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bgm暂停,德莱顿在金灿灿的朝阳下仰起头,理智随着李维的靠近飞快消褪,脸上却露出了和昨天轻吻李维时一模一样的、克制中带着情不自禁的微笑。
“随便你。”他不假思索地说。
“谢谢您。”李维放下花,捞起他的手,吻了一下手背,说道,“我去研究待会吃什么。”
德莱顿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走到套房的客厅,李维还在唱: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害羞,当我凝视你时,你总是转头避开,除了你以外,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美——”
“亲爱的,只有你能照亮我的世界,”
德莱顿下了床,挠一挠托布的脑瓜顶,小声跟着唱了起来,“你轻拂头发的动作让我神魂颠倒,然而在你低头微笑时我却看得出,你不知道你有多漂亮——这就是为什么你如此美丽!”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李维抱着狗从床上爬起来,将头发撩到脑后的一幕。
“你发ins了吗?”
唱完最后一句话的德莱顿抬高声音问。
“发了!”李维回答,“你可以上去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他猜测德莱顿一定调查过他在各个平台上的私人社交账号。
德莱顿调查是调查过,却也不曾了解到详情,只是得到过一句“审查合格”的答案而已。他掏出手机,先下载这个他从未使用过的朋友圈软件,然后注册账号,将昵称修改为简简单单的姓名首字母缩写“w_d”,随后开始在浩如烟海的陌生信息里搜寻李维的账号。
正如许许多多实名上网的联邦人一样,李维的ins昵称是他的大名的拼音:liwei。他大概长则半个月、少则三两天会上传几张照片配文或一段短视频,最古早的内容能追溯到大学本科时期——李维发过一张他与几个同学聚会时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衬衫、毛衣和牛仔裤,在镜头前略显腼腆,和现在对比起来老实得不像话。
德莱顿用新注册的账号给这张照片点了个爱心。
他始终觉得,李维有时对其他人的过度迎合或过度坦率,是防御性低自尊的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德莱顿认为李维天生的性格并没有那么活泼外向且浪荡,他为这份讨人喜欢的“成长”付出了很多难言的代价。
因此,大学期间的李维应该是他难得放松下来、展现真实自我的时刻。
德莱顿继续往后翻。毕业后的一年里,李维没有发过一张照片,2023年,也即一年后,李维上传了一张在他上中学时和母亲李秋珊拍的合照,配文是:
“悼念。”
这是什么日子?李维父母的祭日不在这一天吧?
德莱顿仔细看了看照片,记住日期。
再往后,频繁出现的就是打了码的工作现场照——李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犯罪现场清洁工;同朋友们去酒吧喝酒——小梅女士不愧是好闺蜜,每一次都会出现;偶尔去其他娱乐场所,或孤身乘车去公园等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散步。
总体而言,李维的记录欲和分享欲还蛮强的,难怪他今天早上忽然决定上传德莱顿的照片。
这张照片也是他的ins上最独特的存在。
德莱顿翻了半小时历史记录,没有找到任何一张目标明确的个人人像,似乎比起人类,李维更习惯拍摄风景和动物,哪怕是在与朋友聚餐时,他发的也是酒杯或酒吧环境。
而今早他近距离俯拍德莱顿坐在床头的照片,露出了德莱顿的下颚、身穿浴袍的上半身、和放松地搭在被子上的修长手指。
没有配文,没有提起德莱顿的名字。
但某种蕴藏其中的亲密和暧昧已不言自明。
德莱顿的账号成为了第一个给这张照片点赞的人。
而后他收起手机,走去换衣服、洗漱、喂狗、吃早餐。期间聊了一些无趣的工作。上午,无趣的工作在持续进行,李维扔下他去追踪黑沙,德莱顿坐在酒店大堂的咖啡馆里,拿着平板电脑处理邮件。
他在阅读邮件时拿耳机放了歌。
歌词唱道:“他整天温暖我,对我微笑。我可以对他说‘我爱你’吗?真希望我能确定自己该说些什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如此强烈、如此深刻、如此真实。
“如果失去你,我是否能痊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他问自己,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总归不是诅咒。”
德莱顿合上电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接着之前的聊天内容,在手机屏幕上敲完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点击发送。
“miss you,too.”
收信人:拉克·李维。
作者有话说:
剧透小剧场:
另一边不知为何拿着李维手机的a3:(看到德莱顿的信息)这是谁???
本章三首爱情小曲(……)一是《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二是《what makes you beautiful》三是《could this be love》可配合bgm食用,体会当事人的快乐心情[比心]
第74章 不就是圣妓吗(十)
李维的心情大起大落。
他以前从来不知道,看到一个人明显地喜欢自己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毕竟收到表白又不稀奇(咦),a3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李维心知诅咒占大头、a3的个人品德占小头,因此什么感觉都没有;
以前也有人宣称爱他的方方面面,假如这份表白是正面且真诚的,他多半会在断定两人不合适后礼貌拒绝,起初年纪尚小时,心中还会有些惊喜、自得和羞涩,后来这些情绪起伏也不见了,就只剩下公式化的应对方式。
他也曾经在冲动的驱使下热烈地追求过几个人——否则一开始欺负他的孩子们根本不会发现他是个同性恋。这些人有好有坏,贯穿了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无一例外的是,李维或是被拒绝了,或是在对方回应以后、经过短暂的交往、热情迅速冷却。
最后同样是李维主动提出分手。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早年互联网上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测试特别火,李维跟风了解了一点,然而他脸皮很厚、很少害羞、没有社交障碍、也从不忽略自身的优点。贴标签失败了以后,他想,他可能只是不够喜欢。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投入太深的感情,那些由灯红酒绿和热烈的气氛烘托出的爱大抵掺了点真心,可是他从来畏惧一锤子定音的买卖。“爱”是个多么沉重的单词啊!排除掉灵魂深处的虚荣和无聊,这世上哪来的一见钟情?
他们面对他,轻易地说出爱恨,将来漫长的时光又该怎么过下去呢?
不过和毫无道理的恨不同,深厚的爱可以慢慢培养,所以李维不介意仅凭一点肤浅的喜欢同人在一起,甚至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对爱的怀疑,他总是更配合、更迁就,竭尽全力寻找对方身上那份令他悸动过的优点。
他的某一任临时交往对象(交往时间过短,因此不足以被称为前男友)在分手时指责李维,说他喜欢的只是一份华丽的衣裳,而不是披着这件衣裳的人本身。李维恍然大悟,在分手第二天去听这位临时交往对象的哲学课,并买了一堆板砖似的大部头。
和文明人谈恋爱的好处是,即便分手也足够体面。
可是放在德莱顿身上,一切又有所不同了。
他能理智地接受分开,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吗?如果是德莱顿脱下李维所爱的衣裳,证明了他完全是另一种人呢?
李维稍微设想了一下,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无法接受德莱顿失去“衣服”。那无异于亲眼目睹宝珠蒙尘、圣徒自甘堕落,李维得亲手将自己心中寄托在德莱顿身上的一部分挖出来,才能痛苦地承认,时移世易,那件衣服已经不在了。
他爱的依旧是衣服。
但他的爱真的不包括穿衣服的人吗……?
若答案是否定的,在明知道德莱顿收到诅咒影响的情况下,他干嘛要高兴得又唱又跳?难道他只是愿意看到一个冷漠傲慢的人为他低头——那么德莱顿和a3有什么区别?
李维不知道答案。
他不知道的还有,他本来从不期待别人对他说“爱”,太过简单乏味的爱让他难以自控地生出轻蔑,就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死亡。
但假如是威廉·德莱顿一直也不说,且心中去掉诅咒后、就不存在哪怕一丁点值得炫耀的爱了呢?
李维不确定他能忍受多久。
……
前往工作地点的路上,李维差点在脑内编写完一本《论爱情》。他的心情不像早上那样高兴到反常了,一半在为黑沙烦恼,另一半在怀疑德莱顿清醒后会不会讨厌他——毕竟理智的人通常会厌恶令自己失控的东西。
但是。李维心想。这又不是他的错!
是德莱顿自己要来的,而且来之前又不是不了解诅咒的存在!
公正的人不会因此迁怒李维,然而李维恰恰希望对方受到感情支配变得不公正。“爱”果然是一样矛盾的事物,他怎么能一边要求一个人走出既定的程序,一边却奢求他不犯任何错误?
“随便你。”他不假思索地说。
“谢谢您。”李维放下花,捞起他的手,吻了一下手背,说道,“我去研究待会吃什么。”
德莱顿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走到套房的客厅,李维还在唱: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害羞,当我凝视你时,你总是转头避开,除了你以外,所有人都看到了你的美——”
“亲爱的,只有你能照亮我的世界,”
德莱顿下了床,挠一挠托布的脑瓜顶,小声跟着唱了起来,“你轻拂头发的动作让我神魂颠倒,然而在你低头微笑时我却看得出,你不知道你有多漂亮——这就是为什么你如此美丽!”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李维抱着狗从床上爬起来,将头发撩到脑后的一幕。
“你发ins了吗?”
唱完最后一句话的德莱顿抬高声音问。
“发了!”李维回答,“你可以上去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他猜测德莱顿一定调查过他在各个平台上的私人社交账号。
德莱顿调查是调查过,却也不曾了解到详情,只是得到过一句“审查合格”的答案而已。他掏出手机,先下载这个他从未使用过的朋友圈软件,然后注册账号,将昵称修改为简简单单的姓名首字母缩写“w_d”,随后开始在浩如烟海的陌生信息里搜寻李维的账号。
正如许许多多实名上网的联邦人一样,李维的ins昵称是他的大名的拼音:liwei。他大概长则半个月、少则三两天会上传几张照片配文或一段短视频,最古早的内容能追溯到大学本科时期——李维发过一张他与几个同学聚会时的合影,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衬衫、毛衣和牛仔裤,在镜头前略显腼腆,和现在对比起来老实得不像话。
德莱顿用新注册的账号给这张照片点了个爱心。
他始终觉得,李维有时对其他人的过度迎合或过度坦率,是防御性低自尊的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德莱顿认为李维天生的性格并没有那么活泼外向且浪荡,他为这份讨人喜欢的“成长”付出了很多难言的代价。
因此,大学期间的李维应该是他难得放松下来、展现真实自我的时刻。
德莱顿继续往后翻。毕业后的一年里,李维没有发过一张照片,2023年,也即一年后,李维上传了一张在他上中学时和母亲李秋珊拍的合照,配文是:
“悼念。”
这是什么日子?李维父母的祭日不在这一天吧?
德莱顿仔细看了看照片,记住日期。
再往后,频繁出现的就是打了码的工作现场照——李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犯罪现场清洁工;同朋友们去酒吧喝酒——小梅女士不愧是好闺蜜,每一次都会出现;偶尔去其他娱乐场所,或孤身乘车去公园等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散步。
总体而言,李维的记录欲和分享欲还蛮强的,难怪他今天早上忽然决定上传德莱顿的照片。
这张照片也是他的ins上最独特的存在。
德莱顿翻了半小时历史记录,没有找到任何一张目标明确的个人人像,似乎比起人类,李维更习惯拍摄风景和动物,哪怕是在与朋友聚餐时,他发的也是酒杯或酒吧环境。
而今早他近距离俯拍德莱顿坐在床头的照片,露出了德莱顿的下颚、身穿浴袍的上半身、和放松地搭在被子上的修长手指。
没有配文,没有提起德莱顿的名字。
但某种蕴藏其中的亲密和暧昧已不言自明。
德莱顿的账号成为了第一个给这张照片点赞的人。
而后他收起手机,走去换衣服、洗漱、喂狗、吃早餐。期间聊了一些无趣的工作。上午,无趣的工作在持续进行,李维扔下他去追踪黑沙,德莱顿坐在酒店大堂的咖啡馆里,拿着平板电脑处理邮件。
他在阅读邮件时拿耳机放了歌。
歌词唱道:“他整天温暖我,对我微笑。我可以对他说‘我爱你’吗?真希望我能确定自己该说些什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如此强烈、如此深刻、如此真实。
“如果失去你,我是否能痊愈?”
“……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他问自己,我感觉到的是爱吗?
“总归不是诅咒。”
德莱顿合上电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接着之前的聊天内容,在手机屏幕上敲完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点击发送。
“miss you,too.”
收信人:拉克·李维。
作者有话说:
剧透小剧场:
另一边不知为何拿着李维手机的a3:(看到德莱顿的信息)这是谁???
本章三首爱情小曲(……)一是《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二是《what makes you beautiful》三是《could this be love》可配合bgm食用,体会当事人的快乐心情[比心]
第74章 不就是圣妓吗(十)
李维的心情大起大落。
他以前从来不知道,看到一个人明显地喜欢自己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毕竟收到表白又不稀奇(咦),a3对他说“我爱你”的时候,李维心知诅咒占大头、a3的个人品德占小头,因此什么感觉都没有;
以前也有人宣称爱他的方方面面,假如这份表白是正面且真诚的,他多半会在断定两人不合适后礼貌拒绝,起初年纪尚小时,心中还会有些惊喜、自得和羞涩,后来这些情绪起伏也不见了,就只剩下公式化的应对方式。
他也曾经在冲动的驱使下热烈地追求过几个人——否则一开始欺负他的孩子们根本不会发现他是个同性恋。这些人有好有坏,贯穿了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无一例外的是,李维或是被拒绝了,或是在对方回应以后、经过短暂的交往、热情迅速冷却。
最后同样是李维主动提出分手。
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早年互联网上关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测试特别火,李维跟风了解了一点,然而他脸皮很厚、很少害羞、没有社交障碍、也从不忽略自身的优点。贴标签失败了以后,他想,他可能只是不够喜欢。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投入太深的感情,那些由灯红酒绿和热烈的气氛烘托出的爱大抵掺了点真心,可是他从来畏惧一锤子定音的买卖。“爱”是个多么沉重的单词啊!排除掉灵魂深处的虚荣和无聊,这世上哪来的一见钟情?
他们面对他,轻易地说出爱恨,将来漫长的时光又该怎么过下去呢?
不过和毫无道理的恨不同,深厚的爱可以慢慢培养,所以李维不介意仅凭一点肤浅的喜欢同人在一起,甚至为了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对爱的怀疑,他总是更配合、更迁就,竭尽全力寻找对方身上那份令他悸动过的优点。
他的某一任临时交往对象(交往时间过短,因此不足以被称为前男友)在分手时指责李维,说他喜欢的只是一份华丽的衣裳,而不是披着这件衣裳的人本身。李维恍然大悟,在分手第二天去听这位临时交往对象的哲学课,并买了一堆板砖似的大部头。
和文明人谈恋爱的好处是,即便分手也足够体面。
可是放在德莱顿身上,一切又有所不同了。
他能理智地接受分开,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吗?如果是德莱顿脱下李维所爱的衣裳,证明了他完全是另一种人呢?
李维稍微设想了一下,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无法接受德莱顿失去“衣服”。那无异于亲眼目睹宝珠蒙尘、圣徒自甘堕落,李维得亲手将自己心中寄托在德莱顿身上的一部分挖出来,才能痛苦地承认,时移世易,那件衣服已经不在了。
他爱的依旧是衣服。
但他的爱真的不包括穿衣服的人吗……?
若答案是否定的,在明知道德莱顿收到诅咒影响的情况下,他干嘛要高兴得又唱又跳?难道他只是愿意看到一个冷漠傲慢的人为他低头——那么德莱顿和a3有什么区别?
李维不知道答案。
他不知道的还有,他本来从不期待别人对他说“爱”,太过简单乏味的爱让他难以自控地生出轻蔑,就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听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死亡。
但假如是威廉·德莱顿一直也不说,且心中去掉诅咒后、就不存在哪怕一丁点值得炫耀的爱了呢?
李维不确定他能忍受多久。
……
前往工作地点的路上,李维差点在脑内编写完一本《论爱情》。他的心情不像早上那样高兴到反常了,一半在为黑沙烦恼,另一半在怀疑德莱顿清醒后会不会讨厌他——毕竟理智的人通常会厌恶令自己失控的东西。
但是。李维心想。这又不是他的错!
是德莱顿自己要来的,而且来之前又不是不了解诅咒的存在!
公正的人不会因此迁怒李维,然而李维恰恰希望对方受到感情支配变得不公正。“爱”果然是一样矛盾的事物,他怎么能一边要求一个人走出既定的程序,一边却奢求他不犯任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