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说到这里,三皇子抿着唇一笑,既有些期盼,又有些紧张:“儿臣想留在父皇这儿,多向父皇学习如何给百姓带去最大的惠利,还能不引起朝廷动荡。”
不等靖安帝回答,他急忙说道:“等儿臣在您的指点下,将这些农政全都改进妥当了,再回自己的住处,好好向各位师傅学习课业。”
靖安帝看着三皇子眼底充满了孺慕之情,一副想要与他亲近,又害怕被他拒绝的模样,松了口:“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他膝下的几个孩子,从来不曾这般亲近他,对他只有敬畏。
三皇子似乎没想到靖安帝会答应,一时高兴得有些忘了形,挪到靖安帝的身边坐下:“儿臣就知道父皇最好了,与天底下的父亲,没什么区别。”
靖安帝被三皇子哄得笑开了怀,满眼笑意地看着坐在身边亲昵他的三皇子,通身被权势浸染出来的威仪散去,只剩下一片温和。
三皇子见靖安帝没有为他的举动而不悦,悄然松了一口气。
靖安帝是个仁慈的帝王,因着仪贞公主救了他,所以极为宠爱赵颐,从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很看重感情。一个看重感情的人,心里定然是会希望儿女孺慕他、亲近他。
这时,内侍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皇上,内阁林大人求见。”
三皇子闻言,坐在了原本的位置。
靖安帝微微皱眉,不知这个时辰了,内阁的人来觐见,是为了何事?
不知想到了什么,靖安帝开口道:“传林大人进殿。”
林大人手里捧着一本奏折递给靖安帝:“皇上,微臣处理奏章文书时,看到这本折子,兹事体大,不敢耽搁,便立即给您送来,请您裁决。”
靖安帝将折子取过来,翻开一看,只见折子里写着:誉王在早朝被削夺权势,回府之后便召见了京营提督谭大人。微臣认为誉王有谋逆之心,恳请皇上就此事做出定夺。
他不信誉王眼下有谋逆的心思。
只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得肃清誉王的近臣,避免将来出现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局面。
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只能给其中一个儿子,这一碗水是无法端平的。
一个给了权,另一个只能给财。
若是他在确立太子之后,仍旧给每个儿子权势,那便是喂养对方的野心,为储君埋下隐患。
靖安帝冷声说道:“你拟旨,三千营提督武臣谭锐擅离职守,立即解除了他的职权。”
第543章 犯下重罪
林大人领命下去。
靖安帝看向神色凝重的三皇子,询问道:“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父皇,儿臣不信皇兄会有这一份心思,有心想要为谭大人求情。”三皇子神色复杂:“可儿臣知道,您这么做,自有您的用意。”
靖安帝扬眉:“朕有何用意?”
三皇子吐出一句话:“您在保护皇兄和儿臣。”
靖安帝似乎没料到三皇子竟能看出他行为背后的深意,欣慰地笑了。
三皇子垂下眼睫,一张一张地整理宣纸,心里暗忖:只可惜,我们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他和誉王之间,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利益相冲罢了。
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对方的手里,所以注定会手足相残。
靖安帝见天色不早了,便让三皇子去休息。
第二日,靖安帝请几个肱骨大臣,一起就三皇子提供的农政商议,直至暮色四方,诸位大臣方才离去。
这时,曹公公对靖安帝说道:“皇上,贵妃娘娘向您请旨,请娘家嫂子进宫一趟,商议后日誉王大婚的事宜。”
顿了顿,曹公公又补充道:“贵妃娘娘还说,她不能出宫参加誉王的大婚,心里头惦记着,想让娘家嫂子在一旁帮衬着。”
靖安帝第一个念头就是猜疑凌贵妃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他沉思半晌,最终允了。
-
延祥宫。
凌贵妃得了靖安帝的答复,便吩咐身边的绘春给娘家去了信。
今儿个娘家突然来信,说是要与她商议誉王大婚的事儿。
她想到誉王担心她那不成器的哥哥会在外头犯事,禁止凌家的人出府,便要推了这个请求。
谁知,她在信的末端看到哥哥的私印,镌刻着哥哥的字。
他们之前有过约定,为了避免信里的内容泄露,便在信里留下暗号。
如果是攸关到凌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儿,就在信上盖着镌刻着哥哥字的私章。
若是凌家出的小事,便是用凌夫人的印章。
只是寻常见个面,那便不用印章。
如今看来,凌家怕是遭难了。
凌贵妃想到自己和誉王的处境,担心会有人对凌家不利,便派人去请曹公公帮忙给靖安帝传话。
原以为靖安帝不会答应,未料到竟是同意了。
第二日一早,凌贵妃心里毛焦火辣地遣人去接娘家嫂子入宫。
绣冬瞧着凌贵妃坐立难安,便拿着一张清单递给凌贵妃,分散她的注意力:“娘娘,这是奴婢拟的单子,您瞧瞧?”
凌贵妃心里想着凌家的事儿,一宿都没有睡好,歪靠在阔榻上,心神不宁地等着凌夫人。
她定一定心,接过清单细细地查看可有遗漏的物件。
明儿个誉王要迎广宁公主入府,这上头列的都是她要送给广宁公主进宫请安的礼物。
纵使她不喜欢广宁公主,也不满意广宁公主的身份,只要广宁公主进了誉王府,成为誉王的王妃,那他们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她给广宁公主体面,则是给誉王体面。
她对广宁公主好,则是维护誉王的利益。
如此一来,广宁公主才会事事想着誉王府,而不受人挑唆站在誉王的对立面。
这一点,凌贵妃还是拎得清:“本宫出嫁时,母亲给的一对手镯子,一并添上去。”
绣冬眼底诧异,转而去准备。
这时,绘春迎着凌夫人进殿。
凌贵妃乍眼看去,顿时吓一大跳,不由得坐直了身体。
只见凌夫人头戴翟冠,冠上有三翟,珍珠牡丹开头,翠叶点缀,身上穿着红色直领对襟大袖衫,肩上搭着深青色绣云霞鸳鸯纹霞帔。
这样喜庆庄重的诰命服,却是压不住凌夫人苍白的脸色,一双眼睛布满血丝,整个人的神态萎靡,既疲惫又憔悴。
凌夫人先行一个大礼:“臣妇给贵妃娘娘请安。”
凌贵妃单单瞧着凌夫人的模样,便意识到凌家将要大祸临头了。
她扶着凌夫人起来,询问道:“嫂子,究竟出了什么事?”
凌夫人听到凌贵妃唤一声嫂子,话未说,眼泪先是落了下来:“娘娘,臣妇求您救救您的兄长。他这次遭人陷害,犯下杀头的大罪。”
凌贵妃急着知道具体事宜:“你说说,哥哥犯的什么事儿?璟儿不是差人给你们传话,这段时日不得出府吗?”
她的兄长不成器,因着家族恩荫,得了一个五品奉议大夫的虚衔。平日里无事可做,因而只管领着朝廷的一份俸禄,不去官署点卯,也不是要紧的大事。
凌夫人哭诉道:“誉王前儿差人过来嘱咐我们将名下的船行停运,原先手里接的单子,也一并给退了。上一回青州运官粮,出了那样大的事儿,要不是有誉王帮衬着,咱们凌家早就遭难了。”
“这一次,老爷不敢再做阳奉阴违的事儿,听了誉王的话,一一照办了。”
“可是就在誉王差人来之前,船行才发走一艘出海的大船,想拦也拦不下来。”
“老爷心里头想着,这笔单子是个老主顾的,做海外的营生,应当不会有要紧的事儿。”
“偏偏……偏偏却是这一艘船出了事儿。”
“昨儿下午,老爷收到了信,说是这艘船在下一个码头停靠时,沿海卫所的官差来检查,在运输的货物里头搜出一箱子兵器。”
“官差说运输船只夹带兵器出海,这是犯下了重罪。按照大周兵律,凡是将人口军器出境以及下海的人,都要处以绞刑。官差把大船扣下,并且将船上的人也带走了。”
“老爷听说,凡是参与此事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他急得不得了,生怕因为这事会牵连到誉王,方才让臣妇往宫里递信。”
说到这里,凌夫人屈膝跪在地上:“娘娘,是我们无用拖累了您。还请您看在老爷与您一母同胞的份上,再救他一回。”
凌贵妃在等待凌夫人进宫的这段时间里,早就反复在心里思量着凌家可能会犯的事儿。
可她想过无数种可能,也万万没料到凌家会犯下这样大的罪行。
倘若栽赃之人心肠狠毒,还能往凌家头上扣上通倭的罪名。
到那时,她和誉王定然也会受到波及。
想到这里,凌贵妃身形不稳地摇晃。
“娘娘——”绣冬眼疾手快地扶住凌贵妃,搀着她在阔榻上坐下。
不等靖安帝回答,他急忙说道:“等儿臣在您的指点下,将这些农政全都改进妥当了,再回自己的住处,好好向各位师傅学习课业。”
靖安帝看着三皇子眼底充满了孺慕之情,一副想要与他亲近,又害怕被他拒绝的模样,松了口:“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他膝下的几个孩子,从来不曾这般亲近他,对他只有敬畏。
三皇子似乎没想到靖安帝会答应,一时高兴得有些忘了形,挪到靖安帝的身边坐下:“儿臣就知道父皇最好了,与天底下的父亲,没什么区别。”
靖安帝被三皇子哄得笑开了怀,满眼笑意地看着坐在身边亲昵他的三皇子,通身被权势浸染出来的威仪散去,只剩下一片温和。
三皇子见靖安帝没有为他的举动而不悦,悄然松了一口气。
靖安帝是个仁慈的帝王,因着仪贞公主救了他,所以极为宠爱赵颐,从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很看重感情。一个看重感情的人,心里定然是会希望儿女孺慕他、亲近他。
这时,内侍的声音在殿外响起:“皇上,内阁林大人求见。”
三皇子闻言,坐在了原本的位置。
靖安帝微微皱眉,不知这个时辰了,内阁的人来觐见,是为了何事?
不知想到了什么,靖安帝开口道:“传林大人进殿。”
林大人手里捧着一本奏折递给靖安帝:“皇上,微臣处理奏章文书时,看到这本折子,兹事体大,不敢耽搁,便立即给您送来,请您裁决。”
靖安帝将折子取过来,翻开一看,只见折子里写着:誉王在早朝被削夺权势,回府之后便召见了京营提督谭大人。微臣认为誉王有谋逆之心,恳请皇上就此事做出定夺。
他不信誉王眼下有谋逆的心思。
只不过,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得肃清誉王的近臣,避免将来出现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局面。
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只能给其中一个儿子,这一碗水是无法端平的。
一个给了权,另一个只能给财。
若是他在确立太子之后,仍旧给每个儿子权势,那便是喂养对方的野心,为储君埋下隐患。
靖安帝冷声说道:“你拟旨,三千营提督武臣谭锐擅离职守,立即解除了他的职权。”
第543章 犯下重罪
林大人领命下去。
靖安帝看向神色凝重的三皇子,询问道:“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父皇,儿臣不信皇兄会有这一份心思,有心想要为谭大人求情。”三皇子神色复杂:“可儿臣知道,您这么做,自有您的用意。”
靖安帝扬眉:“朕有何用意?”
三皇子吐出一句话:“您在保护皇兄和儿臣。”
靖安帝似乎没料到三皇子竟能看出他行为背后的深意,欣慰地笑了。
三皇子垂下眼睫,一张一张地整理宣纸,心里暗忖:只可惜,我们要辜负您的期望了。
他和誉王之间,没有对与错,只是立场不同,利益相冲罢了。
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对方的手里,所以注定会手足相残。
靖安帝见天色不早了,便让三皇子去休息。
第二日,靖安帝请几个肱骨大臣,一起就三皇子提供的农政商议,直至暮色四方,诸位大臣方才离去。
这时,曹公公对靖安帝说道:“皇上,贵妃娘娘向您请旨,请娘家嫂子进宫一趟,商议后日誉王大婚的事宜。”
顿了顿,曹公公又补充道:“贵妃娘娘还说,她不能出宫参加誉王的大婚,心里头惦记着,想让娘家嫂子在一旁帮衬着。”
靖安帝第一个念头就是猜疑凌贵妃又想出什么幺蛾子?
他沉思半晌,最终允了。
-
延祥宫。
凌贵妃得了靖安帝的答复,便吩咐身边的绘春给娘家去了信。
今儿个娘家突然来信,说是要与她商议誉王大婚的事儿。
她想到誉王担心她那不成器的哥哥会在外头犯事,禁止凌家的人出府,便要推了这个请求。
谁知,她在信的末端看到哥哥的私印,镌刻着哥哥的字。
他们之前有过约定,为了避免信里的内容泄露,便在信里留下暗号。
如果是攸关到凌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儿,就在信上盖着镌刻着哥哥字的私章。
若是凌家出的小事,便是用凌夫人的印章。
只是寻常见个面,那便不用印章。
如今看来,凌家怕是遭难了。
凌贵妃想到自己和誉王的处境,担心会有人对凌家不利,便派人去请曹公公帮忙给靖安帝传话。
原以为靖安帝不会答应,未料到竟是同意了。
第二日一早,凌贵妃心里毛焦火辣地遣人去接娘家嫂子入宫。
绣冬瞧着凌贵妃坐立难安,便拿着一张清单递给凌贵妃,分散她的注意力:“娘娘,这是奴婢拟的单子,您瞧瞧?”
凌贵妃心里想着凌家的事儿,一宿都没有睡好,歪靠在阔榻上,心神不宁地等着凌夫人。
她定一定心,接过清单细细地查看可有遗漏的物件。
明儿个誉王要迎广宁公主入府,这上头列的都是她要送给广宁公主进宫请安的礼物。
纵使她不喜欢广宁公主,也不满意广宁公主的身份,只要广宁公主进了誉王府,成为誉王的王妃,那他们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她给广宁公主体面,则是给誉王体面。
她对广宁公主好,则是维护誉王的利益。
如此一来,广宁公主才会事事想着誉王府,而不受人挑唆站在誉王的对立面。
这一点,凌贵妃还是拎得清:“本宫出嫁时,母亲给的一对手镯子,一并添上去。”
绣冬眼底诧异,转而去准备。
这时,绘春迎着凌夫人进殿。
凌贵妃乍眼看去,顿时吓一大跳,不由得坐直了身体。
只见凌夫人头戴翟冠,冠上有三翟,珍珠牡丹开头,翠叶点缀,身上穿着红色直领对襟大袖衫,肩上搭着深青色绣云霞鸳鸯纹霞帔。
这样喜庆庄重的诰命服,却是压不住凌夫人苍白的脸色,一双眼睛布满血丝,整个人的神态萎靡,既疲惫又憔悴。
凌夫人先行一个大礼:“臣妇给贵妃娘娘请安。”
凌贵妃单单瞧着凌夫人的模样,便意识到凌家将要大祸临头了。
她扶着凌夫人起来,询问道:“嫂子,究竟出了什么事?”
凌夫人听到凌贵妃唤一声嫂子,话未说,眼泪先是落了下来:“娘娘,臣妇求您救救您的兄长。他这次遭人陷害,犯下杀头的大罪。”
凌贵妃急着知道具体事宜:“你说说,哥哥犯的什么事儿?璟儿不是差人给你们传话,这段时日不得出府吗?”
她的兄长不成器,因着家族恩荫,得了一个五品奉议大夫的虚衔。平日里无事可做,因而只管领着朝廷的一份俸禄,不去官署点卯,也不是要紧的大事。
凌夫人哭诉道:“誉王前儿差人过来嘱咐我们将名下的船行停运,原先手里接的单子,也一并给退了。上一回青州运官粮,出了那样大的事儿,要不是有誉王帮衬着,咱们凌家早就遭难了。”
“这一次,老爷不敢再做阳奉阴违的事儿,听了誉王的话,一一照办了。”
“可是就在誉王差人来之前,船行才发走一艘出海的大船,想拦也拦不下来。”
“老爷心里头想着,这笔单子是个老主顾的,做海外的营生,应当不会有要紧的事儿。”
“偏偏……偏偏却是这一艘船出了事儿。”
“昨儿下午,老爷收到了信,说是这艘船在下一个码头停靠时,沿海卫所的官差来检查,在运输的货物里头搜出一箱子兵器。”
“官差说运输船只夹带兵器出海,这是犯下了重罪。按照大周兵律,凡是将人口军器出境以及下海的人,都要处以绞刑。官差把大船扣下,并且将船上的人也带走了。”
“老爷听说,凡是参与此事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他急得不得了,生怕因为这事会牵连到誉王,方才让臣妇往宫里递信。”
说到这里,凌夫人屈膝跪在地上:“娘娘,是我们无用拖累了您。还请您看在老爷与您一母同胞的份上,再救他一回。”
凌贵妃在等待凌夫人进宫的这段时间里,早就反复在心里思量着凌家可能会犯的事儿。
可她想过无数种可能,也万万没料到凌家会犯下这样大的罪行。
倘若栽赃之人心肠狠毒,还能往凌家头上扣上通倭的罪名。
到那时,她和誉王定然也会受到波及。
想到这里,凌贵妃身形不稳地摇晃。
“娘娘——”绣冬眼疾手快地扶住凌贵妃,搀着她在阔榻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