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她的眼泪早已流干了,再也流不出半滴眼泪,一颗心也被掏空了,只剩下满腔的恨意。
  淑妃认定是北齐帝害死了贤王。
  前朝的势力神鬼莫测,北齐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却仍旧派贤王去剿灭前朝余孽,亲手把贤王送上了死路。
  更别说,北齐帝害怕自己的皇位被贤王惦记,为了巩固他的皇权,把赵颐高高捧起来,拥有了跟她儿子争夺皇位的筹码。
  如果北齐帝不给赵颐权势,不册封赵颐为王爷,那他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皇子。
  林家不会倒台,她也不会失势,她的儿子更不会惨死。
  她经历的种种痛苦,全都是北齐帝一手造成的。
  北齐帝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想到这些,淑妃愈发痛恨北齐帝。
  “娘娘……”
  王林跪在淑妃面前,想说什么。
  淑妃“嘘”了一声:“噤声,珩儿在睡觉。”
  王林闭上了嘴,惊恐地看向淑妃。
  娘娘这是疯了吗?
  淑妃并不知道王林的想法,也并不在意旁人的想法,眼里只有儿子。
  她害怕弄疼了贤王,轻轻地用手指梳理着头颅上的头发,直至把凌乱的头发一根一根的理顺了。
  随后,她又掏出一块干净的帕子,轻柔地擦拭掉贤王脸上的污渍,很不舍地抚摸着他没有温度,甚至变得僵硬的脸颊。
  她温柔地说道:“珩儿,你乖乖睡觉,等着娘。”
  这话听在王林的耳朵里,却觉得十分瘆人,打了个寒颤。
  下一刻,他便听淑妃语气幽微地说道:“王林,你让门前的侍卫替我去给陛下传话。就说……我已经知道珩儿的事了,想最后再见他一面。”
  第498章 会诊
  寂静的夜色里,一辆马车悄然停在帝师府门口。
  车夫挑起绸布帘子,一道穿着花草纹绣锦袍的身影,从马车上下来,三步并做两步踏上台阶,握住朱红大门的铜环,叩响府门。
  帝师府的正门常年不开,今儿个突然敲响了,门仆急急忙忙地开了门,打眼望去,惊讶道:“方太医,您怎得来了?莫不是主子的病情又加重了?”
  门仆担心帝师,不仅忘了方太医竟然不知规矩的敲响大门,就连他自个也顾不上规矩,连忙请方太医从大门进府:“您快些进来,别耽误了主子的诊治。”
  “帝师的病情并未加重,我只是来给他请个脉。”方太医在门仆疑惑的神情中,掏出一块令牌给他:“另有贵人,听说帝师病了,特地来探病。”
  门仆认出令牌,面色骤然大变,连忙把半开的大门全都打开了,想要进府去通知管事的,却被方太医给拦下来。
  “贵人私下来探病,不必讲究排场。”
  门仆木讷地点了点头,便见刘公公下了马车,紧接着搀扶一个体态高大男子从车厢出来。
  只见此人脸色发黑,垂挂着两个大眼袋,阴气沉沉,尽管如此,依旧难掩通身被皇权浸染的贵气。
  北齐帝目光锐利,直射而来。
  门仆吓得耸肩瞪眼,“扑通”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请安。
  北齐帝并没有责罚门仆仰面视君的罪责,而是目光深幽地看了方太医一眼,疑心他在这儿和门仆嘀咕半天,是在给帝师拖延时间。
  方太医低垂的脑袋,垂得更低了。
  北齐帝收回视线,踏入帝师府。
  刘公公扶着北齐帝径自去往帝师居住的小院。
  一路走来,帝师府简约雅致,毫不奢华富丽。
  北齐帝一一看在眼里,愈发觉得帝师淡于富贵,与世无争。
  这样的人,当真与前朝余孽有关吗?
  “陛下,到了。”刘公公提醒道。
  北齐帝敛去思绪,看向紧闭的小院。
  恰好在这时,小院打开了,燕一端着一碗冷掉的汤药出来。
  他看到北齐帝,愣了一下,连忙请了安:“陛下,帝师病重,下不得床榻,不能前来迎接您,还请您恕罪。”
  “朕私下来探望帝师,不必行这些个虚礼。”北齐帝指着药碗:“这药是怎么回事?”
  燕一低声说道:“帝师喝不下药,属下把药再热一热。”
  北齐帝微微点头:“去吧。”说罢,他去了屋里。
  外屋不见人影,北齐帝循声去了内室,只见帝师躺在床上,闭着双眼,高热烧得他脸颊通红,嘴唇干裂。
  屋内伺候的人,不认识北齐帝,但认出了刘公公和方太医,纷纷给他们行礼,随即退了出去。
  只有燕二留下来。
  北齐帝询问道:“帝师是什么情况?”
  燕二眼眶通红:“帝师从宫里出来,夜里便起了高热,不管用什么药,都不见效用,一直不省人事。”
  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一下:“方太医说帝师的高热再退不下来,便要准备身后事。”
  北齐帝皱眉,很意外帝师病得这样严重。
  他不太信燕二的话,可是帝师比起上一回在宫里见的那一面,的确瘦了很多,只剩下皮包骨头。
  尤其是他想到在马车里听到门仆和方太医的对话。
  门仆当时瞧见方太医,误以为是帝师病情加重,竟然不顾规矩,让方太医从正门进。
  迄今为止,除了他之外,便没有人让帝师开过正门。
  可他依旧没有释疑,毕竟除了帝师和皇后之外,再也想不到第三个能将他的内心揣度得分毫不差的人。
  北齐帝冠冕堂皇地说道:“向来是方太医给帝师治病,大抵是帝师适应了他的药剂或者是医治方式,朕再给帝师找几个郎中,说不定有人能治好帝师。”
  燕二僵住了,有些错愕地看向北齐帝,嘴唇嗫嚅,想说些什么。
  北齐帝见状,立即指使几个内侍:“你们去请几个郎中过来。”顿了顿,他又唤出一个暗卫:“你去把太医院的太医,全都叫来给帝师诊脉。”
  第499章 打消疑心
  暗卫和内侍请来了太医和郎中,一个个排队入内给帝师诊脉,给出的结论各有不同,但是绝大部分人给出的诊断,与方太医诊出的病症一致。
  最后一个太医给帝师诊脉后,谨慎道:“陛下,帝师是外感热病,邪气深入明阳经所主的部位,正邪剧烈交争,方才导致了高热,神昏谵语。”
  给出的诊断结果,同样与方太医说的一样。
  这一次,打消了北齐帝的疑心。
  因为这个太医和方太医有一些私人恩怨。
  即便如此,他依旧给出一样的结果。
  足以说明帝师是真的病得严重,并不是在装病。
  何况,大多数太医和郎中也给出了相同的诊断结果,而且这些太医、郎中和帝师、方太医没有任何关系,都是他临时派人找来的。
  除此之外,方太医今日在宫里当值,他亲自去太医院把人逮到帝师府。
  就算方太医是帝师的人,也来不及通风报信。
  方太医敲开帝师府的大门,门仆的反应,也做不得假。
  想到这里,北齐帝问道:“如何给帝师医治?”
  “陛下,从帝师的症状来判断,已经病得很严重。往往到了这个时刻,病情很难控制不说,还会危及到性命。”太医摇了摇头,束手无策道:“而帝师的脉象极其微弱,似有若无,已有病危之象。”
  北齐帝根本不相信帝师病入膏肓。
  分明前些日子帝师还好端端的,怎得转眼就快不行了?
  太医站在床边,与北齐帝讲解帝师的病症:“您看,帝师已经持续多日高热不退,而且陷入昏迷。微臣诊治的时候,无论如何刺激帝师都毫无反应。”
  说到这里,太医再次拿银针刺激帝师,证实他所言非虚。
  “陛下,帝师病况严重到无法进食,就连汤药也灌不进去。”太医无奈地说道:“即便微臣有药方子,也无济于事。”
  “前些日子,朕才见了帝师,并且让方太医给帝师请了脉,分明吃几副汤药,再好好将养,便能好转。”北齐帝质疑道:“怎得突然之间,帝师会病得这般严重?”
  太医回禀:“三年前,方太医回祖籍奔丧,是微臣给帝师治的病。那时微臣便诊出帝师因着操劳过度,而导致内里亏空。”
  “微臣知道您器重帝师,便不敢马虎大意,特地请教了太医院的几个同僚一齐商量汤药的方子,给帝师调养身体。并且还告诉帝师,若是他不把身体调理好,将来他若是得了一些个小病,比起身体强健的人而言要更难治愈,甚至会因为身体太过虚弱,病情会发展得很迅速,在短时间内恶变。”
  “今日,微臣再次给帝师诊脉,发现他的身体仍旧虚弱至极,分明是当初没有按照微臣给的药方好好调理。”
  他看了方太医一眼,继续说道:“想必不止是微臣瞧出帝师的问题,恐怕别的同僚也看出问题来了,并且像微臣这般劝过帝师。应该是帝师没有把自个的身体当回事,这才没有按照医谕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