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现在天黑的早,路上偶有结冰,皇后怕他们走路冒冒失失的摔跤。
而且这大冷天的,还是早些做完功课进被窝躺着舒服。
乾隆点头,“冬天是要早睡。”他说完就跟皇后讨论起今天画画的事儿,西洋的画法还挺难。他以后都不想学了。
但乾隆可不愿承认自己学不会,只说西洋画一味追求形似,没有神韵。
皇后就附和两句,反正写诗作画不是什么要紧事儿,皇上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吧。
永璜、永琏回到阿哥所,却都睡不着。永璜日常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琢磨今天刚知道的“日心说”,越想越觉得神奇,万一地球哪天不转可怎么办?
永琏则在琢磨,可以借着这堂课找汗阿玛要地球仪来看看。
他记得康熙朝宫里就有地球仪了,但大概是乾隆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去养心殿从来没见过。
还有康熙朝那些天文仪器,永琏也都想见识见识。
明瑞回到家也迫不及待把今日新学的知识分享给叔叔。
傅恒同样不觉得新奇,只是叮嘱小侄子,“这些不是什么要紧学问,知道就知道了,不要到处显摆,更不必和你的汉文师父讲。”
明瑞不解歪头,“为什么呀?”
傅恒心说大部分读圣贤书长大的文人是听不得这些的,这与儒家经典里所说的天上地下天尊地卑不符。
“因为这套学说和陈师父他们学的不一样,没什么好讨论的。”
他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和尚道士在一起争论佛祖厉害还是三清厉害,不会有结果的。”
明瑞想了想,感觉哪里不对,但一时又说不出来,只能先点头答应不和陈师父说。
次日,他把小叔的叮嘱讲给二阿哥。
永琏道:“小舅舅说的不对,这和佛祖三清那事儿不一样。”
永璜、额尔登额也好奇地凑过来听。
永琏就跟仨小伙伴解释,“佛祖和三清哪个更厉害很难被证明,至少除了文字证明,找不到其他的证据。但日心说是可以证明的。”
明瑞道:“就像汤若望测日影一样。”
永琏点头。
“那地球自转怎么证明?”永璜问。
永琏记得地球自转是通过傅科摆实验证明的。
那个长摆锤弄起来有点复杂
,而且需要一定得数学辅助。
永琏就道:“这个好像还没办法证明,你们可以想想办法。”
证明这个对大清的发展一时半会确实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永琏便不着急。
其他三个小孩想了一会儿想不到办法也放弃了。
乾隆今日继续休息,上午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又去看了看贵妃。
在贵妃宫里用过晚膳,乾隆溜达到尚书房。
师父已经走了,额尔登额、明瑞和永璜正自觉的做功课。
永琏犯困,趴在桌上睡午觉。
乾隆揪着永琏后脖领,把他弄醒。
“怎么就你一个人犯困。”
永琏还没清醒,懵懵的,软乎乎道:“不知道呀。”
乾隆:“……”
永璜忙帮弟弟解围,“汗阿玛,儿子也犯困,只是想趁着天亮把功课写完,回去就不用在灯下写了。”
明瑞、额尔登额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早点写完功课,回到家就直接睡觉。
“这样安排也好,灯下写字费眼睛。”乾隆先夸永璜,又看看还在那揉眼睛的二儿子。
小家伙脸上压出几道印,一看就知道刚才睡得很沉。
乾隆拿儿子没办法,之前想给孩子们安排个休息的房间,后来也忙忘了。
趁这会儿有空,乾隆就去尚书房其他几间屋子看了看。
尚书房一共五间房,现在宫里就这四个小孩需要读书,也没有养在内廷的宗室子弟。腾出一间作为休息的屋子完全可行。
他回到养心殿就吩咐下去,给尚书房东次间摆四张小榻。
需要休息的就去榻上歇会儿,精神头好的,自可继续学习。
乾隆一想到吃饱就想睡觉的永琏,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这孩子精力旺盛这点怎么就不像自己呢。
一定是吃的不够好。
次日一早,永璜、永琏还没开始用早膳,就收到了御膳房送来的几道菜。
因兄弟俩是分开用早膳的,永琏不知道自己比大哥多了一道燕窝粥。
剩下的羊肉热锅和吊炉鸭子都是一样的。
永琏刚穿来那会儿,特别不适应清宫的早膳。
现代人谁早上六七点吃涮羊肉和烤鸭啊!
但渐渐的也就习惯了,只是什么鸭子,烧鹅他是吃不下的,但羊肉锅可以,尤其冬天,喝一碗羊肉汤再去尚书房,路上都不冷了。
他先喝了燕窝粥,又喝一小碗羊肉汤,吃些涮肉,吃的肚子鼓鼓才放下筷子,还剩下不少菜,都赏给奴才们。
先帝定下的规矩,宫里不能浪费粮食。
但其实永琏发现,哪怕赏赐给奴才们,还是有很多剩下来的饭菜,说是给猫狗吃,却也挺浪费的。
外面的百姓连米面都吃不上,宫里的猫狗却有吃不完的鸡鸭肉。
永琏在心里叹了口气,额娘整日想节省,但宫里这种份例制度,汗阿玛和皇玛嬷一天份例一只猪,各种肉也是一天几十斤十几斤,这怎么节省?
他不好说让皇玛嬷,汗阿玛节省。
却可以从自己做起,晚上见了乾隆,永琏先当面谢过汗阿玛早上赏赐的御膳。然后又有些苦恼地说:“可是儿子胃口有限,吃了汗阿玛赏赐的饭食就吃不下例菜了。”
“吃不下就赏给奴才们。”乾隆道。
“我院里奴才少,也吃不了。”永琏道。
太监嬷嬷上值前都是用过早膳的,虽然不会吃油腻的东西,但宫里肯定不会让他们饿着,隔了不到半个时辰,再吃一顿,他们也吃不下。永琏特地问过陈福,有些菜吃不完是送去猫狗房的。
“儿子想把早上的例菜撤掉两样。”永琏道。
乾隆捏捏儿子脸颊,“不可挑食,你看你最近都瘦了。”他总觉得儿子从泰陵回来后就瘦了一圈,一直没养回来。
永琏:“撤掉两样也够儿子吃了。”
乾隆当然知道阿哥的例菜有哪些,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说,肯定是吃不完的。
正好宫里提倡节俭,撤掉两样也没什么不好。
永琏就把猪肉和肥鸭撤了。
“不愧是咱们的儿子,一脉相承的节俭。”乾隆对皇后道。
皇后道:“都是皇上以身作则。”
永琏心说您和节省可没半毛钱关系。
下一刻就听乾隆道:“那朕也撤掉两样吧。”他说着让李玉把膳单拿来,划掉两样菜,“以后直接把这两样菜算到军机处的份例里。”
永琏就借着这个话题问额娘,“宫里每日能剩下多少食材呀?熟的给猫狗房送去,生的怎么办?”
乾隆想说阿哥爷好奇这个做什么?但想到治家和治国一样,永琏是该多了解一些。
皇后就跟孩子解释,每天还是难免要造成一点浪费的,有的食物能放到第二天第三天,有的第二天不新鲜了,只能扔掉。
永琏道:“现在宫里的狗狗少了,很多熟食和蔬菜猫猫不能吃,咱们可以把一些吃不完的食物送给街上的乞丐。”猫狗房会专门给猫猫狗狗准备食物,就算有剩菜,猫狗的食物还是在份例里。也不知那些食材后来又去了哪里。
乾隆闻言,就皱眉道:“宫里的东西怎么能送到外面去?”
“汗阿玛不是经常给官员们赏赐食物吗?”永琏道:“宫里哪怕给百姓们赏赐一碗米,他们都要感念汗阿玛的恩德。”
乾隆本来觉得儿子是瞎出主意,听了这话,心中一动,这事儿回头得仔细和皇后商量商量。
第26章 布置任务
雍正在位时,多次下旨令宫中避免食物浪费,但效果并不理想。
皇后都曾见过,御膳房往沟渠里倒剩菜剩饭。
冬天倒还罢了,夏天食物放不住,浪费就更多。沟渠附近都是一股食物的酸腐味。
这一年多来,皇后也在想各种办法避免浪费。但一味地削减份例肯定不行,一来皇家该摆的排场要摆,二来食物供应多少也是体现尊卑的表现,太后宫里浪费最多,但若是减太后份例,旁人就会说皇上不孝。
皇后只能从自己宫里做起,一些剩下的饭菜点心,除了赏赐给身边的嬷嬷宫女官女子外,若还有剩余,就送去给外面的洒扫太监。
没想到永琏小小年纪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把宫中剩下的食物分给百姓,却是皇后从未考虑过的。
而且这孩子找的理由,还真有点诱人。
至少对于极其在乎名声的万岁爷来说,让子民感念皇家恩德这点太具诱惑力。
果然,等永琏一走,乾隆就道:“明儿皇后帮朕查查,现在宫里还有没有往沟渠里倒剩菜的情况。”
而且这大冷天的,还是早些做完功课进被窝躺着舒服。
乾隆点头,“冬天是要早睡。”他说完就跟皇后讨论起今天画画的事儿,西洋的画法还挺难。他以后都不想学了。
但乾隆可不愿承认自己学不会,只说西洋画一味追求形似,没有神韵。
皇后就附和两句,反正写诗作画不是什么要紧事儿,皇上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吧。
永璜、永琏回到阿哥所,却都睡不着。永璜日常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琢磨今天刚知道的“日心说”,越想越觉得神奇,万一地球哪天不转可怎么办?
永琏则在琢磨,可以借着这堂课找汗阿玛要地球仪来看看。
他记得康熙朝宫里就有地球仪了,但大概是乾隆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去养心殿从来没见过。
还有康熙朝那些天文仪器,永琏也都想见识见识。
明瑞回到家也迫不及待把今日新学的知识分享给叔叔。
傅恒同样不觉得新奇,只是叮嘱小侄子,“这些不是什么要紧学问,知道就知道了,不要到处显摆,更不必和你的汉文师父讲。”
明瑞不解歪头,“为什么呀?”
傅恒心说大部分读圣贤书长大的文人是听不得这些的,这与儒家经典里所说的天上地下天尊地卑不符。
“因为这套学说和陈师父他们学的不一样,没什么好讨论的。”
他想了想,打了个比方,“就像和尚道士在一起争论佛祖厉害还是三清厉害,不会有结果的。”
明瑞想了想,感觉哪里不对,但一时又说不出来,只能先点头答应不和陈师父说。
次日,他把小叔的叮嘱讲给二阿哥。
永琏道:“小舅舅说的不对,这和佛祖三清那事儿不一样。”
永璜、额尔登额也好奇地凑过来听。
永琏就跟仨小伙伴解释,“佛祖和三清哪个更厉害很难被证明,至少除了文字证明,找不到其他的证据。但日心说是可以证明的。”
明瑞道:“就像汤若望测日影一样。”
永琏点头。
“那地球自转怎么证明?”永璜问。
永琏记得地球自转是通过傅科摆实验证明的。
那个长摆锤弄起来有点复杂
,而且需要一定得数学辅助。
永琏就道:“这个好像还没办法证明,你们可以想想办法。”
证明这个对大清的发展一时半会确实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永琏便不着急。
其他三个小孩想了一会儿想不到办法也放弃了。
乾隆今日继续休息,上午陪太后说了会儿话,又去看了看贵妃。
在贵妃宫里用过晚膳,乾隆溜达到尚书房。
师父已经走了,额尔登额、明瑞和永璜正自觉的做功课。
永琏犯困,趴在桌上睡午觉。
乾隆揪着永琏后脖领,把他弄醒。
“怎么就你一个人犯困。”
永琏还没清醒,懵懵的,软乎乎道:“不知道呀。”
乾隆:“……”
永璜忙帮弟弟解围,“汗阿玛,儿子也犯困,只是想趁着天亮把功课写完,回去就不用在灯下写了。”
明瑞、额尔登额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早点写完功课,回到家就直接睡觉。
“这样安排也好,灯下写字费眼睛。”乾隆先夸永璜,又看看还在那揉眼睛的二儿子。
小家伙脸上压出几道印,一看就知道刚才睡得很沉。
乾隆拿儿子没办法,之前想给孩子们安排个休息的房间,后来也忙忘了。
趁这会儿有空,乾隆就去尚书房其他几间屋子看了看。
尚书房一共五间房,现在宫里就这四个小孩需要读书,也没有养在内廷的宗室子弟。腾出一间作为休息的屋子完全可行。
他回到养心殿就吩咐下去,给尚书房东次间摆四张小榻。
需要休息的就去榻上歇会儿,精神头好的,自可继续学习。
乾隆一想到吃饱就想睡觉的永琏,就忍不住摇头叹气。
这孩子精力旺盛这点怎么就不像自己呢。
一定是吃的不够好。
次日一早,永璜、永琏还没开始用早膳,就收到了御膳房送来的几道菜。
因兄弟俩是分开用早膳的,永琏不知道自己比大哥多了一道燕窝粥。
剩下的羊肉热锅和吊炉鸭子都是一样的。
永琏刚穿来那会儿,特别不适应清宫的早膳。
现代人谁早上六七点吃涮羊肉和烤鸭啊!
但渐渐的也就习惯了,只是什么鸭子,烧鹅他是吃不下的,但羊肉锅可以,尤其冬天,喝一碗羊肉汤再去尚书房,路上都不冷了。
他先喝了燕窝粥,又喝一小碗羊肉汤,吃些涮肉,吃的肚子鼓鼓才放下筷子,还剩下不少菜,都赏给奴才们。
先帝定下的规矩,宫里不能浪费粮食。
但其实永琏发现,哪怕赏赐给奴才们,还是有很多剩下来的饭菜,说是给猫狗吃,却也挺浪费的。
外面的百姓连米面都吃不上,宫里的猫狗却有吃不完的鸡鸭肉。
永琏在心里叹了口气,额娘整日想节省,但宫里这种份例制度,汗阿玛和皇玛嬷一天份例一只猪,各种肉也是一天几十斤十几斤,这怎么节省?
他不好说让皇玛嬷,汗阿玛节省。
却可以从自己做起,晚上见了乾隆,永琏先当面谢过汗阿玛早上赏赐的御膳。然后又有些苦恼地说:“可是儿子胃口有限,吃了汗阿玛赏赐的饭食就吃不下例菜了。”
“吃不下就赏给奴才们。”乾隆道。
“我院里奴才少,也吃不了。”永琏道。
太监嬷嬷上值前都是用过早膳的,虽然不会吃油腻的东西,但宫里肯定不会让他们饿着,隔了不到半个时辰,再吃一顿,他们也吃不下。永琏特地问过陈福,有些菜吃不完是送去猫狗房的。
“儿子想把早上的例菜撤掉两样。”永琏道。
乾隆捏捏儿子脸颊,“不可挑食,你看你最近都瘦了。”他总觉得儿子从泰陵回来后就瘦了一圈,一直没养回来。
永琏:“撤掉两样也够儿子吃了。”
乾隆当然知道阿哥的例菜有哪些,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来说,肯定是吃不完的。
正好宫里提倡节俭,撤掉两样也没什么不好。
永琏就把猪肉和肥鸭撤了。
“不愧是咱们的儿子,一脉相承的节俭。”乾隆对皇后道。
皇后道:“都是皇上以身作则。”
永琏心说您和节省可没半毛钱关系。
下一刻就听乾隆道:“那朕也撤掉两样吧。”他说着让李玉把膳单拿来,划掉两样菜,“以后直接把这两样菜算到军机处的份例里。”
永琏就借着这个话题问额娘,“宫里每日能剩下多少食材呀?熟的给猫狗房送去,生的怎么办?”
乾隆想说阿哥爷好奇这个做什么?但想到治家和治国一样,永琏是该多了解一些。
皇后就跟孩子解释,每天还是难免要造成一点浪费的,有的食物能放到第二天第三天,有的第二天不新鲜了,只能扔掉。
永琏道:“现在宫里的狗狗少了,很多熟食和蔬菜猫猫不能吃,咱们可以把一些吃不完的食物送给街上的乞丐。”猫狗房会专门给猫猫狗狗准备食物,就算有剩菜,猫狗的食物还是在份例里。也不知那些食材后来又去了哪里。
乾隆闻言,就皱眉道:“宫里的东西怎么能送到外面去?”
“汗阿玛不是经常给官员们赏赐食物吗?”永琏道:“宫里哪怕给百姓们赏赐一碗米,他们都要感念汗阿玛的恩德。”
乾隆本来觉得儿子是瞎出主意,听了这话,心中一动,这事儿回头得仔细和皇后商量商量。
第26章 布置任务
雍正在位时,多次下旨令宫中避免食物浪费,但效果并不理想。
皇后都曾见过,御膳房往沟渠里倒剩菜剩饭。
冬天倒还罢了,夏天食物放不住,浪费就更多。沟渠附近都是一股食物的酸腐味。
这一年多来,皇后也在想各种办法避免浪费。但一味地削减份例肯定不行,一来皇家该摆的排场要摆,二来食物供应多少也是体现尊卑的表现,太后宫里浪费最多,但若是减太后份例,旁人就会说皇上不孝。
皇后只能从自己宫里做起,一些剩下的饭菜点心,除了赏赐给身边的嬷嬷宫女官女子外,若还有剩余,就送去给外面的洒扫太监。
没想到永琏小小年纪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把宫中剩下的食物分给百姓,却是皇后从未考虑过的。
而且这孩子找的理由,还真有点诱人。
至少对于极其在乎名声的万岁爷来说,让子民感念皇家恩德这点太具诱惑力。
果然,等永琏一走,乾隆就道:“明儿皇后帮朕查查,现在宫里还有没有往沟渠里倒剩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