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这对他而言不怎么值得大惊小怪:前几年心脏手术之后,他一直服用抗凝药物,久而久之凝血功能受到了一点干扰。
但是他忽然意识到,他在一直看着张渊眼睛的时候,张渊盯着的其实是他的嘴。
张渊看人,从来都是看人的口型。
所以这么长时间,他都在看着他的嘴唇。
季苇一的耳根忽然烫起来,抬头看,被阻挡的光线在张渊脸上投下一片光影,沿着他的鼻梁整齐地裁切。
右半边脸专注地看着他,左半边脸神秘莫测。
季苇一几乎忍不住要从桌子上站起来,一直站在摄像机后面的程秋终于开口:“好,可以了。”
她工作的时候,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冷静状态,点头朝他们走过来,光从表情看不出满不满意。
“很好,很漂亮。”
背对着她的张渊没听见她在说什么,只是指着季苇一的嘴唇问:“很深?疼吗?”
季苇一挥挥手,没回答他的问题:“结束了,导演在叫你。”
他趁张渊回头地功夫舔了舔嘴唇,铁锈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
腕上的电子手表震动起来,他低头看,屏幕上跳出一行可能房颤的提示。
颤就颤吧,他有些恼火的把手表摘下来装进口袋里。
反正他那个器官从小就颤。
第12章
即便没有电子设备的提醒,身体的真实反应依旧不会说谎。
据说有很多人的房颤都是无声无息地发生的,但在季苇一并不是这样。
尽管房颤的症状从他有记忆就开始存在,随着几次年龄增长,几次手术,发作的频次并不算高,但是每一次都很有存在感。
好像有什么东西哽在嗓子眼,每一下心跳都敲在鼓膜上,震得五脏六腑都跟着别扭。
体内升起失重般的异样感,仿佛正在从高处坠落,然而脚下没有坠落的终点,只有无尽地坠落。
好在他只是单纯感觉到生理上的不适,心中不太紧张。
按照一贯的经验,这种异动不会持续太久,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造成什么非常巨大的后果。
至于传说中逐渐增大的脑梗风险,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甚至都不是他这种人配烦恼的。
他的心脏就像一架出场设定就有问题的发动机,虽然被精心地修补过很多次,但替换地齿轮终究难以严丝合缝地卡进去。
非原装的零件在每一次跳动时都因为不能充分匹配而产生摩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故障。
幸好他仍坐在桌子沿上,因为坐着,虽然一部分的感觉到身体和精神已经分离,但只要勉强维持表情盯着某个地方,一时半刻就不会表现出太过明显的异样。
无论在程秋面前,还是在张渊面前,他都不希望自己轻易地泄露出虚弱。
于是仰头坐着,把视线越过张渊的后脑勺,定格在窗户和天花板之间,默默吞咽以减轻不适。
程秋的目光在摄像机屏幕上的回放里和现实中的张渊脸上来回移动,觉得季苇一看人的眼光的确很准。
有的人就像是一张纸,本身似乎什么都没写,所以朝他投去什么样的目光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什么样的想象。
作为一个对自己的画技有充分自信的人,这正好是她所想要的。
她从屏幕里抬起脸来:“季苇一,你到底哪儿遇上人家的?”对上对方飘在半空中的视线,觉得有点不对:“你咋了,起早了犯困?”
“你都不困,我困什么?”心跳似乎规律了一些,但不适感仍然存在,季苇一撑着桌面站起来,冷汗浸湿的掌心滑溜溜不好着力。
季苇一走到窗边靠住:“拍完了是吧?”看到程秋点头,推开窗子:“你这屋闷得慌,还挺热。”
程秋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长袖t恤和季苇一额头上的细汗,略有点奇怪:“四月就热了?”
季苇一没说话,只两手撑着窗框低头吹风。程秋把注意力转回张渊身上:“你能不能打一句手语给我看看?”她这会儿终于掏出剧本来,哗啦啦地翻给张渊看:“就这一句。”
“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这是男主角面对离别时的一句台词。
张渊没去接剧本就摇头:“我不会。”
“不会这句?”程秋心道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很书面的字词。
“不会手语。”张渊道,“我是在普通学校长大的。”
程秋连忙道歉:“对不起。”
她少年时曾在学校里见过戴助听器的同学,虽然知道对方在做英语听力的时候有困难,但是在平时几乎不太能意识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像张渊这种有肉眼可见在沟通方面会遇到障碍的人,她下意识地没想到对方一直以来会全靠这种方式和人对话。
哪怕不必问,她完全可以想象出这会给张渊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困难。
然后,与此同时,程秋在心里谴责了一下自己。
她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瞬间,她想到的是这种孤独隔绝的状态未免与她剧本中的角色惊人地契合了。
程秋看向季苇一:“怎么办,小季总?”
谈艺术的时候是季苇一,要钱的时候就会变回小季总。
他俩很熟,这种调侃并不显得冒犯。但季苇一侧身过来,目光一直落在张渊身上的,没有看程秋:“找个老师教教他,这有什么麻烦的。”
程秋就笑:“你这俨然是资方的口气了。”
要送人带资进组的那种资方。
季苇一笑:“否则你找我做什么?”
程秋偏头:“上次你可还不是这个态度。”
上次季苇一说的是这种东西八成就算叫好也不叫座,够呛回本。他现在是生意人不是搞艺术的,得好好想想。
现在却道:“你这片子投入不会很大,这点钱我还是说得了算的。”
又问:“其他的演员呢?”
程秋道:“在商量了,你要是大方,我这里事情更好办。”
见季苇一眉心微蹙,有些惊讶:“怎么,你不会还管起我选人的事儿了?”
他俩合作过几次,季苇一足够信任她,如果看中了项目,通常是不怎么管她拍片的,只有在钱的方面会和她有些分歧。
“不管。”季苇一直起身,胸前还是发闷,他不想在这里耗了。“人是我找来的,你就当我是他经纪人吧,有事跟我说。”
程秋简直哭笑不得:“你知道你这样子,像过去那种煤老板。”
季苇一白了她一眼,冲张渊招手:“走了。”
程秋叫住他:“送你个东西,”她拉开抽屉,毫不避讳地向他展示满满一抽屉护身符:“前几天出去了一趟,这寺庙里的东西据说挺灵,买了一堆,来者有份。”
季苇一往她抽屉里瞥一眼,花花绿绿一堆塑封的卡片:“看着像在义乌批发的。”
“谁知道呢,兴许人庙里确实是义乌批发,但反正我是在庙里买的,开光了。”见季苇一手插在口袋里没有掏出来的意思:“得,你不要算了,反正我知道你也不信这个。”
她招呼张渊:“来,咱们挑一个。”
张渊走上前去,又回过头看了一眼季苇一,犹豫片刻,从那一堆护身符里挑了个“健康”捏在手里。
程秋本想笑他年纪轻轻不挑个事业或者财运,物欲还挺低,目光扫过他耳朵挂着的助听器,又说不出话来。
“今天辛苦跑一趟,回头我们看看合同文件。”
季苇一便引张渊出门,走出室内,冷汗消散在风里,打了个哆嗦。
“怎么了?”张渊问他。
“没事。”季苇一想赶紧回车上,快走两步,又觉得心慌,只好把脚步放慢:“你今天表现的不错。”
他是随口一夸,身边的张渊却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他。
“高兴?”季苇一转过脸来问他,冷不丁却被张渊擒住了手腕。
张渊出手很快,握住之后的动作轻柔并不使季苇一感到疼痛,然而控制他手腕方式有一种无可摆脱的强硬。
季苇一挣了一下没挣开,忽然想起那天张渊在河边捉鱼的时候,把鱼捉在手里的方式和如今擒住他手的方式如出一辙。
俎上之鱼不得不任视张渊用拇指按住他的脉搏,张渊垂眼静静地摸,然后皱着眉头对季苇一说:“你心跳很快。”
他顿了顿,手指上的力气放松,但语气越发坚决起来:“你应该去医院。”
季苇一像被烫了似的从他手中把手抽出来:“你突然拉我,我吓了一跳。”
张渊却盯着他:“你不舒服。”
“没有。”季苇一快步上车,紧张和激动加剧了心慌的感觉,觉得遮掩不住,他索性捂住昨天岔气的肋骨,借题发作。
“这里扭了,走快了会痛,你下次别一惊一乍的。”
他喘了口气,把车开出去,听见张渊说:“对不起。”
但是他忽然意识到,他在一直看着张渊眼睛的时候,张渊盯着的其实是他的嘴。
张渊看人,从来都是看人的口型。
所以这么长时间,他都在看着他的嘴唇。
季苇一的耳根忽然烫起来,抬头看,被阻挡的光线在张渊脸上投下一片光影,沿着他的鼻梁整齐地裁切。
右半边脸专注地看着他,左半边脸神秘莫测。
季苇一几乎忍不住要从桌子上站起来,一直站在摄像机后面的程秋终于开口:“好,可以了。”
她工作的时候,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冷静状态,点头朝他们走过来,光从表情看不出满不满意。
“很好,很漂亮。”
背对着她的张渊没听见她在说什么,只是指着季苇一的嘴唇问:“很深?疼吗?”
季苇一挥挥手,没回答他的问题:“结束了,导演在叫你。”
他趁张渊回头地功夫舔了舔嘴唇,铁锈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
腕上的电子手表震动起来,他低头看,屏幕上跳出一行可能房颤的提示。
颤就颤吧,他有些恼火的把手表摘下来装进口袋里。
反正他那个器官从小就颤。
第12章
即便没有电子设备的提醒,身体的真实反应依旧不会说谎。
据说有很多人的房颤都是无声无息地发生的,但在季苇一并不是这样。
尽管房颤的症状从他有记忆就开始存在,随着几次年龄增长,几次手术,发作的频次并不算高,但是每一次都很有存在感。
好像有什么东西哽在嗓子眼,每一下心跳都敲在鼓膜上,震得五脏六腑都跟着别扭。
体内升起失重般的异样感,仿佛正在从高处坠落,然而脚下没有坠落的终点,只有无尽地坠落。
好在他只是单纯感觉到生理上的不适,心中不太紧张。
按照一贯的经验,这种异动不会持续太久,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造成什么非常巨大的后果。
至于传说中逐渐增大的脑梗风险,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甚至都不是他这种人配烦恼的。
他的心脏就像一架出场设定就有问题的发动机,虽然被精心地修补过很多次,但替换地齿轮终究难以严丝合缝地卡进去。
非原装的零件在每一次跳动时都因为不能充分匹配而产生摩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故障。
幸好他仍坐在桌子沿上,因为坐着,虽然一部分的感觉到身体和精神已经分离,但只要勉强维持表情盯着某个地方,一时半刻就不会表现出太过明显的异样。
无论在程秋面前,还是在张渊面前,他都不希望自己轻易地泄露出虚弱。
于是仰头坐着,把视线越过张渊的后脑勺,定格在窗户和天花板之间,默默吞咽以减轻不适。
程秋的目光在摄像机屏幕上的回放里和现实中的张渊脸上来回移动,觉得季苇一看人的眼光的确很准。
有的人就像是一张纸,本身似乎什么都没写,所以朝他投去什么样的目光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什么样的想象。
作为一个对自己的画技有充分自信的人,这正好是她所想要的。
她从屏幕里抬起脸来:“季苇一,你到底哪儿遇上人家的?”对上对方飘在半空中的视线,觉得有点不对:“你咋了,起早了犯困?”
“你都不困,我困什么?”心跳似乎规律了一些,但不适感仍然存在,季苇一撑着桌面站起来,冷汗浸湿的掌心滑溜溜不好着力。
季苇一走到窗边靠住:“拍完了是吧?”看到程秋点头,推开窗子:“你这屋闷得慌,还挺热。”
程秋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长袖t恤和季苇一额头上的细汗,略有点奇怪:“四月就热了?”
季苇一没说话,只两手撑着窗框低头吹风。程秋把注意力转回张渊身上:“你能不能打一句手语给我看看?”她这会儿终于掏出剧本来,哗啦啦地翻给张渊看:“就这一句。”
“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这是男主角面对离别时的一句台词。
张渊没去接剧本就摇头:“我不会。”
“不会这句?”程秋心道这应该也不是什么很书面的字词。
“不会手语。”张渊道,“我是在普通学校长大的。”
程秋连忙道歉:“对不起。”
她少年时曾在学校里见过戴助听器的同学,虽然知道对方在做英语听力的时候有困难,但是在平时几乎不太能意识到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像张渊这种有肉眼可见在沟通方面会遇到障碍的人,她下意识地没想到对方一直以来会全靠这种方式和人对话。
哪怕不必问,她完全可以想象出这会给张渊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困难。
然后,与此同时,程秋在心里谴责了一下自己。
她不得不承认,有那么一瞬间,她想到的是这种孤独隔绝的状态未免与她剧本中的角色惊人地契合了。
程秋看向季苇一:“怎么办,小季总?”
谈艺术的时候是季苇一,要钱的时候就会变回小季总。
他俩很熟,这种调侃并不显得冒犯。但季苇一侧身过来,目光一直落在张渊身上的,没有看程秋:“找个老师教教他,这有什么麻烦的。”
程秋就笑:“你这俨然是资方的口气了。”
要送人带资进组的那种资方。
季苇一笑:“否则你找我做什么?”
程秋偏头:“上次你可还不是这个态度。”
上次季苇一说的是这种东西八成就算叫好也不叫座,够呛回本。他现在是生意人不是搞艺术的,得好好想想。
现在却道:“你这片子投入不会很大,这点钱我还是说得了算的。”
又问:“其他的演员呢?”
程秋道:“在商量了,你要是大方,我这里事情更好办。”
见季苇一眉心微蹙,有些惊讶:“怎么,你不会还管起我选人的事儿了?”
他俩合作过几次,季苇一足够信任她,如果看中了项目,通常是不怎么管她拍片的,只有在钱的方面会和她有些分歧。
“不管。”季苇一直起身,胸前还是发闷,他不想在这里耗了。“人是我找来的,你就当我是他经纪人吧,有事跟我说。”
程秋简直哭笑不得:“你知道你这样子,像过去那种煤老板。”
季苇一白了她一眼,冲张渊招手:“走了。”
程秋叫住他:“送你个东西,”她拉开抽屉,毫不避讳地向他展示满满一抽屉护身符:“前几天出去了一趟,这寺庙里的东西据说挺灵,买了一堆,来者有份。”
季苇一往她抽屉里瞥一眼,花花绿绿一堆塑封的卡片:“看着像在义乌批发的。”
“谁知道呢,兴许人庙里确实是义乌批发,但反正我是在庙里买的,开光了。”见季苇一手插在口袋里没有掏出来的意思:“得,你不要算了,反正我知道你也不信这个。”
她招呼张渊:“来,咱们挑一个。”
张渊走上前去,又回过头看了一眼季苇一,犹豫片刻,从那一堆护身符里挑了个“健康”捏在手里。
程秋本想笑他年纪轻轻不挑个事业或者财运,物欲还挺低,目光扫过他耳朵挂着的助听器,又说不出话来。
“今天辛苦跑一趟,回头我们看看合同文件。”
季苇一便引张渊出门,走出室内,冷汗消散在风里,打了个哆嗦。
“怎么了?”张渊问他。
“没事。”季苇一想赶紧回车上,快走两步,又觉得心慌,只好把脚步放慢:“你今天表现的不错。”
他是随口一夸,身边的张渊却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他。
“高兴?”季苇一转过脸来问他,冷不丁却被张渊擒住了手腕。
张渊出手很快,握住之后的动作轻柔并不使季苇一感到疼痛,然而控制他手腕方式有一种无可摆脱的强硬。
季苇一挣了一下没挣开,忽然想起那天张渊在河边捉鱼的时候,把鱼捉在手里的方式和如今擒住他手的方式如出一辙。
俎上之鱼不得不任视张渊用拇指按住他的脉搏,张渊垂眼静静地摸,然后皱着眉头对季苇一说:“你心跳很快。”
他顿了顿,手指上的力气放松,但语气越发坚决起来:“你应该去医院。”
季苇一像被烫了似的从他手中把手抽出来:“你突然拉我,我吓了一跳。”
张渊却盯着他:“你不舒服。”
“没有。”季苇一快步上车,紧张和激动加剧了心慌的感觉,觉得遮掩不住,他索性捂住昨天岔气的肋骨,借题发作。
“这里扭了,走快了会痛,你下次别一惊一乍的。”
他喘了口气,把车开出去,听见张渊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