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陈西笑着答道,“家母姓陈,我随母姓,感谢就不必了,诊金可不能少。”
  张员外开怀大笑,“陈姑娘说的是,诊金自然不能少,不知可否将那株百年人参一并卖与我?”
  陈西应了,本来是想去县城卖的,如今卖给张员外也是一样的,剩下那株就先留着吧。
  张员外亲手将两张银票交给陈西,“陈姑娘这里是两千两,一千两是诊金一千两是人参的钱,请收好!”
  “多谢!”
  陈西收完钱就和大姐麦穗离开了,她们还要去买东西呢。
  张员外看着陈西姐妹俩远去的背影吩咐张管家,“去查一下。”
  张管家应声,“是”。
  走在胡同里的大姐麦穗还在不敢置信中,“二妹,我不是在做梦吧,咱们竟然有了这么多银子!”
  陈西谈定回道,“多吗,以后咱们家的银子你估计会数不过来。”
  大姐麦穗无语,这么自信的吗,不过想到自家二妹的本事,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二妹你为什么说你姓陈呢?明明咱们都姓李啊。”大姐麦穗问出自己的疑惑。
  “因为咱们娘要立女户,咱们自然要改成娘的姓氏,这样也好真正跟爷奶他们脱离关系。”
  其实陈西是有私心的,姓回她自己的姓氏才是她的目的,当然这个理由只需要自己知道就行。
  一路有说有笑,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看哪里都稀奇,她们的爬犁忘在张员外家了,索性也就不要了,两手空空的逛街挺好。
  两姐妹要买东西的时候才想起来张员外家给的都是银票,花着太不方便了,只能先去钱庄换成银两。
  钱庄伙计看见有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姑娘走入店内,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瞧不起,笑着迎上来,“二位姑娘请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陈西直接拿出那张五百两面值的银票,“麻烦小哥给我换成一张三百两的银票,三个五十两的银锭子,四个十两的银锭子,一个五两的银锭子,剩下的换成五千文钱。”
  伙计一看银票上面的盖印,竟然是他家东家的,忽然想起今日有人打死大猫的事,不正是卖给他家东家了吗。
  一脸惊喜的问道,“大猫就是两位姑娘打死的吗,真是太厉害了,我家东家一定很喜欢吧,竟然给了姑娘五百两!”
  陈西了然的点头,“原来张员外是你东家啊。”心里想着怪不得这里的伙计没有狗眼看人低,果然是东家管的好。
  快速的兑换完银子,伙计还贴心的送了一个布袋子,不然这些钱还真不好拿。
  姐妹俩身上终于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去大吃一顿,可是她们最后只吃了一碗路边的馄饨面,因为实在饿的等不及了,不过还挺好吃的,至于大餐之后有都是机会吃。
  下一站成衣店,当她们姐妹俩走进去的时候,伙计差点将两人当成小乞丐给撵出去,直到陈西将十两银子拍到桌子上才换了另一个伙计赔礼道歉。
  也是没有办法,镇上只有这一家成衣店,否则陈西一定不让这店家挣到她的一文钱。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一身得体干净的衣服很重要,既然有钱了就不能亏待自己和家人。
  姐妹俩各自试穿了两身麻布衣服和两身一般质地的绸缎衣服,还有一人两双布鞋,都很合身,就都买下了。
  即使大姐麦穗觉得太奢侈了,陈西也依然坚持,又给家里的娘亲和两个弟弟各自买了两身新衣服,配套的鞋子袜子里衣全部买了可以换洗的两套。
  然后继续下一站大采购。
  第47章 农女麦苗十
  糕点铺子买了几大包从未吃过的点心,各种样式的都来了点,力求‘雨露均沾’。
  “姐,咱们去杂货铺子买点油盐调料啥的吧,家里什么都缺。”
  大姐麦穗有些犹豫,“我怕碰到大伯。”
  陈西毫不在意的说道,“碰到就碰到呗,咱们就去离他家最近的杂货铺子买东西,看见才好呢,就是不让他挣到咱们的钱。”
  姐妹俩故意从李大江家的杂货铺子路过,去了距离这里百来米远的另一家杂货铺子买需要的东西。
  “二位姑娘想买些什么?”杂货铺子掌柜的看见陈西姐妹俩手里拎着不少东西,知道这可能是大主顾,赶忙眼疾手快的挂着笑脸迎上前去。
  陈西很满意这样的态度,就是不知道这里的物价是否令她满意了。
  “掌柜的,咱们这里猪油和盐都是怎么卖的,我还要买一些其他东西。”
  掌柜的听了,立刻喜笑颜开的回答道,“猪油三文钱一斤,粗盐五文钱一斤细盐七文钱一斤,若是你们买的多,每种一斤可以再便宜一文钱,与别家铺子相比,咱这绝对是良心价,二位姑娘您看都要多少?”
  大姐麦穗也来过几次镇上的,掌柜的说的价格的确不贵,既然大姐都说行,那就开启买买买模式。
  猪油来十斤,粗盐和细盐各五斤,大背篓两个,糖、花椒、姜等厨房能用到的调料各来三斤,这些已经能用上很久了。
  大铁锅买了一个,家里的陶锅真的太小了,新的碗筷各买了二十个,盘子碟子同样各二十个,万一家里有客人也不至于无碗筷盘碟可用。
  买到最后又买了两个大背篓,四个背篓才装下所有的东西。
  掌柜的算盘子扒拉的飞起,“一共四两五百一十九文,再给抹个零收您四两五百一十文钱,如何?”
  陈西很满意,之前的很多东西都是给的最低价,在这个一文钱能买一个肉包子的古代最后抹了九文钱的零很大方了。
  “多谢掌柜的,给您数数收好,以后我买东西就来这里,我们东西太多了,劳烦掌柜的让我姐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雇一辆车过来拉可好?”
  掌柜的哪里有不应的,“姑娘放心,您大姐和东西一样也不会少。”
  于是有些忐忑的大姐麦穗就被掌柜的请到了一旁喝茶等待,陈西独自一人朝着车马行而去。
  等到了车马行,陈西改了主意,干脆花了十五两银子买了一匹蔫巴马,还有一辆三两的带蓬板车。
  这匹马的确快要不行了才折价卖的,可是陈西看出来这匹马可是汗血宝马的后代,她愿意做一回伯乐。
  车马行的人帮着陈西套好马,陈西又花了五两银子买了一套骑马时专用的马鞍这些东西,算是齐活了。
  从空间里偷渡出灵泉水给马喂下,马儿立刻就有了精神,这匹马很有灵性知道好东西是谁给的,来回蹭着陈西的头发撒娇。
  陈西心里开心,今天是捡了大漏了,“以后你就叫‘追风’吧,跟着姐有好吃的。”
  追风像是听懂了陈西的话一般,仰天长鸣了一嗓子,颇有几分威风凛凛。
  坐上车头陈西扬起马鞭缓慢的走在街道上,又买了一些街上的小吃给家里的娘仨带回去,头绳头花啥的也给大姐买了几个。
  又去书店买了四套笔墨纸砚二十两银子,她们姐弟四人一人一套,两套装书的小匣子六两银子,作用就跟现代的书包一样,只不过材质是木制的而已。
  《三字经》《论语》等一些启蒙的基础书籍一样来了一本共五十两银子,都说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陈西这次是真的信了。
  书店一行加起来一共花费六十六两银子,是很多乡下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金额,陈西感叹古代农奴想要翻身把歌唱何其之难。
  该买的东西买完,陈西又从空间里偷渡出两个木制浴桶,两个弟弟共用一个,她们娘仨共用一个。
  又拿出了五床棉被,都是用纯棉的白布缝制好的,还有两匹纯色的布,做个被罩和衣服什么的都可以。
  东西买完,陈西马不停蹄的赶往杂货铺,估计大姐麦穗已经等急了。
  马车从李大江的杂货铺门前经过,刚好被从私塾回来的大堂哥李冲看个正着,“这赶车的小姑娘怎么这么像二叔家的麦苗呢?”
  他心中有了疑惑,就站立不动看着那马车停在了一百米开外的余家杂货铺门前,那个长的像堂妹麦苗的女孩子下了马车,嘴中喊着什么。
  不多时,一个长的同样像他另一个堂妹麦穗的小女孩走出来,然后就是余家杂货铺的掌柜的帮忙搬东西上车,看样子是在那里买了不少的东西。
  这时李大江从自家杂货铺子里走出来,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家大儿子问道,“冲儿,下学了怎么不回家,在这里傻站着干什么呢,你弟弟又去哪里调皮捣蛋了?”
  李冲手指着余家杂货铺的方向说道,“爹,你看那两个姑娘是不是二叔家的麦穗和麦苗,她们买了好多东西!”
  李大江定睛一看,也觉得很像,心里不知怎么的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也不管自家儿子就快步奔着她们去了,是不是一看便知。
  陈西感知到有人在看她,回过头去刚好与小跑来的李大江李冲父子二人看个正着,双方聚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