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士兵问:“参将,要追吗?”
“不必追了。”参将闻到了硝烟的气息,再看向前方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侍卫和马匹,担心前面也埋伏了地雷,他们若是追上去,指不定会被炸翻。“仔细搜查现场,查一查这些人的来历。”
他翻身下马,蹲在齐王身边,看到齐王肩膀上的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染红了他半边衣裳,一张脸苍白如纸,也不知是被吓的,还是失血过多导致,亦或是两方面都有。
参将掏出一把匕首,割破了齐王的衣袍,撕下一块布条给他简单的包扎伤口,就近找一家医馆给他处理伤口,方才护送他回都城。
寿安侯就在城门口等着,等到他们一行人回来,询问道:“江参将,殿下什么情况?”
江参将翻身下马:“殿下遇刺,受了重伤。我若是去迟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闻言,寿安侯看向后面的马车,神色逐渐凝重。
齐王前脚带人离开都城,后脚便有人来侯府禀报给他。他意识到不对劲,齐王身上还带着伤,手里的职权全都交给广陵王,有什么事情需要齐王亲自去处置?
他疑心是自己不配合齐王在广宁出嫁那一日请北齐帝立太子,齐王私底下有了其他动作。
他担心齐王会捅出篓子,便亲自去了一趟齐王府,寻了人来盘问,方才得知齐王安排人去追查前朝余孽,查到祖籍去了。
族老年年都会将祖籍的大小事宜上报,坟寺究竟是什么情况,他心里门儿清,绝对不可能窝藏前朝余孽。
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人故意给齐王设下圈套,而齐王太过急功近利,居然主动往圈套里跳。
如今北齐是多事之秋,夺嫡之争早已悄无声息的展开了。
他猜疑是贤王和广陵王党派动的手,担心齐王会有性命之忧,当即便入宫请求北齐帝调兵去救齐王。
北齐帝到底顾念着齐王这一息纯正的血脉,答应派兵去救齐王,这才捡回了齐王一条命。
寿安侯继续询问:“查到什么线索了吗?”
“殿下派去祖籍的人全数被杀了,我们没有查到任何线索。下官在回来的路上,询问了殿下事情的始末。”
“据说是幕后之人利用殿下的亲信写一封信送到齐王府,将殿下引去祖籍,再在半道上设下埋伏暗杀殿下。”
“那帮刺客特地在山道埋了雷,侍卫骑马踏动机索引爆了地雷,炸死了几个侍卫。地雷是军中的火器,而这些刺客手里却有雷,由此可见他们的身份不低。”
“再者,刺客武功高强,比殿下的暗卫还要略胜一筹。他们的主子要么身份和殿下旗鼓相当,要么身份高于殿下。”
说到这里,江参将神色颓然:“刺客瞧见我们赶来,立马就撤离了。我担心前边的山路还有地雷,没有安排下属去追刺客。死在那儿的刺客,身上没有留下半点特征,查不出他们的主子是谁。”
“他们有备而来,又怎么会留下把柄?”寿安侯询问道:“排查了山路吗?”
江参将回道:“排查了,刺客埋的雷全都引爆了,不会祸及无辜百姓。”
寿安侯点点头,示意江参将护送齐王回府。
江参将领命,准备上马往齐王府而去。
这时,一位士兵从马车里出来,神色焦急地说道:“参将,殿下得了温热病,额头烫手,嘴里还在说着胡话。”
江参将脸色沉下来,不等他发话,便听寿安侯说:“殿下伤势恶化了,立即送去宫里请太医救治。”
江参将上过战场,自然知道伤势恶化的凶险,不敢耽误,快马将齐王送进宫,在皇子住的东五所安置下来。
皇后得知消息赶来时,恰好看见太医给齐王重新包扎伤口。她放慢步子朝床边走过去,瞧见杌子上摆着一个铜盆,盆里的水全都被鲜血染红。
她看着心口发慌,手压在心口处:“殿下情况如何?”
太医回禀:“若是今夜殿下的高热退下来了,伤势没有继续恶化,那便没有大碍。”
皇后听出了太医话里的意思,如果伤势持续恶化,高热不退的话,那情况会很严重,甚至会危及到性命。
她看着齐王安静地躺在床上,向来气色极好的脸庞,如今却是一片苍白,失去了平日里的鲜活。
皇后心口似被针尖刺了一下,攥紧了手里的帕子。
第409章 劝说
齐王虽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是在她的身边养大。
她的感情向来很淡漠,可在这深宫之中,有时难免会觉得寂寞。
尤其是她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彼时是个小小婴孩的齐王,或多或少给她带来了些许的慰藉,让她支撑了下来。
单单是这一份感情,便极为不同。
皇后不希望听到齐王的噩耗。
太医端着宫人送来的汤药,小心翼翼地喂给齐王喝下去。随后,他又仔细给齐王检查一番,确定无碍之后,留下一瓶药丸给内侍,嘱咐他们若是过了两三个时辰,依旧高热不退,便取出两丸药喂齐王服下。
叮嘱好了,太医便背着药箱离开。
皇后挥手屏退殿内的宫人,吩咐心腹守在殿门口。
殿内,只剩下皇后和齐王母子俩。
皇后静静地看着齐王的睡颜,恍惚发觉已经许久不曾好好端详过他了。自从他封王出宫立府,便鲜少再见到他了。
虽说他不是特别聪慧的人,也没有多么高深的手段,但他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若是没有外出办差,但凡是请安的日子,都会进宫来请安。
若是出去办差了,会收罗一些物件捎回来给她图个新鲜。
每每看到她病情严重,便会急得团团转。
只要是她交代的话,就算他心里有别的想法,也会乖乖听她的话去做。
因为在齐王的心里头,她是他的娘亲。
皇后心尖酸涩,拉着被子给他盖在胸口,手心摸一摸他的额头。
齐王眼睫颤动着睁开眼睛,朦胧地看到皇后坐在床边,不禁红了眼眶:“母后,孩儿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皇后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掏出帕子给他擦一擦眼睛:“多大的人了,还在自个娘跟前落泪。”
齐王九死一生,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又在病中,乍然见到自己的亲娘,难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崇儿,母后的心愿是你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
皇后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希望齐王做一个闲散王爷,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可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齐王,以至于齐王一门心思争夺皇位,为此险些丢了性命。
“您不是说儿臣是要做天下之主吗?不能将皇位落在淑妃母子手里,不然我们母子便会没有活路。”
齐王说:“儿臣一直谨记您的话,照着您的吩咐去做。等儿臣长大了,懂得一些利害关系之后,便觉得您说的不对,这个皇位必须是儿臣的。不止是淑妃母子,换作任何人登位,这北齐都不会有我们母子的容身之处。”
从他明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那一刻起,便将皇位视作了囊中之物。
谁若是惦记皇位,便是他的仇敌。
可母后如今却说,希望他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
无非是在劝他不要去争皇位。
可他筹谋了这么多年,眼见皇位唾手可得了。突然之间,母后让他放弃,怎么甘心?
皇后听到齐王的话,别开了脸。
当年仪贞去世,她受到了打击,又郁结于心,缠绵病榻,始终不见好。
第二年秋,北齐帝组织了秋猎,并且带上宫妃一同前往。因为行宫建在皇家猎场的山脚下,北齐帝打算秋猎之后,在行宫小住一段时间,陪着她养病。
北齐帝带着大臣们在猎场围猎,而宫妃们则是留在行宫玩赏。
在这一日,淑妃给她的贴身宫婢下药,陷害宫婢与侍卫私通。而她提前得知了消息,在淑妃带人撞破之前,先一步带人过去善后。
因为她缠绵病榻,手里仍旧紧握着统管六宫的权柄,而淑妃被北齐帝宠冠后宫,手里一点权力都没有。
淑妃本来就是一个极有野心的女人,早便惦记着她手里的权力。
若是闹出她的宫婢和侍卫私通的事儿,便能以她驭下无方,无力掌管后宫事宜为由,分走她手里的权力。
这一桩事儿,不过是后宫里勾心斗角的手段,不至于让她放在心上。偏偏淑妃的腌臜手段,勾起了尘封在她心底的一件往事。彼时在东宫时,淑妃也曾用这种肮脏的伎俩,对付过仪贞。
第410章 坦白真相
当年仪贞入府没有多久,便受到了北齐帝的冷落。
北齐帝本就喜新厌旧,在仪贞入府之前,府里便有不少美人。北齐帝冷落仪贞对府里的女人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按理说,淑妃不该再暗害仪贞。
可偏偏北齐帝冷落仪贞的这一个月里,没有去过其他女人院子里。淑妃变着法儿请北齐帝去她的院里,全都被北齐帝以各种理由打发了。
“不必追了。”参将闻到了硝烟的气息,再看向前方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侍卫和马匹,担心前面也埋伏了地雷,他们若是追上去,指不定会被炸翻。“仔细搜查现场,查一查这些人的来历。”
他翻身下马,蹲在齐王身边,看到齐王肩膀上的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染红了他半边衣裳,一张脸苍白如纸,也不知是被吓的,还是失血过多导致,亦或是两方面都有。
参将掏出一把匕首,割破了齐王的衣袍,撕下一块布条给他简单的包扎伤口,就近找一家医馆给他处理伤口,方才护送他回都城。
寿安侯就在城门口等着,等到他们一行人回来,询问道:“江参将,殿下什么情况?”
江参将翻身下马:“殿下遇刺,受了重伤。我若是去迟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闻言,寿安侯看向后面的马车,神色逐渐凝重。
齐王前脚带人离开都城,后脚便有人来侯府禀报给他。他意识到不对劲,齐王身上还带着伤,手里的职权全都交给广陵王,有什么事情需要齐王亲自去处置?
他疑心是自己不配合齐王在广宁出嫁那一日请北齐帝立太子,齐王私底下有了其他动作。
他担心齐王会捅出篓子,便亲自去了一趟齐王府,寻了人来盘问,方才得知齐王安排人去追查前朝余孽,查到祖籍去了。
族老年年都会将祖籍的大小事宜上报,坟寺究竟是什么情况,他心里门儿清,绝对不可能窝藏前朝余孽。
不用想也知道是有人故意给齐王设下圈套,而齐王太过急功近利,居然主动往圈套里跳。
如今北齐是多事之秋,夺嫡之争早已悄无声息的展开了。
他猜疑是贤王和广陵王党派动的手,担心齐王会有性命之忧,当即便入宫请求北齐帝调兵去救齐王。
北齐帝到底顾念着齐王这一息纯正的血脉,答应派兵去救齐王,这才捡回了齐王一条命。
寿安侯继续询问:“查到什么线索了吗?”
“殿下派去祖籍的人全数被杀了,我们没有查到任何线索。下官在回来的路上,询问了殿下事情的始末。”
“据说是幕后之人利用殿下的亲信写一封信送到齐王府,将殿下引去祖籍,再在半道上设下埋伏暗杀殿下。”
“那帮刺客特地在山道埋了雷,侍卫骑马踏动机索引爆了地雷,炸死了几个侍卫。地雷是军中的火器,而这些刺客手里却有雷,由此可见他们的身份不低。”
“再者,刺客武功高强,比殿下的暗卫还要略胜一筹。他们的主子要么身份和殿下旗鼓相当,要么身份高于殿下。”
说到这里,江参将神色颓然:“刺客瞧见我们赶来,立马就撤离了。我担心前边的山路还有地雷,没有安排下属去追刺客。死在那儿的刺客,身上没有留下半点特征,查不出他们的主子是谁。”
“他们有备而来,又怎么会留下把柄?”寿安侯询问道:“排查了山路吗?”
江参将回道:“排查了,刺客埋的雷全都引爆了,不会祸及无辜百姓。”
寿安侯点点头,示意江参将护送齐王回府。
江参将领命,准备上马往齐王府而去。
这时,一位士兵从马车里出来,神色焦急地说道:“参将,殿下得了温热病,额头烫手,嘴里还在说着胡话。”
江参将脸色沉下来,不等他发话,便听寿安侯说:“殿下伤势恶化了,立即送去宫里请太医救治。”
江参将上过战场,自然知道伤势恶化的凶险,不敢耽误,快马将齐王送进宫,在皇子住的东五所安置下来。
皇后得知消息赶来时,恰好看见太医给齐王重新包扎伤口。她放慢步子朝床边走过去,瞧见杌子上摆着一个铜盆,盆里的水全都被鲜血染红。
她看着心口发慌,手压在心口处:“殿下情况如何?”
太医回禀:“若是今夜殿下的高热退下来了,伤势没有继续恶化,那便没有大碍。”
皇后听出了太医话里的意思,如果伤势持续恶化,高热不退的话,那情况会很严重,甚至会危及到性命。
她看着齐王安静地躺在床上,向来气色极好的脸庞,如今却是一片苍白,失去了平日里的鲜活。
皇后心口似被针尖刺了一下,攥紧了手里的帕子。
第409章 劝说
齐王虽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但是在她的身边养大。
她的感情向来很淡漠,可在这深宫之中,有时难免会觉得寂寞。
尤其是她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彼时是个小小婴孩的齐王,或多或少给她带来了些许的慰藉,让她支撑了下来。
单单是这一份感情,便极为不同。
皇后不希望听到齐王的噩耗。
太医端着宫人送来的汤药,小心翼翼地喂给齐王喝下去。随后,他又仔细给齐王检查一番,确定无碍之后,留下一瓶药丸给内侍,嘱咐他们若是过了两三个时辰,依旧高热不退,便取出两丸药喂齐王服下。
叮嘱好了,太医便背着药箱离开。
皇后挥手屏退殿内的宫人,吩咐心腹守在殿门口。
殿内,只剩下皇后和齐王母子俩。
皇后静静地看着齐王的睡颜,恍惚发觉已经许久不曾好好端详过他了。自从他封王出宫立府,便鲜少再见到他了。
虽说他不是特别聪慧的人,也没有多么高深的手段,但他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
若是没有外出办差,但凡是请安的日子,都会进宫来请安。
若是出去办差了,会收罗一些物件捎回来给她图个新鲜。
每每看到她病情严重,便会急得团团转。
只要是她交代的话,就算他心里有别的想法,也会乖乖听她的话去做。
因为在齐王的心里头,她是他的娘亲。
皇后心尖酸涩,拉着被子给他盖在胸口,手心摸一摸他的额头。
齐王眼睫颤动着睁开眼睛,朦胧地看到皇后坐在床边,不禁红了眼眶:“母后,孩儿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皇后看着他泛红的眼眶,掏出帕子给他擦一擦眼睛:“多大的人了,还在自个娘跟前落泪。”
齐王九死一生,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又在病中,乍然见到自己的亲娘,难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
“崇儿,母后的心愿是你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
皇后意识到一个问题,她希望齐王做一个闲散王爷,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可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齐王,以至于齐王一门心思争夺皇位,为此险些丢了性命。
“您不是说儿臣是要做天下之主吗?不能将皇位落在淑妃母子手里,不然我们母子便会没有活路。”
齐王说:“儿臣一直谨记您的话,照着您的吩咐去做。等儿臣长大了,懂得一些利害关系之后,便觉得您说的不对,这个皇位必须是儿臣的。不止是淑妃母子,换作任何人登位,这北齐都不会有我们母子的容身之处。”
从他明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那一刻起,便将皇位视作了囊中之物。
谁若是惦记皇位,便是他的仇敌。
可母后如今却说,希望他平平安安度过这一生。
无非是在劝他不要去争皇位。
可他筹谋了这么多年,眼见皇位唾手可得了。突然之间,母后让他放弃,怎么甘心?
皇后听到齐王的话,别开了脸。
当年仪贞去世,她受到了打击,又郁结于心,缠绵病榻,始终不见好。
第二年秋,北齐帝组织了秋猎,并且带上宫妃一同前往。因为行宫建在皇家猎场的山脚下,北齐帝打算秋猎之后,在行宫小住一段时间,陪着她养病。
北齐帝带着大臣们在猎场围猎,而宫妃们则是留在行宫玩赏。
在这一日,淑妃给她的贴身宫婢下药,陷害宫婢与侍卫私通。而她提前得知了消息,在淑妃带人撞破之前,先一步带人过去善后。
因为她缠绵病榻,手里仍旧紧握着统管六宫的权柄,而淑妃被北齐帝宠冠后宫,手里一点权力都没有。
淑妃本来就是一个极有野心的女人,早便惦记着她手里的权力。
若是闹出她的宫婢和侍卫私通的事儿,便能以她驭下无方,无力掌管后宫事宜为由,分走她手里的权力。
这一桩事儿,不过是后宫里勾心斗角的手段,不至于让她放在心上。偏偏淑妃的腌臜手段,勾起了尘封在她心底的一件往事。彼时在东宫时,淑妃也曾用这种肮脏的伎俩,对付过仪贞。
第410章 坦白真相
当年仪贞入府没有多久,便受到了北齐帝的冷落。
北齐帝本就喜新厌旧,在仪贞入府之前,府里便有不少美人。北齐帝冷落仪贞对府里的女人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按理说,淑妃不该再暗害仪贞。
可偏偏北齐帝冷落仪贞的这一个月里,没有去过其他女人院子里。淑妃变着法儿请北齐帝去她的院里,全都被北齐帝以各种理由打发了。