案,那这副官之位,就是你们的。”
想要捡便宜?
没有这么好的事。
几人自然不以为意,区区女子,能给出什么好方案?
但等打开看清了内容,几人的表情都又僵硬又震惊,显然里面的内容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以至于有一道震惊的声音响起,“这当真是她们做的?”
他不信。
他自问他都未必做的出这么好的,这两个女子凭什么写出来?怎么可能写得出来?
此人的意思很明显,怀疑是帝后在协助宣悦宣舒造假。
“自然。”宣舒转头,直视此人,“你若不信,大可随便提问,或者我们也可在这大殿上辩一场。”
她自信极了,现在甚至比宣悦还更敢于表达自己,她可不似宣悦那样,是个温和谦润的君子。
在北疆这些时日,她更学会了争夺。
她丝毫不惧!
宣悦点头,“我亦是。”
这……
姐妹俩如此自信的态度倒是震住了不少人,但也有人不惧,立刻道:“辩就辩!”
帝后可在这。
若是踩着帝后想要扶持的这两个女子入了帝后的眼……那接下来自是前程远大。
也可以让帝后知道,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
女子就是不该参与这些,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宿命!
当然,朝堂上也有很大一部分文官沉默。
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宣家有旧,有些是提早就听到了风声,有些是没有听到风声,但此刻也不会出声抨击宣家后人。
宣太傅是宣家主枝,而且就这两个女儿。
满京城都知道,宣太傅对这两个女儿视若珍宝,这些与宣家有旧的人这点面子总要给。
两当达成共识,萧稷和谢窈也没有出言阻止,辩驳就此开始。
当然,是围绕原州灾情之事辩论。
原州灾情之事已经闹了三天,原州的情况朝中官员自然都清楚了。
至少这几个站出来愿为副官的官员都很清楚原州的情况。
原州很大,自然不可能全部都说完,只是从中取了一个两个县城,具体分析。
一场辩论就此展开。
所有人的视线都在这些人身上,以至于谢窈什么时候坐下了都没人察觉。
谢窈与萧稷并肩而坐,都在看热闹。
两人宽大的袖子之下,手握在了一起,萧稷轻轻握了握谢窈的手,似在将力量传递给她。
让她别担心。
谢窈转眸,对萧稷扬起一个笑,她不担心。
来之前她就已经与宣悦宣舒聊过,两个都很有信心,且做了充足的准备。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下很快就判断出来。
这六个人对原州灾情的确有了解,但只是大概的,并不细致,更没有针对这些,准备什么计划。
而宣悦宣舒做了充足的准备,对原州境内所有的县、村的情况都了若指掌。
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安排。
因此几番交流下来,宣悦宣舒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上风,这一点殿上所有的朝臣都看得出来。
“好了。”
就在这时,谢窈出声喊停。
她虽然觉得这样的打脸很爽,但宣悦宣舒第一次出现在人前,还是稍稍给同僚留点面子为好。
这样往后两人在朝堂上也更容易站稳脚跟。
谢窈的眼神落在这六个人身上,“如此,你们可服气了?”
六个人的表情都有些复杂,但今年刚考出来的那位榜眼道:“微臣的确不如两位姑娘。”
有他打头,其他几个心里纵还觉得别扭不甘,但还是只能一一承认不如宣悦宣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