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如今当务之急是解决粮食短缺一事。”赵颐抬手,示意士兵放了官差,不疾不徐地说道:“冯大人在这上头,该多费点心思。”
  冯之焕听出赵颐话里的意思,无非是让他用铅矿和丝织品来换粮食。
  他心里不爽快,却不敢正面驳了赵颐的面子,毕恭毕敬地应下来,便带着人告辞。
  走出梅园的那一刻,冯之焕的眼神狠了下来,透着一股子杀机。
  第444章 暴乱
  “主子,您为何不将冯之焕留下?”江朝望着冯之焕离开的背影,紧拧着粗黑的眉毛:“这人一看就是个黑心肠的人,绝对会在背地里使绊子。”
  赵颐冷静地说道:“我隐瞒身份入城,他没有看穿我的身份,怀疑是我安排人杀了关押难民的官兵。”
  “我若是因为这一桩事将他给拿下,再查明他的罪证递交上去,放在明事理的君主眼里情有可原。”
  “北齐帝并非是一个明主,他有心要打压我。但凡落了一点把柄在他手里,他便有处置我的由头。”
  稍作停顿,赵颐继续说道:“有的事情需要冯之焕出面,我们才能顺藤摸瓜找到证据。”
  强龙难压地头蛇,冯之焕一旦出事,他的爪牙便会将罪证给销毁,对于彻查暴民一事便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江朝脸色难看,对北齐帝恨得咬牙切齿:“哪有亲爹这么对待亲儿子的?”
  赵颐倒是不以为然:“我与他之间本就没有父子情分。”
  江朝盯着赵颐清隽的面容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他没有流露出难过的情绪,方才松了一口气。
  可即便是如此,心里仍旧有些意难平。
  只是因着主子体内流淌着大周一半的血脉,便要沦为皇权倾轧之下的牺牲品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赵颐看出江朝的悲愤,温声说道:“你不必为我伤怀,我与北齐帝没有父子温情,但是有舅舅与国公府至亲的疼宠,便已经足够了。”
  “这样也好,咱们本来与北齐帝的立场不同。他若是对您有为父的慈爱,最终为了北齐的江山将锋刃对准您,只怕更伤您的心。”江朝说到这里,倒是有些释怀了,挠一挠后脑勺:“那官兵是谁杀的?”
  他们的人都还没来得及动手。
  赵颐倒是有一个怀疑的人选:“誉王。”
  江朝惊愕地看向赵颐:“誉王?”他难以置信地说道:“这誉王为何要帮咱们?”转念,他便想明白了:“他不会是刻意留在永庆郡,帮您清扫了障碍,助您登上皇位吧?”
  赵颐眼底闪过思虑:“不排除这个可能。”
  从誉王做的事情来看,赵颐隐约猜测出誉王留下来的目的,像是他的一把利剑,做他不能出面做的事情。
  誉王智多近妖,为了利益能屈能伸,忍常人所不能忍,可惜没有胸怀仁义。
  单单是这一点,便注定了誉王与皇位无缘。
  赵颐叹了一口气。
  这时,江暮赶了过来,急声说道:“王爷,大事不好了。粮商运送粮食过来,在城门口被暴民给拦下来了。冯大人派了兵马过去,恐怕是要起冲突了。”
  赵颐脸色沉下来,冷声道:“备马。”
  江暮连忙应声:“是。”
  赵颐快步朝门外走去。
  江朝急忙跟在身后。
  主仆几人带着一群兵马朝城门口而去。
  可城内的百姓似乎听到了风声,也是蜂拥一般朝城门口挤去,阻碍了官道。
  赵颐一行人被堵在半道上过不去。
  第445章 计划有变
  赵颐望着拥挤的长街,百姓密密麻麻朝城门口涌去。
  他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江朝和江暮护在赵颐的身侧。
  江暮疑惑道:“主子,不太对劲啊。粮商才到城门口,百姓怎的会这么快得知消息?还不要命似地赶去城门口和暴民抢粮食啊?”
  江朝说:“难道是城内的百姓缺粮食,害怕没有粮食被饿死,才敢豁出命去抢粮食?”
  “不可能。”江暮冷笑一声:“定然有人煽动他们。”
  说完这一句话,江暮跳下马匹,拉住一个大汉:“兄弟,你们这是去干什么?”
  大汉认出江暮是粮铺里的人,毫无隐瞒地说道:“我们听人说,外地的粮商运了粮食来咱们永庆郡。堵在城门外的暴民拦截了粮商,打算抢走粮食。郡守大人会派官兵去清除暴民,咱们就趁势将粮食抢了,免得粮商被吓跑了,咱们没米下锅。”
  话说到这里,大汉怕江暮误解了,解释道:“粮商将粮食运到永庆郡来卖,肯定是会卖到天价去,咱们这些老百姓可买不起。今日将粮食抢了过来,再按照平日里的粮价算给粮商。”
  “诶诶诶,不说了,我得赶紧过去,去晚了,可就抢不到粮食了。”
  大汉丢下这句话,便挤进了人潮里。
  江暮看向赵颐,气愤地说道:“主子,一定是冯之焕干的。”
  百姓将粮食全都抢了,消息一经传出去,谁还敢来永庆郡卖粮食?
  一旦粮食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永庆郡的暴乱,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等主子处理好事端,贤王早已回了都城,坐稳了储君的位置。
  主子若是处理不好,更加与皇位无缘。
  届时,贤王再派人武力镇压暴民,便可平息暴乱。
  想到这里,江暮脸色十分难看。
  因为北齐帝有令,不可伤及暴民。
  这一条命令分明就是在针对主子。
  赵颐望着拥堵的官道,琢磨着城门应该是没有开启。他思忖道:“江暮,你带几个人快速赶去城门口,把控住守城门的士兵,不允许他们将百姓放出城外,以免制造出混乱。”
  江暮得令,带上几个随行的侍卫赶去城门口。
  赵颐吩咐江朝:“安排侍卫开道。”
  江朝一愣,转念明白赵颐的用意,立即吩咐随行的侍卫在前面开道。
  侍卫将随身佩戴的长剑拔出来的那一刻,百姓们吓得面色煞白,惊叫着往一侧退去。
  赵颐畅通无阻地去往城门口。
  突然之间,似乎觉察到了什么,抬头朝一个方向看去,只见二楼的窗户“砰”的一声关上了。
  赵颐定定地看了片刻,方才收回视线。
  而躲在窗户后的冯之焕,脸色阴沉。
  因为他调查过赵颐,性情十分温和,根本不会在百姓面前动用武力。
  可方才赵颐的行为却与调查的结果截然相反,似乎只要百姓不退让开,必定会杀鸡儆猴。
  转念一想,城内的百姓贪生怕死,才会让赵颐顺利出城,但是城外的那些暴民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说不定赵颐会铩羽而归。
  冯之焕心里这么想,仍旧担心计划有变,立即赶去城门口。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瞬间惊愕住,难以置信地看向赵颐。
  第446章 收拢人心
  只见赵颐神色平和,与暴民头领在交谈。
  更令冯之焕惊愕的是暴民头领的态度,原本充满威势与狠厉的眼睛,在面对赵颐的时候,竟是充满了敬意。
  冯之焕弄不清眼前的状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据探子来报,暴民对赵颐抱有极大的防备心。
  因为在暴民眼里,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官相护,没有真正为民做主的官儿。
  即便是出了一个一心为民的官员,也斗不过这些恶势力。
  要么屈服,要么殒命。
  往往,多数是向恶势力屈服。
  所以他们对朝廷派来的人,没有抱有期望,并且认定了赵颐不会为百姓出头。
  可眼前暴民的态度,却与他打探来的,以及设想得完全不一样。
  冯之焕冷眼打量暴民头领,企图看出一丝端倪。
  倒也真的让他看出不同。
  暴民对赵颐的态度,并不像是敬畏他的身份,隐隐透着感激之色,仿佛赵颐是他们的恩人。
  想到这里,冯之焕心里大惊。
  莫非是赵颐与暴民接触过?
  不可能!
  他的人一直盯梢赵颐,不见赵颐和亲信离开过城内,更遑论是与暴民接触。一旦有半点风吹草地,绝对瞒不住他的眼线。
  冯之焕压下心头的不安,朝赵颐与暴民头领走过去。
  下一刻,他的脸色惊变,只听暴民头领恭敬地说:“恩人,我们村里饿死好些老人和小孩儿,如果不是您安排人送来粮食,还会饿死更多的老弱妇孺。”
  冯之焕眉毛跳动,赵颐竟然派人给暴民送去了粮食?
  为了打压暴民,他下令斩断了运送给暴民的物资,等暴民饿殍遍野后,再安排官兵将暴民一举拿下。
  谁知暴民一事会传到朝廷,陛下安排赵颐来了永庆郡平定暴乱。
  他为了永绝后患,便让人将粮商抵达永庆郡的消息传给暴民,并且撤走镇守暴民的官兵,让暴民畅通无阻的来劫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