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微臣与民间神医谢闻是旧识,此人现居王府,斗胆向陛下引荐,还望陛下圣体早日康健。至于立监国一事可容后再议,陛下龙体才是最要紧的。”
这下子,不仅裴砚清说不出话了,就连左相一派都如鲠在喉。
左相他们所想的是萧凌湛此人实在是不识抬举,这样大好机会都舍得错过,枉费他们把他从封地挖到京城的苦心。
至于裴砚清则是怀疑萧凌湛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毕竟这世间医术精湛之人全数被收录于太医院,还没人举荐过民间的医生,那劳什子神医,只怕是对方意图探查皇帝病情的借口。
一时间,大殿里鸦雀无声,众人内心异彩纷呈。
犹豫许久,左相觉得萧凌湛此举可能是想旁敲侧击,让自己的人确定皇帝确实病到无法治国理政,再去提出立摄政王之事。
想到这,左相便改了口风附议萧凌湛的提议。
臣子们大都见风使舵,见左相附议,他之下的党羽便一起附议起来,甚至连带着一些没理清楚情况的朝臣也开始附议,到最后居然乌泱泱的附议了一片。
萧凌湛至此都还未说一句话,有些头疼,却只能在众压之下妥协。
“既如此,那便请那位神医替陛下诊治一番吧。”
达到目的,众臣又精神抖擞起来,对最近奏折上的弹劾与政事进行一贯的口水战。
下了朝,裴砚清原本以为还留有时间让自己做些准备,谁知连午膳的时间都没到,那位由睿王引荐的神医就已经进了宫。
裴砚清眼里神色莫测,恼怒于萧凌湛夺权的急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民间医术应该无法诊断出皇室秘药,于是给身旁的太监低语一番,做好了防备才让太监将谢闻带去了皇帝的寝殿。
姬云予还疑惑着早已经过了下朝的时间,却久等不到裴砚清来,谁知小耳走进来请他去外间。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姬云予随意的披了一件衣服便走到了外间,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间被挂上了纱幔,将里侧和外侧彻底分开。
裴砚清就站在里侧,表情有些严肃,看见姬云予来倒是缓和了不少。
“小云,睿王引荐了一位名间神医来为你治病……”
三言两语,裴砚清就给姬云予讲清楚了今日朝堂之上都发生了什么,也让他意识到那位神医可能来者不善。
但他们只能见招拆招。
见姬云予明白过来其中的利害,裴砚清便让太监将那位名叫谢闻的神医带进来。
谢闻是第一次进皇宫,但他为人谨慎,悄悄观察着周围的景色,私心里觉得这样的规格不太符合一位皇帝的居所,好像藏着什么一般,有些太过冷清了。
进到寝殿内,谢闻虽然纳罕于那几乎将整个外间都一分为二的纱幔,但还是规规矩矩的垂首行了跪礼。
“起身吧。”
这皇帝的声音如同萧凌湛所说的一样悦耳,在心里想着,谢闻起身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药箱。
“陛下,还请草民为陛下诊脉。”
谢闻的话音刚落,一只手便自纱幔下伸了出来,站在一旁看着的裴侍郎似乎是觉得不妥,在那手上盖了张手帕,连分毫都不想给他人窥见。
可谢闻已经看到了那只手,修长秀美,只是露了一截白净无暇的皓腕,便给人冰肌玉骨之感。
虽然在心里感叹,谢闻还是垂眼抬手,将指尖轻轻按上,细细摸着小皇帝比常人微弱许多的脉搏。
早就听闻当今新立的圣上龙体抱恙已久,谢闻一摸就知道此话当真,不仅是胎中不足,就连少时都没有养好,也不知道这样一副病体是怎么撑到现在的。
心里划过疑虑,谢闻将自己所诊到的都说了出来。
裴砚清仔细的听着,便明白这位谢神医有几分本领,与太医院院判所说的一样,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探查到更多的——
“谢神医不愧是神医,所言与之前太医诊断的一样,只是不知道所开的药方是否有所不同。陛下还需静养,还请移步太医院与诸位太医开一道新药方。”
谢闻起身行礼,没有丝毫异议的被裴砚清带到了太医院。
只是走在路上,谢闻还是想着他在诊脉时所闻到的味道,闻药香识药性的手段他已经学到了精髓,回忆着那股药味,谢闻意识到这位小皇帝所喝的药好像和养身体的药有所不同。
裴砚清并不知道自己暗地里所做的事已经被对方抓住了一角,递给早已投靠自己的太医一个眼神,他对谢闻笑道:“我还有要事在身,就不陪谢神医一起了,谢神医只需在宫门落钥前离开就好。”
“裴侍郎慢走。”谢闻朝裴砚清拱手,确定对方确实离开,瞬间就猜到这太医院里恐怕是有对方的人。
他垂下眼眸遮掩住里面的讶异,心里已然明白这皇帝的病情怕是另有隐情。
裴砚清折返回到姬云予的寝殿,他知道太医院一向排外,就算谢闻真开出了什么惊世绝俗的药方也是无济于事,这怕是此人最后一次出现在宫内。
于是他心情很好的将刚安上的纱幔全部撤下,进了里间将身形瘦弱的小皇帝拥入怀中。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姬云予有点疑惑,他以为裴砚清要一直跟着谢闻直到对方离宫。
裴砚清只是笑了两声,“没事的,一个民间的医生而已,翻不出什么花来。”
可就是这位来自民间被他轻视的小医生,在众位太医看着他的药方啧啧称奇之时,发现了一个在角落里倒药渣的小太监。
“这药是……”
不及他细问,小太监就已经毕恭毕敬的回答了他,“回大人,这是皇上日日所服用的药,奴才将这些药渣倒了,等会袁太医要看着煎新药的。”
谢闻没有去纠正那句大人,毕竟身份在这皇宫里才是最重要的,他只点了点头,最后趁小太监不注意时用手帕包了点药渣塞入袖中。
第93章
王府内, 谢闻刚从宫里出来就钻进了书房,萧凌湛忍不住跟了进去。
“那小皇帝的身体真的不好?”
萧凌湛面色不显一分,心里却满是纠结, 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关心那位小皇帝的身体, 可是看到谢闻这样严肃的面色,他还是忍不住忧心,上次对方露出这样的表情时那位病人已经是行将就木了。
将手帕里的药渣细细散开,谢闻捏了一点在手中嗅闻,最后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味又一味药材。
萧凌湛没有再出声, 他知道辨别这些药渣是一件极费心力的事,只能站在一旁等着,等谢闻将这些药材全数辨别出来。
出身于药王谷的谢闻天资卓越,就连他的师傅都夸赞他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不过一柱香的时间,这药渣里所含的药便被他全数分辨了出来。
萧凌湛不懂这些,看着一个个药名,又看了一眼谢闻的表情, 心里大致猜到了什么。
“这药有问题?”虽然是问句, 但萧凌湛的语气已经是笃定。
谢闻点了点头,“有问题。”
“这是你从哪里找到的药?”萧凌湛沉默片刻已然想到了, 语气有些怪异,“是那小皇帝喝的……”
谢闻再次点头, 在自己写下的药材名后又加上剂量,直到将药方完全复现,他沉着面色,温润完全被冰冷所取代,连声音都带着寒意。
“这个药方明看没什么问题, 全部都是温养身体的药,其中两味药的药性却是相冲的,只要剂量适宜,便不会有问题。”
谢闻一向对这种腌臜事深恶痛绝,将药方拍在桌上,“可这药渣里,这两味药的剂量显然是想让相冲的程度最大化,只要长久服用这药,身体不仅毫无起色,更会在两三年后体弱而亡。”
“神不知鬼不觉。”萧凌湛补了一句,面色一凛,“有人要害他。”
“怕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想到那位笑容温和的裴侍郎,谢闻觉得此事有些棘手,那人显然心狠手辣,皇帝和他可是自小相伴,居然会下手做如此狠毒之事。
就算谢闻没有说,萧凌湛还是猜到了这药的存在是谁的授意。
“裴砚清!”萧凌湛几乎咬牙切齿。
谢闻心里的怒火被萧凌湛打散,有些稀奇的看向对方,“他害的又不是你,你生这么大气做什么。”
萧凌湛同样被自己心里的怒火弄的怔愣一瞬,但不过片刻他就将这异样放过,只觉得自己是和谢闻一样气恼于萧凌湛这样不念旧情的肮脏手段。
于是他朝谢闻道:“他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有救吗?”
细想了一番,谢闻摇了摇头,让萧凌湛的心瞬间坠了下去。
“大概三成把握,若是师傅在,可能还有五成。”谢闻的语气带着可惜,“他先天不足,又长期服用这种药,就算现在停了那药,也不足五年寿数。”
在谢闻的声音里,萧凌湛又想起那个几乎让他彻夜难眠的背影,还有回眸时那双摄人心魄的眼睛。
看着脸色格外凝重的友人,谢闻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毕竟对方几乎被敌军困死在战壕里时都没有露出这样的表情。
这下子,不仅裴砚清说不出话了,就连左相一派都如鲠在喉。
左相他们所想的是萧凌湛此人实在是不识抬举,这样大好机会都舍得错过,枉费他们把他从封地挖到京城的苦心。
至于裴砚清则是怀疑萧凌湛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毕竟这世间医术精湛之人全数被收录于太医院,还没人举荐过民间的医生,那劳什子神医,只怕是对方意图探查皇帝病情的借口。
一时间,大殿里鸦雀无声,众人内心异彩纷呈。
犹豫许久,左相觉得萧凌湛此举可能是想旁敲侧击,让自己的人确定皇帝确实病到无法治国理政,再去提出立摄政王之事。
想到这,左相便改了口风附议萧凌湛的提议。
臣子们大都见风使舵,见左相附议,他之下的党羽便一起附议起来,甚至连带着一些没理清楚情况的朝臣也开始附议,到最后居然乌泱泱的附议了一片。
萧凌湛至此都还未说一句话,有些头疼,却只能在众压之下妥协。
“既如此,那便请那位神医替陛下诊治一番吧。”
达到目的,众臣又精神抖擞起来,对最近奏折上的弹劾与政事进行一贯的口水战。
下了朝,裴砚清原本以为还留有时间让自己做些准备,谁知连午膳的时间都没到,那位由睿王引荐的神医就已经进了宫。
裴砚清眼里神色莫测,恼怒于萧凌湛夺权的急切,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觉得民间医术应该无法诊断出皇室秘药,于是给身旁的太监低语一番,做好了防备才让太监将谢闻带去了皇帝的寝殿。
姬云予还疑惑着早已经过了下朝的时间,却久等不到裴砚清来,谁知小耳走进来请他去外间。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姬云予随意的披了一件衣服便走到了外间,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外间被挂上了纱幔,将里侧和外侧彻底分开。
裴砚清就站在里侧,表情有些严肃,看见姬云予来倒是缓和了不少。
“小云,睿王引荐了一位名间神医来为你治病……”
三言两语,裴砚清就给姬云予讲清楚了今日朝堂之上都发生了什么,也让他意识到那位神医可能来者不善。
但他们只能见招拆招。
见姬云予明白过来其中的利害,裴砚清便让太监将那位名叫谢闻的神医带进来。
谢闻是第一次进皇宫,但他为人谨慎,悄悄观察着周围的景色,私心里觉得这样的规格不太符合一位皇帝的居所,好像藏着什么一般,有些太过冷清了。
进到寝殿内,谢闻虽然纳罕于那几乎将整个外间都一分为二的纱幔,但还是规规矩矩的垂首行了跪礼。
“起身吧。”
这皇帝的声音如同萧凌湛所说的一样悦耳,在心里想着,谢闻起身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药箱。
“陛下,还请草民为陛下诊脉。”
谢闻的话音刚落,一只手便自纱幔下伸了出来,站在一旁看着的裴侍郎似乎是觉得不妥,在那手上盖了张手帕,连分毫都不想给他人窥见。
可谢闻已经看到了那只手,修长秀美,只是露了一截白净无暇的皓腕,便给人冰肌玉骨之感。
虽然在心里感叹,谢闻还是垂眼抬手,将指尖轻轻按上,细细摸着小皇帝比常人微弱许多的脉搏。
早就听闻当今新立的圣上龙体抱恙已久,谢闻一摸就知道此话当真,不仅是胎中不足,就连少时都没有养好,也不知道这样一副病体是怎么撑到现在的。
心里划过疑虑,谢闻将自己所诊到的都说了出来。
裴砚清仔细的听着,便明白这位谢神医有几分本领,与太医院院判所说的一样,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探查到更多的——
“谢神医不愧是神医,所言与之前太医诊断的一样,只是不知道所开的药方是否有所不同。陛下还需静养,还请移步太医院与诸位太医开一道新药方。”
谢闻起身行礼,没有丝毫异议的被裴砚清带到了太医院。
只是走在路上,谢闻还是想着他在诊脉时所闻到的味道,闻药香识药性的手段他已经学到了精髓,回忆着那股药味,谢闻意识到这位小皇帝所喝的药好像和养身体的药有所不同。
裴砚清并不知道自己暗地里所做的事已经被对方抓住了一角,递给早已投靠自己的太医一个眼神,他对谢闻笑道:“我还有要事在身,就不陪谢神医一起了,谢神医只需在宫门落钥前离开就好。”
“裴侍郎慢走。”谢闻朝裴砚清拱手,确定对方确实离开,瞬间就猜到这太医院里恐怕是有对方的人。
他垂下眼眸遮掩住里面的讶异,心里已然明白这皇帝的病情怕是另有隐情。
裴砚清折返回到姬云予的寝殿,他知道太医院一向排外,就算谢闻真开出了什么惊世绝俗的药方也是无济于事,这怕是此人最后一次出现在宫内。
于是他心情很好的将刚安上的纱幔全部撤下,进了里间将身形瘦弱的小皇帝拥入怀中。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姬云予有点疑惑,他以为裴砚清要一直跟着谢闻直到对方离宫。
裴砚清只是笑了两声,“没事的,一个民间的医生而已,翻不出什么花来。”
可就是这位来自民间被他轻视的小医生,在众位太医看着他的药方啧啧称奇之时,发现了一个在角落里倒药渣的小太监。
“这药是……”
不及他细问,小太监就已经毕恭毕敬的回答了他,“回大人,这是皇上日日所服用的药,奴才将这些药渣倒了,等会袁太医要看着煎新药的。”
谢闻没有去纠正那句大人,毕竟身份在这皇宫里才是最重要的,他只点了点头,最后趁小太监不注意时用手帕包了点药渣塞入袖中。
第93章
王府内, 谢闻刚从宫里出来就钻进了书房,萧凌湛忍不住跟了进去。
“那小皇帝的身体真的不好?”
萧凌湛面色不显一分,心里却满是纠结, 觉得自己不该这么关心那位小皇帝的身体, 可是看到谢闻这样严肃的面色,他还是忍不住忧心,上次对方露出这样的表情时那位病人已经是行将就木了。
将手帕里的药渣细细散开,谢闻捏了一点在手中嗅闻,最后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一味又一味药材。
萧凌湛没有再出声, 他知道辨别这些药渣是一件极费心力的事,只能站在一旁等着,等谢闻将这些药材全数辨别出来。
出身于药王谷的谢闻天资卓越,就连他的师傅都夸赞他是千年难遇的天才,不过一柱香的时间,这药渣里所含的药便被他全数分辨了出来。
萧凌湛不懂这些,看着一个个药名,又看了一眼谢闻的表情, 心里大致猜到了什么。
“这药有问题?”虽然是问句, 但萧凌湛的语气已经是笃定。
谢闻点了点头,“有问题。”
“这是你从哪里找到的药?”萧凌湛沉默片刻已然想到了, 语气有些怪异,“是那小皇帝喝的……”
谢闻再次点头, 在自己写下的药材名后又加上剂量,直到将药方完全复现,他沉着面色,温润完全被冰冷所取代,连声音都带着寒意。
“这个药方明看没什么问题, 全部都是温养身体的药,其中两味药的药性却是相冲的,只要剂量适宜,便不会有问题。”
谢闻一向对这种腌臜事深恶痛绝,将药方拍在桌上,“可这药渣里,这两味药的剂量显然是想让相冲的程度最大化,只要长久服用这药,身体不仅毫无起色,更会在两三年后体弱而亡。”
“神不知鬼不觉。”萧凌湛补了一句,面色一凛,“有人要害他。”
“怕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想到那位笑容温和的裴侍郎,谢闻觉得此事有些棘手,那人显然心狠手辣,皇帝和他可是自小相伴,居然会下手做如此狠毒之事。
就算谢闻没有说,萧凌湛还是猜到了这药的存在是谁的授意。
“裴砚清!”萧凌湛几乎咬牙切齿。
谢闻心里的怒火被萧凌湛打散,有些稀奇的看向对方,“他害的又不是你,你生这么大气做什么。”
萧凌湛同样被自己心里的怒火弄的怔愣一瞬,但不过片刻他就将这异样放过,只觉得自己是和谢闻一样气恼于萧凌湛这样不念旧情的肮脏手段。
于是他朝谢闻道:“他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有救吗?”
细想了一番,谢闻摇了摇头,让萧凌湛的心瞬间坠了下去。
“大概三成把握,若是师傅在,可能还有五成。”谢闻的语气带着可惜,“他先天不足,又长期服用这种药,就算现在停了那药,也不足五年寿数。”
在谢闻的声音里,萧凌湛又想起那个几乎让他彻夜难眠的背影,还有回眸时那双摄人心魄的眼睛。
看着脸色格外凝重的友人,谢闻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毕竟对方几乎被敌军困死在战壕里时都没有露出这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