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这个称呼,还是昭歌让黎见月教给奶奶的。
言听计从黎见月,只好一字一句地翻译了,还不忘给自己兜底:“奶奶,你不要讲太奇怪的东西。”
到底是学语言的人,昭歌有时候能听懂几分,然后半猜几分,也能弄清楚整句话的意思。
“我听懂了,休想!”
奶奶年纪有些大了,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得,但回忆上那么三五件,不在话下。她慢悠悠地,边回忆边讲,给这暖烘烘的火炉添了十足的温情。
两人的童年是半杆子打不着边的那种,奶奶口中的那些,在昭歌听来每一样都十分有趣。
温柔善良的小姑娘,年少时也会闯祸捣乱。但更多的,是黎见月从小就过分乖巧懂事,早早把爸爸和奶奶分担家务活。
一直到现在。
当生活变得简单起来,自然变得更容易亲近了。那些平日里从不曾注意过的景色,也开始被眼睛所捕捉。
山里晴天难得,黎见月挑着有太阳的日子,带着昭歌去了一趟自己曾就读的学校。她不像昭歌,小学和初中都在一个学校成长,而县里的高中路途遥远,实在不方便特地跑一趟。
大山里的孩子,在田地里的时间比在学校多多了。参观学校只是走马观花的话,那么带着昭歌下田地,似乎更能介绍她的童年。
从只是听过,看到过有关山区的相关新闻,和切实地被黎见月带着走过那一寸寸土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那些崎岖到甚至称不上路的山间小路,从家到学校需要4点起床出门,学校里破败到甚至连大门都没有。这种种一切,目之所及,全都透着贫穷二字。
也让昭歌彻底明白黎见月开学初的窘迫和无奈,明白了她不断努力,或许没有结果也只能努力的绝望。
她想,这个女孩,她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珍惜、爱护。
-
时间在原始山林里的流速,比在城市要慢上许多。远离手机,昭歌惊觉,原来一天竟然这么长,能做这么多事情。她不时拍些照片视频,发到群里,再发给外公外婆。
视频中她的笑脸,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灿烂。
昭歌感到,自己在一点点被治愈。
在这样慢到极致的日子里,终于迎来除夕。
腊肉和香肠,早早就在竹竿子上晾着。黎见月和昭歌下山采购的年货,也在房间堆满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为新年准备的柴火,整齐地码放在小房间里,全都是昭歌一个人劈的柴。从一开始的刀刀劈在木桩子上,到后来每次都能精准命中。昭歌只花了几天的时间,这几天里,黎见月每次都在一旁,用手机记录,顺带发给远在申城的亲朋好友们。
叶桢桢在群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评价,“月月仿佛带着昭大哥上山改造去了,再过一个月,你俩说造了个房子我都信。”
人类对于生活的安全感,最初来源于充足的火源和令人安心的食物储备。在这个远离申城大概两千公里的偏僻村落,昭歌竟体会到久违的安全感。
简单而充实。
奶奶和黎见月在厨房里,卯着劲儿要给昭歌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来蓉城已经快半个多月,得益于祖孙俩的宠溺,昭歌吃辣的功力半点儿没有增长。
小平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火炉的热气弥漫在房子的每个角落,点亮了漆黑如墨的夜。
这个除夕夜,让昭歌期待起未来,未来有黎见月一起的日子,让人格外心动。
晚饭吃了好久,黎见月和昭歌又慢吞吞地一边聊天一边收拾,夜色愈发浓厚,屋外的气温也一降再降。
黎见月抱着长羽绒服走到昭歌面前:“快换上,山里晚上很冷的,待会儿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话,怎么听着如此耳熟。
昭歌一手伸进袖子里,拉了拉衣服,突然回神:“你要带我去看星星?”
一手帮她把拉链拉到顶,黎见月叹了口气,难掩惊喜被洞穿的可惜:“你怎么这么聪明。”
“别叹气,已经算是惊喜了。”
得知两人晚上还要出门,奶奶从抽屉里拿出手电筒,又备好了热水袋。是那种老式的,灌水的热水袋。
“早点回来,路上小心点。月牙儿你牵着点小歌,别摔了。”
两人挽着手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奶奶不厌其烦地说了好几遍,两人才踏着夜色出门。
“以前外婆也会这样,我很久没听她唠叨过了。”
黎见月紧紧挽着昭歌的手,放慢脚步:“奶奶好像没有这样叮嘱过我,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说得这么多过。”
“你的意思是,她更关心我咯。”
“是,就是这个意思。”
黎见月带着昭歌来到家附近的小山坡上,除却了所有遮挡,天空变得广袤辽阔,漫天星空似乎触手可得。
两人挨着在大石头上坐下,昭歌双手撑在身后仰起头,瞳孔里映满闪烁的星星。
在地上洒一大把碎钻,可能都不及眼前星空灿烂。
“我小时候很喜欢坐在这个小坡上看星星,还傻傻地想要数清到底有多少颗。”
“今晚的星星,可能比我前面十几年看过的加起来都要多。”
“昭歌,晚上的星空,你喜欢吗?”
昭歌忽然转身凑近:“你知道,在星空下应该做什么吗?”
黎见月来不及回答,唇已经被封住。冷风肆意的夜里,只余唇上的温热辗转。
星空下的浪漫,当然少不了恋人之间的亲吻。
这个吻,更像是,邀请万千星光共同见证她们之间的爱情。
64
第64章
◎“小月牙,以后就靠你养我了。”◎
寒假一晃而过,到了该回学校的时间。收拾行李的时候,昭歌有一种在深山里只度过了几天的错觉。
临出门的早上,奶奶提着一大袋早早备好的食物,塞到昭歌手里:“拿着路上吃,别饿着。”
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处,昭歌已经能听懂奶奶的方言,她掂了掂把袋子抱在怀里:“知道了奶奶,我和小月牙一起吃。”
踏出家门,奶奶执着地一定要把她们送到村口。昭歌不断转身回望,竟生出强烈的不舍来。以往离开家,外婆也是这样依依不舍。或许是明白自己可以随时回家,但是回来这里,是跋山涉水的艰难。
便催生出这种浓烈的不舍。
昭歌放下怀里的东西,飞奔着回去给了奶奶一个结实的大大的拥抱。
她忍着泪,“奶奶,我下次再来看您。”
她不敢去看老人家的眼睛,抱完转身就跑。憋着的泪,直到两人彻底走出奶奶的视线范围,才悄然落了下来。
返程显然比来时多了些许沉重的氛围,荒凉和落后被飞速的列车一点点甩在身后。窗外的景色,重新出现城市的繁华。
昭歌坐在靠窗的位置,凝视那些高楼,忽然觉得无比陌生。当两人下了公交,重新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昭歌盯着牌匾,忽然没头脑地问了句。
“开学那天,什么心情?”
开学,对黎见月来说,并不是特别久远的记忆。她只略微回想了一下:“很紧张很紧张,而且有点害怕。”
昭歌把东西全都塞到左手,用空出的右手牵住她:“走吧。”
你带我回家,我带你回校。
-
开学没多久,黎见月便收到了来自老师的邀请。下半年有一场每年一度的英语竞赛,老师挑选了几个值得冲刺总决赛的学生,额外花时间开小灶。
黎见月和昭歌都在老师的名单范围,但是昭歌并不打算参加。可对黎见月来说,这个竞赛如果最后能拿到决赛的证书,将是各种意义上对她学习成果的认可,她在翻译网站上的竞争力也会提高。
培训的时间很快定下来,每周固定三个晚上,一同参加培训的还有好几个同学。占据了晚上的时间,这就意味着黎见月做翻译接单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她太明白顾此失彼的感受,偏偏这时候,她在网站上累积的接单数量和好评已经远超其他人。开始有越来越多更高价格的单子找上门。虽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她无法拒绝。
黎见月开始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人只有在努力的时候,才会觉得时间会不够用。迫于无奈,她辞掉了图书馆的勤工俭学,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分给备赛和翻译。
如此过了两周,昭歌无法再说服自己视而不见。在时针指向11,黎见月还没有离开书桌的迹象之后,她直接拖了椅子坐到她旁边。
“还不睡吗?”
黎见月在翻译一篇专业性极强的材料,她已经被一个句子困住很久,缓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昭歌在和她说话。
她扭头,反应也慢了半拍:“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你再不睡觉可以代替天上的月亮了。”
久皱的眉头总算因为这句话松了下来,黎见月牵起嘴角解释:“不行啊昭昭,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做完,这个单时间很紧,我没有按时交的话算违约的。”
言听计从黎见月,只好一字一句地翻译了,还不忘给自己兜底:“奶奶,你不要讲太奇怪的东西。”
到底是学语言的人,昭歌有时候能听懂几分,然后半猜几分,也能弄清楚整句话的意思。
“我听懂了,休想!”
奶奶年纪有些大了,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得,但回忆上那么三五件,不在话下。她慢悠悠地,边回忆边讲,给这暖烘烘的火炉添了十足的温情。
两人的童年是半杆子打不着边的那种,奶奶口中的那些,在昭歌听来每一样都十分有趣。
温柔善良的小姑娘,年少时也会闯祸捣乱。但更多的,是黎见月从小就过分乖巧懂事,早早把爸爸和奶奶分担家务活。
一直到现在。
当生活变得简单起来,自然变得更容易亲近了。那些平日里从不曾注意过的景色,也开始被眼睛所捕捉。
山里晴天难得,黎见月挑着有太阳的日子,带着昭歌去了一趟自己曾就读的学校。她不像昭歌,小学和初中都在一个学校成长,而县里的高中路途遥远,实在不方便特地跑一趟。
大山里的孩子,在田地里的时间比在学校多多了。参观学校只是走马观花的话,那么带着昭歌下田地,似乎更能介绍她的童年。
从只是听过,看到过有关山区的相关新闻,和切实地被黎见月带着走过那一寸寸土地,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那些崎岖到甚至称不上路的山间小路,从家到学校需要4点起床出门,学校里破败到甚至连大门都没有。这种种一切,目之所及,全都透着贫穷二字。
也让昭歌彻底明白黎见月开学初的窘迫和无奈,明白了她不断努力,或许没有结果也只能努力的绝望。
她想,这个女孩,她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珍惜、爱护。
-
时间在原始山林里的流速,比在城市要慢上许多。远离手机,昭歌惊觉,原来一天竟然这么长,能做这么多事情。她不时拍些照片视频,发到群里,再发给外公外婆。
视频中她的笑脸,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灿烂。
昭歌感到,自己在一点点被治愈。
在这样慢到极致的日子里,终于迎来除夕。
腊肉和香肠,早早就在竹竿子上晾着。黎见月和昭歌下山采购的年货,也在房间堆满了一个小小的角落。
为新年准备的柴火,整齐地码放在小房间里,全都是昭歌一个人劈的柴。从一开始的刀刀劈在木桩子上,到后来每次都能精准命中。昭歌只花了几天的时间,这几天里,黎见月每次都在一旁,用手机记录,顺带发给远在申城的亲朋好友们。
叶桢桢在群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评价,“月月仿佛带着昭大哥上山改造去了,再过一个月,你俩说造了个房子我都信。”
人类对于生活的安全感,最初来源于充足的火源和令人安心的食物储备。在这个远离申城大概两千公里的偏僻村落,昭歌竟体会到久违的安全感。
简单而充实。
奶奶和黎见月在厨房里,卯着劲儿要给昭歌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来蓉城已经快半个多月,得益于祖孙俩的宠溺,昭歌吃辣的功力半点儿没有增长。
小平房里透出微弱的灯光,火炉的热气弥漫在房子的每个角落,点亮了漆黑如墨的夜。
这个除夕夜,让昭歌期待起未来,未来有黎见月一起的日子,让人格外心动。
晚饭吃了好久,黎见月和昭歌又慢吞吞地一边聊天一边收拾,夜色愈发浓厚,屋外的气温也一降再降。
黎见月抱着长羽绒服走到昭歌面前:“快换上,山里晚上很冷的,待会儿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话,怎么听着如此耳熟。
昭歌一手伸进袖子里,拉了拉衣服,突然回神:“你要带我去看星星?”
一手帮她把拉链拉到顶,黎见月叹了口气,难掩惊喜被洞穿的可惜:“你怎么这么聪明。”
“别叹气,已经算是惊喜了。”
得知两人晚上还要出门,奶奶从抽屉里拿出手电筒,又备好了热水袋。是那种老式的,灌水的热水袋。
“早点回来,路上小心点。月牙儿你牵着点小歌,别摔了。”
两人挽着手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奶奶不厌其烦地说了好几遍,两人才踏着夜色出门。
“以前外婆也会这样,我很久没听她唠叨过了。”
黎见月紧紧挽着昭歌的手,放慢脚步:“奶奶好像没有这样叮嘱过我,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说得这么多过。”
“你的意思是,她更关心我咯。”
“是,就是这个意思。”
黎见月带着昭歌来到家附近的小山坡上,除却了所有遮挡,天空变得广袤辽阔,漫天星空似乎触手可得。
两人挨着在大石头上坐下,昭歌双手撑在身后仰起头,瞳孔里映满闪烁的星星。
在地上洒一大把碎钻,可能都不及眼前星空灿烂。
“我小时候很喜欢坐在这个小坡上看星星,还傻傻地想要数清到底有多少颗。”
“今晚的星星,可能比我前面十几年看过的加起来都要多。”
“昭歌,晚上的星空,你喜欢吗?”
昭歌忽然转身凑近:“你知道,在星空下应该做什么吗?”
黎见月来不及回答,唇已经被封住。冷风肆意的夜里,只余唇上的温热辗转。
星空下的浪漫,当然少不了恋人之间的亲吻。
这个吻,更像是,邀请万千星光共同见证她们之间的爱情。
64
第64章
◎“小月牙,以后就靠你养我了。”◎
寒假一晃而过,到了该回学校的时间。收拾行李的时候,昭歌有一种在深山里只度过了几天的错觉。
临出门的早上,奶奶提着一大袋早早备好的食物,塞到昭歌手里:“拿着路上吃,别饿着。”
经过近两个月的相处,昭歌已经能听懂奶奶的方言,她掂了掂把袋子抱在怀里:“知道了奶奶,我和小月牙一起吃。”
踏出家门,奶奶执着地一定要把她们送到村口。昭歌不断转身回望,竟生出强烈的不舍来。以往离开家,外婆也是这样依依不舍。或许是明白自己可以随时回家,但是回来这里,是跋山涉水的艰难。
便催生出这种浓烈的不舍。
昭歌放下怀里的东西,飞奔着回去给了奶奶一个结实的大大的拥抱。
她忍着泪,“奶奶,我下次再来看您。”
她不敢去看老人家的眼睛,抱完转身就跑。憋着的泪,直到两人彻底走出奶奶的视线范围,才悄然落了下来。
返程显然比来时多了些许沉重的氛围,荒凉和落后被飞速的列车一点点甩在身后。窗外的景色,重新出现城市的繁华。
昭歌坐在靠窗的位置,凝视那些高楼,忽然觉得无比陌生。当两人下了公交,重新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昭歌盯着牌匾,忽然没头脑地问了句。
“开学那天,什么心情?”
开学,对黎见月来说,并不是特别久远的记忆。她只略微回想了一下:“很紧张很紧张,而且有点害怕。”
昭歌把东西全都塞到左手,用空出的右手牵住她:“走吧。”
你带我回家,我带你回校。
-
开学没多久,黎见月便收到了来自老师的邀请。下半年有一场每年一度的英语竞赛,老师挑选了几个值得冲刺总决赛的学生,额外花时间开小灶。
黎见月和昭歌都在老师的名单范围,但是昭歌并不打算参加。可对黎见月来说,这个竞赛如果最后能拿到决赛的证书,将是各种意义上对她学习成果的认可,她在翻译网站上的竞争力也会提高。
培训的时间很快定下来,每周固定三个晚上,一同参加培训的还有好几个同学。占据了晚上的时间,这就意味着黎见月做翻译接单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她太明白顾此失彼的感受,偏偏这时候,她在网站上累积的接单数量和好评已经远超其他人。开始有越来越多更高价格的单子找上门。虽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她无法拒绝。
黎见月开始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人只有在努力的时候,才会觉得时间会不够用。迫于无奈,她辞掉了图书馆的勤工俭学,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分给备赛和翻译。
如此过了两周,昭歌无法再说服自己视而不见。在时针指向11,黎见月还没有离开书桌的迹象之后,她直接拖了椅子坐到她旁边。
“还不睡吗?”
黎见月在翻译一篇专业性极强的材料,她已经被一个句子困住很久,缓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昭歌在和她说话。
她扭头,反应也慢了半拍:“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你再不睡觉可以代替天上的月亮了。”
久皱的眉头总算因为这句话松了下来,黎见月牵起嘴角解释:“不行啊昭昭,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做完,这个单时间很紧,我没有按时交的话算违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