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他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等着她打他板子。
她看着又觉得生气,又忍不住发笑,将他抱进了怀里,摸一摸他的小脑袋。
他却抱着她的脖子,哇哇大哭:“母后,崇儿好害怕……害怕一个人躲在黑黑的箱子里,以后再也不淘气了。”
从那以后,他的确收敛着性子,没有再因为淘气犯错。
后来搬出去了,脱离了她的管束,又是到了最顽劣的年纪,在旁人的激将下,变得冲动易怒,为此受过不少处罚。
只不过那些处罚对他而言,无关痛痒,没有再哭过。
如今再次犯错,再次哭得泪水淌了满面,却不再是一个人被关在小小的箱笼里一个下午,而是一个人被关在空旷清寂的宫殿里一生。
皇后红了眼眶,眼泪模糊了视线,眼睁睁地看着齐王被禁卫军带走。
北齐帝看着这一对母子伤心难过的模样,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自认待齐王不薄,可为了皇位,齐王对他毫无父子之情。
“朕对楚云崇寄予厚望,亲自请大儒给他启蒙,将他当做储君栽培,是将来皇位第一继承人。朕若是有意扶植广陵王和贤王与他竞争,为何不给他们安排师傅,教他们帝王之术?”
“朕分权给广陵王和贤王,只是让他们成为齐王的左膀右臂,日后辅佐他。这个逆子不理解朕的一片苦心也就罢了,竟然还做出弑君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北齐帝恨铁不成钢,满脸失望地说:“抛却君臣关系,朕还是他的父亲。他若是因为朕对他的不公,而对朕心生怨恨。可你待他再温柔不过,他却半点都不顾及你和寿安侯府。”
皇后听着北齐帝冠冕堂皇的话,有些想发笑。
他分权给广陵王和贤王,哪里是为了让他们辅佐崇儿?
分明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
事到如今,他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还将所有的过错,全都推到崇儿头上。
皇后扯动唇角:“陛下怀疑臣妾和娘家是共谋吗?”
北齐帝微微一怔,他起初是怀疑过皇后与寿安侯一同协助齐王造反。
细细一想,便打消了猜疑。
以寿安侯与皇后的手段,若是要造反,必定会缜密筹谋,又怎么会让齐王单枪匹马地来养心殿刺杀他?
倒真的像齐王所说,只是受了刺激,临时起意。
北齐帝说:“皇后,朕若是怀疑你和国丈有谋逆之心,早已下令将你赐死,抄了寿安侯府。”
皇后不再多言,而是屈膝跪在北齐帝面前:“陛下,臣妾未曾教导好崇儿,自请去看守皇陵,代崇儿受过。”
第425章 成全
北齐帝目光阴沉地看向皇后,一股无名怒火翻涌上来。
齐王被幽禁在广阳宫,暂且不会对外公布齐王的罪名,等贤王入京之后再议。
如今皇后自请去看守皇陵,朝堂上的大臣各个都是人精,定会猜测到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在与朕置气?是怨朕处罚了崇儿,还是怨朕让你验身?”北齐帝压着怒火,认定皇后揣摩到他的心思,故意用这一招逼迫他:“若是前者,朕已经手下留情。若是后者,朕是为了护住你和崇儿的清誉,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皇后抬眸看向北齐帝,从第一个照面,她便知道他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之后北齐帝的处事作风,也证实了这一点。
她渴望自由,却被囚禁在深宫,终此一生,只能看见头顶的这一小片天空。
她唯一为自己做的一件事,便是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抱养了崇儿当做亲生的儿子抚养。她的人生似乎又找到了意义——扶持齐王登基,击溃北齐帝和淑妃。
这么多年来,她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直到赵颐回到都城,帝师在背后扶植赵颐。她为了保住全族和崇儿的性命,劝说崇儿放弃夺嫡之争。
谁知会节外生枝,冯大人找到了医女,揭露崇儿的身世。
当年知情的人,仅有身边的心腹,以及医女。
她将能抹平的痕迹,全都抹平了。
只有医女这一个变数。
对她而言,杀了医女,才能永绝后患。
可她没有对医女下手。
因为医女曾经说她是穷苦人家出身,幼时生了重病,而爹娘没有银子给她治病,便将她丢在医庐门口。
师父见她可怜,便将她捡回家抚养,并且传授她医术,让她悬壶济世。她也以此为志向,苦心钻研医术,最后却被困在深宫中,实属无奈。
她动了恻隐之心,将医女放出宫,并且给了医女一笔银子,让她去施展抱负,救助更多需要她的百姓。
因为她相信,医女这种心怀大爱和悲悯的人,入宫几年并未被浮华迷眼,始终坚守着初心,绝对不会背叛她。
更何况,一旦背叛她,交代出崇儿并非她所出,那医女同样犯下欺君之罪。
帮助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没想到冯大人提出验身,而北齐帝竟然答应了。原本以为是必死的局面,谁知验身的嬷嬷站在了她这一边。
她一个人支撑了太久,若非是肩上担负着全族的命运,她不想再去挣扎,坦然接受命运。
那样……她将得到了解脱。
“臣妾并非与陛下置气,而是崇儿犯下谋逆之罪,陛下顾念父子情分,留他一条性命,臣妾在心里十分感激您。您顾念夫妻情分,并未惩处臣妾,臣妾亦是十分感动。可是……臣妾未曾教导好崇儿,愧对楚家的先祖与陛下,实在是无颜再位居中宫享尽荣华富贵,愿去皇陵向列位先祖请罪。”
皇后额头抵地:“请陛下成全。”
北齐帝紧咬着牙根,死死盯着皇后。她的眼神坚定,似乎不管他怎么做,都不会改变她的决心。
一股怒火蹿上他的头顶,脑袋针刺一般疼。
他压下一阵阵眩晕感,身体的不适让他心底冒出戾气,恼怒道:“好好的皇后不做,你偏要去守什么皇陵,朕便如你所愿。”他朝刘公公低吼:“你去长乐宫收回皇后金册金宝!”
刘公公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应声。
皇后倒是从容不迫地谢恩,随即起身缓缓离开养心殿。
北齐帝抄起龙案上的一方砚台,狠狠砸在地上,神情凶煞地对刘公公说道:“你顺便再去探查长乐宫的暗室。”
刘公公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算皇后洗刷了冤屈,可冯大人终究是在陛下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不敢耽搁,领命离开。
北齐帝看向跪在角落里的医女,冷声道:“带下去处置了。”
医女浑身颤了一下,慢慢松开紧握的拳头。她缓缓站起身,任由禁卫军将她带下去。
从冯大人找上门的那一刻,她便看破了自己的命运。
她本该死在二十年前,是皇后心慈手软放了她一条活路,让她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她多活了二十年,救治过无数的病患,还又栽培了不少徒弟。
如今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殿内只剩下北齐帝,不再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剧烈的头疼席卷而来,他体力不支地撑着桌子,却扑了一个空倒在地上,张嘴想要唤殿外的内侍进来,嘴里却发不出声。
他疼得满头冷汗,艰难地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瓷瓶,手指颤抖地倒出几粒药丸,一股脑塞进嘴里吞下去。
昏黄的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透着沉沉暮气。
不知过去多久,刘公公抱着金册金宝回来,瞧见北齐帝倒在地上,吓了一大跳,连忙放下手里的物件,扶着北齐帝躺在床上。
北齐帝气息不稳地问道:“你在长乐宫可有什么发现?”
“陛下,朝堂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阴谋诡计,栽赃陷害,层出不穷。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娘娘若是真的有问题,又岂会时隔二十年才被揭露?”
刘公公劝道:“奴婢在长乐宫没有发现异常,您只管放宽心。”
北齐帝宽不了心,按着疼痛的脑袋:“你……你命内阁拟旨,传贤王回都城。”顿了顿,又说:“安排一支精锐,暗中接贤王回来,千万别惊扰了各方势力。”
刘公公顿时明白过来,北齐帝要立贤王为储君。他应下,准备去传话。
“慢着。”北齐帝吩咐道:“派人盯紧广陵王。”
-
此时此刻,赵颐端坐在清幽静谧的茶馆,拎着茶壶斟一杯清茶,递给对面的帝师。
第426章 帝师的筹谋
帝师手指托着茶杯,浅啜一口清茶,茶汤清冽,甘甜,带着一点梅花的暗香。
他轻轻抬了一下眉梢,意外赵颐取雪水烹茶。
赵颐见帝师又浅饮了几口,便知他喜欢茶汤的口感:“这是王妃去年亲自采的腊雪,特地挑的花枝上的细雪,梅花的香气内化在雪水里。用这雪水煮出来的茶,甘冽生香。”
她看着又觉得生气,又忍不住发笑,将他抱进了怀里,摸一摸他的小脑袋。
他却抱着她的脖子,哇哇大哭:“母后,崇儿好害怕……害怕一个人躲在黑黑的箱子里,以后再也不淘气了。”
从那以后,他的确收敛着性子,没有再因为淘气犯错。
后来搬出去了,脱离了她的管束,又是到了最顽劣的年纪,在旁人的激将下,变得冲动易怒,为此受过不少处罚。
只不过那些处罚对他而言,无关痛痒,没有再哭过。
如今再次犯错,再次哭得泪水淌了满面,却不再是一个人被关在小小的箱笼里一个下午,而是一个人被关在空旷清寂的宫殿里一生。
皇后红了眼眶,眼泪模糊了视线,眼睁睁地看着齐王被禁卫军带走。
北齐帝看着这一对母子伤心难过的模样,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他自认待齐王不薄,可为了皇位,齐王对他毫无父子之情。
“朕对楚云崇寄予厚望,亲自请大儒给他启蒙,将他当做储君栽培,是将来皇位第一继承人。朕若是有意扶植广陵王和贤王与他竞争,为何不给他们安排师傅,教他们帝王之术?”
“朕分权给广陵王和贤王,只是让他们成为齐王的左膀右臂,日后辅佐他。这个逆子不理解朕的一片苦心也就罢了,竟然还做出弑君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北齐帝恨铁不成钢,满脸失望地说:“抛却君臣关系,朕还是他的父亲。他若是因为朕对他的不公,而对朕心生怨恨。可你待他再温柔不过,他却半点都不顾及你和寿安侯府。”
皇后听着北齐帝冠冕堂皇的话,有些想发笑。
他分权给广陵王和贤王,哪里是为了让他们辅佐崇儿?
分明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
事到如今,他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还将所有的过错,全都推到崇儿头上。
皇后扯动唇角:“陛下怀疑臣妾和娘家是共谋吗?”
北齐帝微微一怔,他起初是怀疑过皇后与寿安侯一同协助齐王造反。
细细一想,便打消了猜疑。
以寿安侯与皇后的手段,若是要造反,必定会缜密筹谋,又怎么会让齐王单枪匹马地来养心殿刺杀他?
倒真的像齐王所说,只是受了刺激,临时起意。
北齐帝说:“皇后,朕若是怀疑你和国丈有谋逆之心,早已下令将你赐死,抄了寿安侯府。”
皇后不再多言,而是屈膝跪在北齐帝面前:“陛下,臣妾未曾教导好崇儿,自请去看守皇陵,代崇儿受过。”
第425章 成全
北齐帝目光阴沉地看向皇后,一股无名怒火翻涌上来。
齐王被幽禁在广阳宫,暂且不会对外公布齐王的罪名,等贤王入京之后再议。
如今皇后自请去看守皇陵,朝堂上的大臣各个都是人精,定会猜测到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在与朕置气?是怨朕处罚了崇儿,还是怨朕让你验身?”北齐帝压着怒火,认定皇后揣摩到他的心思,故意用这一招逼迫他:“若是前者,朕已经手下留情。若是后者,朕是为了护住你和崇儿的清誉,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皇后抬眸看向北齐帝,从第一个照面,她便知道他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之后北齐帝的处事作风,也证实了这一点。
她渴望自由,却被囚禁在深宫,终此一生,只能看见头顶的这一小片天空。
她唯一为自己做的一件事,便是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抱养了崇儿当做亲生的儿子抚养。她的人生似乎又找到了意义——扶持齐王登基,击溃北齐帝和淑妃。
这么多年来,她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直到赵颐回到都城,帝师在背后扶植赵颐。她为了保住全族和崇儿的性命,劝说崇儿放弃夺嫡之争。
谁知会节外生枝,冯大人找到了医女,揭露崇儿的身世。
当年知情的人,仅有身边的心腹,以及医女。
她将能抹平的痕迹,全都抹平了。
只有医女这一个变数。
对她而言,杀了医女,才能永绝后患。
可她没有对医女下手。
因为医女曾经说她是穷苦人家出身,幼时生了重病,而爹娘没有银子给她治病,便将她丢在医庐门口。
师父见她可怜,便将她捡回家抚养,并且传授她医术,让她悬壶济世。她也以此为志向,苦心钻研医术,最后却被困在深宫中,实属无奈。
她动了恻隐之心,将医女放出宫,并且给了医女一笔银子,让她去施展抱负,救助更多需要她的百姓。
因为她相信,医女这种心怀大爱和悲悯的人,入宫几年并未被浮华迷眼,始终坚守着初心,绝对不会背叛她。
更何况,一旦背叛她,交代出崇儿并非她所出,那医女同样犯下欺君之罪。
帮助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没想到冯大人提出验身,而北齐帝竟然答应了。原本以为是必死的局面,谁知验身的嬷嬷站在了她这一边。
她一个人支撑了太久,若非是肩上担负着全族的命运,她不想再去挣扎,坦然接受命运。
那样……她将得到了解脱。
“臣妾并非与陛下置气,而是崇儿犯下谋逆之罪,陛下顾念父子情分,留他一条性命,臣妾在心里十分感激您。您顾念夫妻情分,并未惩处臣妾,臣妾亦是十分感动。可是……臣妾未曾教导好崇儿,愧对楚家的先祖与陛下,实在是无颜再位居中宫享尽荣华富贵,愿去皇陵向列位先祖请罪。”
皇后额头抵地:“请陛下成全。”
北齐帝紧咬着牙根,死死盯着皇后。她的眼神坚定,似乎不管他怎么做,都不会改变她的决心。
一股怒火蹿上他的头顶,脑袋针刺一般疼。
他压下一阵阵眩晕感,身体的不适让他心底冒出戾气,恼怒道:“好好的皇后不做,你偏要去守什么皇陵,朕便如你所愿。”他朝刘公公低吼:“你去长乐宫收回皇后金册金宝!”
刘公公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应声。
皇后倒是从容不迫地谢恩,随即起身缓缓离开养心殿。
北齐帝抄起龙案上的一方砚台,狠狠砸在地上,神情凶煞地对刘公公说道:“你顺便再去探查长乐宫的暗室。”
刘公公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算皇后洗刷了冤屈,可冯大人终究是在陛下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不敢耽搁,领命离开。
北齐帝看向跪在角落里的医女,冷声道:“带下去处置了。”
医女浑身颤了一下,慢慢松开紧握的拳头。她缓缓站起身,任由禁卫军将她带下去。
从冯大人找上门的那一刻,她便看破了自己的命运。
她本该死在二十年前,是皇后心慈手软放了她一条活路,让她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她多活了二十年,救治过无数的病患,还又栽培了不少徒弟。
如今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殿内只剩下北齐帝,不再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剧烈的头疼席卷而来,他体力不支地撑着桌子,却扑了一个空倒在地上,张嘴想要唤殿外的内侍进来,嘴里却发不出声。
他疼得满头冷汗,艰难地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瓷瓶,手指颤抖地倒出几粒药丸,一股脑塞进嘴里吞下去。
昏黄的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透着沉沉暮气。
不知过去多久,刘公公抱着金册金宝回来,瞧见北齐帝倒在地上,吓了一大跳,连忙放下手里的物件,扶着北齐帝躺在床上。
北齐帝气息不稳地问道:“你在长乐宫可有什么发现?”
“陛下,朝堂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阴谋诡计,栽赃陷害,层出不穷。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娘娘若是真的有问题,又岂会时隔二十年才被揭露?”
刘公公劝道:“奴婢在长乐宫没有发现异常,您只管放宽心。”
北齐帝宽不了心,按着疼痛的脑袋:“你……你命内阁拟旨,传贤王回都城。”顿了顿,又说:“安排一支精锐,暗中接贤王回来,千万别惊扰了各方势力。”
刘公公顿时明白过来,北齐帝要立贤王为储君。他应下,准备去传话。
“慢着。”北齐帝吩咐道:“派人盯紧广陵王。”
-
此时此刻,赵颐端坐在清幽静谧的茶馆,拎着茶壶斟一杯清茶,递给对面的帝师。
第426章 帝师的筹谋
帝师手指托着茶杯,浅啜一口清茶,茶汤清冽,甘甜,带着一点梅花的暗香。
他轻轻抬了一下眉梢,意外赵颐取雪水烹茶。
赵颐见帝师又浅饮了几口,便知他喜欢茶汤的口感:“这是王妃去年亲自采的腊雪,特地挑的花枝上的细雪,梅花的香气内化在雪水里。用这雪水煮出来的茶,甘冽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