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只是因为身上的血迹太多,所以从完整照片上看没办法看出这两处的擦痕。
除去这两处的擦痕外,就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伤。
不过最后一名被害人的身上有一些挣扎后留下的伤痕,推测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在潜入屋里的时候,被害人醒了或者当时还没有睡,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所以才有过挣扎的痕迹。
按照上面看的,顾白想到林时最后发现是在衣柜中。
是不是可能当时林时的妈妈在注意到有人进来的时候,把林时藏到了衣柜中,也是因为她醒着所以犯罪嫌疑人并不像前面几起那样被害人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控制住。
很可能就是被害人在睡眠中,犯罪嫌疑人对其进行了控制。
而最后一起被害人当时醒了,所以就有了和之前几起不一样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前面几起被害人都是单身,可最后一起是已婚并且有个孩子。
这是他至今没有想明白的地方,且就算是他转变了作案模式但也不会这么快,跨度太快并且毫无过度。
以他几次都没有处理尸体,还精心摆放,那是根本不在乎警方会不会发现。
所以他如果后续有杀人,也不会进行掩埋,警方肯定会发现,那这几起之间他都是没有动手的,同样的也就没有让他足够跨度的过度。
太奇怪了。
顾白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点。
而且这起案子之后,犯罪嫌疑人就没有再杀人了,彻底的消失了。
就像他当初给林时的两个关于犯罪嫌疑人的推测,要么死了,要么在牢里。
但林时的死,虽然没有很明确的直接性,但他却觉得两个案子一定有关系。
一定有。
他拿起最后一起案子的尸检,被害人头部和小拇指没有找到,尸体被切割放在卫生间里。
手腕和脚踝也有捆绑后留下的擦伤以及挣扎后留下的伤痕,死亡时间是在12月14,9-11点左右。
十二月十四吗?
他轻声念着,也是这时他猛然回过神这个时间,不正是林时自杀的那个时间吗?
如此巧合绝对不会那么简单,肯定有联系。
他快速拿过林时的尸检,上面赫然写着林时的死亡时间,12月14,晚上9-10点左右。
毕竟是三十年前的案子了,当时的条件困难,时间有些偏差但却也不大,只有一个小时的偏差。
也就是说,两个人死亡时间是一致的。
看着这,他几乎可以确定林时确实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并且作案人就是景山连环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
从这里他看出犯罪嫌疑人确实是有强迫症,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已经到达了一种病态,完美主义。
让林时的死精确到了月份以及时间点,就像是对他来说林时就应该死在那时候。
也是这一想法,顾白心中猛然有了新的猜测。
如果最后一起案子不是犯罪嫌疑人改变了挑选条件,而是他并不知道林时的存在,而被害人又各种条件的都符合他的挑选,所以从中下了手。
并且这期间他都没有发现林时,所以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完美犯罪。
可很快他就发现了林时的存在,并且林时当时一直在房子里,很可能看到了他的模样。
所以他才多年没有再犯罪。
而杀林时,一个可能是杀人灭口,还有一个是完成他的完美杀人,将这个三十年前就该死的人杀死在同一个时间点,这不是新的案子而是在将其补充完整。
如果是完美犯罪,那关于收尾他应该也会做的非常漂亮。
比如离开时他会将门关上,如果家里在煮什么或者在晾晒什么也都会一起收起来,就连走的时候也会将门给好好关上。
甚至于最后一起犯罪时,被害人挣扎可能导致桌椅这类有偏移,那犯罪嫌疑人也会将这些都重新摆回去。
这也是满足他完美的欲望,事事都做到完美无缺。
意识到这,他急忙去查看最后一起也就是林时妈妈死亡时,在现场的警方对其周围环境拍摄的照片。
现场勘查拍摄的照片,便是为了更大可能得还原现场。
这也给后续办案乃至悬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场的照片非常的多,大到院子,小到一个卧室,全部都被一一拍摄进去。
他的眼前就像是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当时那一处寂静的屋子。
院子里收拾的很干净,屋门开着,然后就是卫生间,门也是开着的。
不过除去这两扇门外,其余拍摄到的照片里,所有门都是关着的,包括卧室。
但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恰恰这两扇门是开着的。
于是他又去翻看第一发现人的笔录,和前面叶局说的差不多,领居因为经常和最后一起被害人丁昭芸出去买菜,但那天迟迟都没有看到丁昭芸,心里还有些慌慌的,她就去了隔壁想要看看人在不在。
只是喊了很久也没有人应答,并且之前从丁昭芸口中得到她要在这儿住到过年后才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有些担心。
院子门只是关上但并没有锁,她推门进去,但屋门是关上的进不去她就从几个窗户看找人,然后再其中一个窗户看到卫生间门口有血。
害怕出事她撞门进去,然后在卫生间里发现了被切成肉块的被害人。
也就是说,第一发现人在发现被害人前,屋子周围都是非常的正常,门也都是完好的关着,营造出主人出门的模样。
想到这儿,他又忙去翻看其他几起案子第一发现人的笔录。
和最后一起案子差不多,都是被害人家的门关着,无论是哪一扇门都被关上了。
甚至,就连林时那起案子也是一模一样。
一点的细节都没有放过,做到完美无缺,这是非常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如此完美,怎么可能会忍受自己跟错了人发现错了人,所以要弥补这个完美,林时也一定会是他杀的。
但林时当时是家里唯一还活着的人,几乎就是在警方的监控中活下来,后又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成了一名刑警,侦查能力警惕性非常的高,要想动他完成这场完美犯罪,就需要换一个方法,一个能让林时放下警惕的方法。
第129章
这个办法就是,接近林时,取得林时的信任。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
按照年纪推算,说不定就在局里工作,也说不定就在林时家附近卖早饭,甚至有可能是亲戚。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心理医生。
但这些都只是推测,他现在还没有见到过这些人。
可时间不等人,并且还有一个也是他比较担心的,那就是犯罪嫌疑人在完成了这场完美犯罪后可能早就已经离开,过去十年,哪怕就是过去十天都可能物是人非。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将这些数据都看完,找出更多的细节来,能更快的精确犯罪嫌疑人。
光靠林时的案子要找很困难,只能从这起连环案上找。
犯下的案子越多,那留下来的线索也就越多。
只要他犯案就一定有东西留下,一定有。
放下手上的,他继续翻看尸检。
虽然尸体被切块,但还是能检查出,几名被害人都没有被性侵过的痕迹。
这让顾白有了新的猜测,猜测犯罪嫌疑人将尸体切块的一个可能,会不会是犯罪嫌疑人无法正常进行|性|行为,但尸体切块时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以他才进行了尸体切块。
通常这类犯罪嫌疑人都是无法正常|勃|起,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才能正常|勃|起,其中包括一些犯罪嫌疑人只对尸体有反应,会对尸体进行亵渎,甚至直接发生|性|关系。
还有一些则是在杀人时,看着被害人死亡会|勃|起,这类往往更倾向于将被害人溺死。
这也是比较方便且更为直观,他们只是享受|勃|起时的观感,而不是毁坏尸体时带来的感觉。
另一种便是他现在推测的一种,犯罪嫌疑人在切割尸体时会产生|性|高|潮。
这种,说不定能在现场找到犯罪嫌疑人的dna。
但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案子了,当时的技术困难,并且这起案子的犯罪嫌疑人是完美主义者,他应该不会让自己在现场留下什么东西。
不过这反而能确定切割尸体有特别的意义,而产生|性|高|潮也是最直观的。
通常犯罪嫌疑人以女性为目标时,一部分是对女性的幻想,性|欲,另一类便是仇恨女性,如果是仇恨,应该还会有更直观的侮辱,但犯罪嫌疑人只是将尸体切割放在现场,并没有其他标志|性|举动。
所以,犯罪嫌疑人杀害被害人在进行切割时能产生|性|高|潮便有非常大的可能。
他将这些记下来,随后又继续翻看。
尸体被切割的动作非常熟练,并没有出现胡乱切割的痕迹,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当时可能从事过解剖的工作或者学习过。
除去这两处的擦痕外,就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伤。
不过最后一名被害人的身上有一些挣扎后留下的伤痕,推测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在潜入屋里的时候,被害人醒了或者当时还没有睡,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所以才有过挣扎的痕迹。
按照上面看的,顾白想到林时最后发现是在衣柜中。
是不是可能当时林时的妈妈在注意到有人进来的时候,把林时藏到了衣柜中,也是因为她醒着所以犯罪嫌疑人并不像前面几起那样被害人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被控制住。
很可能就是被害人在睡眠中,犯罪嫌疑人对其进行了控制。
而最后一起被害人当时醒了,所以就有了和之前几起不一样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前面几起被害人都是单身,可最后一起是已婚并且有个孩子。
这是他至今没有想明白的地方,且就算是他转变了作案模式但也不会这么快,跨度太快并且毫无过度。
以他几次都没有处理尸体,还精心摆放,那是根本不在乎警方会不会发现。
所以他如果后续有杀人,也不会进行掩埋,警方肯定会发现,那这几起之间他都是没有动手的,同样的也就没有让他足够跨度的过度。
太奇怪了。
顾白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点。
而且这起案子之后,犯罪嫌疑人就没有再杀人了,彻底的消失了。
就像他当初给林时的两个关于犯罪嫌疑人的推测,要么死了,要么在牢里。
但林时的死,虽然没有很明确的直接性,但他却觉得两个案子一定有关系。
一定有。
他拿起最后一起案子的尸检,被害人头部和小拇指没有找到,尸体被切割放在卫生间里。
手腕和脚踝也有捆绑后留下的擦伤以及挣扎后留下的伤痕,死亡时间是在12月14,9-11点左右。
十二月十四吗?
他轻声念着,也是这时他猛然回过神这个时间,不正是林时自杀的那个时间吗?
如此巧合绝对不会那么简单,肯定有联系。
他快速拿过林时的尸检,上面赫然写着林时的死亡时间,12月14,晚上9-10点左右。
毕竟是三十年前的案子了,当时的条件困难,时间有些偏差但却也不大,只有一个小时的偏差。
也就是说,两个人死亡时间是一致的。
看着这,他几乎可以确定林时确实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并且作案人就是景山连环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
从这里他看出犯罪嫌疑人确实是有强迫症,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已经到达了一种病态,完美主义。
让林时的死精确到了月份以及时间点,就像是对他来说林时就应该死在那时候。
也是这一想法,顾白心中猛然有了新的猜测。
如果最后一起案子不是犯罪嫌疑人改变了挑选条件,而是他并不知道林时的存在,而被害人又各种条件的都符合他的挑选,所以从中下了手。
并且这期间他都没有发现林时,所以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完美犯罪。
可很快他就发现了林时的存在,并且林时当时一直在房子里,很可能看到了他的模样。
所以他才多年没有再犯罪。
而杀林时,一个可能是杀人灭口,还有一个是完成他的完美杀人,将这个三十年前就该死的人杀死在同一个时间点,这不是新的案子而是在将其补充完整。
如果是完美犯罪,那关于收尾他应该也会做的非常漂亮。
比如离开时他会将门关上,如果家里在煮什么或者在晾晒什么也都会一起收起来,就连走的时候也会将门给好好关上。
甚至于最后一起犯罪时,被害人挣扎可能导致桌椅这类有偏移,那犯罪嫌疑人也会将这些都重新摆回去。
这也是满足他完美的欲望,事事都做到完美无缺。
意识到这,他急忙去查看最后一起也就是林时妈妈死亡时,在现场的警方对其周围环境拍摄的照片。
现场勘查拍摄的照片,便是为了更大可能得还原现场。
这也给后续办案乃至悬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场的照片非常的多,大到院子,小到一个卧室,全部都被一一拍摄进去。
他的眼前就像是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当时那一处寂静的屋子。
院子里收拾的很干净,屋门开着,然后就是卫生间,门也是开着的。
不过除去这两扇门外,其余拍摄到的照片里,所有门都是关着的,包括卧室。
但这就奇怪了,为什么恰恰这两扇门是开着的。
于是他又去翻看第一发现人的笔录,和前面叶局说的差不多,领居因为经常和最后一起被害人丁昭芸出去买菜,但那天迟迟都没有看到丁昭芸,心里还有些慌慌的,她就去了隔壁想要看看人在不在。
只是喊了很久也没有人应答,并且之前从丁昭芸口中得到她要在这儿住到过年后才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有些担心。
院子门只是关上但并没有锁,她推门进去,但屋门是关上的进不去她就从几个窗户看找人,然后再其中一个窗户看到卫生间门口有血。
害怕出事她撞门进去,然后在卫生间里发现了被切成肉块的被害人。
也就是说,第一发现人在发现被害人前,屋子周围都是非常的正常,门也都是完好的关着,营造出主人出门的模样。
想到这儿,他又忙去翻看其他几起案子第一发现人的笔录。
和最后一起案子差不多,都是被害人家的门关着,无论是哪一扇门都被关上了。
甚至,就连林时那起案子也是一模一样。
一点的细节都没有放过,做到完美无缺,这是非常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如此完美,怎么可能会忍受自己跟错了人发现错了人,所以要弥补这个完美,林时也一定会是他杀的。
但林时当时是家里唯一还活着的人,几乎就是在警方的监控中活下来,后又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成了一名刑警,侦查能力警惕性非常的高,要想动他完成这场完美犯罪,就需要换一个方法,一个能让林时放下警惕的方法。
第129章
这个办法就是,接近林时,取得林时的信任。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
按照年纪推算,说不定就在局里工作,也说不定就在林时家附近卖早饭,甚至有可能是亲戚。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心理医生。
但这些都只是推测,他现在还没有见到过这些人。
可时间不等人,并且还有一个也是他比较担心的,那就是犯罪嫌疑人在完成了这场完美犯罪后可能早就已经离开,过去十年,哪怕就是过去十天都可能物是人非。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将这些数据都看完,找出更多的细节来,能更快的精确犯罪嫌疑人。
光靠林时的案子要找很困难,只能从这起连环案上找。
犯下的案子越多,那留下来的线索也就越多。
只要他犯案就一定有东西留下,一定有。
放下手上的,他继续翻看尸检。
虽然尸体被切块,但还是能检查出,几名被害人都没有被性侵过的痕迹。
这让顾白有了新的猜测,猜测犯罪嫌疑人将尸体切块的一个可能,会不会是犯罪嫌疑人无法正常进行|性|行为,但尸体切块时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所以他才进行了尸体切块。
通常这类犯罪嫌疑人都是无法正常|勃|起,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才能正常|勃|起,其中包括一些犯罪嫌疑人只对尸体有反应,会对尸体进行亵渎,甚至直接发生|性|关系。
还有一些则是在杀人时,看着被害人死亡会|勃|起,这类往往更倾向于将被害人溺死。
这也是比较方便且更为直观,他们只是享受|勃|起时的观感,而不是毁坏尸体时带来的感觉。
另一种便是他现在推测的一种,犯罪嫌疑人在切割尸体时会产生|性|高|潮。
这种,说不定能在现场找到犯罪嫌疑人的dna。
但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案子了,当时的技术困难,并且这起案子的犯罪嫌疑人是完美主义者,他应该不会让自己在现场留下什么东西。
不过这反而能确定切割尸体有特别的意义,而产生|性|高|潮也是最直观的。
通常犯罪嫌疑人以女性为目标时,一部分是对女性的幻想,性|欲,另一类便是仇恨女性,如果是仇恨,应该还会有更直观的侮辱,但犯罪嫌疑人只是将尸体切割放在现场,并没有其他标志|性|举动。
所以,犯罪嫌疑人杀害被害人在进行切割时能产生|性|高|潮便有非常大的可能。
他将这些记下来,随后又继续翻看。
尸体被切割的动作非常熟练,并没有出现胡乱切割的痕迹,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当时可能从事过解剖的工作或者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