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偏不听,回来把卖菜的钱往他面前这么一拍!”
“我就让他看清楚,咱们女人出门办事,也能办的漂亮!”
顾喜喜抿唇而笑,“说得对。”
老郎中跟着凑趣,“那你们家里现在谁管钱啊?”
秦大嫂腰肢一扭,眼皮一翻,“当然是我!”
“从前他跪在我爹娘面前求娶我,就答应了婚后我管家。他敢变卦试试!”
顾喜喜笑了,她还挺喜欢秦大嫂这泼辣爽利的性子。
秦大嫂又叹道,“我家那几亩地烧成什么样了,本来冬小麦能不能种上还两说。”
“现在我们听你的把地整好了,又多了卖菜的进项,那话怎么说来着……”
秦大嫂皱眉吸气,话到嘴边了就想不起来要怎么说。
老郎中从旁帮忙,“因祸得福。”
“对!”秦大嫂欢喜,“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读过书,不大会说话。”
顾喜喜笑道,“谁不知道秦大嫂好一张巧嘴,你就别谦虚了。”
秦大嫂乐不可支,瞅着顾喜喜,怎么瞅怎么顺眼。
“我娘家只有兄弟,没有姊妹,以后咱俩多走动着。”
“好啊,”顾喜喜点头应下。
她到这里还没交过朋友,人家先伸出橄榄枝,她该投桃报李。
“嫂子田里若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问我。”
秦大嫂有些动容,“这次要是没有你帮衬,我真不知道咋办了。”
顾喜喜说,“这件事还是多亏了村长积极善后。”
秦大嫂连连附和,“是啊,是啊,别人咋想我不管,你跟老钱,就是我们一家子的福星!”
顾喜喜想了想,还是再次提醒,“之前我跟你们说过,空心菜虽收获快,却极耗水肥,以现有的比例搭配咱们本地的南瓜、韭菜、萝卜种植,即可改良田土。”
“最好不要再扩大种植了。”
秦大嫂犹豫了一下,“不瞒你说,我男人昨晚还跟我说,再多移栽些。我没答应他,他还说我有钱不赚。”
“现在听你再次提及,我这心就定了,听你的,不做他想。”
顾喜喜表情凝重起来。
农作物科研,一直是深入田间地头,依靠农民配合。
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配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她怎么穿个书,差点把这点给忘了!
“大嫂可否帮我一个忙?”
秦大嫂自然满口答应。
顾喜喜说,“你们几家种空心菜的,地都连着,劳烦你明日留心,看看他们各家都是什么情形。”
秦大嫂是个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行,明早我就去看,要是有谁把空心菜种的多了,我可以先劝劝。”
“我劝不动了,你再上。”
她有意给喜喜宽心,“你别太担心,实在不行,还有老钱呢!”
顾喜喜点点头,“那就劳烦嫂子了。”
村口大槐树下,几个男孩子挥舞着树枝对打。
他们嬉笑追逐间,一个孩子的树枝差点打到老郎中。
秦大嫂抬手挡住,笑骂,“一帮猴崽子,就知道玩,也不看路!”
小男孩吓得站住,其他孩子也停下追打,往这边看。
老郎中好脾气,笑呵呵说,“不妨事,他们正是淘气的时候。”
顾喜喜看那小男孩衣裳脏兮兮的,衣袖可能因为反复擦鼻涕,瞧着明光瓦亮。
他可怜巴巴站在那,一副知错又害怕的模样,却不懂得此时应该开口说一句“对不住”。
走过去很远,顾喜喜心头还有些酸涩。
秦大嫂看了喜喜一眼,说,“白天大人们都忙着干活,大孩子还能跟着去帮忙,这些小娃娃没人管束,就像野孩子似的。”
顾喜喜问,“我好像没见过咱村的孩子去学堂?”
秦大嫂无奈苦笑,“村里哪来的学堂?”
从秦大嫂的言语间才知道,花池渡村没有自己的村塾,小孩子去学堂,得越过好几个村。
大人们谁有这个闲工夫送孩子上学?
所以花池渡村识字的人极少,因此又不能从本村挑选私塾先生,恶性循环。
顾喜喜想起,书中顾喜喜的老爹顾扒皮,曾经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他是因为小时候家境好,又是长子,才被寄予厚望,送去别的村子念过几年书。
顾扒皮亲自教女儿识字,才没让喜喜当个睁眼瞎。
秦大嫂还在继续说,“老钱不是没想过,办个咱自己的村塾,可村里没人能当先生,外头的先生又不肯来。”
她突然盯住顾喜喜,“喜喜,你能识字啊,如今还这么有本事,让你当教书先生,不正好么!”
“我不行。”顾喜喜闷声拒绝。
“我不会跟小孩子相处。”
教和学,本来就是两回事,学的会,不一定会教学生。
她当年没选择留校任教,就是出于这点自知之明。
更何况古代课本她也没学过。
与秦大嫂分别后,顾喜喜与老郎中在家门前的路口被人拦下了。
许久没见,顾大爷的头发白的更多了。
他拄着拐杖,笔直地站在道路正中间,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顾喜喜明知来者不善,笑着招呼,“大爷爷来了,怎么不家去?”
顾大爷的拐杖朝地面重重一墩,“你还知道我是你的大爷爷,还知道你自己姓顾!”
顾喜喜不解,“这又是为了什么?”
顾大爷冷哼道,“你心里清楚!”
“好歹都是姓顾的,你居然帮着那些外人种菜卖菜。”
“你这是因为之前的事憋着坏,故意断了我家的生路吧?”
顾喜喜无语望天,叹口气,才说,“大爷爷,那城里菜贩子多了,您还能挨个儿告诉别人都不许卖吗?”
顾大爷固执道,“反正,花池渡村卖菜的,就是只能我一家!”
至此,顾喜喜没耐心惯着他了。
“那好吧,您大可自己找那几家种菜的,把刚才说的话,再跟他们说一遍。”
“您慢点去,我还有事,就不送您了。”
第29章想死就死,没人拦着
顾喜喜扶着老郎中从路边走。
顾大爷看他们就要绕过自己,气的差点倒仰过去。
“老钱躲着我,是你挑唆的吧?”
顾喜喜边走,说,“大爷爷这话说的,钱叔是村长,我能做他的主?”
顾大爷不甘心就这么让顾喜喜跑了,只得放弃坚守阵地,追着她怒道:
“还有你那个三叔,我叫他赔钱,他就装聋作哑!”
顾喜喜笑了笑,“三叔向来不是最孝敬您,您也是最疼他的?”
“亲戚之间有啥话不能好好说,别伤了情分。您当初这么教导我,我都记下了。”
顾大爷一噎。
他被顾喜喜连续怼回来,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眼看顾喜喜和老郎中就要进门了。
顾大爷卯足了劲儿,抱住半扇门板,吼道,“知道我今儿为啥一个人来,谁也没带?”
顾喜喜后退两步,袖手看着他。
这么大岁数了,她可不能离他太近,免得不小心碰到他,被讹了说不清。
果然,顾大爷打的就是这个算盘,“现在谁也不管我家的事,你还要帮着他们,一个个的上来踩几脚。”
“反正我快入土的人了,我不安生,谁也别想安生!!”
顾喜喜好脾气地问,“那您想干什么呢?”
顾大爷以为顾喜喜是害怕了,冷笑几声,说:
“我要是在你这气死,病死,出个啥好歹,你就等着全村戳你的脊梁骨吧!”
“大舅。”顾喜喜唤了声。
老郎中答应,“丫头何事?”
两人以商量好了,在花池渡村,老郎中依然是喜喜的远房大舅。
反正大舅和师父也不差辈分。
顾喜喜说,“大舅会医术,您看看我大爷爷这样子,万一等会气晕过去,您有把握救他么?”
老郎中点头,“简单,扎几针就是了,再不醒,就多扎几针。”
他说完,又转向顾大爷,认真观察片刻,“听他气息均匀绵长,吐息无明显臭味,在这个年岁的人之间,身子骨算是硬朗的。”
“他要不是装的,想晕过去也不容易。”
“若他不选择自尽,想即刻去死,依老夫看,也难。”
俩人当着顾大爷的面一唱一和,公然讨论他的死活。
顾大爷起先听的一愣一愣,继而面色逐渐涨红。
他手指颤巍巍地指着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你们、你们……”
老郎中又侧耳听了听,“哎呦,年纪大这么动气可不行。”
“持续肝阳上亢,可能要中风的!”
顾喜喜关切道,“中风会死人吗?”
老郎中说,“他身子好,一时半会死不了,顶多就是瘫了,全身或者半身动弹不了,以后只能躺炕上。”
“我就让他看清楚,咱们女人出门办事,也能办的漂亮!”
顾喜喜抿唇而笑,“说得对。”
老郎中跟着凑趣,“那你们家里现在谁管钱啊?”
秦大嫂腰肢一扭,眼皮一翻,“当然是我!”
“从前他跪在我爹娘面前求娶我,就答应了婚后我管家。他敢变卦试试!”
顾喜喜笑了,她还挺喜欢秦大嫂这泼辣爽利的性子。
秦大嫂又叹道,“我家那几亩地烧成什么样了,本来冬小麦能不能种上还两说。”
“现在我们听你的把地整好了,又多了卖菜的进项,那话怎么说来着……”
秦大嫂皱眉吸气,话到嘴边了就想不起来要怎么说。
老郎中从旁帮忙,“因祸得福。”
“对!”秦大嫂欢喜,“就是这个意思。”
“我没读过书,不大会说话。”
顾喜喜笑道,“谁不知道秦大嫂好一张巧嘴,你就别谦虚了。”
秦大嫂乐不可支,瞅着顾喜喜,怎么瞅怎么顺眼。
“我娘家只有兄弟,没有姊妹,以后咱俩多走动着。”
“好啊,”顾喜喜点头应下。
她到这里还没交过朋友,人家先伸出橄榄枝,她该投桃报李。
“嫂子田里若遇到什么问题,可随时问我。”
秦大嫂有些动容,“这次要是没有你帮衬,我真不知道咋办了。”
顾喜喜说,“这件事还是多亏了村长积极善后。”
秦大嫂连连附和,“是啊,是啊,别人咋想我不管,你跟老钱,就是我们一家子的福星!”
顾喜喜想了想,还是再次提醒,“之前我跟你们说过,空心菜虽收获快,却极耗水肥,以现有的比例搭配咱们本地的南瓜、韭菜、萝卜种植,即可改良田土。”
“最好不要再扩大种植了。”
秦大嫂犹豫了一下,“不瞒你说,我男人昨晚还跟我说,再多移栽些。我没答应他,他还说我有钱不赚。”
“现在听你再次提及,我这心就定了,听你的,不做他想。”
顾喜喜表情凝重起来。
农作物科研,一直是深入田间地头,依靠农民配合。
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配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她怎么穿个书,差点把这点给忘了!
“大嫂可否帮我一个忙?”
秦大嫂自然满口答应。
顾喜喜说,“你们几家种空心菜的,地都连着,劳烦你明日留心,看看他们各家都是什么情形。”
秦大嫂是个聪明人,一下就明白了,“行,明早我就去看,要是有谁把空心菜种的多了,我可以先劝劝。”
“我劝不动了,你再上。”
她有意给喜喜宽心,“你别太担心,实在不行,还有老钱呢!”
顾喜喜点点头,“那就劳烦嫂子了。”
村口大槐树下,几个男孩子挥舞着树枝对打。
他们嬉笑追逐间,一个孩子的树枝差点打到老郎中。
秦大嫂抬手挡住,笑骂,“一帮猴崽子,就知道玩,也不看路!”
小男孩吓得站住,其他孩子也停下追打,往这边看。
老郎中好脾气,笑呵呵说,“不妨事,他们正是淘气的时候。”
顾喜喜看那小男孩衣裳脏兮兮的,衣袖可能因为反复擦鼻涕,瞧着明光瓦亮。
他可怜巴巴站在那,一副知错又害怕的模样,却不懂得此时应该开口说一句“对不住”。
走过去很远,顾喜喜心头还有些酸涩。
秦大嫂看了喜喜一眼,说,“白天大人们都忙着干活,大孩子还能跟着去帮忙,这些小娃娃没人管束,就像野孩子似的。”
顾喜喜问,“我好像没见过咱村的孩子去学堂?”
秦大嫂无奈苦笑,“村里哪来的学堂?”
从秦大嫂的言语间才知道,花池渡村没有自己的村塾,小孩子去学堂,得越过好几个村。
大人们谁有这个闲工夫送孩子上学?
所以花池渡村识字的人极少,因此又不能从本村挑选私塾先生,恶性循环。
顾喜喜想起,书中顾喜喜的老爹顾扒皮,曾经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他是因为小时候家境好,又是长子,才被寄予厚望,送去别的村子念过几年书。
顾扒皮亲自教女儿识字,才没让喜喜当个睁眼瞎。
秦大嫂还在继续说,“老钱不是没想过,办个咱自己的村塾,可村里没人能当先生,外头的先生又不肯来。”
她突然盯住顾喜喜,“喜喜,你能识字啊,如今还这么有本事,让你当教书先生,不正好么!”
“我不行。”顾喜喜闷声拒绝。
“我不会跟小孩子相处。”
教和学,本来就是两回事,学的会,不一定会教学生。
她当年没选择留校任教,就是出于这点自知之明。
更何况古代课本她也没学过。
与秦大嫂分别后,顾喜喜与老郎中在家门前的路口被人拦下了。
许久没见,顾大爷的头发白的更多了。
他拄着拐杖,笔直地站在道路正中间,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顾喜喜明知来者不善,笑着招呼,“大爷爷来了,怎么不家去?”
顾大爷的拐杖朝地面重重一墩,“你还知道我是你的大爷爷,还知道你自己姓顾!”
顾喜喜不解,“这又是为了什么?”
顾大爷冷哼道,“你心里清楚!”
“好歹都是姓顾的,你居然帮着那些外人种菜卖菜。”
“你这是因为之前的事憋着坏,故意断了我家的生路吧?”
顾喜喜无语望天,叹口气,才说,“大爷爷,那城里菜贩子多了,您还能挨个儿告诉别人都不许卖吗?”
顾大爷固执道,“反正,花池渡村卖菜的,就是只能我一家!”
至此,顾喜喜没耐心惯着他了。
“那好吧,您大可自己找那几家种菜的,把刚才说的话,再跟他们说一遍。”
“您慢点去,我还有事,就不送您了。”
第29章想死就死,没人拦着
顾喜喜扶着老郎中从路边走。
顾大爷看他们就要绕过自己,气的差点倒仰过去。
“老钱躲着我,是你挑唆的吧?”
顾喜喜边走,说,“大爷爷这话说的,钱叔是村长,我能做他的主?”
顾大爷不甘心就这么让顾喜喜跑了,只得放弃坚守阵地,追着她怒道:
“还有你那个三叔,我叫他赔钱,他就装聋作哑!”
顾喜喜笑了笑,“三叔向来不是最孝敬您,您也是最疼他的?”
“亲戚之间有啥话不能好好说,别伤了情分。您当初这么教导我,我都记下了。”
顾大爷一噎。
他被顾喜喜连续怼回来,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眼看顾喜喜和老郎中就要进门了。
顾大爷卯足了劲儿,抱住半扇门板,吼道,“知道我今儿为啥一个人来,谁也没带?”
顾喜喜后退两步,袖手看着他。
这么大岁数了,她可不能离他太近,免得不小心碰到他,被讹了说不清。
果然,顾大爷打的就是这个算盘,“现在谁也不管我家的事,你还要帮着他们,一个个的上来踩几脚。”
“反正我快入土的人了,我不安生,谁也别想安生!!”
顾喜喜好脾气地问,“那您想干什么呢?”
顾大爷以为顾喜喜是害怕了,冷笑几声,说:
“我要是在你这气死,病死,出个啥好歹,你就等着全村戳你的脊梁骨吧!”
“大舅。”顾喜喜唤了声。
老郎中答应,“丫头何事?”
两人以商量好了,在花池渡村,老郎中依然是喜喜的远房大舅。
反正大舅和师父也不差辈分。
顾喜喜说,“大舅会医术,您看看我大爷爷这样子,万一等会气晕过去,您有把握救他么?”
老郎中点头,“简单,扎几针就是了,再不醒,就多扎几针。”
他说完,又转向顾大爷,认真观察片刻,“听他气息均匀绵长,吐息无明显臭味,在这个年岁的人之间,身子骨算是硬朗的。”
“他要不是装的,想晕过去也不容易。”
“若他不选择自尽,想即刻去死,依老夫看,也难。”
俩人当着顾大爷的面一唱一和,公然讨论他的死活。
顾大爷起先听的一愣一愣,继而面色逐渐涨红。
他手指颤巍巍地指着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喘,“你们、你们……”
老郎中又侧耳听了听,“哎呦,年纪大这么动气可不行。”
“持续肝阳上亢,可能要中风的!”
顾喜喜关切道,“中风会死人吗?”
老郎中说,“他身子好,一时半会死不了,顶多就是瘫了,全身或者半身动弹不了,以后只能躺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