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允礼也不知他怎么想的,就劝他实在不行纳两名妾室,“……别日后和十七叔我一样,膝下空空。”
允礼有过两个儿子,都早夭了。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孩子。
亲王爵位也不知道会由谁来继承,其他家过继来的孩子能对两位福晋好吗?
允礼很担心,他实在不希望弘晈以后也这样。
弘晈道:“多谢十七叔挂心,侄子何尝不想多几个孩子,只是……”他说着叹了口气,这真是难言之隐,没法说。
允礼见他面上露出几分尴尬,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可请过大夫?”
弘晈含糊道:“请过好几回大夫,阿玛都知道我的毛病。”
允礼:“……”怪不得没让弘晈继承怡亲王爵,原来不只是因为这孩子性子浮躁,还跟他的身体有关。
“不过啊,大堂哥说他认识一名道士,医术精湛,只是这两年出去游历了,等他回来,就叫他给侄子看看。”弘晈说起这个,眼睛又亮了。
允礼闻言皱眉,“大堂哥,你是说弘晳?”
弘晈颔首,“大堂哥人挺好的,经常叫我们去郑家庄喝酒,他那地方宽敞,搭个大戏台子,特别过瘾。”
弘晈说着说着,发现十七叔神色越来越严肃,忙回想自己哪里说错了。
“……哦,十七叔放心,先帝孝期过了,我们才聚的。”
允礼回神,微笑道:“我倒不担心这个,只是……那些道士的手段不可信,万一要你吃丹药,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害了你。”
先帝是怎么死的,走得近的几名宗室心里都有数。
弘晈闻言也不禁迟疑起来,没孩子就没孩子,大不了从兄弟家里过继一个,自己可不想为了这事儿丢了命。
叔侄俩聊了一会儿,天快黑了,弘晈才从果亲王府出来。
身后随从喜滋滋抬着双轮车,自家王爷一两银子没花,白得了一辆。
“说起来,咱们倒要感谢理亲王了。”
弘晈哈哈一笑,“是啊,改天去给大堂哥道谢。”
平日允礼精神不济,睡得很早,但他今日却有些睡不着。
福晋见自家王爷辗转反侧,跟烙大饼似的,就关心道:“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允礼道:“无事,”他轻轻叹了口气,“明日本王要进宫见皇上,早些叫本王起来。”
先帝在遗诏里特地交代了,允礼身体不好,可以在家处理公务。
允礼确实不经常进宫,福晋一听他说要见皇上,就知道有要紧事。不敢怠慢,次日一早服侍允礼起身,他腿脚不太好,只能坐着轿子去宫里。
已近深秋,京城的风很大。
乾隆正和弘昼商量要事,听说十七叔来了,没敢让人在外面等。
弘昼也起身行礼,“给十七叔请安。”
乾隆之前下过口谕,不让允禄和允礼给他行礼,允礼就笑着和屋中兄弟俩点了点头。
“听说昨儿十七叔买了两辆双轮车?”弘昼笑道:“真是破费了。”
乾隆也道:“是啊,是朕疏忽了,想着您有足疾,用不上这车。”
允礼道:“确实用不上,臣昨日送了一辆给弘晈,剩下一辆就留着当个念想吧,毕竟是先帝设计的东西。”
乾隆和弘昼闻言,对视一眼。
弘昼笑道:“弘晈这小子,白捡着一辆车。”
允礼就笑,“年轻人,都喜欢新鲜事物。”他看向乾隆,“臣昨儿和弘晈聊了几句,这孩子膝下没孩子,急得不行。皇上您看,有没有差事打发他去干,省的他整日闲着胡思乱想。”
乾隆还以为十七叔是替弘晈来要差事的,就含笑问:“十七叔觉得,弘晈适合什么差事?”
“弘晈整日在家中,难免郁闷,若有外派的差事,可让他去。辛苦一些倒也无妨,他清闲了这些年,是该历练历练。”允礼道。
乾隆闻言,不由皱眉,他看一眼弘昼,“五弟,你去给皇额娘请安吧。”
弘昼就知道这是有他不能听的话,麻溜儿起身告退。
走在去寿康宫的路上,弘昼还在想刚才皇兄和他抱怨的事儿,郑家庄那位真是不识趣,还真就把自己当亲王了。
这下好了,皇兄又给他记了一笔,打算给郑家庄换一批护卫。
寿康宫里,太后正和裕太妃、谦太妃教弘曕说满语。
弘昼来了,就把虎头虎脑的六弟叫到身边,逗他说话。
今年先帝齐妃去世了,因为她儿子弘时的缘故,也不能有什么追封。
但乾隆和太后还亲自去视疾,也算尽了一同伺候过先帝的情分。
齐妃去世后,太后和裕太妃心里难受了好一段时间,幸好有这个小弘曕在旁边说笑逗趣,二人才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弘昼现在看弘曕这个弟弟也愈发顺眼。
弘曕今年不但背完了《千字文》还跟着永璜学了几句英语。
弘昼听他在那叽里咕噜,就笑问是什么意思。
太后道:“人家小弘曕说的是,你好吗?谢谢,再见。”
弘昼哈哈大笑,合着连皇额娘都会了。
弘曕就和五哥说起自己的小目标,“我要学会英文,代表大清出使。”
“哎哟哟,真不得了,为何要去英吉利?”弘昼问。
“因为永璜、永琏说,英吉利的饭菜特别难吃,我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清的美食。”
“比如?”
“比如沙琪玛,我要在英吉利开个沙琪玛工厂。”工厂这词儿也是小弘曕从侄子们那里学来的。
弘昼:“……”这小子,志向还真特别。
不过倒是启发他了,皇兄想派人去利未亚,但又怕直接派商队过去会引起洋人的戒备,觉得他们在抢生意。
但如果是派一些人过去做生意呢,比如开些饭庄食肆什么的。这样就有理由长期留在那边,既能打探消息,又能赚钱。
开饭店总得要食材吧,买块地种食材岂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和谁买,那就要看当地的情况。总之,这个方法既能接触到洋人,也能接触利未亚人。
弘昼在寿康宫坐了会儿,估摸着十七叔该走了,就返回养心殿见乾隆。
乾隆:“正好,十七叔不是希望朕给弘晈安排个外派的差事么?那就让他带商船去利未亚吧。”
“啊?”弘昼一听急了,“那么危险的地方,怎么能让宗室去?”
皇兄你就不怕十三叔晚上给你托梦吗?
弘晈那小子跟弘晳凑到一起,乾隆能给这小子一个差事已经很不错了,“这差事若是办得好,可是大功一件。而且十三叔家的孩子都多少会点儿洋文,让他去正合适。”
“可万一……”
“朕会让他们带足火器的,不必担心。”乾隆道。
弘昼见皇兄主意已定,只能默默为弘晈祈祷了。
不过去利未亚的商队一时半会走不了,因为兵部拿不出那么多新式火器。
加上今年到处赈灾,朝廷很穷。
乾隆就等着广东那边派来的人尽快弄出透明玻璃了。
等玻璃作坊开起来了,永琏才知道汗阿玛竟然打上了透明玻璃的主意。
行吧,他这个穿越者虽然没用,不会烧制玻璃,但能让汗阿玛想起靠这个赚钱,也是好事。
这边透明玻
璃还没烧制出来,那边三轮车已经开始售卖了。
因为皇上没有亲自骑过三轮车,很多官员还是更想买双轮车。但像张廷玉,鄂尔泰这样的老臣,就很需要三轮车。
他俩一人买了一辆,本想上朝的时候让人骑三轮车载自己到宫门口。但是大冬天的,坐在三轮车上能把人冻死。
俩老头半路下车,让家人回去换轿子。
官员们都觉得三轮车没有马车和坐轿子舒服,三轮车载京城的销量倒不如双轮车。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从宫里往城外运剩菜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从外面往宫里送食材的车,也换成了三轮车。
三轮车纯靠人力,不能拉太重的货物,木炭那些还是用马车,但较少较轻的货物,用三轮车更快。
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问题,有些路面三轮车走起来很费力。
于是,永琏就跟汗阿玛提出,在江南开一个制作三轮车的工厂,三轮车更适合那边的石板路。
三轮车很适合运生丝茶叶之类的东西,确实适合江南。
他立刻让江苏的官员选址开办工厂,又让两淮盐运史金三保监管此事。
金三保是嘉嫔的父亲。皇上把两项重要的生意都交给娘家人,嘉嫔又高兴又惶恐。
先帝的孝期过了,乾隆开始翻牌子,基本是贵妃和嘉嫔二人轮流侍寝。
皇后终于不用天天等着接驾,失落是有的,但也轻松不少。
正好研究研究织布机。
她最近和密太妃、纯嫔等人聊了许多纺织方面的事,要想提高布匹产量,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女子织布,另一方面就是改良织布机。
允礼有过两个儿子,都早夭了。
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孩子。
亲王爵位也不知道会由谁来继承,其他家过继来的孩子能对两位福晋好吗?
允礼很担心,他实在不希望弘晈以后也这样。
弘晈道:“多谢十七叔挂心,侄子何尝不想多几个孩子,只是……”他说着叹了口气,这真是难言之隐,没法说。
允礼见他面上露出几分尴尬,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可请过大夫?”
弘晈含糊道:“请过好几回大夫,阿玛都知道我的毛病。”
允礼:“……”怪不得没让弘晈继承怡亲王爵,原来不只是因为这孩子性子浮躁,还跟他的身体有关。
“不过啊,大堂哥说他认识一名道士,医术精湛,只是这两年出去游历了,等他回来,就叫他给侄子看看。”弘晈说起这个,眼睛又亮了。
允礼闻言皱眉,“大堂哥,你是说弘晳?”
弘晈颔首,“大堂哥人挺好的,经常叫我们去郑家庄喝酒,他那地方宽敞,搭个大戏台子,特别过瘾。”
弘晈说着说着,发现十七叔神色越来越严肃,忙回想自己哪里说错了。
“……哦,十七叔放心,先帝孝期过了,我们才聚的。”
允礼回神,微笑道:“我倒不担心这个,只是……那些道士的手段不可信,万一要你吃丹药,不但治不了病,反而会害了你。”
先帝是怎么死的,走得近的几名宗室心里都有数。
弘晈闻言也不禁迟疑起来,没孩子就没孩子,大不了从兄弟家里过继一个,自己可不想为了这事儿丢了命。
叔侄俩聊了一会儿,天快黑了,弘晈才从果亲王府出来。
身后随从喜滋滋抬着双轮车,自家王爷一两银子没花,白得了一辆。
“说起来,咱们倒要感谢理亲王了。”
弘晈哈哈一笑,“是啊,改天去给大堂哥道谢。”
平日允礼精神不济,睡得很早,但他今日却有些睡不着。
福晋见自家王爷辗转反侧,跟烙大饼似的,就关心道:“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允礼道:“无事,”他轻轻叹了口气,“明日本王要进宫见皇上,早些叫本王起来。”
先帝在遗诏里特地交代了,允礼身体不好,可以在家处理公务。
允礼确实不经常进宫,福晋一听他说要见皇上,就知道有要紧事。不敢怠慢,次日一早服侍允礼起身,他腿脚不太好,只能坐着轿子去宫里。
已近深秋,京城的风很大。
乾隆正和弘昼商量要事,听说十七叔来了,没敢让人在外面等。
弘昼也起身行礼,“给十七叔请安。”
乾隆之前下过口谕,不让允禄和允礼给他行礼,允礼就笑着和屋中兄弟俩点了点头。
“听说昨儿十七叔买了两辆双轮车?”弘昼笑道:“真是破费了。”
乾隆也道:“是啊,是朕疏忽了,想着您有足疾,用不上这车。”
允礼道:“确实用不上,臣昨日送了一辆给弘晈,剩下一辆就留着当个念想吧,毕竟是先帝设计的东西。”
乾隆和弘昼闻言,对视一眼。
弘昼笑道:“弘晈这小子,白捡着一辆车。”
允礼就笑,“年轻人,都喜欢新鲜事物。”他看向乾隆,“臣昨儿和弘晈聊了几句,这孩子膝下没孩子,急得不行。皇上您看,有没有差事打发他去干,省的他整日闲着胡思乱想。”
乾隆还以为十七叔是替弘晈来要差事的,就含笑问:“十七叔觉得,弘晈适合什么差事?”
“弘晈整日在家中,难免郁闷,若有外派的差事,可让他去。辛苦一些倒也无妨,他清闲了这些年,是该历练历练。”允礼道。
乾隆闻言,不由皱眉,他看一眼弘昼,“五弟,你去给皇额娘请安吧。”
弘昼就知道这是有他不能听的话,麻溜儿起身告退。
走在去寿康宫的路上,弘昼还在想刚才皇兄和他抱怨的事儿,郑家庄那位真是不识趣,还真就把自己当亲王了。
这下好了,皇兄又给他记了一笔,打算给郑家庄换一批护卫。
寿康宫里,太后正和裕太妃、谦太妃教弘曕说满语。
弘昼来了,就把虎头虎脑的六弟叫到身边,逗他说话。
今年先帝齐妃去世了,因为她儿子弘时的缘故,也不能有什么追封。
但乾隆和太后还亲自去视疾,也算尽了一同伺候过先帝的情分。
齐妃去世后,太后和裕太妃心里难受了好一段时间,幸好有这个小弘曕在旁边说笑逗趣,二人才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弘昼现在看弘曕这个弟弟也愈发顺眼。
弘曕今年不但背完了《千字文》还跟着永璜学了几句英语。
弘昼听他在那叽里咕噜,就笑问是什么意思。
太后道:“人家小弘曕说的是,你好吗?谢谢,再见。”
弘昼哈哈大笑,合着连皇额娘都会了。
弘曕就和五哥说起自己的小目标,“我要学会英文,代表大清出使。”
“哎哟哟,真不得了,为何要去英吉利?”弘昼问。
“因为永璜、永琏说,英吉利的饭菜特别难吃,我要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清的美食。”
“比如?”
“比如沙琪玛,我要在英吉利开个沙琪玛工厂。”工厂这词儿也是小弘曕从侄子们那里学来的。
弘昼:“……”这小子,志向还真特别。
不过倒是启发他了,皇兄想派人去利未亚,但又怕直接派商队过去会引起洋人的戒备,觉得他们在抢生意。
但如果是派一些人过去做生意呢,比如开些饭庄食肆什么的。这样就有理由长期留在那边,既能打探消息,又能赚钱。
开饭店总得要食材吧,买块地种食材岂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和谁买,那就要看当地的情况。总之,这个方法既能接触到洋人,也能接触利未亚人。
弘昼在寿康宫坐了会儿,估摸着十七叔该走了,就返回养心殿见乾隆。
乾隆:“正好,十七叔不是希望朕给弘晈安排个外派的差事么?那就让他带商船去利未亚吧。”
“啊?”弘昼一听急了,“那么危险的地方,怎么能让宗室去?”
皇兄你就不怕十三叔晚上给你托梦吗?
弘晈那小子跟弘晳凑到一起,乾隆能给这小子一个差事已经很不错了,“这差事若是办得好,可是大功一件。而且十三叔家的孩子都多少会点儿洋文,让他去正合适。”
“可万一……”
“朕会让他们带足火器的,不必担心。”乾隆道。
弘昼见皇兄主意已定,只能默默为弘晈祈祷了。
不过去利未亚的商队一时半会走不了,因为兵部拿不出那么多新式火器。
加上今年到处赈灾,朝廷很穷。
乾隆就等着广东那边派来的人尽快弄出透明玻璃了。
等玻璃作坊开起来了,永琏才知道汗阿玛竟然打上了透明玻璃的主意。
行吧,他这个穿越者虽然没用,不会烧制玻璃,但能让汗阿玛想起靠这个赚钱,也是好事。
这边透明玻
璃还没烧制出来,那边三轮车已经开始售卖了。
因为皇上没有亲自骑过三轮车,很多官员还是更想买双轮车。但像张廷玉,鄂尔泰这样的老臣,就很需要三轮车。
他俩一人买了一辆,本想上朝的时候让人骑三轮车载自己到宫门口。但是大冬天的,坐在三轮车上能把人冻死。
俩老头半路下车,让家人回去换轿子。
官员们都觉得三轮车没有马车和坐轿子舒服,三轮车载京城的销量倒不如双轮车。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从宫里往城外运剩菜的马车换成了三轮车。从外面往宫里送食材的车,也换成了三轮车。
三轮车纯靠人力,不能拉太重的货物,木炭那些还是用马车,但较少较轻的货物,用三轮车更快。
这时候又出现一个问题,有些路面三轮车走起来很费力。
于是,永琏就跟汗阿玛提出,在江南开一个制作三轮车的工厂,三轮车更适合那边的石板路。
三轮车很适合运生丝茶叶之类的东西,确实适合江南。
他立刻让江苏的官员选址开办工厂,又让两淮盐运史金三保监管此事。
金三保是嘉嫔的父亲。皇上把两项重要的生意都交给娘家人,嘉嫔又高兴又惶恐。
先帝的孝期过了,乾隆开始翻牌子,基本是贵妃和嘉嫔二人轮流侍寝。
皇后终于不用天天等着接驾,失落是有的,但也轻松不少。
正好研究研究织布机。
她最近和密太妃、纯嫔等人聊了许多纺织方面的事,要想提高布匹产量,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女子织布,另一方面就是改良织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