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宋年愣了一下,很快自嘲地笑了一声,他咬着牙回答:“没有,你易感期的那几天我根本不知情。”
“多亏你让管家瞒着,这几天我吃得好睡得好,见不到方先生你的人,还以为你一直在外面应酬呢。”
方静淞微微蹙眉,他怎么不知道宋年什么时候学会了伶牙俐齿?
他并非对易感期那几天发生的事完全没印象,只是那些零散的记忆或痛苦,或旖旎,他处在神志不清的边缘,深陷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记不清发生了什么很正常。
就是因为心里存疑,才会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问管家有没有其他人出入过他的房间。
得到答案是没有的那一刻,他一边放下心,一边对脑子里浮现出的那些零散暧昧的记忆感到吃惊。
如果是臆想,为何感受如此真实;如果是真的,画面里那个深陷情欲的人,真的是自己吗?
他情愿是臆想。
自我怀疑了一晚上,他在今早喊住宋年,企图从“当事人”嘴里寻求真相。
幸好,宋年的回答和管家说得一样。
内心有短暂的怅然,转瞬即逝后便恢复平素的冷静、克制和淡漠。
方静淞看着眼前的宋年,良久,他放他上楼。
见omega走出几步,方静淞眉头微拧:“早饭不吃了吗?”
“不吃了。”宋年背对着他回答得果断,语气听起来也十分不好,“突然想起来某门课下学期要重修,我去复习了。”
课程都要重修了,还有什么复习的必要吗?方静淞想揭穿宋年的谎话,但宋年紧跟着补充,“假期里留的许多课业都没完成,所以今天一天我都不会再下楼了。”
他听见宋年说:“不用喊我吃饭,不用关心我,也不要过问我。”
第58章 疑心
一整天,宋年都没有再出房间。午饭时间方静淞没在餐桌上看见人,让管家上去喊人,得到回应宋年是在忙课业。方静淞挑眉,由着他去了。
没想到晚饭时宋年依旧没出房间,管家将饭送上去,半小时后再上去收拾碗筷,看着空掉的餐盘,方静淞索性也就没多管。
管家欲言又止,说宋年给他开门时,遮遮掩掩的,眼睛有点肿。方静淞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管家说出在他易感期期间,宋年曾进过一回次卧:“当时先生您打碎了茶盏,惊动了宋小先生,他寻声进到您的房间……您的左手就是在那时候划伤的。”
管家说完经过,方静淞有片刻的愣神,他看向自己的左手,完全想不起伤口的由来,倒是某些少儿不宜的画面不经意又浮现在脑海里。
“我估摸着是宋小先生觉得您这次易感期瞒着他,心里不太好受,”管家揣测,语气委婉道,“其实先生您大可以把话和宋小先生说开,毕竟夫妻之间……”
“说什么?”方静淞打断,面无表情地瞥向管家。
管家噤声,方静淞突然觉得自胸膛升起一股无名火,他这次易感期全拜宋年所赐,被omega的信息素单向诱导至易感期提前本就够离谱,哪门账都没算清呢,他难不成要对宋年“感激涕零”?
方静淞皱眉,简直不能多想,越想脑子又要痛,他迅速起身上楼,路过主卧,原本还透着光的门缝在他刚经过时瞬间被熄了灯。
关灯声他都听见了。
方静淞一愣,随即大跨步地往次卧走。
宋年第二天没赖床,不过他刻意卡着时间点下楼,出来时方静淞已经去公司了。宋年坐在餐桌前吃早饭,管家列了几个近期会举行的展会拿给他看。
大多是奢侈品展会,还有两个美术会展,宋年看到清单时愣了一下。
“这是……”
“担心宋小先生你一直待在家里会觉得无聊,这些展会你若是想去随时都可以去,出去走走,也能散散心。”
管家说,“或者喊上你的朋友一起。今天下午就有一个奢侈品展会,你要是想去,等会儿我安排司机。”
宋年摇了摇头:“算了,我哪儿也不想去。”
“那这两个会展呢?涉及美术方面的……”
宋年依旧摇头。
管家还想开解他,被宋年听出来安慰的意思,他按住管家的手,朝管家讪笑:“我知道管家你担心我,其实我早没事了,之前在拳馆……在拳馆的事我都快忘了。”
“你真不用担心我,我就是觉得这天挺热的,所以懒得出门。”
管家微微叹气,“好,在家待着也好。”
清单上的展会时间是方先生整理后发给他的,今早临走时又交代了一声,管家现下向宋年提议也是打心底想开解他,毕竟闷在家里久了容易把人闷坏。
只是再多的话说出来也没用,想必宋小先生心情是没恢复,管家洞若观火,早觉出这“症结”出在方先生身上。
他一个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都看得明白两人关系此刻正僵着,无论哪一方先把话说开都不至于这样。
可当局者迷,他这个旁观者看得再清楚也无能为力。
“管家。”宋年眼神闪烁,他盯着餐桌中央花瓶里的那枝新鲜玫瑰。
花瓣上尚带着露水,和往常一样,一直是管家从花园采摘,用来装点餐桌的习惯。
从前不觉得有什么,时至今天,循着所谓的“蛛丝马迹”,宋年心里那颗怀疑的种子俨然有破土之势。
他盯着那枝玫瑰,轻声问管家:“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方先生的?”
“两年前,”管家回答,“两年前方先生买下这幢别墅,连着别墅里的佣人也继续雇佣着,从那时候开始我便一直跟着方先生了。”
“虽说只有两年,但我认识方先生可不止两年了,以前贺少爷还活着,他和方先生两人……”自觉失语,管家突然噤声,悄然看了宋年一眼。
宋年扯动嘴角,让自己还能笑的出来:“然后呢?”
管家抿唇,须臾又开口:“贺少爷的死算是禁忌,斯人已逝,以前的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宋小先生,你早餐吃好了吗?”管家微笑,“今日天气好,我让人从植物园运了两棵名种蝴蝶兰过来,等会儿移植到花房里,赶上这个时节还有一个月花期可开。要不要现在跟我去花房看看?”
宋年想说自己不懂花卉,兰花品种丰富,远超成百上千种,什么蝴蝶兰,他根本不懂。除了小阁楼上的那盆龟背竹他认识,整幢别墅里的景观压根与他识得的没多少相关。
宋年突然觉得气愤,这种气愤建立在过去这一个多月自己的“执迷不悟”当中,他骤然清醒,却为时已晚。
宋年不确定自己现在的表情看起来是否冷静,他听见自己开口,在声音听起来有一丝异样之前,问道:“是对谁的禁忌,是方先生的禁忌吗?”
管家微怔,见宋年表情微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贺少爷的死确实是禁忌,所谓“英年早逝”、“因公殉职”不过是用来维持贺家名声的话术。
知道内情的人除了凶手胡家,还有方先生和他们这些昔日来自贺家的佣人。
这样残酷而不光彩的真相,管家自觉不该向宋年提起。
“能告诉我,你口中的贺少爷与方先生是怎么认识的吗?”见管家迟疑,宋年追问。
管家好奇:“宋小先生,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吗,贺少爷与方先生年纪相仿,方贺两家曾有过生意往来,两人又是同学……贺少爷从小就性格活泼,属他鬼点子最多,我算是看着贺少爷长大的,那时候……”
管家顿了顿,陷入回忆一般,脸上露出笑容,“贺少爷九岁那年第一次带同学来家里做客,招呼佣人在花园里为他搭秋千架,秋千搭好了,他却只自己荡,不邀请同学一起。”
“我端着茶点过去,顺便提醒了一句,却听贺少爷说他的同学是个“木头人”,不喜欢玩小孩子玩的东西。我垂眼一看站在贺少爷身边的男孩,大吃一惊。”
“我认出他是方家的孩子,可身上脸上都是脏兮兮的泥巴,一问才知道,是他在学校里遭了欺负,贺少爷热心肠才将他带回了家,自此那孩子隔三差五总跟着贺少爷回来。”
“小小年纪便沉默寡言,眼睛里永远藏着事,每次来贺宅,我基本上没在他脸上看见过属于那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
“后来我从太太口中听到些消息,多少知道了点关于方家的事……”
管家微声叹气,“方家老宅是一座牢笼,对于方先生来说,少时那点短暂借住在贺宅的时间,是他为数不多能得以喘息的时刻。”
听到这里,宋年表情怔愣,他问管家:“后来呢?”
“后来贺少爷他一心想考军校,高中之后便与一干同学都断了联系。再然后就是两年前……”管家顿了下,没有再说下去。
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宋年根据只言片语也依稀猜到了。
“多亏你让管家瞒着,这几天我吃得好睡得好,见不到方先生你的人,还以为你一直在外面应酬呢。”
方静淞微微蹙眉,他怎么不知道宋年什么时候学会了伶牙俐齿?
他并非对易感期那几天发生的事完全没印象,只是那些零散的记忆或痛苦,或旖旎,他处在神志不清的边缘,深陷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记不清发生了什么很正常。
就是因为心里存疑,才会在醒来后的第一时间问管家有没有其他人出入过他的房间。
得到答案是没有的那一刻,他一边放下心,一边对脑子里浮现出的那些零散暧昧的记忆感到吃惊。
如果是臆想,为何感受如此真实;如果是真的,画面里那个深陷情欲的人,真的是自己吗?
他情愿是臆想。
自我怀疑了一晚上,他在今早喊住宋年,企图从“当事人”嘴里寻求真相。
幸好,宋年的回答和管家说得一样。
内心有短暂的怅然,转瞬即逝后便恢复平素的冷静、克制和淡漠。
方静淞看着眼前的宋年,良久,他放他上楼。
见omega走出几步,方静淞眉头微拧:“早饭不吃了吗?”
“不吃了。”宋年背对着他回答得果断,语气听起来也十分不好,“突然想起来某门课下学期要重修,我去复习了。”
课程都要重修了,还有什么复习的必要吗?方静淞想揭穿宋年的谎话,但宋年紧跟着补充,“假期里留的许多课业都没完成,所以今天一天我都不会再下楼了。”
他听见宋年说:“不用喊我吃饭,不用关心我,也不要过问我。”
第58章 疑心
一整天,宋年都没有再出房间。午饭时间方静淞没在餐桌上看见人,让管家上去喊人,得到回应宋年是在忙课业。方静淞挑眉,由着他去了。
没想到晚饭时宋年依旧没出房间,管家将饭送上去,半小时后再上去收拾碗筷,看着空掉的餐盘,方静淞索性也就没多管。
管家欲言又止,说宋年给他开门时,遮遮掩掩的,眼睛有点肿。方静淞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管家说出在他易感期期间,宋年曾进过一回次卧:“当时先生您打碎了茶盏,惊动了宋小先生,他寻声进到您的房间……您的左手就是在那时候划伤的。”
管家说完经过,方静淞有片刻的愣神,他看向自己的左手,完全想不起伤口的由来,倒是某些少儿不宜的画面不经意又浮现在脑海里。
“我估摸着是宋小先生觉得您这次易感期瞒着他,心里不太好受,”管家揣测,语气委婉道,“其实先生您大可以把话和宋小先生说开,毕竟夫妻之间……”
“说什么?”方静淞打断,面无表情地瞥向管家。
管家噤声,方静淞突然觉得自胸膛升起一股无名火,他这次易感期全拜宋年所赐,被omega的信息素单向诱导至易感期提前本就够离谱,哪门账都没算清呢,他难不成要对宋年“感激涕零”?
方静淞皱眉,简直不能多想,越想脑子又要痛,他迅速起身上楼,路过主卧,原本还透着光的门缝在他刚经过时瞬间被熄了灯。
关灯声他都听见了。
方静淞一愣,随即大跨步地往次卧走。
宋年第二天没赖床,不过他刻意卡着时间点下楼,出来时方静淞已经去公司了。宋年坐在餐桌前吃早饭,管家列了几个近期会举行的展会拿给他看。
大多是奢侈品展会,还有两个美术会展,宋年看到清单时愣了一下。
“这是……”
“担心宋小先生你一直待在家里会觉得无聊,这些展会你若是想去随时都可以去,出去走走,也能散散心。”
管家说,“或者喊上你的朋友一起。今天下午就有一个奢侈品展会,你要是想去,等会儿我安排司机。”
宋年摇了摇头:“算了,我哪儿也不想去。”
“那这两个会展呢?涉及美术方面的……”
宋年依旧摇头。
管家还想开解他,被宋年听出来安慰的意思,他按住管家的手,朝管家讪笑:“我知道管家你担心我,其实我早没事了,之前在拳馆……在拳馆的事我都快忘了。”
“你真不用担心我,我就是觉得这天挺热的,所以懒得出门。”
管家微微叹气,“好,在家待着也好。”
清单上的展会时间是方先生整理后发给他的,今早临走时又交代了一声,管家现下向宋年提议也是打心底想开解他,毕竟闷在家里久了容易把人闷坏。
只是再多的话说出来也没用,想必宋小先生心情是没恢复,管家洞若观火,早觉出这“症结”出在方先生身上。
他一个半截身子都快入土的人,都看得明白两人关系此刻正僵着,无论哪一方先把话说开都不至于这样。
可当局者迷,他这个旁观者看得再清楚也无能为力。
“管家。”宋年眼神闪烁,他盯着餐桌中央花瓶里的那枝新鲜玫瑰。
花瓣上尚带着露水,和往常一样,一直是管家从花园采摘,用来装点餐桌的习惯。
从前不觉得有什么,时至今天,循着所谓的“蛛丝马迹”,宋年心里那颗怀疑的种子俨然有破土之势。
他盯着那枝玫瑰,轻声问管家:“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方先生的?”
“两年前,”管家回答,“两年前方先生买下这幢别墅,连着别墅里的佣人也继续雇佣着,从那时候开始我便一直跟着方先生了。”
“虽说只有两年,但我认识方先生可不止两年了,以前贺少爷还活着,他和方先生两人……”自觉失语,管家突然噤声,悄然看了宋年一眼。
宋年扯动嘴角,让自己还能笑的出来:“然后呢?”
管家抿唇,须臾又开口:“贺少爷的死算是禁忌,斯人已逝,以前的事还是不要再提了。”
“宋小先生,你早餐吃好了吗?”管家微笑,“今日天气好,我让人从植物园运了两棵名种蝴蝶兰过来,等会儿移植到花房里,赶上这个时节还有一个月花期可开。要不要现在跟我去花房看看?”
宋年想说自己不懂花卉,兰花品种丰富,远超成百上千种,什么蝴蝶兰,他根本不懂。除了小阁楼上的那盆龟背竹他认识,整幢别墅里的景观压根与他识得的没多少相关。
宋年突然觉得气愤,这种气愤建立在过去这一个多月自己的“执迷不悟”当中,他骤然清醒,却为时已晚。
宋年不确定自己现在的表情看起来是否冷静,他听见自己开口,在声音听起来有一丝异样之前,问道:“是对谁的禁忌,是方先生的禁忌吗?”
管家微怔,见宋年表情微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贺少爷的死确实是禁忌,所谓“英年早逝”、“因公殉职”不过是用来维持贺家名声的话术。
知道内情的人除了凶手胡家,还有方先生和他们这些昔日来自贺家的佣人。
这样残酷而不光彩的真相,管家自觉不该向宋年提起。
“能告诉我,你口中的贺少爷与方先生是怎么认识的吗?”见管家迟疑,宋年追问。
管家好奇:“宋小先生,你今天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了?”
“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吗,贺少爷与方先生年纪相仿,方贺两家曾有过生意往来,两人又是同学……贺少爷从小就性格活泼,属他鬼点子最多,我算是看着贺少爷长大的,那时候……”
管家顿了顿,陷入回忆一般,脸上露出笑容,“贺少爷九岁那年第一次带同学来家里做客,招呼佣人在花园里为他搭秋千架,秋千搭好了,他却只自己荡,不邀请同学一起。”
“我端着茶点过去,顺便提醒了一句,却听贺少爷说他的同学是个“木头人”,不喜欢玩小孩子玩的东西。我垂眼一看站在贺少爷身边的男孩,大吃一惊。”
“我认出他是方家的孩子,可身上脸上都是脏兮兮的泥巴,一问才知道,是他在学校里遭了欺负,贺少爷热心肠才将他带回了家,自此那孩子隔三差五总跟着贺少爷回来。”
“小小年纪便沉默寡言,眼睛里永远藏着事,每次来贺宅,我基本上没在他脸上看见过属于那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
“后来我从太太口中听到些消息,多少知道了点关于方家的事……”
管家微声叹气,“方家老宅是一座牢笼,对于方先生来说,少时那点短暂借住在贺宅的时间,是他为数不多能得以喘息的时刻。”
听到这里,宋年表情怔愣,他问管家:“后来呢?”
“后来贺少爷他一心想考军校,高中之后便与一干同学都断了联系。再然后就是两年前……”管家顿了下,没有再说下去。
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宋年根据只言片语也依稀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