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痒。”沈青檀想把脚收回,却被赵颐双手握紧了,一寸寸地揉捏。他掌心的茧子,摩挲着脚心的酥痒,直往她的心里钻。她蜷缩着脚趾,娇声说道:“夫君,我怕痒,你快些停手。”
  赵颐看着沈青檀脸颊泛起的红晕,蔓延到了眼尾,轻轻咬住下唇,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他心中意动,依了她,放下了她的双足,不等她有所反应,欺身压在她的身上,来势汹汹地吻住她的唇瓣,迫使她张开唇齿。在她情动的回应他时,低声说道:“当真让我停手?”
  沈青檀内里仍然有些羞涩,但是夫妻那么长时间,早已不会在他的面前忸怩。于是,沈青檀在他的注视下,手指勾住他的腰带,灵巧地解开。
  赵颐呼吸微微一滞。
  沈青檀更为大胆了一些,双臂攀上他的脖子,将他的脑袋拉低,她的红唇贴着他的耳朵,一张一合地说道:“夫君,你怎得停下来了?是你的身体不能行房吗?”
  听着她的调侃,赵颐反倒是往她身边一躺:“娘子,激将对我无用,你若想要,便自己来取。”
  沈青檀微微睁大了眼睛,似乎没想到他会来这么一出,羞愤地趴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肩上咬一口,便要下榻走人。
  谁知,男人双手控住她的腰,往下一压。
  她坐在他的胯上。
  下一刻,衣裳落了一地。
  日光从窗外照进来,将屋内二人的影子清晰地映照在墙上。和煦的清风吹拂着屋内的纱幔飘动,也吹拂着墙上的那两道剪影摇曳。
  -
  皇宫,勤政殿,内殿。
  北齐帝等赵颐离开之后,缓缓地走到画卷前,盯着亭子里的两道人影,不禁设想了一下,倘若仪贞没有那般倔强,肯在他的跟前服软,肯像淑妃那般乖顺,恐怕不会惨死。
  而对于仪贞的死,北齐帝心里并没有一丝愧疚。
  毕竟在他看来,当初仪贞送他护心镜,并不是在救他,而是在救她自己。
  只有他活着,仪贞才能有容身之处。
  他死了,失去他的庇护,仪贞的下场,只会比跟在他的身边,还要惨烈万分。
  如果仪贞有别的选择,恐怕早就离开他了。
  想到这里,北齐帝看着这幅画,心里生出厌烦。
  他指使一旁的内侍:“把这幅画取下来。”
  “是。”内侍取下画,询问道:“陛下,这幅画如何处置?”
  北齐帝冷声说道:“烧了。”
  似乎这么做了,便能把关于仪贞的痕迹在他的面前彻底抹去。
  内侍捧着这幅画离开。
  随后,北齐帝召见右柱国刘峥嵘入宫,同他说道:“刘爱卿,朕安排广陵王与王妃在中秋节,与大周镇北王团圆。朕以为,只要大周有镇北王,北齐便难以打胜仗。如今我们倒是有了一个机会,可以离间靖安帝和镇北王的君臣情谊。”
  右柱国是北齐帝的心腹大臣,询问道:“陛下有何良策?”
  “镇北王与广陵王妃是父女关系,并且对广陵王妃如珠如宝。为了这个宝贝女儿,他不仅把自己的身死置之度外,还把几个儿子的功劳给女儿换了封号赏赐。他的这些行径,莫说是大周,恐怕整个天下都有所耳闻。那么,他为了女儿叛国,也在常理之中。”
  北齐帝道出自己的计划:“朕若是在镇北王见了女儿之后,秘密屯兵在云城,而对这些毫不知情的镇北王,又岂会将北齐屯兵边城,意图对他们发兵的消息,传回朝廷?而朕在镇北王身边安插了细作,若是这个细作把北齐屯兵的消息,传给了靖安帝。靖安帝对镇北王的信任,还会牢不可破吗?”
  第514章 你给我下毒?
  “陛下,老臣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右柱国不如北齐帝乐观:“靖安帝是一个仁德的君王,他心里记挂着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对他的恩德。虽然他把广陵王寄养在国公府,但是对广陵王十分亲近,也极为了解他的品行。就算靖安帝得知北齐屯兵边城,意欲对大周发兵的消息,也会亲自问一问广陵王。舅甥俩一对账,事情便明朗了,又如何会猜疑镇北王?”
  “更别说,镇北王府祖辈都是忠烈,也各个都很有情义。镇北王把最疼爱的女儿弄丢了,他顾及到满门和追随他的将士,隐忍了十几年,找到了时机,才敢将此事揭露出来。如此有血性的将帅,在国与家之间做选择,定当是选择前者。”
  “靖安帝敢违背先帝的旨意,将镇北王调离封地,率兵攻打北齐,便能看出他是个刚毅果断,雷厉风行,且用人不疑的帝王。”
  “恐怕没有人比靖安帝更清楚镇北王之于大周的重要性,又怎会轻易受到挑拨,与镇北王心生嫌隙呢?”
  北齐帝反问道:“假如朕是靖安帝,十分信任镇北王,且知道镇北王的重要性,也敢重用他攻打北齐。但是你身为大周的朝臣,你会如何做?”
  右柱国语塞。
  因为他会联合其他大臣,反对靖安帝重用镇北王。
  甚至,为了达成目的,而构陷镇北王。
  北齐帝见右柱国沉默不语,缓缓地走到他的面前:“感情用事是一个帝王的大忌。靖安帝器重镇北王,力排众议保下镇北王,只会影响到他在朝臣和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必定会引发内乱。”
  大周皇嗣同样单薄,只剩下一个誉王和一个年纪尚小的皇子。
  誉王工于心计,极有手段。
  他的可怕之处,在于心里没有善恶,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
  靖安帝压根不会把皇位传给誉王,誉王又怎么会善罢甘休?
  这么一看,誉王从暗卫手里逃走,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到时候,他再给誉王添一把柴,拱一拱火,推动誉王去篡位,让大周乱得更彻底一点。
  右柱国仍然觉得不太妥,但北齐帝太执拗,便没有再劝:“陛下,在试探出广陵王对大周的真实态度之前,您该对他多加防范。”
  在他看来,让赵颐和沈青檀去封地见镇北王,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应该将沈青檀留在都城为质,能够牵制赵颐。
  以防赵颐勾结大周逼宫。
  “朕明白你的顾虑。”北齐帝不以为意:“但凡广陵王是个聪明人,便不会联合大周逼宫。毕竟,朕只有他这么一个得用的儿子,他能够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又何必落得个弑父谋逆的罪名?”
  右柱国倒是觉得北齐帝说的话有几分道理。
  赵颐联合大周逼宫,若是大周趁势吞并了北齐,岂不是把他唾手可得的皇位给弄丢了?
  他建议道:“陛下,依臣之见,应该严令禁止广陵王干预地方的政事与军事,还得防范云城布政使与指挥使司被广陵王买通。”
  “如今是非常时期,容不得半点闪失,以防万一,您将他们调走,另外指派您信重的官员,担任这两个重要的职位,加强对广陵王的钳制。”
  “除此之外,您再调派兵马驻守云城,加固边防的防御。”
  右柱国的提议,与北齐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只不过北齐帝面临着更棘手的问题。
  “朕的身体怕是撑不了几年,为了确认广陵王对北齐的态度,朕不能再徐徐图之。此次离间了靖安帝和大周朝臣、百姓之间的关系,我们找准时机,或许能够攻下大周。所以,朝廷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北齐帝眉心紧锁:“不知刘爱卿有什么法子,能够让北齐短时间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只有一个法子,增加赋税,以及征兵。”右柱国窮身道:“陛下,您是为了社稷安稳,方才出此下策。只有社稷稳定,百姓方才能够安居乐业。如今北齐遇到难处,百姓也是北齐的一份子,应当为国效力。”
  北齐帝想到了永庆郡:“此事不妥,剥削百姓,只会引发内乱。”
  右柱国心知北齐帝要对大周发兵,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不是自取灭亡吗?
  在国家危难面前,百姓的利益算得了什么?
  “北齐与大周互市之后,大周许多商户来北齐做买卖,赚得盆满钵满。您可以对他们增加税收,以防他们把从北齐挣的银子,被大周盘剥去,用来对付北齐。其次,北齐在您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只是多增加一成的税收,并不会让百姓伤筋动骨,吃不上饱饭。”
  右柱国知道北齐帝害怕剥削得狠了,百姓会起义:“永庆郡的百姓常年被冯之焕盘剥,吃不饱,穿不暖,方才引发暴民起义。您并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整个北齐的子民,百姓定能体谅您的苦楚。等北齐统一了大周,您便大赦天下,免去百姓的赋税,他们必定会对您感恩戴德。”
  “若是百姓为此讨伐您,便让老臣担了罪名。”说到这里,右柱国屈膝跪在地上,大义凛然道:“只要北齐社稷安稳,统一天下,臣愿肝脑涂地。”
  北齐帝陷入了沉思,在殿内来回踱步。
  右柱国见北齐帝没有做下决定,打算继续再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