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他们之间没再说话,空气里飘着热蜂蜜水和雨水掺在一起的气味,还有一丝未完全褪去的紧张,谢安琪坐得更近了一点,她肩上的毯子滑落到手臂,她伸手去拉时不小心
  蹭到郑禹胜的指节。
  郑禹胜没缩,谢安琪她也没动。
  半秒之后,是他先凑过去的,没有剧烈地贴近,没有任何剧场化的动作。他只是轻轻地靠近,嘴唇落在她唇角的位置,不深不重,像是在确认她还在。
  谢安琪闭上眼,没有退,他的呼吸靠得很近,气息带着一点不稳定,从鼻尖轻轻擦过,她往前靠了点,几乎是本能地应了上去。下一秒,他吻住了她。
  这个吻很轻,带着试探,一寸一寸地贴近,又像不愿停留太久,她一开始只是回着,后来却轻轻把手放在他胸口。
  郑禹胜低头,吻了她第二次,比刚才深一点,她没有推开。只是安静地接住这个夜晚终于落在两人之间的靠近。
  灯光还亮着,没有掩饰,他们坐在旧沙发边,她靠着毯子,他一只手撑着她的肩,另一只手落在沙发靠背上。
  她拉了拉他的衣角,像是邀请,也像是一种“我同意”的信号,他顿了一下,额头贴住她的额头,轻声问:“真的吗?”
  谢安琪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彼此之间那道不再需要确认的距离里,把最后那点余地交出来。
  郑禹胜伏在她肩上,她的手穿过他的后背,两人像是确认,又像是记忆,灯没有关,屋里没有音乐,只有窗外滴雨未停的细响。
  一切都慢,一切都不急,像是他们用了好几个月走来的每一步,在这一晚里都有了落脚,他们没有说“爱”,但动作里的每一次停顿、每一处轻轻靠近,都在说:“我认得你。”
  夜深了,他们躺在沙发上,一起盖着一张毛毯。谢安琪闭着眼,额头靠着他的锁骨。他没睡,手指在她后背轻轻画圈,像是替她顺气,也像是替自己找心跳。
  “你醒着?”她低声问。
  “嗯。”
  “你在想什么?”
  “在记住你靠近我的方式。”
  谢安琪轻笑了一声:“你每句话都像是写给剪辑的旁白。”
  “那你会剪进去吗?”
  “不会。”谢安琪说,“我留着。”郑禹胜没再说话,只是轻轻收紧了手臂,把她抱得更紧了一点。
  窗外风又起,但屋里很安静,像是他们终于在同一条时间线里睡着了,天刚亮,屋顶传来一声鸟叫。谢安琪醒得比想象中早。
  她睁开眼时,郑禹胜还在身侧,呼吸均匀,额发略乱。屋子里还带着夜里的那股温热气,窗帘动了动,一缕风吹进来,把墙角一张便签纸轻轻吹翻。
  她没动,只盯着他看了几秒,郑禹胜的手还搭在她腰侧,掌心很轻,像怕吵醒她。谢安琪轻轻起身,去厨房烧水,水壶还没响,他出现在门口,t恤穿得有点歪,眼神还没完全醒。
  “你醒了?”她问。
  “你不见了,我就醒了。”
  谢安琪笑了一下,递给他杯水。
  郑禹胜喝了一口,靠在门边:“昨晚是真的吧?”
  “不是梦。”
  “嗯。”他点头,又低声说,“有点像梦。”
  她靠在洗手台边,声音平静:“我没走。”
  “我知道。”
  郑禹胜补了一句:“但我还是怕你哪天醒来,就不认得我们现在这段。”她没说话,只转身替他把衣领理了理:“那我们就尽量多记一点。”
  “记到哪里?”
  “记到我们都不用再怕忘掉为止。”
  郑禹胜抬手揉了揉她头发,没再说话,风再次从窗户吹进来,带着一点水汽和日光的香气,谢安琪说:“要不要今天下午一起去超市?”
  “干嘛?”
  “做顿像样的饭。”
  郑禹胜想了想:“好。”
  她说:“那你先洗脸,我做点吃的。”
  郑禹胜点头,转身往洗手间走,脚步带起屋子一小节木地板的咯吱声,她站在原地,看着他背影,忽然想——原来真正的靠近不是拥抱后的沉默,而是醒来之后,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刷牙、喝水、换衣服,和你一起走去想去的地方。
  第26章 1992年,那一夜很安静,……
  清晨六点五十七分,天已经亮了。屋塔房的窗户被风吹得晃了两下,灰蓝色的光从帘缝透进来,屋内光线一半冷,一半暖。
  谢安琪醒来时,郑禹胜还没动。他侧着身,一只手搁在她肩头,指尖落在她发尾。谢安琪动了动,注意到郑禹胜眼睫微颤,像是快醒却舍不得。
  她没动,只把头埋进他胸前那一小块没盖住的衣襟处,吸了一口温度。屋子里很静。水壶没烧,街角开车卖水果的车还没响音乐,只有一点点旧木板在风里轻响的声音。像是世界都还没准备醒来,而他们先一步醒在了彼此的怀里。
  “起床吗?”他声音低哑,在她耳边问。
  “现在几点?”
  “七点十五。”
  谢安琪伸了个懒腰,皱着鼻子:“你今天不用拍戏吗?”
  “下午去剧组。”
  “那我们早上去趟市场吧。”
  “你想买菜?”
  她点头,靠着郑禹胜笑:“总不能一直吃泡面和便利店年糕吧。”郑禹胜伸手拍了拍她脑袋:“你想吃什么?”
  “豆腐锅、鸡蛋卷,再买点白菜。”
  “是你想吃,还是你想看我做。”
  “你做得也不难吃。”
  “你夸人能不能别那么勉强。”
  谢安琪笑着推了他一把,起身找外套。窗外风稍大,拉开窗帘时,天已经放亮,一角阳光从水塔边斜照下来,把屋顶晒出一小块亮斑。
  两人出门时,楼道里传来邻居家的收音机声,是某个80年代的老韩剧主题曲,旋律哼唱得温柔又慵懒。市场离屋塔房不远,穿过两条巷子、一段铁轨,就到了。
  沿街是一些半老不新的店铺,电器修理行、豆腐坊、旧照相馆,还有一家只卖杂粮和香辛料的小铺子。谢安琪走得慢,不时停下来看菜价。郑禹胜则走在她右后侧半步,不急也不吵,只偶尔低头替她拎包。她挑了很久的青葱和香菜,又一脸严肃地对着一摊辣椒粉闻了三遍。
  “你是不是以前做过调香师?”他看不下去。
  “我拍过纪录片。”
  “辣椒粉也归纪录片管?”
  “拍酱料的起源。”
  他笑出声:“你真是什么都能拍。”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留得住。”谢安琪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他听进去了,但没答,只轻轻拉住她衣角:“那你留着我就行了。”
  她没说话,低头看着他指尖握着她袖口那一点布料。风吹过她耳边,带着市场里热气腾腾的包子香。
  ………
  买完菜后他们绕回小巷,经过一处旧墙上涂鸦的转角。她停下脚步,指着一只红色猫头鹰:“这是不是你上次说那个‘街头剧团’的标志?”
  他点头:“他们去年冬天在弘大的地下剧场演了一场没有剧本的戏,全是观众投影写对白。”
  “你有去?”
  “我在那场演了十五分钟。”
  她一愣:“你演了?”
  “就一个旁白。”
  “还记得台词吗?”
  郑禹胜想了想:“‘我记得她的脚步声,是先左再右,再一个转身往回看。’”
  谢安琪轻轻笑了:“你是不是所有剧都在偷偷演我。”
  “我只演过你。”
  谢安琪没再说什么,只拉着他的袖子继续走。他们穿过街口,阳光落在两人影子上,长长地拖在地砖上,一左一右,却始终不散。回到屋塔房时,屋顶上的水汽已经蒸干了。
  阳光照在铁皮屋顶,发出一点点细碎热响。谢安琪把菜放下,开始洗米、择菜、切姜片。郑禹胜在旁边帮忙,一边洗碗,一边看她做饭的节奏。
  “你刀工不错。”
  “我小时候一个人住过。”
  “怪不得不挑食。”
  “那你小时候挑食吗?”
  “我吃过一整个月的冷饭。”
  谢安琪没
  接话,只是轻轻在锅里放入最后一片豆腐。
  “现在你不用了。”她说。郑禹胜没说话,只把水龙头关掉,走到她身边,一只手搭上她肩膀。
  “我现在每天吃热饭。”
  “那你以后也要自己热。”
  “如果你在的话,”他贴近谢安琪耳边,“我就不只热饭,还热你。”
  谢安琪笑着回头,扬起手里的锅铲:“你要不要尝尝今天的‘家常感情锅’?”
  饭煮得慢。她在锅边站了半小时,把白菜焯过三次水,还特地用酱调了一碗不辣的蘸汁。郑禹胜在一旁擦桌、放碗,手脚笨得刚好让谢安琪忍不住笑出来。
  “你是故意摆得歪一点让我纠正的吗?”
  “你不是喜欢指挥吗?”
  她抬头白了郑禹胜一眼:“你是不是误会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